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文学杂志《清明》创刊45周年。5月25日,寿春杯·《清明》文学奖在安徽寿县颁出。
黑孩的《上野不忍池》获得长篇小说奖,胡学文的《丛林》、尹学芸的《寻隐者不遇》、卢一萍的《无名之地》、程永新的《风的形状》获得中篇小说奖,王啸峰的《黑斑》、付秀莹的《你看你看星星闪耀》、李亚的《我的叔叔梁山伯》获得短篇小说奖,邱华栋的《小说家的代表作》、刘醒龙的《一个人的史志》、汗漫的《在上海,或者在海上》获得散文奖,徐春芳的《春到西河》获得诗歌奖,黄惠子获得新皖军奖。
陈先发、许春樵、赵宏兴、陈涛、王春林、黄德海、顾建平、刘晓闽、喻向午、李国彬、吴晓辉、张泉、熊湘鄂、舒洁、朱春阳等评委与嘉宾共同见证了奖项的颁出。
《清明》文学奖颁奖典礼现场
诞生于1979年的《清明》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大型文学期刊之一,刊名由著名作家茅盾先生题写。
本届文学奖由著名作家贾平凹题词,评选范围为2020年至2023年刊发在《清明》上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奖项设置为:长篇小说奖1名,中篇小说奖4名,短篇小说奖3名,散文奖3名,诗歌奖及新皖军奖各1名。
邱华栋于1980年代开始写作,那时他还是一个文学少年,在邮局买到的《清明》杂志,给他带来了文学的启蒙、文学的滋养,尤其让他看到了当代作家也能写当代生活。
“今天的特殊还在于,现场不仅有《清明》现任的主编,还有之前的两任主编——白发苍苍地坐在那里。我特别感动,因为我也当过22年的编辑,我们知道做编辑的滋味。所以在此特别感谢已经有45年历程的《清明》杂志,祝愿它越办越好。”
获奖者们纷纷回顾了自己与《清明》的缘分,并对《清明》给予自己的鼓励和肯定表示感谢。
刘醒龙表示,自己是一个小说家,以散文获奖非常开心。在他看来,散文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文体,它弥补了小说写作中的一些遗憾。把心里愿意托付给读者、袒露给世界的那些隐秘拿出来,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尹学芸说,很多小说都是心里一动的产物。这种“动”,也许源于故事,也许源于人物,也许源于细节,也许源于场景,也许什么都不源于,只是有这样一个想法。而这样一个想法,又可能生发出很多故事、人物、细节、场景。人与人之间互为隐者是一个时代的症候,《寻隐者不遇》犹如一个新的窗口,让她去了解不熟悉的一些人和一些事,这样的路径于她的创作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惊喜。
卢一萍分享道,他人生最难忘的,是在帕米尔高原工作的那三年经历,以及多次沿整个西北近八千公里边防一线的采访。那里有地球上最雄阔的山脉、最壮美的风景,而最打动他的,还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他们身上,充满了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他希望用自己的文字,去探究生命无限的可能性,包括其脆弱性,希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屋脊荒芜地带”的文学场域。
四十五年来,《清明》杂志“文艺种类齐全、小说为主阵”。“中篇小说”作为主推栏目,吸引着大批知名作家。特设“中篇小说专号”,发表多篇关注社会现实的文章,其中有石钟山《美丽的生活》、余一鸣《出固城记》、刘永涛《二毛兄弟》、张学东《阿斯巴甜》、陈鹏《房子那么大的卡巴金》等。这些文章关注“人”自身现状,也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除了关照社会现实问题,《清明》的散文栏目《生命册》《人间辞》《云上纸上》等,把人物的真善美,以及生命的世事无常、美好时光的追溯也完全展现出来,与小说相辅相成,并成为小说的一个延伸。
“当下,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以及ChatGPT技术的碰撞,让纯文学期刊的发展面临着无数挑战。”《清明》杂志主编赵宏兴表示,作为长期坚持为纯文学站岗、为新时代文学发声的刊物,《清明》将努力为纯文学读者留下更多精神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