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 李爱萍 作品展】

【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 李爱萍 作品展】

2023-10-28 11:46:55
浏览量:




当代作家 李爱萍 作品展







艺 术 简 历




      李爱萍  笔名茎澜,生于1958年10月, 内蒙古包头市人。系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青山区作协副秘书长,包头市民间艺术协会会员等。已出版《情丝集》《春之歌》《幸福童话》诗歌、散文集,多篇散文诗歌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并被收录专辑。在读书写作之余,还喜欢画国画、苏绣、剪纸等。其中苏绣《奥运福娃》、《牡丹富贵图》,剪纸《延安精神》等多幅作品在艺术展中荣获作品优秀奖等。

作 品 展 示 





殷殷故乡行


  快30年没有回去了,回家的心情可想而知。一大早我就上了电动大巴车。

  我坐稳了——记忆中的故乡满满的在脑海里闪现。

  那还是多年以前回乡村,也是一大早,骑自行车要走几十里路才能到达,一路上坡,要爬几道梁几道坡,每爬上一个坡儿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休息时鸟儿就会在头顶上飞着,地里的野兔突然见有人过来跳起来就跑,田野里有好多小动物。我顺手抓一把坡上的泥土顿感好亲切,是回家的感觉,想到这些走起来更有劲了,骑自行车也不累了。

  村庄的地图绘在我心里,不希望有任何改动。我的小学校坐落在村庄的西面,教室是两间土房,桌凳是土坯垒的,教室门口是一个土操场,班级还是难见的复式班.一个班里有一至五年级的学生坐着等老师讲课,学生也不多,老师分别授课。我的老师(小学)姓张,个子大,眼睛大,身材也高大,但对学生很温柔,他讲课总是微笑着,平时说话也是这样,乡亲们都对他伸大拇指。村庄的中央就是我们村的几十户人家。早年是老爷爷从山西河曲来到了这里,现在已有六、七代人了。村口东头是全村的打谷场,打谷场很大。我六、七岁的时候,村子里又添了不少新来户,村中央没有他们的地方,他们分别在村子的最东和最西头搭建了房屋住下来,有地方盖房子,这些外来户就感激不尽了。我们村里的小姐妹听大人在讲新来户很穷,不知道是谁编了顺口溜:“新来户,胶皮肚,两碗糊糊喝不够。”那阵子满村子传唱着,小孩们跑着跳着说唱这几句话。

  现在学校不知是否重建了,老人们是否健在,也许都有变化吧。但是我们的打谷场不会变,因为打下的粮食都要运到打谷场去,我记得秋天收回的粮食一车车运回卸到打谷场,有高粱、玉米、谷子等等。劳动人开始切高粱穗、剥玉米。记得那天人们干完活儿回家做饭,有一家人饭熟了娃娃却不见了,村长听了派了很多人去找,找来找去,原来这家人的双胞胎男孩在打谷场的草垛里睡着了。农忙时节大人顾不上照看自己的小孩儿,这样的事儿是常有的。

  村庄不算大但有个戏班子,逢年过节都要唱大戏。爷爷参加排练的时候就会带上我,我总是坐在他的腿上,因为我不会影响到他打洋琴。在打谷场劳动很热闹,乡亲们一边唱着二人台一边干着活儿,老人说下午有风才好扬场,下午上工时真的有风了!打谷时使用农具的声音和笑声汇集在一起成了交响乐。那天我家的老猫也来打谷场凑热闹捉老鼠,它吃饱了心满意足的在我身旁睡着了,它的样子很可爱,我非常喜欢它,奶奶说:这只猫有23岁啦,还很壮实,我有点儿抱不动它了。它可是我的好伙伴。可是这只猫过了一阵子不见了,我等啊等啊再也没见到它的踪影,爷爷说,猫老的时候就自己到深山老林去不再回来,我不敢想下去了。

  秋天的热闹过后,家家户户开始把吃不完的粮食存起来,存在院子挖的洞洞里,这就是我们家的小粮仓。同时收回的快乐也满满地存在每个人的心里。

  转眼到了深秋,打谷场上静静地,地面收拾的利利索索,可我们玩耍还是要跑到打谷场上,那里麻雀特别多,落在打谷场上,一落一层,只要我们一跑动,它们就呼地惊飞了。我爱他们飞上天空的样子,麻雀的体态小巧灵活,看见它们自己就想变成一只小鸟,离开地面飞上天空俯视我深爱的村庄。到了晚上村庄在静静的夜色中睡觉了。那是一段童年美好的风景。

