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5新春人物丨当代作家 章友本 作品年刊】

【2025新春人物丨当代作家 章友本 作品年刊】

2025-01-21 15:49:28
浏览量:


2025新春人物

当代作家 章友本 作品年刊





2025新春人物简历

XIN CHUN REN WU  JIAN LI

      章友本,笔名直言,1963年8出生,江苏如皋人,如皋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退休。年轻时喜舞文弄墨,撰写的论文获省一等奖,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百余篇。退休后重拾旧笔,以文为乐,两年内先后在《西乡情韵》《日月岛文学》《西部风微刊》《平原风》《如皋日报》《射阳日报》《南通广电报》《上海散文》《金声诗刊》《劳动报》发表散文、诗歌上百篇。其中《门前家雀叫喳喳》参加第三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荣获一等奖。《我伫立在张黄港》获第四届“三亚杯”当代华语文学大赛金奖。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荷兰花海文学社会员,《日月岛文学》签约作家。



作  品  年  刊

ZUO PIN NIAN KAN

     

母爱,无关乎辈份


  龙游河九曲十八弯,由北向南,一路奔腾流淌,来到了离城不远的大明境内,一个叫东下洋和北李庄相交的地方,便局部取直,河面加宽,河底加深,形成了一个环型水潭,传说中龙游至此,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一度曾在这里安营扎寨、休养生息,因此被当地人称之为“龙池港”。东西两岸世代居住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寻常农户人家,已经无据可考在此繁衍生息了多少代了,龙池港已然成了人们记忆中的“母亲河”。

  一个甲子前的癸卯年间的夏日六月十五,一个幼小的生命降临在龙池港河东的北李庄,离开母体便被裹入襁褓,送到了河西的章姓人家。这就是我的悲惨出生,河东出生河西生长,龙池港河水呜咽,见证了这催人泪下的辛酸一幕。

  来到章家,第一个迎接我的就是我的奶奶,第一个把我拥入怀抱的也是我奶奶,第一个给了我母爱的还是我奶奶,所以我要说,就我而言,母爱无关乎辈分!她带给我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大爱,是一种超越辈分的亲情,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它从老池塘河北六队章府,另立门户搬来河南四队,爷爷人称郭老二,是章家从城西的顾庄招赘入门的女婿,奶奶许章氏是在大奶奶去世后找来的填房,养母是四队何老四家的二女儿,人称“二姑娘”,有人说章家命中少子,人丁不旺,养父母婚后多年不育,而立之年,机缘巧合,天官赐福,抱养了我。因此对于今天有人问起修家谱的话题,我只能一笑而过,哪里有什么家谱,连姓都是假得不能再假,权当是个生存符号罢了。

  记忆当中,我们家住在池塘南侧由东向西的第二家,东邻是生有两个儿子的何家,并排两个住宅,西邻是生产队长家,两家都是女主人当家。我们家倒是男人当家,可就是弄不过邻居家,或许是因为爷爷是招来的缘故,总要低人一等,受人欺负,处于生活的最底层。我们家前后两进房子,前排土墙上盖着麦杆草,卸下土墙,两个人就能抬着走,后排是小檐七尺二高的“地堂屋”,倒是青砖小瓦,寒暖夏凉,聚财纳富。每年冬天农闲时,会从屋里铲出“千脚土”积肥。屋后有着一个大大的竹园,夏日中午,-家人在其间纳凉,我在奶奶看护下去河边边戏水打水拍,一个“惯宝儿”是断断不放心远游的,河水清清,鱼虾成群,从水凳下捉上活蹦乱跳的大虾,剥了壳送入嘴里,腥香沾齿,令人难忘。

  自从有了我,奶奶便把全部的爱献给了我,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我身上,陪我玩陪我闹,陪我笑陪我哭,饿了喂饭,冷了添衣,病了愁绪,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着胜过亲生,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初进章家,襁褓之中,嗷嗷待哺,奶奶抱着我去讨百家奶,东邻的女儿哺乳期回娘家,奶奶踮着小脚,厚着脸皮,低声下气去求人家赏一口奶吃,西隔壁的媳妇生了二胎,奶水充足,奶奶伸手从鸡窝里摸出两只鸡蛋送上门去,为孙子换顿奶水,实在没办法就抱上我,到庄西头邻村的自家二姑娘门前去要奶喂我。就这样有一顿无一顿地求爹爹拜奶奶为我外出打食续命。

