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 张泽新 作品展】

【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 张泽新 作品展】

2023-09-07 14:54:20
浏览量:




当代作家 张泽新 作品展







艺 术 简 历




  张泽新,湖北仙桃人,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传记文学、报告文学、人物评论、哲学政治、散文随笔等著述七部。近年来,主要从事旅游散文创作。作品多次荣获国内、省内大奖。 

作 品 展 示 





千里叩寻井冈红


  今年四月,在第十四届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的召唤下,我踏着历史的栈道,奔赴春天之约,重走会师之路,再次聆听井冈故事,更深感悟井冈精神。

  人间四月杜鹃红,最美不过井冈山。四月的井冈山,千峰绘彩,生机勃发,鲜艳葳蕤的杜鹃花漫山遍野开得轰轰烈烈,无比恣肆,成为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那江西坳万亩高山杜鹃花海,山坡山岩上的杜鹃花,攀岩簇壑,叠锦堆秀,殷红欲燃,艳丽缤纷,灿烂夺目。它们从泉水流淌的幽谷蔓延到悬崖峭壁的山巅,从一座山岭蔓延到另一座山岭,以燎原之势燃遍一座座山脉,把春天装点得分外秀美。举世罕见的十里杜鹃花长廊绵亘在井冈山的峰脊上,争先恐后地绽开红彤彤的笑靥,在春风里欢快舞蹈,摇曳成花的海洋,而且密密匝匝地伸向蓝天,灿若云霞,美艳撩人,把即将过去的春天激动得神采飞扬,把春天的热烈与烂漫渲染到了极致。

  杜鹃,又名映山红,是井冈山的市花。曾记得1974年,电影《闪闪的红星》公映,从此潘冬子和主题曲《映山红》深深地扎进我的心中。还有一出现代京剧《杜鹃山》唱红了全国各地。井冈山的主峰就是当年的“杜鹃山”。今天,无论是在当年红军最高指挥部所在地的茨坪,还是在毛委员办公的八角楼前、红军曾经鏖战过的黄洋界上,抑或是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挹翠湖公园、红军路的大路小道,一簇簇、一盆盆、一朵朵杜鹃,含苞似一颗颗红心,花开如一朵朵云霞,飘舞胜一面面彩旗,千姿百态,姹紫嫣红,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

  一朵朵红艳艳的杜鹃花,仿如灿灿明霞朵,更若殷殷碧血丛,就像一颗颗革命的火种,播撒在井冈山这片红色圣地上,迸发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有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点燃的革命火种,虽是“星星之火”,却在这里渐成燎原之势。朱毛会师壮大了革命势力,“三湾改编”将千万颗心凝聚成一颗心,黄洋界的炮声将井冈岁月描绘成战火纷飞的巨幅画卷,四次“进剿”、三次“会剿”,将红军的思索与行动熔铸成一面面铁血红旗。井冈山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成为红色烙印中最鲜明的记忆。

  1927年春夏大革命失败之后,我们党在全国很多地方发动了武装起义,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100多次,但无一例外全部失利。苏联老大哥的成功革命经验为什么在中国水土不服,中国革命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急迫地摆在了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面前。

  秋收起义失利后,在讨论工农革命军去向问题的前委会议上,毛泽东说服大家放弃继续攻打长沙的计划,带着队伍转向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山区,走上崎岖的山路,来到了井冈山,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但上山这条路走得很突然,不少人思想一时转不过来。弱小的红军经常面临敌军频繁的军事“会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井冈山斗争遇到了极大困难。加上“左”倾盲动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干扰,1928年根据地遭到了三月和八月两次失败。不少人感到革命前途渺茫,井冈山能待下去吗?“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不断出现。

  1928年10月,为从理论上阐明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毛泽东观察形势,总结一年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经验,在八角楼的微弱灯光下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透彻地分析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从五个方面回答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原因。

  1928年11月初,毛泽东收到中共中央6月4日的指示信。整整一年,毛泽东和中央失去了联系,现在终于接上头了。毛泽东满心欢喜,在八角楼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他鲜明地提出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红色政权”的思想。