  冬天来了,冬天是农民最闲的时候,又是一个早晨,奶奶做好酸粥,米香满家,我偏爱吃酸粥。我总是在梦中闻着酸粥的香味,奶奶把手放在我头上叫我起床吃饭。火炉子生的旺旺的,家里暖暖的,心里暖暖的,村庄暖暖的。此时又听见牛羊、马群喝饱水经过井巷的吼声,听起来那么的熟透和亲切。在冬日的油灯下,我一个人想着春天快点来吧,春天能跟着爷爷去耕地,还能捡回来秋天未收尽的土豆呢。我们的农田在村庄不远处,每当麦子成熟的时候,跑出去站在田埂上看麦浪,金色的麦浪随风翻滚着,像个大海洋,年年看也看不够。地面铺着绿草野花,在雨后的泥土中散发着草香。幸福童年,多少回忆都留在了村庄,印在了心上。爷爷耕地的背影没有停止过,他稳健的步伐是一步一步走进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在耕地时节年年复制着爷爷辛劳的背影。

  想着想着仿佛就回到村庄,眼前的田野一望无际,走累了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小水渠两旁茂盛的小草、野花随风舞动着,像似欢迎我。花草上各种颜色鲜艳的蝴蝶飞舞着像会飞的花儿,起身向村子走去,远远就听见马群饮完水从井巷奔跑而来震天动地,每每听见马蹄声响,就有想加入它们的队伍冲动。

  曾经的心路,在我长长的回忆中永不停顿。

  大巴车终于来到了村口,我走下车来,眼前的一切让我惊呆了。村庄像变戏法儿一样不见了。我站在路边,不知往哪里走,就像进了西餐厅一样陌生起来。我张着嘴惊奇地看清了眼前的变化,这时从底楼走出几个衣着时髦的年轻人,看不出是城市人还是乡里人,散漫地向附近的小汽车走去,我急忙向前问我的本家亲戚住在哪里。回话的年轻人说不知道。

  东院的大哥和西院的大妈,你们在哪里?来时我原想过村庄一定会有变化,竟不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连手里的照相机一时都找不到拍摄的对象。我生平第一次回自己家乡而产生失落感。那一片一片的绿草不见了,灰黄的土屋、平房不见了,绵延的是一幢幢的高楼,像城市一样,地面也硬化了,地板砖铺的有花纱、格纹、条纹非常好看。现在已正午12点,照平常家家户户烟囱已冒烟了,烟雾缭绕在村庄上空,但现在不是了,谁都看不见谁家,做什么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得敲门打问。无奈我抬头望着天空,惊喜地看见了几只小鸟,它们叫着在石砖周围找吃的东西,叫着仿佛对我说它们的家也没有了,吃的东西很难找到了。我安慰不了小鸟,也安慰不了自己。路边站着几个人等车,听见他们讲,北面再不是沙石路了,不像过去,过去一辆车就尘土飞扬。村庄变了模样,也改变了我原有的心情和计划,近年来年轻人在外打工,能看见人们从头到脚的改变,能看得出生活提高了很多,我日思夜想的村庄不会再向我招手,随我到了心里静静的地方。就让村庄的地图永远绘在我心里吧,珍藏在记忆中永不褪色。



五台山五日游


  10日晚9点,终于坐上了从包头启程的汽车,11日早到达忻县,在原地停留片刻,就要去禹王洞。

  据说禹王洞在云层里,大伙都愿意坐揽车上去,这样不但少走路,也能锻炼自己的胆量。我真有点担心掉下来,最后鼓足勇气上了揽车,顷刻间一下就像上了天,几乎要钻进云层里去,有种坐飞机的感觉。低头看茂密的松柏,我真的被这美如仙境的景色陶醉了,因照像机没有装电池没能拍下这一幕,曾几次拿起笔都没法记录这秀丽的景色。

  这次真觉得不枉此行啊!禹王洞,风景秀丽,景色怡人。以前只是听人说起过禹王洞,当来到禹王洞,才发现禹王洞比想像的美过几倍。经过不断攀登,我真的钻进云层里。我惊喜万分,人生第一次体验人间仙境。

