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亮眼三件事”是出版集团年终盘点的“保留节目”,透过工作亮点,我们能看到今年一年集团层面的发力方向。2024年,面对市场压力,出版传媒业仍砥砺前行,积极主动寻求变革,在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多元经营、资本运作、对外交流等方面寻求突破式发展,亮点频频。商报采访多家出版集团负责人,总结2024年发展业绩。本期刊发中国出版集团、天津出版传媒集团、辽宁出版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8家集团2024年最亮眼的三件事,展现出版业奋斗发展的一个侧面,并为行业提供参考借鉴。
中国出版集团
履行文化央企战略使命,打造一系列“双效合一”文化精品。2024年中国出版集团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坚持挺拔主业,坚持为人民出好书,在入选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持续领跑。《奔跑的中国草》《为什么是邓小平》两部图书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展示了集团在精品出版上的成果,特别是在“五个一工程”奖通俗理论读物类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阅读是最基础的文化建设,中国出版集团坚持双效合一,深化全民阅读,强化中国出版品牌影响力,推进实施《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行动方案》,成功举办第十五届读者大会、首届大学生阅读分享活动,拓展全民阅读空间,推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树立大文化观、大出版观、大融合观,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要求,集团推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并在出版产业面临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召开出版大会,对集团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提出总要求,进行总动员,为发展出版业新质生产力提供集团方案。其一,进行多样化的“出版+”和“+出版”尝试,积极延伸出版触角,拓展内容定制服务,探索建立与党政机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智库等的阅读合作服务模式。与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校企共建;首批建设中建集团等10家央企“读者之家”,打通央企业务新通道。其二,精彩亮相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坚持传承出版文脉,建设出版强国;坚持‘两创’方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大力倡导大文化观,集中展示守正创新、交融会通的出版成果。其三,以建设中国出版国际交流中心为契机,提升集团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管理水平,探索全要素集约高效治理机制,大力推动集团内部的联合融合整合,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配置,出台集团技术资源复用清单、需求清单、合作清单,建立内部共享对接长效机制,加快形成集团上下一盘棋、运管一体化、内外一张网的高效治理格局。
加强人才重点培养,建立立体化全面化名编辑培养方案。强化以编辑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名编辑培养的工作方案》,建立立体化全面化培养方案,首批授予56位编辑“名编辑”称号,切实加强重点支持培养。其一,组织骨干编辑赴深圳文博会考察参观,去四川成都、甘孜德格等地开展调研培训,到法国进行编辑业务海外学习,帮助编辑开拓视野、增进与其他行业和海外同行的学习交流。其二,聘请学术顾问暨编辑导师,举办集团青年干部人才能力素质提升班,有效提高青年干部人才理论素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转型发展的知识储备。其三,为编辑创设成长发展平台,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与服务。设置首席编辑、名编辑工作室等,给予更大主导权,发挥名编辑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培养更多优秀创新型编辑人才。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主题出版与文化传播双丰收。《草木志》入选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潮起: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等4个项目入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西方国别政治思想史系列·第一辑》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我的世界》等8个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华“船”说》2种图书入选全国优秀科普作品;《驮着魂灵的马》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等4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等6种图书入选丝路书香工程;天津杨柳青画社撰写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藏品数字化保护》的内容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天津杨柳青画社与天津市委宣传部政研室共同编写的《让“软实力”遇见“硬支撑”数字技术助力非遗“焕活”新生-天津杨柳青画社以数字化赋能木版年画保护传承发展》案例,入选由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秘书处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同时,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步伐坚实。2024年6月,集团与希腊爱奥尼亚大学成功签约成立“希腊汉学中心”,成为中国与希腊、东南欧和东地中海地区在汉学和中国研究领域进行学术合作的关键桥梁与平台。
数字出版产业园引领创新发展。面对传统业务增长空间受限的局面,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应运而生,成为集团业务发展的全新引擎。
根据天津市“三新”“三量”工作部署,集团利用两年时间对所属天津美术印刷厂旧厂区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提升改造,精心打造出天津市数字出版产业园。该园区秉持“出版融合、产业升级”的理念,加快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力促进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播事业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出版业的生产力、传播力与影响力。
在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成功吸引36家涵盖游戏电竞、网络文学、智慧教育和版权交易等领域的优质企业落户,形成了资源集约利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不仅有效盘活了园区的闲置土地,还为集团未来的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大的新动能。