  井冈山的杜鹃忘不了八角楼长明的灯芯,八角楼昏暗的灯光成就了毛泽东光芒四射的思想。它不但指导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的斗争,而且使处于懵懂状态下的共产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照抄别人,永远不是自己的答案。因而,毛泽东大胆跳出“本本”,突破“教条”,开辟了中国革命独特道路,开创了中国革命崭新时期,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我爱井冈的红杜鹃,因为它是革命的映山红。当年,毛委员把井冈山当作革命根据地,就是认为这里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反动派驻军较少,鞭长莫及。红军躲在像映山红这样的灌木丛中,能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战斗。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开满杜鹃花的原始丛林,曾经掩护过许许多多的革命战士。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红军派一男一女两名侦察员下山侦察敌情。女的头插红色杜鹃花,身穿花色红衣裳,扮成新娘,男的扮成新郎。他俩以新婚夫妇回娘家的名义,与敌人周旋,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摸清了敌情,使红军打了一个大胜仗。

  映山红与井冈山红军有着割不断的情,扯不尽的缘。在特别困难时期,映山红成了红军战士聊以裹腹的食粮。国民党反动派在拿不下井冈山的情况下,采取经济封锁的毒计,不准老百姓把粮食运上山,想把红军活活饿死在山上。在红米饭、南瓜汤都不够食用的情况下,红军采摘的野菜中就有映山红,它的花、叶子被拿来充饥。映山红在救治红军战士伤病方面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浑身是宝,在西药奇缺的日子里,红军医护人员上山采集的中草药中,就有映山红。

  井冈山这个“革命第一山”,处处充满了鲜明的为民底色。“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的初衷。在红军扩大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断密切着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用法律形式规定农民“耕者有其田”的神圣权利,并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当时流传的这首民歌,生动地表达了农民分得土地后的欣喜。我们党正是因为依靠群众求胜利,才赢得了底层工农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联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携手谱写了井冈山的红色旋律。

  井冈山的颜色,是人民群众的红心映衬的。在井冈山斗争的岁月,为了打破敌人的进攻,保卫红色政权,保卫土地斗争的成果,广大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其他群众热情为红军送茶送饭,运输弹药,站岗放哨,捕捉敌探,慰问战士,看护伤员,创造了红军游击战中永新困敌的一段佳话。1929年,毛泽东带领红四方面军向赣南方向转移途中遇到危险,当地一个农民冒死相救,让毛泽东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红军被迫长征后,井冈山人民把对红军的思念寄托在映山红身上。“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迎春风。若要盼的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中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把革命的胜利希望与杜鹃花的遍地开放紧密联系,坚信待到杜鹃花遍地盛开时,中国人民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就像潘冬子在妈妈的墓前对吴大叔说的那样:“妈妈说,等映山红开了,我们的队伍就回来了。”

  杜鹃啼血,红土凝魂。皆因先烈当年血,染得鹃花分外红。火红的杜鹃花,如鲜艳的旗帜,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浇灌的革命之花、信仰之花、英雄之花,是烈士鲜血的映照。

  战争时期,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了大“会剿”的血腥烧杀。顿时,井冈山火光冲天,红军和赤卫队员的鲜血洒遍井冈大地。黄洋界哨口饮弹阵地上的小战士,小井红军医院倒在机枪下的女护士,朱砂冲哨口炮火硝烟中献身的赤卫队员,被称兄道弟的叛徒打死的王尔琢参谋长,把盐献给战士自己染病身亡的张子清师长,被敌人挖去双眼后放在蒸笼中活活蒸死的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委员刘真,被敌人杀害后悬首赣州城的女中豪杰伍若兰,舌头被割也要用脚趾头蘸着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的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忠贞不屈、视死如归,被敌人机枪扫射牺牲的130多名重伤病员……

  鲜红滴滴映霞红,尽是先烈血染成。集结于鲜红党旗下的革命先驱,在生与死的考验下,处处闪现着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井冈山斗争只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却有4.8万余名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均每天有50多位烈士倒下,留下姓名的只有1.5万多人,3.3万多人甚至连姓名都不曾留下。他们就像一棵棵井冈山独有的杜鹃花树,不为名,不为利,仅为心中的理想与信仰,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一切,用鲜血和生命点亮了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希望火种。