  平常在家则是灌“米袋”喂食度命。我出生那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米很金贵,一般人家通年到头都看不到一粒,我们家不富裕但一家人省吃俭用,还算殷实,想方设法搞点米存着,用来煮米袋喂我。奶奶忍痛割爱从一捆土制的麻纱布上剪一小块下来,然后穿针引线缝成一个小布袋,袋口上穿上好抽动的棉纱线,露出头来,灌上一小把米,抽紧袋口,放进粥锅,把棉纱线系在木头锅盖缝里,待煮熟后捞出锅,放进小碗,冷却后喂我,稍微长大后也只有发热头疼生病时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小时候,庄户人家小孩子没处玩耍,总是跟在大人后面走亲戚。我们家大多数亲戚都在本队,场南头田中间,几步就到,没有新鲜感,我去得最多的就是婆婆家,婆婆是一个很善良的老人,我过年时去就赖在那儿,跟婆婆睡,因为在婆婆的床头会有一些糖果赏赐,总是心心念念记挂着。最快乐的是跟着奶奶去老远的顾庄伯伯家,也就是爷爷的老家,他们家比我家更靠街头上,条件也不错,伯父伯母都很“惯子”,每次见婶婶带着孙子来都很热情,忙这忙那,比在家吃得好多了,关键在那儿还会遇上一些小伙伴一同玩游戏,过得很爽快很愜意,要是能留宿那儿便更加开心。一直到长大后都对他们一家人非常亲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对姐姐姐夫的感情胜过亲生的姐弟!

  大爱无垠,怀念依旧,哀思缠绵。

  潺潺的龙池港河水静静地流淌,悠悠的思念情再次涌上心头。一种超越辈份的别样母爱之情又一次浸润着我的心田,温暖着我的全身,让我禁不住心情激动、泪流满面!


我的亲娘


  我有两个娘,一个生我的,一个养我的。

  也许是一根脐带连接的亲情缘故,亲娘过去三年多,今夜依旧入梦来。

  我是在离开娘体,襁褓之中来不及睁眼看一看亲娘,就被送人的。

  娘是十八岁在大队宣传队时怀上的我,生父是个有妇之夫,在那个时代,一个姑娘家未婚先孕,乃是见不得人的丑事,娘也曾用糟蹋身体的方式阻止我出生,最终还是在生产队大场上生下了我,趁着天不亮送到了养父母家。

  于是,一个本不该出生的人,像路边小树,顽强生长,逆势上扬,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最后在小城以四级调研员退休,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小时候,在旁人背后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中,我意识到身世的不同寻常。在和小伙伴淘气吵架中,被骂为“野种”,我心如刀绞,哭泣着回家向奶奶求证,一向慈祥的奶奶,血脉偾张,怒火中烧,打上门去不依不饶,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在夹缝中生长,在白眼里长大,有个念头一直在疯长:我的亲娘是谁?何时能见上一面?

  直到结婚后,我那贤惠的妻子才帮我了却了这桩心事。原来她一位闺蜜的娘家也是我娘庄上的,通过她,妻子与我娘联系上,并约好母子相见之日。

  月色朦胧,在娘的娘家后侧灌溉渠上如约见面。只见渠岸上立着高矮两个人影,矮的是娘的母亲,也想见见这个二十多年从未谋面的外孙。高的便是我那嫡亲的娘,身板结实,饱经风霜的脸庞轮廓上,仿佛看到年轻时漂亮的模样,依稀照见我的影子。见面时,没有想象中激动得相拥而泣,只是远远的站立着,四目相对,我心中五味杂陈,爱恨交加,就是眼前之人诞了我而弃了我,二十多年的分离,早已疏远了心中那份亲情。妻子在一旁不停地催促“叫啊,叫娘啊,这是你的亲娘。”我嘴唇嗫嚅着,就是叫不出声。娘的一声“这么多年让儿受苦了,娘对不住你。”听得我心头一酸,许是多年的磨难让我内心变得异常强大坚韧,硬是强忍住不让泪珠涌出眼眶,只是从口中艰难地吐出了仿佛蚊子声似的“娘”来…

