第一次走进大山,是40年前,我在老支书黄立仕的带领下,来到黄老叔家,老支书对他说:“立信,这姑娘下放在瓦屋岕,‘知青’小组房子太小,暂时把她安排在你家住一段时间,等仓库修好了,‘知青’全搬到一起!”“你家有三个女儿,晚上就让她和老三做个伴吧!”然后对我说:“这是黄老叔!”“黄老叔好!”我腼腆地叫了一声,并仔细打量了一番:老叔黄立信年逾不惑,黝黑的皮肤,黑发中夹杂着丝丝银色,乍看已过天命,比实际年龄略显苍老。黄老叔笑容可掬地说:“女孩子家哪能一个人住在仓库里呢,就和我家小桂(老叔的三女儿)住一起吧,就当我多养了一个女儿。”
从那以后,我便住在老叔家,天长日久,我和老叔家人的感情日趋笃厚。大姐黄德珍,当时是民兵干部,待我像亲妹妹一样,她家的两个弟弟德龙和德明,两个妹妹德华和德桂都叫我琼姐。我对老叔、老婶的称呼也舍去了前面的定语,就叔叔、婶婶地叫着,完全融入他们家中,倍感亲切。
记得第一天晚上,我和小桂住在阁楼上。脚踩在竹板子做的楼梯上,吱吱呀呀地响,两腿发软,令人心惊胆战,爬上去一看,四周黑洞洞的。昏暗的灯光下,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像个洞,楼上堆满了乱七八糟的农具,稻子,山芋,玉米棒等杂物,有时有老鼠东跑西颠,令人毛骨悚然。
山村的夜晚显得非常寂静,刚躺下,就听见什么鸟儿在叫,很恐怖,我实在不能入睡,想找本书看看,可是,黑灯瞎火的,只好从床上爬起来坐着,小桂一把拉住我,说:“别出声,猫头鹰叫着呢!”她又悄悄地对我说:“猫头鹰在找人!”我好奇地问:“找谁呀?”她神秘地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说:“要死人了!我奶奶说过,猫头鹰一叫,不过几日,附近肯定有人会死的。”我听了害怕极了,她又接着说:“山那边有个寡妇得了痨病,肯定是她要死了。”说完把我往被窝里一摁,说:“快睡觉!”一眨眼功夫,她呼呼地睡着了,我越想越怕,真想大哭一场。半夜里,山涧的泉水不知疲倦地哗哗地流淌,在漆黑的夜里泛着点点银光,仿佛整个天地出现了逆转,我透过窗口的缝隙:向外窥视,啊!好可怕呀,我想起了神话小说中的“鬼”,实在太恐怖,我哭了。随后,我鼓足勇气对自己说:别怕,人世间根本就没有鬼。可是尽管如此,还是忐忑不安。那一夜,我辗转反侧,度过了人生的第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清晨,我将目光移向门外:远眺连绵起伏的群山,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山边的溪水潺潺流淌,和煦的阳光撒在身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有说不出的惬意,在柔嫩的小草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迎着朝阳,随着微风,时起时伏,好像在窥探大自然的秘密。看着这片鸟语花香的景致,仿佛昨晚做的噩梦、一切焦虑和恐惧都荡然无存了。
那一刻,我的情绪得到缓解,变得格外舒畅。
时间久了,慢慢适应了那里的环境,白天在田间劳作,夜晚便呼呼大睡。
一天晚上,小桂又和我聊起了猫头鹰找人的事,我问她:“你见过猫头鹰吗?”她说:“见过,猫头鹰很可怕,长相古怪,竖着两只耳朵,两眼又大又圆。在黑夜里的叫声,像鬼魂一样阴森凄凉,村上的人都叫它恶声鸟。”我告诉她:“因为猫头鹰眼睛怕光,太阳升起的时候,它就躲起来了,去阴凉的地方伏着,到了晚上它就出来觅食,飞时像幽灵一样飘忽无声,常常只见黑影一闪,所以,人们才对它产生了种种可怕的猜想。由于猫头鹰的嗅觉很灵敏,能够闻到快要死的人身上的味道,在很多地方,只要听到猫头鹰叫声后,数日之内会死人,确实不是迷信,所以,猫头鹰被叫做报丧鸟。”
我还告诉她:“猫头鹰常年以老鼠等动物为食,它们对腐肉气味特别敏感,而将死之人身上,也会有这些腐味,人的鼻子是闻不到的,也就使得每次猫头鹰到来,人们就会害怕的原因。”“哦,猫头鹰是益鸟呀!”“对呀,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呢!”听了我的解释,小桂不住地点头说:“原来是这样啊,我要告诉我的同学,叫他们回家以后都不要怕猫头鹰。”
一会儿,小桂又神秘地对我说:“姐姐,我还有一个秘密。”我问她:“你咋有那么多的秘密呀”她悄悄地说:“西山那边有许多坟墓,到了晚上就闹鬼,鬼火还会变色,一会红色,一会蓝色,追人呢,回头一看,很吓人,人不走,鬼也不走了,去年夏天,很多人都看见的。现在村里的人,晚上都不敢去西山了。”听了她说的鬼事,我笑了。她生气地说:“还笑呢,你不怕,哪天晚上去试试,肯定把你吓个半死不活。”这时,我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曾对我说的聊斋故事,他告诉我,人世间根本没有鬼。鬼火就是磷火,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己燃烧的气体,重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如果有风或人经过时,带动空气流动,磷火也就会跟着空气一起飘动,甚至伴随人的步子,你慢它也慢,你快它也快;当你停下来时,由于没有任何力量来带动空气,所以空气也就停止不动了,“鬼火”自然也就停下来了。这种现象,被那些胆小或迷信的人称作“鬼火。”“冬天的晚上,有人见过鬼火吗?”“嗯,好像没有,都是在夏天。”“这就对了,盛夏天气炎热,温度很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磷化氢易于燃烧,还有下雨天,磷火也会发光,很吓人,所以被那些胆小或迷信的人称作‘鬼火’,人们只会在这两个季节发现鬼火。”
小桂听了傻傻地笑着说:“姐姐,你懂得真多”我说:“都是我爸告诉我的,他读过私塾,知识面广,懂得可多了!”“你爸真了不起。”“不能瞎说,他现在是臭老九,等你读了中学,自然就懂得多了。以后千万别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地说鬼了。”
从那以后,小桂不仅自己不传说迷信之事,还和她的同学一起,向父母和村民宣传科学知识,破除迷信。
同时,老支书也让我在村民大会上,倡导大家相信科学,鼓励村民不要信谣传谣。经过锻炼,我不像以前那么胆怯了,讲课的风范有点像老师了,砖桥的村民都夸我能干,他们听了我讲解,情绪稳定了,再也不传说鬼神的事了。
那时,年芳20的我,第一次离开家人,将青春交付给大山,交付给村民,交出了稚嫩、迷茫和懵懂,从点点滴滴的学习中,我明白了,平湖烟雨,岁月山河,坎坎坷坷的路,磕磕绊绊地走,走过的是比钻石还闪亮的一段路程,便是青春的花絮。
我独立、坚强,敢于面对生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引导农民破除迷信,现在想想,还真是一件很牛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