  忻县人称禹王洞是华北第一洞,洞内洞连洞,通路绵延跌宕,色彩斑斓,奇洞怪石,气像万千,石笋、石柱、石花、石瀑、石佛、石塔,数不胜数。洞外山势雄伟,惊险奇特,森林茂密,花香鸟语,气候宜人,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我的心田全被禹王洞的绿色浸泡了,当时想,如果把禹山洞剪一小块带回包头,放进家乡的大青山多好啊。

  11日下午,离开恋恋不舍的禹王洞,途经定襄,到达五台山。噢,原来五台山和禹王洞的山路相类,怪不得当地人称禹王洞是小五台。一路走来,蜿蜒,九曲,回环让人惊奇。看一路连绵不断的大山,手挽着手像似欢迎远道来的客人,颇像直率朴实的五台人。几小时后,来到台山脚下,热情的司机帮助我们住进了台山旅馆,吃完饭就去洗澡,消除了一些疲劳,晚上睡了个好觉。

  12日一大早就去五台山游览,由于在禹王洞游览太累,早晨又不停歇地走了几个寺庙,我腿部的肌肉特别痛,几乎不能走路,可是为了抓紧时间游览,我咬着牙继续,同伴也很关心地给我加油,望着眼前的山水庙宇,疼痛一下减轻了许多。要用最大的力量争取踏遍五台山,回去才不后悔。一个上午转了好多庙宇,也没有记住几个名字,我想了一个办法准备买几本书,回去再仔细看介绍。

  到中午了,同游的几个朋友要分头活动,分手后我和留下的几个同伴,又登上更高的一座山——去南山观山花。山顶五颜六色的野花布满了整个山峦,犹如绣着鲜花的绿色地毯,故名锦绣峰。听当地的老乡说,这些花有几百种,当中有好多种是中药材,满山遍野,大的如手掌,小的像指尖,千类万种,姹紫嫣红,每朵花都特别美丽。在家的时候也常出外面活动,见过好多种花,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迷人的花,像满天的星星,真是看了欣喜若狂!

  13日,又是一个大早出去,感觉全身疼痛,大家都太累了,但谁也没有掉队,生怕错过游览每一块宝地。我自觉是一个勇敢者,因为,以前我从来没有连续走过这么多的路程,几小时很快过去,中午吃的是五台家乡饭——粘糕烩菜。休息了大约一小时,大家喝了点水抓紧时间再出发游览,太高兴了。看庙、烧香、观景、照相,乐不胜收。

  14日,去了几个大寺庙,为慢慢看风景没有坐车,我们玩得很开心,特别高兴的是照了好多照片。

  想想明早就要离开五台山,我们心里都很不舍。几天来我们马不停蹄,眼睛就没离开连绵不断的山水,两只眼抓紧时间看也看不够。我们对大山绿草蓝天白云树木森林高声地喊:我们感谢你,我心中的宝地,人间仙境。

  一生更好的地方我没有去过,眼前的五台山禹王洞,就是最美丽的地方,能来观光是我一生是大的福气。

  15日早5点就起床,依依不舍地坐上返包头的车。返途的路是从最高处往下盘,车速虽然有些快,但眼前的山看上去好宽好大,看的更清楚,随车从左往右看连绵的山峰有高有低,像睡卧的女神。普化寺南就有一个很像仰天大佛的雕像,活灵活现,其轮廓颇似释加世尊。我知道,安然慈祥的五台山,是在目送我们,是在挽留我们,望一次次呼唤你的名字“圣地五台山”。我把你装进心里,想讴歌你,想赞美你,可我找不出最美的旋律,拨开晨雾想拉住你。五台山,你每座大山都有神灵,每座大山就像大佛,座座山脉由山顶流下的雨水形成一道道自然沟痕,从远处看,真像人体的血脉,川流不息,孕育着森林万物。从平地再看座座大山就是庙宇,大山庙宇融为一体。五台山,你的宽广把每个人的心打开,眼擦亮,所有山色任我收,所有情景由我享。渐渐远去的五台山,慢慢模糊了我的视线。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虔诚的朝圣者,但五台山能给每个人梦幻般的感觉和心灵的慰藉。好天气,好心情,白云一直护送我们向包头驶去。