  见面相认后,娘俩儿走动多了起来,从交往中我得知了娘极其凄苦的一生。外公是当地颇有名望的老干部,娘从小是掌上明珠,因为少不更事,受人蒙骗,铸成大错,生下我后,便远嫁他乡,经历了两次婚姻,又添三子,一生巅簸流离,漂忽不定,吃尽人间辛苦,付出沉重代价,令人唏嘘,让人警醒。

  与娘相认后,曾在她家度过了几个春节。继父老实巴交,心地善良,两个弟弟都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娘在那个家中是个顶梁柱的存在。那时,我的孩子还小,娘常来帮忙,接送上学,操持家务。直到小女大婚安排座位,顾及面子,没让娘上主桌,潜意识中认为,娘是个见不得光的所在,不想让她在众人面前露脸。由此产生隔阂,往来渐少,不再见面。虽心存芥蒂,但仍留一份牵挂。直到有一天,忽然接到老三的电话,如晴天霹雳,印象中身体健壮的娘,夜间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命赴黄泉,终年七十八岁,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长歌当哭,哀如潮涌。

  作为长子,我必须出现在娘的葬礼上,虽然我刚大病初愈,处在康复期,但我依然坚持去送娘最后一程。

  出殡日,葬礼上,鼓乐齐鸣,震耳欲聋。娘静静的躺在水晶棺中,加框的遗照栩栩如生。我长跪不起,心中默默念叨“娘,儿来迟了”。按照佛教规仪,娘的四个儿子在司仪的指挥下,虔诚地“跪四门”,针刺指心“滴血还亲”。妻子舍不得我累着,要代夫跪母,我坚行跪拜之礼两小时,以示孝心。

  此时此刻,所有的误会都烟消云散,唯有亲情永存;

  此情此景,想我的亲娘,奈何桥上回望,应感到无比欣慰吧。

  逝者已逝,生者眷念。

  于我而言,亲娘养母都是娘,生我的娘已经过去三年,养我的娘依然健在。92岁高龄的养母,常住老家,“有妈在,就有家在”,我和妻更加孝敬于她,按季添置衣物,时常买些可口的美食送回家,还让妹妹像带小孩那样,城里住住,乡下蹲蹲,想出法儿来哄她欢喜,耽心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孝道,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愿天下天下所有年迈的父母,都能得到子女们的善待。


老娘“转转转”


  俗话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自从养父去年过世之后,养母成了孤雁,一个人蹲在老家,虽然吃穿不愁,但守着偌大的空房子,倍显孤单。放以前她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家一天的,但近来我们回家后,她老是唠叨:“不知咋的,浑身没劲,活计做不动了。”我总是笑着劝她:“娘!您多大岁数了还惦记着干活?该歇歇了,把身体养好,就是我们子女的福份。”她也服气地点点头,且破天荒地接受了我们的安排,跟着我妹妹一起到我城里家中“上下班”。

  我大病初愈后,老婆身体又欠佳,家务活就请我妹妹来帮打理。就这样,老娘就像一个老小孩一样随着妹妹,白天来我家,晚上到她家,隔三差五全家人回趟老家,虽然来回奔波,但其乐融融。

  我和老婆有四个老人,先后过去了三个,就剩下老娘一人了,老娘的健在就是我们感情的依托,让我们也有一种家的存在和依恋。我老婆常常跟我说:“有妈叫,真是幸福!”她对这棵仅存的亲情老树可算关爱有加、侍奉周到,待若亲妈。天冷了从头买到脚,换季了浑身又是名牌新式样。口齿不行了,去蛋糕店买回可囗的糕点,去市场买鸡鸭鸽肉切碎再捣成肉糜做成汤菜,去水果店买回香蕉,让老娘天天享用。另外还备了瓜子剥剥,爆米棒嚼嚼。现在的老娘啊完全脱了农村人土巴拉叽的寒酸相,俨然成了一个城里老太的俏模样!对此,我老婆功不可没!

  话转正题,老娘“转转转”,其实是老娘早年就有的个有趣的绰号。来历好可笑:年轻时刚嫁入章家,吃苦耐劳一心一意忙家,围着园子,忙前忙后,干这干那,以至常常忘了吃饭时辰,问她干吗去了,她总是回说“在转转转的”,意思是在家周围忙碌的,“转转转”似乎成了口头禅,久而久之“转转转”便成了她的绰号,以后在村里便广为传开了,只要提及“转转转”便说的是俺娘。

  你还别说,这个“转转转”的绰号对我娘还真的恰如其分呢!

