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报道 >> 《毛泽东在闽西》研讨会在京举行

《毛泽东在闽西》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4-02-02 11:53:18
浏览量:

2024年1月29日,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福建省作家协会、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共同协办的《毛泽东在闽西》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出席研讨会并讲话,福建省作协副主席林秀美,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副主任曹宛红,中共龙岩市委常委陈荣水分别致辞。陈晋、刘煜鸿、邓小燕、李安东、梁鸿鹰、贺绍俊、张陵、李朝全、王国平、李亚梓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研讨。会议由作家出版社社长、董事长鲍坚主持。

《毛泽东在闽西》于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前夕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记述了毛泽东在闽西六年战斗生活的极不平凡的历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既记述了毛泽东在闽西遭遇的罕见的难和险,展现的卓越智与勇,又描写了一代伟人的深情大义和人生传奇,不仅为读者打开了一幅上世纪三十年代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画卷,也让我们了解了毛泽东自闽西发源的思想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为写作此书,沈世豪、何英两位作者坚持深入生活、客观反映历史的观点,追寻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闽西的足迹,做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采访,掌握了大量的史料,严谨求实,文风清新,是新时代“红色题材”的文学创作。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肯定了《毛泽东在闽西》的思想性、史实性、文学性的特质。本书作者历时三年实地考察搜集了丰厚素材,采用“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创作路子:大处着眼即以闽西是毛泽东思想重要萌发地为全书的主旨和视角;小处入手,则是通过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在闽西的人、事、景、物等进行具体描述。作家采取了政论体报告文学的形式,既有政论特征,又有报告文学的真实性、生动性、文学性。政论的视角、诸多的文学表现手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提升了本书的审美层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既能领略到伟人和闽西这片红色土地的血肉之情,体味、领悟到毛泽东博大精深的思想并感受到其强烈的个人魅力,还能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洗礼、净化以及美的享受。

吴义勤表示,《毛泽东在闽西》从思想性、史料性、文学性各方面都体现出较高水平。这本书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阐述了闽西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毛泽东在闽西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史料的挖掘、甄别上亦见功力,体现了写作过程中的考证技术。这本书挖掘了很多在过去党史教材和历史上被忽略的历史事件,具有补缺或者纠偏的价值,是一部值得重视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

林秀美在致辞中说,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区,闽西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区,是坚持革命斗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红色堡垒。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著名将领锻炼成长的摇篮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毛泽东在闽西》一书以诸多表现手法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全景式记录了毛泽东当年领导闽西人民开展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该书的出版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完整编写作出文学方面的独特贡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曹宛红在致辞中说,《毛泽东在闽西》是一部全面论述毛泽东在福建革命和实践的著作,作者怀着对伟大领袖的崇敬之情,追寻毛泽东足迹,查找资料、访问前辈、请教专家、细心查证,饱含深情地奉献出了一部资料详实、叙事优美的新时代红色题材精品。

陈荣水在致辞中说,两位作家怀着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深情怀念,多年间深入闽西各地走访考察,在掌握大量史实基础上,以朴实的文风、清新的笔触,为大家真实再现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追求革命真理道路上面临的困难,生动展现了伟人在历史主要关口做出的重要的、正确的抉择背后的胆识与魄力,反映了闽西在我党建党建军史上的独特地位。

陈晋在研讨中表示,《毛泽东在闽西》除了文学价值以外,它的史诗意义也很重要,对我们怎么理解这两个关键时期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是武装斗争,第二是土地革命,第三是政权建设,第四是思想建党。这四部分内容背后就是逐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里面强调的: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伟大开拓者。这本书的史学价值、政治价值和分寸把握都很优秀,同时也是真正的、实实在在书写闽西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当中所作出的贡献的一部著作。

刘煜鸿在会上讲到,读《毛泽东在闽西》对闽西人来说感觉到特别的亲切。闽西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也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是宣传依然有所缺乏。期待各位作家,各位历史、军史、党史爱好者能够多研究挖掘闽西以上方面的历史,将之呈现给大家了解,也期待两位作者再继续为大家奉献优秀的作品。