家乡三题


奶奶的热炕头

  奶奶的热炕头就像奶奶的心,我们都享受过她的温暖,并深深地记在心里。

  奶奶生活在并不富裕的农村,穷日子过了一辈子。我们家没有招待客人的好东西,但奶奶一定把火炕烧得热乎乎的,让亲人睡在热炕头,那暖融融的热炕头会快速消除远途的疲劳。

  我们生活在城里,一说到奶奶家,就想起奶奶的大土炕。倒头在热炕上睡一觉,你知道有多舒服?一说到奶奶家,就想到奶奶渴盼我们回家的目光。那目光是坦诚的,炽热的,就像奶奶的热炕头一样。奶奶想我们的时候,就烧起炕头来。她一边烧一边自言自语:“今天是顺风,不倒烟,土炕很快就热了。”土炕烧热了,她就打扫屋子,眼前出现一盘清清利利的土炕。爷爷坐在后炕,奶奶坐在前炕,中间一大块空着……爷爷奶奶对望着,对望着,心里似乎缺点什么。要是孩子们坐在中间,那该多好啊!奶奶常对我说:“我就这么着想你们,想着想着感觉你们就回来了,全家人一起坐在土炕上……

  正月初十,是爷爷的生日。我家的小燕子也从南方回来了,在屋檐下的燕巢里露出小脑袋,叫个不停,它们叫着叫着就把春天叫回来了。待我们站在奶奶面前时,奶奶惊喜地说不出话。我们走进屋里,奶奶推我们快快坐在热炕上暖一暖。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奶奶的慈爱,家庭的温暖。

  回家的日子,山村的小鸟都欢迎我们。那漂亮的麻雀一群群飞进院里,又一层层落到地上。东院的大哥大嫂,西院的大爹大妈都来了,满满地站了一地,问长问短,直到中午。

  中午时分,奶奶让爷爷把炕桌放在了大炕上,满桌都是好菜,满桌都是好酒,张罗着儿孙们吃好喝好。开饭了,她坐到一边抽旱烟去了。我们让奶奶吃饭,奶奶说你们先吃。我吃着,琢磨着奶奶的心思。我明白了:这桌饭菜虽不是山珍海味,一道道菜、一杯杯酒倾注着奶奶的一片爱心和多日的思念。她不奢望我们做官发财,只求我们一家人过老百姓平淡的生活,时时能坐在她小屋的热炕头上,团团圆圆、高高兴兴地唠家常儿……

  夜深了,屋子里还弥漫着浓浓的酒香。在奶奶的热炕头上,我睡得太舒服了,脸红扑扑的,还轻轻地打着鼾声。奶奶望着我可爱的样子,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欣慰笑容。

  想不到,1976年,一个寒冷的日子,在小屋的热炕头上,奶奶静静地离去了。我有多么难过谁也不知道。奶奶走了,带走了对我们的疼爱,带走了我们节假日的去处,也带走了小屋的热炕头。几年以后,我们再度回到故乡,望着那间古老的小屋,我止不住又想起奶奶的热炕头。如果奶奶今天还健在,和我们一起感受国家的变化,奶奶的炕头会更热,为我们准备的饭菜会更香……


辣麻麻

  有一天,正在吃饭,一位文友来家作客,说他血脂高,最近常食用一种小草,还真治好了他血脂高的毛病。我问什么小草,他说:“这种小草,名字就叫辣麻麻”。

  文友的一句“辣麻麻”,让我一下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度过的日子,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想起童年在一起挖“辣麻麻”的小伙伴儿。

  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在故乡晴朗的春天里,童年小朋友个个手里拿个布包或小盆儿,蹦蹦跳跳地到田间去采野菜。大自然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是最美的,一个个小脸绽开灿烂的笑容,就象一朵朵花儿,点缀着春天的美丽。

  “辣麻麻”最早从地下顶着春寒勇敢走来,第一个给带来春天的气息。它是我们农村孩子最兴奋最活跃的季节。我们在田间奔跑着欢呼着。跑在前面的孩子高喊着:“快看,石缝里长出辣麻麻啦!”“这里也有了!”于是不多日子,地面像满天星星一样布满了“辣麻麻”。“辣麻麻”这种小草平铺开来长,在地面像绣在丝绢上的花,手法平整,我相信这是大自然的“手”绣制的。