阅读品牌塑造与书香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始终秉持“融领未来,书香天津”的理念,积极贯彻“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和以文兴业”方针,精心培育并积累了众多极具特色的自有文化品牌。其中,既包括“百花文学奖”“百花文艺周”“津读大讲堂”等知名活动品牌,也涵盖了内山书店、天津少儿阅读空间、津读书苑、24小时书店等深受市民喜爱的阅读空间品牌,这些品牌共同构成了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的文化名片。
积极推动书香社会建设。通过开设24小时书店、打造惠民书市,联合举办河西区西岸图书节、河东区海河图书节、海河旧书市集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文化的广泛交流与传承。
此外,集团与央广网天津站共同承办的央广网“诵读经典”天津站活动。2万多市民热情捧读经典。同时,各出版社积极邀请作家、学者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图书分享会,让书香弥漫津城。
辽宁出版集团
出版主业“头雁”效应巩固,原创内容、精品出版实力增厚,高质量高水平打造辽版品牌实现新提升。着眼于服务“第一个结合”,强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研究高地、重要出版高地影响力,完成“第二个百卷”《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丛书第51至70卷编写出版工作。着眼于服务“第二个结合”,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推出《新时代万有文库》(第一辑)首批25种。重点项目质效再突破,《大辽河》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回家: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纪实》《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等5个项目相继入选入围月度、年度“中国好书”,《守边人》《重返白垩纪》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全唐文小传订补》等8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研究丛书》等8个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增补项目。国际传播能力再加强,《石榴花开》(英文)等4个项目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中国—亚美尼亚、中国—罗马尼亚互译项目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边城》《家》《呼兰河传》成功输出。期刊集群建设再夯实,《美术大观》杂志今年再次入选RCCSE新版艺术类A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刊源,《教育周报》实现发行量160万份,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超80%。
稳存量、扩增量,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和发展,多层次供给、多元化融合实现新提升。优势内容价值充分释放,有声长篇纪实文学《春山可望》、少儿精品《热血河山》《小书虫和阿达的故事》上线“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累计播放量超千万次。 线上线下一体化知识服务体系立体联动,依托“专职委员在线”数字服务平台,推出《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100问》等两部图书,承办第八届全国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等重要赛事。品牌自播自运营渐成规模,公域引流与私域沉淀成为渠道全新布局的共识,各出版发行单位主动谋变,内容营销、社交营销、融媒营销、公益营销呈现多维协同态势。
强化人才强企战略,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速,“以人为本”实现新提升。精准引才斩获颇丰,抢抓春招、秋招旺季走进名校招才引智,依托省委组织部“天辽地宁聚英才 振兴突破创未来”大型引才活动,选优配强新生力量,一批新入职员工快速脱颖而出,8人次在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技能大赛初赛获佳绩。系统育才有序推进,开展“赛马”制比武练兵,举办“辽版·工匠杯”编校技能及选题策划竞赛、印刷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激励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比学赶超、争先进位,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步提质,成功推荐4名第五批“兴辽英才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尊重规律、崇尚实绩”的企业文化全面培塑、深入人心。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正式启用。5月18日,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新址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盛大开园。园区位于杭州武林核心商圈,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浙江省出版业有史以来单体规模和投资最大的建设工程。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部、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所属10余家企业,以及多家与出版产业链协同的外部企业均已入驻园区,形成了强有力的产业集群。集团连续第16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届届入选的文化企业。数十年来,几经易址,“出书出人走正路”的传统不变,出版了《之江新语》《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等代表浙江、走向全国、影响世界的作品。新址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富有出版特色与数字气息,是集团推进出版融合、产业转型、智慧印刷、版本保护的实践缩影,标志着集团发展迈入了新阶段。
