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篇 >> 叶梅《准格尔召的夏天》

叶梅《准格尔召的夏天》

2023-12-13 12:09:19
浏览量:


准格尔召的夏天让人惊讶。惊讶的是这里并非江南,而是与沙漠相连的辽阔北疆,但见一片绿色中,除了星星点点的小花,还有一垄垄绿色花瓣似的三叶草,青翠的长叶片巨菌草,甚至还有一大片开着小黄花的油菜。此外,一丛丛明黄的向日葵,赭色的茎秆、黄得鲜亮的葵花瓣就像跳动的火焰,呼应着炽热的阳光。不远处,几个大字竖立在田垄的尽头——碳智创空间,旁边的展板上又有一行小字:“准格尔旗绿色矿山建设”。我被眼前的这一切所吸引,尤其是“绿色矿山”的示意,让人浮想联翩。在以往的印象中,矿山意味着裸露的龇牙咧嘴的石头,或乌黑的煤炭,高耸的烟囱,低矮的临时厂房,灰黄的凸凹不平的道路,一辆辆大型货车轰隆隆地来回不停,尘土扬起,遮天蔽日……这“绿色矿山”指的是何处呢?既为矿山,何以为绿?这样想着,便请教当地的一位女镇长小杨,问绿色矿山在何处?能不能去看一看。小杨笑了,说:“咱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呀。”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我一时不明白。小杨看出我的疑惑,便领我走到一处稍高的土丘上,指着周围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花草说:“从前这里就是准格尔最大的煤矿。”我们站立的地方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所属的一个镇,这个镇又叫准格尔召镇。准格尔在蒙古语里是“左翼”“左手”的意思。左翼,是相对鄂尔多斯市区的位置而言,这地方与陕西、山西交界,也有“鸡鸣三省”之说。而“召”指的是寺庙。从前这里是一片水草肥美的草原,有一座四方闻名的寺庙始建于明代天启二年,明朝赐名秘宝寺,清政府赐名为宝堂寺。这寺庙建筑恢宏,间有精美的彩绘和雕塑,风格完美融合蒙汉藏三个民族的特点,还有与此辉映的白塔,如今为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准格尔旗同时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及硫铁、白云岩、石英砂等矿藏,被称为“煤炭大旗”,而准格尔召正是旗里最重要的煤炭开采地,属地内布满了一家家大型煤矿。多年来的过度开采,使得煤矿附近的土地寸草不生,甚至被人形容为满目疮痍。附近的农牧民都叫苦不迭,一块块味道难闻的煤矸石和碎石散落在土地上,尤其在刮风下雨时,根本无法行走,有句话形容“长风唤起千层沙,张口就是灰土渣”。近年来,准格尔召人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挖下去了,思想意识首先复绿,接着便有了恢复生态、召唤绿色的行动。然而,修复生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开始就得有资金的投入。我问小杨,钱从何处来?小杨说,准格尔召镇用多个村委会联合开办商贸公司(即村集体经济公司)的方式,启动“风光农牧林一体化”,助力从前的煤矿土地复垦复绿。风光农牧林一体化指的是发展风电、光电、智慧农业、现代畜牧、特色养殖等,从长远看,就是要以现代的清洁能源逐渐取代煤炭的开采,同时引进现代农业科技,让乡村走向富裕。



小杨指着辽阔的原野上,一大片一大片仰面朝着太阳伸展的湛蓝色光伏板,说:“那就是光伏发电。”猛一看,那些光伏板就像是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工棚,再细看,却是很精巧地立在大地上,给这片古老的,曾经有过无数次征战、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土地,抹上了浓浓的现代科技的气息。而在那些提供清洁能源的光伏板下,则是采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智慧养殖业。这让我又一次感到惊讶。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个新技术,而在北疆边陲的大地上已经开始使用。农牧产业规模化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想象,养牛放羊不再是一家一户一群牛羊,准格尔召的光伏板下是全新的“万牛”养殖基地,当地引入了特色牛种1万头,它们正在悠闲地吃草。几公里外的另一处光伏发电场,则将养殖几万只高原土鸡和几万只奶绵羊。当地人称之为“日光养鸡”“日光养羊”,这些优质动物的粪便成为最好的有机肥,用于蔬菜瓜果的种植,形成良好的智慧农业。规划中,准格尔召还将新建温室大棚、冷棚100栋,在已完成的120亩残次林改造的基础上,2024年再完成500亩,栽种鸡心果、海红果、杏树等优良经济林树种2.5万株。而今年以来,准格尔召镇政府通过与当地煤矿合作,光伏发电产生的绿电为煤矿使用,就为煤矿节约了近1500万元成本。在朝“双碳”目标的努力中,传统煤炭行业转型速度在不断加快,当地煤矿打算在2025年实现智能化开采,建成“智能煤矿”,实现采煤不见人的井工煤矿、产炭不排碳的露采煤矿,在智能绿色、减排降污、绿色零碳生产上日见成效,同时有机推动了周边绿色产业链以及乡村集体经济的延伸。



