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对人的影响深远且不可估量,能否谈谈您的童年阅读?
陆春祥: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人,特别是在农村,大多不会有太多的书可读,我曾写过《在饥渴中奔跑》,童年最亲切的陪伴就是《新华字典》,我很入迷。我爸是公社干部,带回来的一套知识青年丛书,有十来本,涉及历史、地理、天文、国际等等,算是比较好的课外读物。另外,从堂哥处借过残破的《水浒传》《西游记》《苦菜花》,也读得津津有味。从小学开始,放学后回家要砍柴,帮外公放牛,假期还要上山下田,锄草、割稻、插秧什么都得干。确切地说,我童年的主要阅读对象就是大地和田野。和童年少年比较,我将进入大学的阅读称作“牛饮”。
在文学创作上,您受谁的影响比较多?
陆春祥:说不上来,我读书比较杂乱。二十多年前,我写《新子不语》系列,如《采薇》《关雎》《子见南子》《庄子试妻》《我是大唐干部陆司马》等,曾仔细研究过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
从您的著作中可以看得出您对古典文学格外偏好,是有什么渊源吗?
陆春祥:中文系的古典文学课从一年级学到四年级,获益最多,以后的阅读中,就养成了读古书的习惯。张晓风好像打过一个比方,国学经典就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谁继承谁就是富翁,我很赞同。
“笔记新说”系列从汉魏六朝,一直到唐宋元明清,您为什么会对历代笔记乐此不疲?
陆春祥:是的,从《字字锦》《笔记中的动物》《笔记的笔记》《太平里的广记》《袖中锦》到《夷坚志新说》《云中锦》,已经出了七种,另外还有两种选本,我的第八部也正在撰写中。有系统阅读历代笔记,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不当老师,也不写论文了,只写一些杂文随笔,那个时候,就从古典笔记中找材料,我始终觉得,历代笔记是写作的富矿,但开掘的人很少,洪迈的《容斋随笔》是我第一部系统阅读的笔记。这些年,我一直在历代笔记的经典中穿行,如果按笔记的卷数粗略算算,应该不会少于三千卷。
能否谈谈您具体的阅读方法?据说您在大学四年中,做了两千多张读书卡片,这样细致的阅读方法一定使您受益良多?
陆春祥:我的大学修辞学导师陆稼祥教授,复旦大学高材生,师从陈望道先生,是国内知名的修辞学者,对我的阅读与研究影响极大,我曾经写过《永远的修辞》纪念陆师逝世十周年。大一时的一个雨夜,我斗胆去陆师家拜访,陆师热情将我迎进书房,他的修辞王国。一架架书,将不大的房间围拢,俨然书城。书桌上,各种书籍杂志摊开排列,我的眼球,一下子被那一张张散乱的文摘卡吸引。见我对那些卡片感兴趣,陆师笑容和蔼,不厌其烦地讲方法,我聆听:书和杂志读完,观点最好做个文摘,可以引用摘,可以意思摘,还可以写下点滴想法,有时想法就是今后创作的灵感,卡片上有年月日,哪本书第几页,哪本杂志第几期,清清楚楚,日后查阅方便。另外,卡片要分类,你看,语法、修辞、文学、历史、教育,即便修辞,也要再分细类,可以是修辞理论、修辞方法、修辞现象,修辞理论仍然可以再分小类,某某修辞家,某某观点,中国的,外国的。一类卡片积得多了,可用牛皮筋扎紧,或者用线将它们串牢,这样就能长久保存了。
2011年6月,我在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堂做阅读讲座,就专门讲了陆师教给我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我已经用了几十年,即便在电子阅读碎片化的今天,虽然很笨,仍是积累资料的好方法。那个雨夜,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这几年,我做讲座主要有两个主题,建立自己独特的阅读坐标,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反响都不错,这都得益于陆师几十年前的教诲。
《水边的修辞》一书的序里,您道出书写故乡的初衷:“为了看清楚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的地方,所有的迷茫与追问,都带着我少年时疼痛的体温与坦诚的思索。”作品以富春江为核心视角,深入系统地梳理了大江的精神血脉,串连古今,细腻地描摹了家乡风土人情。能否谈谈故乡给予您怎样的滋养?
