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简 历
王立新 安徽无为人,高中教师,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作家。曾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等发表散文、小说、教育论文、政论文等数十篇,撰写论著《永远的默想》一部,《中国近代史导读》一部。散文《怀念一支老歌》获得第二届"最美中国”散文大赛二等奖。
作 品 展 示
《思念》
思念是一杯上等的细茶
把芬芳送给你
把苦涩留给自己
思念是心底里漾起的一种酸楚的幸福
思念是孤独的灵魂深处流露出的一种美丽
思念是两眼蒙着泪光的期待
思念是发自肺腑的默默真诚
思念是写在眉宇间的一种渴望
思念是心灵相通的无言倾诉
思念是对你一种深情的眷恋
思念是对你一种最美的诠释
……
听“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
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
开首两句歌词一出来,就把听众带进思恋、悲伤、凄美的意境。后面的歌词和旋律结合得丝丝入扣,天衣无缝,飘溢出来的音符,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凝聚成当之无愧的音乐艺术极品,歌曲与歌者的嗓音也非常地契合。王琪那沧桑而略带磁性的声线,就昭示着歌者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只有他才适合唱这首歌,才能打动无数听众。很多阿姨听后潸然泪下,关心歌者目前婚姻是否幸福。如果没有坎坷的经历,没有痛苦、哀伤的过往,是很难写出这样感人肺腑的极品。我称之为“极品”,我以为这首作品代表着音乐艺术领域的一座高峰,常人难以企及。
“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声响起,
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
一般的平常的表达方式是:我知道那一定是你。而作者采用反向否定:那一定不是你。这就烘托着歌者内心痛苦、悲伤达到绝望的程度,大大增强艺术感染力,听众心湖荡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让人难以忘怀。
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还是歌者的声线演绎,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有高雅艺术的美感,又有通俗艺术的情感共鸣,接地气,雅俗共赏,完成了新时代的音乐经典作品。别人包括王琪自己今后都难以超越,成名作很可能就是他的代表作。王琪的坎坷经历是他的一笔精神财富,才能酿出无数听众所要的“甜蜜”。
面对经典,应心存敬畏,不要轻易改编、翻唱,因为很容易弄巧成拙。试看郑绪岚的《牧羊曲》,李玲玉的《美人吟》,至今谁人能超越?!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支歌已成了笔者的“心上人”。我怕“再没人能唱出像你那样动人的歌曲,再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让我难忘记……”,经典可遇不可求。
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而不绝,音逝而神往……
读《背影》和《荷塘月色》
稍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两篇散文是朱自清的代表作。
说实话,笔者在中学时代读《背影》时,没什么感觉,甚至觉得平淡无奇。当我成人后,特别做了父亲以后,我才感受到文中那满满的父爱。高明的是,作者文中只字未提“父爱”,而是通过故事的描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望着父亲的背影,作者两度落泪了。《背影》的最大成功在于题材的取舍,选材精当,贴切自然,有的详写,有的略写,有的一笔带过。眼下网上有些博文,叙述故事就像记流水账,又臭又长,让人生厌。
《背影》的语言风格不同于《荷塘月色》。《背影》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毫无华丽词藻的堆砌,也无修辞文法的运用。不是作者不会,而是不能用,因为华丽词藻的堆砌会冲淡真诚质朴的父爱情感。
而《荷塘月色》语言风格就不同了。“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月色朦胧,独自漫步荷塘边,此情此景,最容易产生“到了另一个世界里”的超脱现实的缥缈美感。所以适宜大量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谓情景交融,如诗如画,引人入胜,美不胜收。加上笔触细腻,自然流畅,可谓文美,景美!情文并茂,达到极致,真是神来之笔!
《背影》和《荷塘月色》还有个共同点,就是短小精致,千把字,抒发情感,恰到好处。眼下网上有些博文,冗长啰嗦,浪费读者时间。我跟身边人说笑话,看劣质博文多了,可能被带沟里去了。看一看朱自清的散文,就能把我拉回正轨,恢复正常水平。
《背影》和《荷塘月色》是近现代散文史上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