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访谈 >> 法医秦明:父辈的故事里,有一个真正的宝藏

法医秦明:父辈的故事里,有一个真正的宝藏

2023-01-06 12:57:45
浏览量:

01、有危难找警察

Q:在写新书的过程中,父亲对您的影响很大。

秦明:肯定的,不仅仅是写书,我的职业方向都是他带的,受他影响很大。《燃烧的蜂鸟》写的是1976年的事,我1981年才出生,等我记事的时候,到了80年代中后期。书里大部分是父亲的描述,我再通过找资料去完善。写之前,我跟策划团队一起,我们几个人一起在线上采访了父亲一次,问了很多生活细节,聊了3个多小时。

Q:写作难点在哪儿?

秦明:最难写的还是时代感。那个时代,什么技术都没有,对吧?无论是写《法医秦明》,还是写《守夜者》,说白了,我可以写很多大家不了解的技术,有很多能吸引人关注的东西。但在那个年代,什么都没有,完全靠人。怎样把案件写精彩,要经过一番设计。父亲的回忆录记得比较简单,哪儿发了一个案子,通过侦查破案了,犯罪分子是谁。里面没有破案过程,这需要我去想。

Q:向往父辈的时代吗?

秦明:用“崇敬”更合适一点。真让我去那个时代,我不愿意去,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更丰富。但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的父辈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付出了所有,对吧?他们付出了血汗,青春,正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听起来,好像感觉那时候治安也挺好。其实那时的治安没现在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一开始“苍蝇蚊子都进来了”,治安更差。但现在,我们把治安环境又校正到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大家应该能感觉到。谁要觉得中国治安不好,那真是没良心。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想告诉大家,在缺衣少穿,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不发达的年代,我们的父辈是怎样工作的,不仅仅是警察。像我这么大的人,或者更年轻的孩子们,可以去问问自己的父辈、祖辈。

中国人勤劳勇敢,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比。我们受过那么多屈辱,在一切归零的状态下,重新在几十年里赶上人家,追过人家,这就是中国人的伟大之处。为什么能追得上、赶得上?因为有父辈的勤劳勇敢。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向父辈学习,继续努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Q:我们的刑侦技术、痕检技术,和国际对标,现在到了什么程度?

秦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太新的技术涉密,我们可以简单说一些传统技术。传统的刑侦技术主要分两大块——痕检、法医。法医技术迅速发展,主要是DNA技术的普及,西方没有我们普及得广,现在各个分县局都有DNA技术了。我们打击犯罪的力度更大。

指纹技术民国时期就有了,从1975年开始连续三年,刑警学院培养了几批痕检员,痕检技术发挥作用。建国后,从国外学成归来的林几教授举办了高级法医检验人员培训班,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法医检验人才,他是我国现代法医学的创始人。林教授的同事、学生都是各大高校法医学的奠基人,现在大部分前辈都去世了。

几十年里,DNA技术完全取代了指纹。过去认定罪犯靠指纹,后来犯罪分子都知道了,戴手套作案,这就没指纹了。DNA技术完全颠覆了情况。一开始只能分析血液,后来精斑、尿液、痰都可以检测。很多积案都侦破了,如20多年前的“原南京医学院女大学生被杀案”,十几年前的“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等等。

只要当年现场有物证,尤其是强奸案,犯罪分子留下了精斑,或者是杀完人,凶手受伤了,有血留在现场,现在都能鉴定。那时没有技术,不知道是谁的血,最多能测出血型,办案人员就把物证留着。

Q: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治安。

秦明:技术全世界都有,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国外也有。只是说,我们更积极地把技术投入到案件的侦破中,投入到保护人民的事业中。我们的治安好,因为犯罪成本高。都知道,一旦作案跑不掉的,杀了人根本跑不掉。现在很少有地方命案侦破率达不到100%。偶尔有个别情况,比如犯罪分子杀人之后自杀,自杀的地方很隐蔽,根本找不到。这类案子偶尔有。

Q:治安的改善,还和什么有关?

秦明:除了犯罪成本太高,另一个原因是,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日子好过了,犯罪的欲望就降低了。比如说,以前失业的人很多,逼得没办法要去抢劫,现在没有,至少送外卖能满足生活。第三,现在都是电子支付,到大街上抢不到钱,顶多抢个手机。

还有就是,基层党组织会主动介入、化解矛盾。村里有两家人吵起来了,矛盾在初期就化解了。有多少命案是真的深仇大恨?都是一时冲动。

Q:您在书里也写到,丢了腊肉警察都要去找。

秦明:前一段时间,我上警察伦理课,讲到一种说法,警察分三种:管理型、执法型、服务型。每个国家的警察职责不同,有的国家是管理型,有的国家是执法型,只有我们国家是“管理型+执法型+服务型”。所以才有了,“有困难找警察”的说法。

未来,希望慢慢变成“有危难找警察”。如果都是“有困难找警察”,警察忙不过来,警力不够。这是真事,有人打报警电话,说:“我上厕所没带纸,给我送点纸过来。”他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因为“有困难找警察”。虽然是服务型的警察,但我还是提倡“有危难找警察”。警察毕竟是执法机关,不能什么事都让警察兜底。