举办首届杰出作者大会。10月20日,召开首届浙版集团杰出作者大会,易中天、徐锦庚、沈石溪等70余位作家、学者参加。会上揭晓了浙版集团首届“文澜奖”获奖作者名单并举行颁奖仪式,奖章最终授予《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编写组、王慧敏、徐锦庚、沈石溪这4位名家(团队)。启动仪式上,“名家写浙江”工程首批6个项目进行集体签约,邀请国内外各领域学者专家来浙江、写浙江、赞浙江;举行“敦煌学出版中心”揭牌仪式,聘请5位专家学者为学术顾问;举办浙版集团旗下各出版单位共11个重点出版项目的签约仪式,涵盖主题出版、重点出版、品牌出版。作者是出版的源头活水,与浙版集团是命运共同体。本次大会为作者、编者、读者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激发了浙江出版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主题出版持续走在前列。深化“第一选题”机制,《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获评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创下连续三届有4种图书获奖的佳绩,出版《中国大港》等一大批精品主题出版物。浙版集团9个项目入选2024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入选数量居全国地方出版集团第一位。深入跟进浙江省委宣传部统筹的重大思想理论课题。推进以《之江新语》为代表的多语种翻译出版发行工作。少儿主题读物《国之脊梁》半年畅销近300万册,成为业界现象级图书。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出版主业再创佳绩。牢牢把握“内容为王”的理念,聚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出版佳作。《诗书里的成长》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4月23日第29个世界读书日,《守鹤人》等2种图书荣获2023年度“中国好书”。《韩熙载夜宴图:南唐的倔强》等4种图书入选2024年“中国好书”月榜。《飞起来的村庄》等8种图书入选2024年“中国好书·六一专榜”。《强国记》等6个项目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入选数量创历年新高。重点出版工程“中华文脉”丛书出版新书11种,“中原文库”完成一期工程62册图书的编纂出版任务,其中《玄奘全集》是对玄奘作品首次全面、系统地点校整理,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意义。全年达成版权输出协议超200个,一系列精品豫版好书亮相伦敦、阿布扎比等国际书展。
内容建设新机制深入推进。以“活化内容、触达用户、回归阅读”为核心,持续完善和推进各职能部门、内容生产单位、发行单位、创新业务公司充分协同的内容建设新机制。坚持围绕教育、服务教育,深度挖掘、梳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规划研发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五育”课程98门,实现33个市、县(市、区)中小学课程落地全覆盖,35门课程进入省级中小学精品校本课程案例评审。“趣味学农百课”累计落地学校千余所、服务学生数百万,形成了有课程、有体验、有场景、有运营的学农实践解决方案。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优质教学资源1万余份,完成英语听说、教师培训、元宇宙、智慧题库等模块的功能迭代和本地化部署,二期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书店3.0版本——理在·阅空间开业运营,创新打造了四个剧场以及丰富的文创市集,形成了可听、可演、可游、可交互的阅读空间,让更多人重新爱上读书,爱上阅读。
河南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协同创新赋能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打造了河南省首个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联合体。目前,联合体已成功汇聚67家企业和8家研究机构,其中包括华为、腾讯、阿里等行业巨头,以及数盒科技、洛阳卡卡等创意策划明星,在研学文旅、教育服务、文化资源活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链群式业态布局。集团系统内单位与联合体企业合作项目总数达53个,其中,《风雅梦华》《洛水寻仙》沉浸式研学课程、“范仲淹研学路线”“文献中国”资源库项目、纪录片《我和我的黄河》以及多门课后服务延时课程,均已形成一定影响力。
广东省出版集团
出版主业标志性改革提质增效。召开深化出版主业改革暨信息化赋能出版主业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支持出版单位改革的新举措,持续提升优质内容输出与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3家出版社进入开卷市场排名全国前100。《西藏妈妈》《时节养生——中国人的健康智慧》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4种选题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5个项目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我的阿勒泰》成为今年现象级图书,年度销量超150万册,位列2024年度京东图书畅销榜总榜第一名,李娟全系列作品年度销量突破200万册。岭南古籍出版社正式揭牌,开启岭南古籍出版新篇章,历时5年编撰的《岭南文化辞典》重磅推出。《花城》杂志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文学作品类排名中升至第二位。发挥花城文学院平台作用,聚拢全国优秀作家资源,邀请陈晓明、葛剑雄等名家学者举办“花城文学课”10期,挂牌成立蔡崇达出版工作室。举办《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颁奖典礼,得到文学界广泛关注。发挥旗下教育出版资源集聚优势,加大原创教材研发力度,16科教材列入《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春秋两季发行中小学教材3.96亿册,覆盖全省1800万学生。合作打造的《提分笔记》销量超700万册。南方出版传媒发展智库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4年度重点出版智库。
全民阅读广东样本活力迸发。扎实推进镇街新华“悦读空间”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4年底,在广东省全省建成信宜钱排镇、普宁流沙东街道等100家试点。积极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受托管理信宜市新图书馆,高质量打造市民书房和城市文化客厅,成为全省首个采取社会化运营模式全委托管理的县级公共图书馆。2024南国书香节在全省设立521个分会场,吸引200多家出版单位携30万种精品出版物参展,举办文化活动2051场次,覆盖人群超5000万人次,媒体曝光量超4亿次,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高质量阅读盛宴。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结出硕果。聚焦深中通道、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先后推出《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脉动大湾——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等图书,深情刻画粤港澳大湾区一批“全国工人先锋号”“时代楷模”的奋斗者群像。聚焦增进文化认同,倾力打造覆盖更广的面向港澳出版物。香港青少年中国历史学会在全港65所学校开展160多场“中国历史主题校园行”活动,超7000名香港学生参加。与香港15家出版社开展“大湾区合作出版计划”,推出一系列中国历史文化题材图书,香港书展期间举办“大湾少年读中国”系列图书粤港澳三地简繁体版本首发式暨香港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播与出版中心揭牌仪式,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增强港澳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会同有关单位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全民阅读促进会,发布大湾区全民阅读共同宣言,并举办启动典礼暨阅读推广论坛。投资建设的广州国际文化中心(高320米)封顶,致力打造广州城市文化新标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新高地和国际文化企业总部新集群。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