  这种小草挖的时候并不好挖,“辣麻麻”像婴儿小手,紧紧按着地面、按着草根,我们使足劲,才挖出小手下面的宝贝。我们正挖得起劲时,爷爷走过来说:“辣麻麻是老天送给人们消食开胃的礼物,你不想吃东西的时候,嚼上几根辣麻麻,保证你大口大口的吃饭。大地里还有下火的黄连,治咳的甜草苗、苦菜……”爷爷说着笑着走开了。

  不久,河槽那边的扁担爷爷病了。扁担爷爷是个光棍儿,家里无依无靠,爷爷就让我们去挖些辣麻麻,然后用砖块支架起一个沙锅儿为扁担爷爷煮辣麻麻汤喝。扁担爷爷连续喝了九九八十一天,身上的病症全没了。

  于是“辣麻麻”草根被我们一根根挖出来,一根一根放在嘴里,开心吃着,小草辣得我们直喊辣还不停的放在嘴里嚼着。小草根白白的像微形小萝卜一样,在孩子们心里显得很是稀罕。每逢春天,我们这些从来没有什么好吃的农村娃子、嘴馋的孩子就总要把“辣麻麻”的小草根挖出来吃。当我每次把挖出的野菜拿回家后,奶奶就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放在盘里,是全家的一道美味。

  待到春夏之交,辣麻麻便神奇地开放出一种小红花儿。它是一首抒情的小诗。招展着枝叶,陶醉着人们。可喜的是,我家空旷的后院也长出一片片辣麻麻。它紧贴着地面生长,没有张扬的枝叶,没有诱的清香,更没有华贵的花朵,悠悠的散着清香,潇洒着顽强的绿色气息,养育了我的青年。

  至今那遥远的童话过去了,爷爷奶奶坟头的草也已不知绿过多少次,不断诉说着新生命的延续。地面的小草虽然不再充当“瓜菜代”的义务,但仍然履行着年复一年的报春使命。更让人高兴的是:那日在大酒店的餐桌上,上了一盘乡间的野菜,我一看,正是我遥远的童话——“辣麻麻”,朋友说这个菜好,常吃一些更好,那是老天送给我们消食开胃的礼物,你不想吃东西的时候,上一盘乡间野菜,保证你大口大口的吃饭。还有下火的黄连,治咳的甜草苗、苦菜……坐在桌前我亲切地感受到那童年的梦,那故乡土地浓浓的芳香。


难忘的小路

  在几十年的生活中,我走过了无数条路,其中有宽阔的柏油路、石板路,还有连接着城乡之间的黄土路。回忆童年,让我不能忘记的却是那条弯弯曲曲、不愿意给人们留下任何印象的乡间小路。

  这条小路就像一条金色的带子,一头连着大姨的村子,一头连着我家的村子。大姨家的村子比我们的村子大。那村子里有一所用黄土围成的破烂的小学。我一个乡下孩子,为了上学,每天需要跑十几里山路。为了少花钱,我每天往返四趟,中午不在学校吃饭。我娘在油灯下为我缝制的鞋子,也不知磨坏了多少双……

  这条乡间的小路,随着山地的起伏,忽高忽低。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也时隐时现,就像在茫茫的大海里撑着舢板似的。这里四季分明。我纳闷,为什么老天爷把四季安排的这么有序?春天,小路的两侧长满绿色,向阳的坡坡上,繁花似锦,到处是打碗碗花、苦菜花、黄连花……蝴蝶在上面翻飞,被山风一吹,就像一片片彩色的树叶儿。小路的背阳处,绿草一片。小鸟儿在上面跳来跳去,吮吸着草尖上顶着的露水珠儿。冬天来到了,小路两边的庄禾和野草、小花都枯萎了,但一场大雪把整个世界变得那么洁净、那么单纯,路边的庄禾、野草、小花都覆盖在厚厚的积雪下面,胖乎乎的臃肿得可爱。小路被皑皑白雪覆盖了。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只好拿起长长的木棍儿,就像盲人探路。每天往返几趟,我们便丢掉木棍儿。小路又被我们踏出来了,变得又光又亮,走着还奏起一种美妙的沙沙声响,走起来大家都感到很惬意……

  转眼又一个学期开始了。小路两侧的积雪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地消失了,变成了一缕缕蒸汽,向空中散去。这一天,老师把我留下,要我参加节目《春之歌》的排练。排练结束以后,天全黑下来了。老师要送我回家,我不让。我勇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有一条小路,通向大自然,它光亮、无私,平平坦坦,真诚地指引我向前走去……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