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春人物
当代作家 丁兆鸾 作品年刊
2025新春人物简历
XIN CHUN REN WU JIAN LI
丁兆鸾 女,笔名柳涵,汉族,1953年2月27日生,无党派。1987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2012年开始在霍邱网站黄山在线,搜狐网、中国散文网、中国诗书画家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北京头条等发表散文诗歌等。辞条入编《中国当代杰出文艺家大辞典》,被授于“中国当代文艺家百杰"荣誉称号。作品获过一等奖、二等奖、特等奖、特等金奖等。
作 品 年 刊
ZUO PIN NIAN KAN
加章奇遇
舍弟发份《2024年省作协会员发展申报工作的通知》给我。按照要求,我把资料和简历寄到安徽省作家协会。
2024年年底,省作协有位老师打电话告诉我:我寄去的申请表只填写了正面的,还有背面的没有填写。老师叫我把申请表补充完整了,找市、县作协加意见盖章才行。
放下电话,我立即行动。又叫弟弟给我下一份两面都有的申请表,中午到镇上复印好,随即上了去六安的专线车。到小妹家住下,把表填好。
当时,省、市、县作协里,我一个人也不认识,也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六安作协在哪我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呢?
有人建议我先到《皖西日报》编辑部问一下,说他们一定知道。
到皖西报社大厅,工作人员问我什么事,我说了。她叫我登个记,然后叫我到21楼问一下。
这天有小妹陪同我,姐妹俩找了一会,发现一处敞开的门,我们走进去。
冲门放一张办公桌,桌前有一位年轻的美美的女士在看电脑。
她温和的问我什么事。本来是去问路的,头脑一迷糊,把那儿当是了。
她说:“我不是作协的,我是报社的。"
又说:“我看看你写的稿子。"
手机网络打不开。就把带去的申请表递给她看。
她看了说:“你所在的县镇作协都没有签字盖章,估计市里可能不会给你加章,这也不合程序。"
她帮我打了几个电话后告诉我:“作协领导都在开会,一天的会议。明天是元旦放假……这样吧,你回去把你地方作协的章加好,还到这找我。"
我谢了又谢,告辞了。
回到家我就着手整理资料,写了申请加入县、市作协的申请书。
新年伊始,我从住地河口镇起的头。
镇宣传委员兼文联主席范永成先生爽快签了字,盖了章。
根据熟人发给我的地址,我找到霍邱县作家协会主席王太贵先生。
王主席看过申请表也爽快给我签字盖章了。并且,还慷慨送我一摞书。
镇里、县里办妥了,我再次到了皖西报社。
这一次,卡住了。
大厅里的工作人员不是上次见到的那位女士了。这一位,坚持要我先打个电话,对方同意见我,才放我上去。不然,绝对不会放我进去。
我连对方姓啥名谁都不知道,哪来的电话号码呀!
正卡着,从楼梯上走下来一位君子之风的男士,他走到我面前说:“我送你上去。"
这样,直接到了我要去的楼层。
上次帮我打电话的那位老师接过我的申请表看看,随即给市作协领导打电话,把我要找市作协加章的事跟对方说了,对方把市作协主席的地址姓名说了,女士用笔记下来交给我。
这位帮我打电话的老师姓黄,是报社的一位主任。她的同事告诉我的。
六安市作协潘梅主席在一所学校兼职教导主任。
到了学校大门前,又卡住了。
门卫也是要我先打电话……
我恳求她说:我必须要找到潘老师……
咋讲,都是个“不行"!
正在我无可奈何之际,有位女教师从里边出来。她安慰我.:“别着急,我马上跟她说,叫她出来。我到车库去,马上回来。你等一下。"
一会儿,一脸温婉灿烂笑容、很有亲和力的潘主任朝我走来 ……
……
盖章之后,潘主任还把我带到快递站,关照我把加好章的申请表寄到安徽省作家协会。
谢谢一一
知名的,不知名的、平和助人的你们!