邓小燕谈到,闽西是我们国家开辟比较早的一个革命根据地,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都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战斗、生活过,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闽西是红军成长的地方,是共和国将军的摇篮。《毛泽东在闽西》一书中,有一章名为“本固根深 红旗不倒”,讲述了闽西在土地革命之后,共产党人帮助人民群众保下土地革命的成果的经历,这在当时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共和国建立初期,那时候我父亲就专门写了篇文章叫做《红旗不倒》,所以我非常感谢作者能够在这本书里面,把这一段作为一个篇章,专门呈现给我们的读者,让大家了解闽西的群众、共产党人在闽西的那段时间是怎么艰苦卓绝为我们而奋斗的。”

李安东认为,《毛泽东在闽西》这本书中有妙笔生花的描述,有历史真实记录,也有作者内心感悟,它为读者展示了个性鲜明、疾恶如仇的毛泽东,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毛泽东。这本书讲到了闽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萌发点,诞生了建党建军的伟大纲领,回答了中国革命历史道路之问,他的世界观、方法论将继续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都说明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永远受人尊敬的伟大领袖,他的精神与思想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梁鸿鹰表示,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的报告文学来讲,要处理好其中三个关系:史实、思考和诗意,《毛泽东在闽西》就将这三方面平衡得非常好,生动再现了伟人的情怀与智慧。闽西这块土地有非常值得文学书写的东西,《毛泽东在闽西》不单把毛主席这六年在闽西的活动做出了梳理和展示,还揭示了毛泽东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和品格。

贺绍俊认为,《毛泽东在闽西》是一部真实书写了一段红色历史的历史作品,同时它还是一部特别的理论作品。它阐释了毛泽东思想是怎么诞生的——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诞生的。好的历史作品,应该具备史实、史论、史识三个要素,《毛泽东在闽西》将三个要素结合得非常好: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它非常详细真实表述了毛泽东在闽西六年的过程;史论是对历史事物和历史人物的评论,这里面有很多精彩的评论;史识是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结论,紧扣毛泽东是伟大的探索者、无畏的开创者、不懈的创新者来讲述毛泽东在闽西的故事作为全书核心,这就是这部作品非常成功的原因。

张陵认为,讲好红色故事,塑造毛泽东形象,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相互冲撞,所谓的“历史虚无主义”也泛滥开去。这种观点在政治上就是在否定和消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以达到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而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再次挺在了“虚无主义者”们掀起的丑化否定历史狂浪的潮头。在这个时候,有良知有见识的作家们,用自己的政治热情,用自己的文学之笔,站到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决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捍卫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在这个思想层面上,读《毛泽东在闽西》,心中升华出一种敬意。

李朝全谈到,《毛泽东在闽西》是一部切片式研究作品,毛泽东经历的这段历程本身也十分具有戏剧性,这也是这部作品有良好可读性的基础。这本书截取毛泽东人生中最曲折、最艰难的一个片断或者一个阶段去进行研究,实战式书写也让我们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增强作品真实性和真实感。得益于作者扎实地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让《毛泽东在闽西》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故事鲜活生动。

王国平从报告文学角度谈到,《毛泽东在闽西》这部作品有很正确的唯物史观的呈现,对历史报有温情与敬意。“回到现场”不是站在我们现有的某种意义上,是要回到现场去揣摩、感知历史人物的选择,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沈世豪表示,《毛泽东在闽西》这本书能够出版实属不易,这个题材非常厚重和敏感。作者讲到,从2022年春天,毛泽东在闽西走过的绝大部分地方,他们都亲自用脚步丈量过。“这里我们要感谢作家出版社看中了这本书,终于让读者看到这本书,这本书不仅是我们两个人的功劳,有很多人的功劳,特别是闽西、三明的各地人,每到一个地方,革命的后代,原来的老红军都不在了,但是他们的儿子、孙子都在,他们提供了很多党史上没看到的材料,我们这一路是很感动、很激动的,这书出版之后得到了闽西很多专家的高度评价,也完成了我们两位作者的心愿。”

最后,作者何英表示了感谢,感谢到来的各位领导嘉宾,感恩家乡闽西人民、闽西的红土地、闽西红土地家乡人民的情怀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热土,感谢作家出版社让她的梦想成为现实。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长秀,三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纪任才,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宣传教育处副处长李晓芳,龙岩市文联主席王永忠,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罗先秀,三明市文学艺术院副院长颜全钦等协办方代表。

合影

合影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