举办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2024年11月16日~19日,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举办了主题为“书香润八桂,文韵连东盟”的2024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出版协会等单位指导,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主办,广西新华书店集团、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外文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本次图书文化周首次采用中国和东盟国家联展的方式举办,除了在南宁市设主会场,桂林市设分会场,还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4个东盟国家的华文书店、文化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联展活动。百家出版单位、百万册图书,7场重点专业活动,30多场特色活动……搭建了一个书香四溢的区域性、国际化图书文化交流新平台,为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和人文支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推动了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
出版“走出去”开启新篇章。2024年,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继续以东盟各国为重点,在选题策划、版权输出、国际合作、海外布局等方面积极探索,重点推进集团出版项目、出版产品、版权贸易等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特别是东盟国家落地。2024年5月,该集团相继成立广西教育出版社老挝代表处,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越南、马来西亚工作室,并积极筹备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工作室的建设,不断拓宽出版“走出去”的渠道,推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出版物,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入驻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的国内外出版机构达147家,上线3000多种版权产品(含中文、英文及东盟小语种),达成版贸合作300多项。
举办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作者大会。12月17日,该集团举办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作者大会,以“共携手 著华章”为主题,邀请了众多知名出版专家、学者、作者出席。大会公布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第一届作者大会6位“致敬作者”、26位“年度作者”名单,邀请作者与编辑同台亮相,这不仅是对优秀作者的致敬,也是集团构建核心作者队伍、助力精品创作出版,打造作者、读者、编者共生的文化生态圈的重要举措,表达了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全体出版人尊重作者、服务作者,与作者共同推动出版繁荣的诚心和信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举办“山水阅读节2024”系列文化活动。2024年,“山水阅读”文化品牌在前一年的探索基础上,实现了全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的“全年常态化+山水阅读节”双轨运营思路。从4月1日起,陆续在北京、桂林、吉隆坡、上海等地举办了《江如练》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20余位知名文学家、评论家、专家学者对作品进行深入研讨;联合全国20多个省份的300多家公共空间举办“阅读一小时”全民阅读活动,吸引了数万人共赴一场书香盛宴;联合书香两岸、好书探等30余家媒体、机构以及数十家书店、读书会、社群、全国高校等在厦门启动“深阅读·书写另一种可能”第三届书评大赛。
10月13日至11月2日,第二届山水阅读节举办。数十位作家、文化名家、独立音乐人,在桂林山水间举办了10余场形态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山水回响》主题曲、图书漂流、“山水阅读号”双层观光巴士文化游学、山水音乐诗会、“新华荐书·山水阅读书单”颁奖、“跨·阅”文化沙龙、书籍艺术展、“中世纪的人与生活”文化沙龙……截至目前,“山水阅读·2024”以及“山水阅读节”系列文化活动在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30余家权威媒体报道近200篇次,线上线下活动参与10万余人次,全平台总曝光700多万次。
举办第四届“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之“新时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与版本目录学”学术会议。5月25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古籍文献收藏、研究及整理出版”国际学术论坛之“新时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与版本目录学”学术会议在广西桂林举办。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等海内外高校,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昆山杜克大学图书馆、德国藏书家学会等海内外收藏机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计70余人应邀参加本次论坛。该活动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赓续中华文脉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重要举措。
联合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国内和东盟多家出版机构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大学出版联盟”。9月26日,首届中国—东盟知识服务创新与国际交流发展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出版业知识服务大会在桂林召开。中国—东盟大学出版联盟是面向中国和东盟国家大学出版合作的非营利性行业联合组织。联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浙江大学出版社,与东盟地区的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出版社、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图书馆、马来西亚新英迪国际大学共同发起、成立,这也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向前迈出的新一步。中国—东盟大学出版联盟的主要职能有五项,一是加强信息沟;二是推动版权贸易;三是拓展营销渠道;四是构建人才队伍;五是推动融合创新。联盟以推动出版合作、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出版文化双向交流为宗旨,为增进中国和东盟国家互信、互鉴、互利,实现民心相通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