萍水相逢未识名,
咨询电话指路径。
人海茫茫得君助,
加章奇遇贵缘情 。
我也扛过枪
一一学军岁月
一九七零年初夏之季,我们河口中学的全体师生到霍邱西湖军垦农场学军。
“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当年的学生,人人能背得。
西湖驻军2006部队派来军用卡车装运行囊,学校安排年龄小体质弱的乘装运车走。名单里也有我,我没坐……
全校分两路纵队,浩浩荡荡,踏上去西湖的征途。到达目的地也就百里路程吧。
我的脚打泡了,走一程就在路边坐一会。掉队的也多,互不取笑。
我正苦不堪言之际,部队派车来接我们了。
我们女生都住在团部的营房里,男生住在师部的营房里。团部离县城近,师部离县城远。我们喊团长“一号首长。"
第二天团部召开会议,师政委也下来了。会上宣布纪律:夜间不得出入军营,女生天黑外出要结伴而行,没事不要出去,不准和军人谈恋爱……比妈管得都严。
全校每排(班)都配一名军人指导军训,我们女生的军代表叫张大劲。“军代表"是我们对帮助军训的大兵们的称呼,赋予的临时军衔。
食堂离我们住地有一里多远。一日三餐,有稀饭馒头,米饭有糯米的,籼米的,饭有甜的咸的,炊事班把饭桶排一长溜,随自己口味挑。
我们和战士们一起吃饭,只是吃菜的时候,女生以排为单位编一组围在一起吃。一般,早晚是炒黄瓜豆角咸菜肉丝等三几样,中午是芹菜洋葱红烧肉什么蛋汤等三几样。
第三天开始军训,每人发一支部枪,练习瞄准,四面转化等老课题。只是,这回是真枪,不象在学校训练时所持的木棒麻杆了。好重,我难以用手托起放在肩胛处。累得面红耳赤,也只能双手举起一半高。我真佩服那些当兵的,在我看来能扛着枪行军就够能耐了,还能背着背包水壶干粮子弹翻山越岭,太了不起啦!
张代表把部枪拆开,叫我们按原样装好。这个我不怕……
说是要实弹射击。派去领子弹的战士回来通知:为了安全,不搞实弹射击。
转眼到午收之际。西湖军恳农场全是机栻化生产。但是收割机下田时需得人工开边,我们这些学生都参加了开边劳动。部队给我们每人发一顶草帽,上面用红漆书写“西湖留念"四个字。
我们和解放军一起劳动。一边割,一边把割下的麦子扎成小捆装上卡车运走。
我们上下班大都乘军用卡车,有时也排着队唱着歌步行。
整个军垦农场,化分成十几个作业区,数字越大距首脑驻地越远。若是作业区远了,午饭就在工地吃。饭由欣事班用汽车送。
最紧张的是水,每天都供不应求。后来把大锅运到工地烧水,还是供不上。
我们渴极了,就用麦秸接成长长的吸管吸吮地沟里脚印里的积水,又脏又混……
师部集会,部队全体官兵加上我们全校师生,够热闹的。我们在指定的地点和战士们一起席地而坐。是个露天特大会场。没开会之前,军人和学生互相拉歌。
队伍里有人带头减:“同志们,河口中学好不好?"
“好一一"战士们异口同声。
“唱支歌曲要不要?"
“要一一"
“……"
首长们到齐了,会议开始。这次是师长做报告。这是西湖驻军最高首长。
会上,师长表扬我们:“你们脸晒黑了,心炼红了。你们有幸来到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发源地学军,真是荣幸。"掌声雷动。“中央首长要求视察,到时一定会接见你们,那将是你们更大的荣幸……”
会后据战士们猜测透露:中央重要首长,不是林副主席就是总理,说不定毛主席会来他的′‘指示"发源地看看呢!
我们都等着这个殊荣。
结果,谁也没见来。
据说许世友和李德生去了,夜里来夜里走的。
那天,我从外面看书回来一进门,同学们包围了我,拉我手的,拉我胳膊腿的,乱乱哄哄:
“好高兴呀!"
“你真了不起!"
“……"
我懵了,不知为何,她们如此疯狂。
“你出去了,师部首长来看我们,他们坐你床上看你日记本没合上,他们看了。"
“他们讲你好有文才,讲你一篇日记就是一篇散文……"
“讲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作家。”
这,算啥事?
好在,我没有太辜负首长们的眼光,总算一直走在写作的路上。
军训结束了。部队官兵和全校师生会餐。菜是包吃包添。
……
军队派了几辆汽车送我们归校。每辆车上派有战士们护送。
我们告别了生活四十多天的军营返校了。
写意春光
打开遮着帘的窗,举目原野,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碧绿,在温煦芬馨的阳光下泛着韶美,显着生机。
“春季里,艳阳天,日暖柳含烟。桃花红李花白,百鸟闹声喧"记不清我在哪本书里记住的,每当姹紫嫣红的春季,我总会想起来。
不远处的砖瓦厂的烟囱,喷吐着圈圈卷卷的云雾,三两庄稼人持锹荷锄,在金黄碧绿间徜徉。他们不是赏景,而是在欣喜着自己的汗水已经花开万朵,丰收再望。
而我,却因此滋生一丝伤感:如果那花常开,绿常在,像一幅妙手丹青,永恒在这片土地上,那多惬意啊!
唉,生活就是这样,不能尽如人意。那花常开,那绿常在,果实何以得出呢?
花之成果,不就是绿的升华,绿的成熟吗?成熟的绿更富内涵,不会枯黄,青春无界。
放学的孩子们在金黄碧绿中,又添点点艳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些孩子们正是春光绚丽的季节。他们是这片土地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
微风染着春的纤柔,从狹狹的窗棂间钻进来,把浓郁鲜灵的春意送给我,让我沉醉,让我思绪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