陆春祥:泰戈尔有诗说,婴儿只有离开了母亲的子宫,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
我的经历有点特别:离开故乡读大学四年,又回故乡工作十七年,再离故乡二十年,现在又经常回故乡。这就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观察点,从远处回望故乡,故乡就是一本深厚的大书。
我们读了那么多的书,书是读不完的,但故乡这本书,一定要读,一个人只有将家乡读懂、读透,才能懂得这个世界。从2016年开始,我就有意识将写作的一个点,瞄向故乡,陆续成章,至今成册。
在写作家乡的过程中,我对这片山水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开头的“你”部分,就是集中抒写。一条江,两座山,四个人,他们构成了富春江的核心,而隐士严光,则是富春江的灵魂深处的核心人物。《桐树下的茅屋》,写的是华夏中药鼻祖桐君,桐庐的县名也因此而来;《黄昏过钓台》,将严光的一生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了深入的挖掘;《春山》中的范仲淹,则将这条江、严光这个人定格,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公望富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既是对富春江两岸美丽景色的描写,更是对富春江的精神继承。他是奔着严光与桐君的脚步而来,他用线条,向大江、向心中的隐士致敬。在本篇中,我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我自己作为生长在江边的现代人,以自身的体验,用现代视角理解这片山水。
越写,越觉得故乡的博大,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搜集到的以富春江为主题的诗词已经达上万首。毫不夸张说,这条江的每一朵浪花,都有诗词在涌动。她两岸的历史与人文更是丰厚繁多。我后面的创作,还会继续。
您的散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在且富有趣味,这一独特风格的形成受哪些方面的影响?
陆春祥:历代笔记新说系列,确实带着比较浓的古典味道。一个写作者的叙述方式很难改变,我索性就在《九万里风》《连山》《水边的修辞》等书的封面上标上“NEW笔记”。我觉得,这是几十年阅读古代经典所获得的语言感觉,简练,通透,知识,智慧,趣味,质地,都要有。
您有固定的枕边书吗?还是经常换?
陆春祥:经常换。实事求是说,好多位古今优秀作家我都非常喜欢,《论语》《庄子》《史记》,山水散文高手郦道元、柳宗元、袁宏道、张岱,巴尔扎克、叔本华、罗素,我都喜欢。陆游的《入蜀记》,文字也是十分了得。
您常常重温读过的书吗?
陆春祥:《论语》。自古以来,没有哪本书如《论语》一样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方法,每次读,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我保证,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读了都会受益。钱穆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这也是我写《〈论语〉的种子》的重要原因。
如果有机会见到一位作家,在世的或已故的,您想见到谁?
陆春祥:陆游。太了不起了,《剑南诗稿》九千三百余首,《放翁词》一百四十余首,《渭南文集》七百多篇,还有《老学庵笔记》《入蜀记》《南唐史》,河山家国,坎坷曲折,世间柔情,所有的所有,都化作了他的诗文,化作了激励后世的耳熟能详的金句。关键是,他还活了86岁,我的宗亲。
如果可以带三本书到无人岛,您会选哪三本?
陆春祥:《论语》《一千零一夜》《辞海》(最新缩印本)。
假设正在策划一场宴会,可以邀请在世或已故作家出席,您会邀请谁?
陆春祥:巧了,去年出版的《云中锦》的序言,《云中锦书这样来》,我就策划了一场论坛,以下是开头部分:
朗月高悬,天幕高挂,天音高歌,一场跨时空高峰论坛即将开始。主题:《云中锦》外抖糗事。
依次上场嘉宾:段成式、沈括、叶梦得、洪迈、周密、刘基、陶宗仪、李渔、袁枚。特邀主持:段成式。记录:陆布衣。
现场大屏幕,不断滚动播放着《云中锦》的新书封面,及书中各位人物的头像、生活照和笔记,它们是:唐朝段成式之《酉阳杂俎》,北宋沈括之《梦溪笔记》,北宋南宋叶梦得之《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北宋南宋洪迈之《容斋随笔》《夷坚志》,南宋周密之《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元明刘基之《郁离子》,元明陶宗仪之《南村辍耕录》,明清李渔之《传奇》《闲情偶记》,清袁枚之《子不语》。
天歌停,论坛开始。
段成式:自予《酉阳杂俎》后,诸同道皆著有数种笔记,名声卓著,引得作家陆布衣经年关注。柯古今年1218岁,痴长诸位数年,陆布衣笔记新说系列第七部《云中锦》即成,嘱予客串主持,颇为勉强,下面论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