  首先,老娘没出过远门,是个“恋家雀”,只知道在家前屋后“转转转”。

  在娘家时,外婆生了兄妹五人,一女四兄弟,老娘是排行老二,人称“二姑娘”,是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不肯远嫁,就嫁给了同村同队的我养父,虽然当时生活普遍很穷,但相比而言,章家还算个殷实人家,嫁过去日子应该过得不会很差,可偏偏事与愿违,没想到养父是个“惯宝”,品行又不咋样,从小就很自私,不但不疼爱妻子,而且稍有不顺就非打即骂,养父在时老妈几乎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我们女儿出生时,老婆的姨妈来伺侯月子,有一天早饭时她亲眼所见他与我娘抢吃煮鸡蛋的情景,我养父连忙将自己的一个鸡蛋吃掉,见我养母刚把一个剥好的鸡蛋往嘴里送,即被养父一把抢过去入了喉嗓,姨妈以为两人开玩笑来着,不想他不但吃了而且还骂骂咧咧,姨妈看得瞠目结舌,叹天下难找这无情之人,人间难觅这可耻之辈!

  还有嫁在本队,原指望自家人兄妹间多少还能有个照应,不想却又是一厢情愿。自从三舅当上队长后,因章家没有抱养他家孩子,记恨在心,对我们家格外“照顾”,经常让养父上“学习班”,称粮分物变着法子克扣,老娘可没有沾着一丁点儿光,倒是跟着章家吃辛受苦了一辈子,在人面前真正抬起头来还是在我工作之后。

  老娘在家向来不是围着灶头转就是绕着田头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要说如皋城街上,就是大明的乡镇商铺都没有到过,名副其实的围着小家“转转转”。

  老娘没见过世面,只会“转转转”,可她却是一个标准的顾家治事婆。

  老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睁眼瞎”,数钱全凭看人儿头。可她把家前屋后打理得条条适适,次次序序。过去我们家住的是“地堂屋”,小檐不高,习惯于拥墙脚,防止雨水沿着瓦檐滴下来,渗入墙里,以防陷塌。老娘每年都要先积些泥土把房子墙周围一点一点地擁好,形成一定的坡比,然后再拾些碎砖破瓦一层一层地在泥土上面填满压实,上面的砖瓦承接屋檐滴下的雨水,下面的泥土压实后经雨水的渗透凝结成板块又能更好地护住墙体,老娘的绰号大概率也与此有关。

  后来,老娘年事已高且患有恐高症,不敢再“转转转”了。

  随着年龄增大,老娘的头脑子有时也犯迷糊了。曾经有过外出拾假蝼壳(知了脱的壳)迷了路的现象,那一次她看着周围邻居出门拾假蝼壳卖钱,也心心念念想出去拾,不曾想沿着大渠边树林里一路往北,走着走着就迷了路,跑到离家二三里路的大明河岸就记不清回家的路了,正在路边“转转转”时,恰巧遇到我表兄,她娘家侄子,才把她带了回来。

  老娘患有恐高症,不能坐汽车,在我家乘电梯都胆战心惊,上得顶楼更不敢往下看,硬是要扶着栏杆,才肯睁开眼。

  要是用汽车去接她进城,十有八九要发晕呕吐,往往她不是愁自个身子,而是觉得弄脏了汽车心里过意不去。发誓再也不坐汽车,没奈何,我们只有用电瓶车把她驮到东驮到西。她再想“转转转”也变得不再可能。尽管这样,每次回老家她还是要到园前屋后去拾掇捣鼓,忙这忙那,哪怕挑把草也高兴,上半年还在家插上了两小块洒金珊瑚的枝条。真是“跌倒了还要抓把泥”,典型的“把家”主,一生的“转转转”。

  老娘今年九十二岁高龄了,做子女的怎么也不忍心她再“转转转”,但又那么的希望她还象以前那样“转转转”,因为那个“转转转”才是她身体健康的标志,才是她身心愉悦的象征!

  多么想我娘像时钟一样永不停留的“转转转”!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