  英雄已去,理想不灭,信念不死。井冈杜鹃生长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不朽的红色基因;杜鹃花开的每座山头,都流淌着永恒的红色血脉。中国革命史上,在井冈山上的每一朵杜鹃花都活跃着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每一簇杜鹃花都珍藏着一段红色悲壮的记忆,每一丛杜鹃花都蕴含着一种坚忍不拔的品格,每一片杜鹃花都象征着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巍巍井冈山,殷殷杜鹃红。映山红虽不是井冈山特有的花,但因为它见证着一段特定的历史,蕴含着一种特别的精神,承载着一份特殊的情愫,才让人如此刻骨难忘。井冈路,革命路;井冈红,中国红。我爱井冈杜鹃红,爱它红色的革命基因,爱它红色的人民情结,爱它红色的井冈精神。它让我洗尽蒙尘的浮华,找回干净的灵魂。



至纯至美观音湖


  水无浩渺却碧绿,山不巍峨却幽静。湖水明澈如镜,湖岸曲折幽深,山峦抹黛染翠,别墅飞阁流丹,空气纯净馨香,观音湖这种小家碧玉的清丽之美让人一见倾心。

  观音湖位于湖北省东北部的孝感市孝昌县,镶嵌在大悟山、小悟山、四方山之间,长20华里,宽9华里,水域面积2.6万亩,库容1.4亿多立方米,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景区群山连绵,溪水环绕,钟灵毓秀,气候宜人,是孝感市为数不多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湖北有名的避暑胜地,更是首屈一指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一块“湖北最美景区”的金字招牌,吸引着我慕名揽胜。

  走近观音湖,感觉有一种脱离尘嚣的宁静与真实,大自然在此一尘不染,盘旋在山间的公路像一条肆意摆放的绸缎,连着农家的炊烟,牵着山间的小溪。而通往度假山庄的那条沿湖柏油路,更是百曲千回处处弯,像极了一个温柔、腼腆又多情的少女。两旁红叶石楠、樱花树木交相更替,天空中鸟儿慢慢地扇动着翅膀,自由地远看这锦绣大地,似在迎接各方来客。

  当观音湖处女般展现在视野时,我惊呆了,惊讶于她那一方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水真是神奇,不仅吸引天光云影共徘徊,还惹得群山争先恐后地临水梳妆。山碧绿,水碧清,一湖宁静,一湖恬淡。山围着水,水绕着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缘水青,水因山绿。山为温柔多情的湖水守望蓝天,水为秀色可餐的青山提供给养。水显山的俊秀,山衬水的俏丽,群山倒映水中,瑰丽的湖水与多姿的群山异常亲近,完美交融,构成一幅青绿山水画。从空中俯瞰观音湖,碧蓝的湖水上面镶嵌着各种模样的小岛,发觉观音湖原来是一座岛屿群,景色至纯至美,美得不可思议,颇有马尔代夫、千岛湖的味道,真乃一片“玉茏青纱人未识”的风水宝地。

  夏日的清晨,当一轮红色火球从遥远的山峦向上攀升时,宁静的湖面冷暖空气对流,如烟似雾,带着一丝柔魅,带着朦胧秀丽,露出几分浅浅酒窝中的笑靥,宛如披着轻纱的飘逸少女。天水一色,无限美好浸透心灵。沿着弯曲的湖边小道散步,晨风迎面轻拂,带着湖水的丝丝凉意,让人神清气爽。

  灿烂的阳光穿过薄雾,把温暖撒向湖边树林,串串水珠掠过阳光珍珠般地滴落,那种微小而美丽的坠落过程,让我看得心醉神迷。时间仿佛在静谧的空气中沉淀了下来,我踩着轻盈的脚步,生怕打扰了这份宁静。起风了,风吹皱一湖碧水。岸边的小树舒展着腰肢微微点头,湖边的水草也舒展在水中轻轻地摇动,泛出微微细浪。鱼儿在水里欢腾,舞台是它们的。站在这天然氧吧的湖边,闻着山水潮湿而清新的气息,我只想在这别样的天地里多呆一刻,静静地体味这难得的清爽。