小杨自研究生毕业就在乡镇工作,转眼已十多年了,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起早睡晚,忙了公事还得忙家务,夏季以来连续多日的劳累让这位1986年出生的副镇长身材瘦削、皮肤黝黑。她看上去衣着朴素,一头短发也没怎么打理,随意地披散着,但只要说起准格尔召的绿色田园,她的神色间就有按捺不住的激情和兴奋。“要知道就在前几年,这里还是一个寸草不生的大坑,但现在变成了花园。”她说的没错,我们眼前平展展、长满了绿色植物的田野已经看不出曾有过的创痛。为了实现绿色矿山与乡村振兴“两翼齐飞”,准格尔召镇上下一条心,小杨和她的同事们一天也没闲着。用当地人的话说,十根手指弹钢琴、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零碳”产业闭环,推动万亩复垦区找到新的致富经,促进能源转型升级、煤矿治理2.0时代的后半篇锦绣画卷,迈出准格尔召“碳绿齐行”新路径。这几年,全镇累计绿化面积达4655公顷,苗木567万株,其中2023年绿化面积达到628公顷,共种植各类苗木202万株。这都是小杨在内的准格尔召人一株一株种出来的。昔日荒秃山,今朝百花园。我们走进占地两万平方米“锦绣塬”复垦区试验田内,只见经济林、农作物、蔬菜、牧草、天然草原等5个示范区的植物生机盎然,有本地的良种,也有外地引进的试验品种,它们交织在一起,争相斗艳。海棠、海红、鸡心果、李子、杏;大豆、高粱、小麦、糜子、荞麦;紫苜蓿、白苜蓿……“边坡种树、平盘种草、整山整沟、连矿复垦、产业融合”,以及“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搭配”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在准格尔召大地上多座煤矿连片复垦区内找到了“多轨合一”的好办法。旗政府专门制订了《准格尔旗绿色矿山建设生态修复(提升)治理二十条措施》,为生态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工业反哺农业、二产拉一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来到准格尔召,能强烈地感受到当地人的生态意识,从大地上,言谈间。而再次带给我惊讶的是一些小细节。走进新近打造的生态旅游园区,可见走廊座椅上的无线两项:充电技术与覆盖全域的无线互联网,做到了“零碳智创空间”。开始听到介绍时还有些不信,但小杨让我们把手机直接往道旁的座椅上一放,没用任何充电线,就出现了正在充电的信号,真是想不到的方便。还有,接通互联网,也不需任何密码,走进这个园区即自动连接了。还有,在“暖芯屋”充换电站,板上6兆瓦的光伏发电为此提供电力,实现全自动矿卡车无人换电。运煤卡车只要来到这里,驾驶员无需下车,货箱也无需升举,便可实现换电。每台电车与油车相比,可节约能耗成本45%,减少370吨的碳排放,既环保又高效。充换电站不仅能满足煤矿日常短距离运输,费用还可以比燃油车节省小一半,从发电到用电完全是零碳排放。绿起来,还得富起来。准格尔召人打造的风光农牧林项目,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全力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清洁能源+乡村振兴”比翼双飞。各村集体经济公司与煤矿通过“租金+分红”的形式,让当地村民这两年收到了土地流转费,享受了利益分红。此外,低保户、65岁以上农户、重病患农户、在外学习的大学生等,还都分别得到了额外的优惠补贴。八月的阳光,中午时分火辣辣的炎热,但庆幸的是那一排排光伏板正吸纳着能量,转而又将这些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准格尔召,这片曾经以煤炭闻名的大地披上了绿装,正以别样的新姿傲然于北疆。科技为现代农牧业园区注入的活力,化作了精品鲜奶、优质酸奶、高质菜蔬,一批批尖端农副产品从这里产出,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城市群,并远销内蒙古自治区以外的城市与乡村。晚间,我们坐在准格尔召的餐桌上,品尝到了新鲜的红沙果,刚采摘的青菜,那杯乳白的饮料,却是一早挤下的羊奶,城市里难得喝到,浓稠而又清爽。那些本真的大自然赐予的食物,让我们更加真切地记住了准格尔召夏天的味道。


作者简介

叶梅,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生态环境部聘任的2020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近年作品有长篇人物传记《梦西厢——王实甫传》,长篇报告文学《大对撞》(《粲然》)、小说集《歌棒》《青云衣》《玫瑰庄园的七个夜晚》,生态散文集《福道》《江河之间》,文学评论集《后海拾珠》、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北斗牵着我的手》等。多部作品获奖或翻译成英、法、日、韩、蒙古、阿拉伯、印地语、保加利亚、俄罗斯等文字。其中,《粲然》获中国科普作品金奖,散文《叩神农》获人民文学年度奖。主编的“金骏马儿童文学精品丛书”获第四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以及冰心儿童图书奖。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