02、每个人的世界不同

Q:我看《尸语者》时,感到节奏明快。

秦明:《尸语者》对我来说节奏太快了。那个时候,刚开始写,不太会写,所以节奏非常快,一本书里容纳了20个案子,太快了。我已经重写了,新版本2023年年初会出来,变成两本书的体量,加上了从业初期的心路历程,还有一些生活细节。

Q:里面的场景描写很新鲜,就像剥开一个石榴,汁水四溢。

秦明:如果你看了新版,会觉得更新鲜(笑)。我并不觉得,我的写作手法有多高超。现在我经常鼓励身边的一些同事、朋友写作。他们就讲,没什么好写。我就说,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可能会觉得新鲜、惊讶,甚至起鸡皮疙瘩。

我就是这种感受。我把我的工作写出来,我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别人看了觉得很新奇,每个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Q:您把工作和写作结合得很好。

秦明:在任何一个行业干长了,肯定会有倦怠期。法医也好,记者也好,都是一样的。如果只是单纯地采访一个人,把对方的回答写下来,肯定会有职业倦怠。就像法医工作,只是解剖尸体,破案,时间长了,也会倦怠。

如果你去思考这个人背后的故事,他有一个怎样的成长经历,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悲剧?想得多了,会觉得每个人都不一样。厨子光在灶台上炒菜有什么意思?但做饭的时候,听听食客之间讲故事,这就有意思了,就像《深夜食堂》一样。要善于发现工作的闪光点。“法医秦明”系列里,我不是只讲解剖,每个人背后有自己的人生故事。

Q:陶亮和顾红星为什么不是父子,而是岳父和女婿?

秦明:关于这一点,我也想了很多。父子关系里,儿子无论多荒唐,父亲都会有原谅他的冲动。儿子虽然有抱怨,多少也会理解父亲。但岳父和女婿不一样,老丈人可能从一开始就看不上女婿,女婿也可以一直讨厌岳父,对吧?

陶亮对岳父有一种反感和自卑的情绪。但真正接触了之后,他发现不是这样,重新认识了对方。

Q:陶亮真的穿越了吗?

秦明:没有,他昏迷之前看了岳父的手记,住院后,一直昏迷。他以为的穿越,实际上是他在大脑里模拟案情,是他做的一场梦。

Q:下一部的主角还是他俩吗?

秦明:对,还是围绕这两个人,讲得更多的是证据意识的进步。《燃烧的蜂鸟》计划写3部,第一部是70年代的事,第二部是80年代的案件,第三部是90年代的案件。第二部的大纲正在写,还没写完。

每次写书比较快,大纲设计比较慢。顺利的话,两三个月可能就改完,定了。不顺利的话,像《白卷》的大纲推翻了十几次,不停地改。这部书的大纲就磨了七八个月。

Q:元气社参与大纲讨论吗?

秦明:我会先写出一个大纲,他们去讨论。认可的话,稍稍改一改,就可以动笔写书了。不认可的话,会要求我调整,天天软磨硬泡。我是一个比较好讲话的人(笑),就会调整。

Q:阅读对写作有影响吗?

秦明:要讲写作能力,肯定要有基础,就是阅读,阅读是最重要的。我不太看电影,电视剧也看得很少,但是书看得多,从小就爱看小说,各种各样的小说。武侠小说就不用说了,我们那个年代都是偷偷摸摸看,老师不让看,同学都偷着看。

刚开始写悬疑小说的时候,我也想借鉴一些同行的作品。后来雷米跟我说,不要看同圈子里的书,会影响自己的写作手法。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手法,别人的书看多了,就会写得很像别人。雷米不让我看,我就看得很少。

真正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之后,我也开始看了。看了很多东野圭吾的书,雷米的书我一本不落地看完了,周浩晖的书我也看。看圈里的书,对我也是也有帮助的,开卷有益。

Q:作为写作上的前辈,雷米确实鼓励到了您。

秦明:当然。他不仅仅是写作上的前辈,他还是刑警学院的老师,我是2003年大学毕业以后到刑警学院读双学士学位。虽然雷米没直接给我上过课,但某种意义上,他确实是我的老师。他比我成熟,眼光比我长远,我从他那儿学到很多。

我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把书稿给雷米看。看完以后,雷米反馈:写得不错,但请注意“的地得”的用法。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特别注意这方面,甚至是发微信的时候,一不小心打错了,还会撤回特地修改一下。

Q:现在的写作状态怎么样?写不出来的时候,怎么办?

秦明:我现在属于选题多,精力少。赶紧把手头上的写完,我还有新选题,还有很多想法。因为要上班,不可能天天在电脑前面写,只有业余时间可以利用。写完大纲,就进入写作期。有了大纲,不存在写不出来的情况。每天晚上写,每个礼拜保证2万字输出,写不完,周六日写。我现在岁数大了,不能熬夜,熬完以后睡不着,现在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

Q:还有什么是父亲给你的影响?

秦明:当警察的人比较神神秘秘。那时候,我爸就这样。小城市里发生一个案子,大家都听说了,他肯定知道。回家以后,我们就问,案子什么情况?我爸就说,保密。第二天媒体报道就发出来了,我们才看到。

我现在也是这样,省里出了一些有影响的案子,我出差就去那里。家人会问我,爱人、孩子都会问。我就说,保密。第二天,媒体报道就出来了。这方面感觉挺像的。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