  吃过早餐,我第一次像快乐的孩童一样,好好地过了一把游艇瘾。快艇在辽阔的湖面上劈波斩浪,让我感受了一次次惊涛骇浪的心跳和超倍激情的刺激。置身于湖光山色,荡漾在蓝天碧波,忘记身份,忘记年龄,任身心放纵和愉悦。坐于艇中,远观叠翠的山林岚气四溢,近览船后清碧的湖水漾起的层层涟漪。沐浴和风,艇中赏景,如处仙境,人在湖中游,如在画中行。

  一湖碧绿依偎在群山里躲避人世的繁杂与喧闹,沿途偶见湖畔有零星的白墙红瓦别墅点缀在湖边,虽有损自然环境,好在它们形式精美,与青山绿水比较协调,大抵不会搅扰观音菩萨的清静世界吧。不时可见天空中有成群白鹭自由翱翔,原来,在观音湖中心的小岛上,有一座无人居住的湖心岛——有着湖中“蓬莱岛”之称的鸟岛,离岸最近处只有200米,却藏着不为人知的奇观,有湖北省最大的野生苍鹭繁殖种群。这里是白鹭的天堂,成千上万只白鹭在此岛松林中筑巢繁衍。据了解,观音湖湿地多样化的环境,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繁衍栖息场所,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是一个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穿行在青山绿水间,每当以为船到尽头无处去的时候,猛然发现峡谷深渊,别有洞天,循山绕水复又豁然开朗,真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仿佛树在湖中摇,云在水中流,山在波中晃。不经意间,看见几位老者在静谧的湖边悠闲垂钓,我顿生羡慕之情:哪天也要学学蓑笠翁坐卧湖边,静候鱼儿之约,享受垂钓的惊喜与乐趣,在动静之间体会自然,体会人生。

  大约40分钟左右,游艇停靠在了一处叫观音阁的地方。我们顺着山坡往上爬,这里没有险峰峻岭,没有奇花异木,没有拥挤的行人,没有叫卖的小贩,只有山花和鸟鸣。虽然山不高,路不陡,但在观音湖此处,却有一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韵味。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太阳西斜,夕阳将温柔的霞光铺洒在湖面上,半湖瑟瑟半湖红,耀出惊人之美。望着前方山水相接处,水鸟翩跹掠过水面,泛出粼粼的波光幻化成一种晶莹的美,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远水澄澈,遥山叠翠,夕照中的观音湖显出几份庄严,又像极了不苟言笑的大家闺秀。

  好多年没有下水了,但观音湖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太具诱惑力,促使我迫不急待地激情投入一泓碧水,洗涤俗尘,荡除浊气。湖水清凉,沁心润肤。置身天然泳池,畅游湖中,与水共舞,尽情享受湖水的抚摸,感受湖水的柔情,那个滋味真是爽。于是,我不免生发联想:只有归依自然的怀抱,才会感到天地一片澄明和开阔,心灵无私无欲。也许人生更该常常经受洗礼,来一段澄清和净化的过程吧。

  吃罢晚餐,我意犹未尽,再次领略观音湖的幽美与宁静。空气格外清新,晚风让人每个毛孔都舒张开来。湖水在月光下被风吹拂得像星星眨眼,波浪如宝石晶莹剔透,倒映的群峰好似在湖里追寻月光。风生水起,水意悠闲,心绪在山水间自由地荡漾,让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变幻莫测的美让我着迷,魅力无限的湖光山色让我久久不愿离去。



灵魂之饮


  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从神农氏开始的咀嚼,到陆羽的形神发展,我国就一直生活在茶香氤氲、茶道悠扬之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需品,被公认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茶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可以说,茶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流淌在中华民族躯体里的悠久而青春的血液。

  饮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加葱、桔皮、薄荷、桂园、红枣,根据各人的口味嗜好,兴之所至,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不在茶中加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来解渴,大碗海饮,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再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治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才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品茶先要做到“放”。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太累的人生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已被囚禁的心性,放下在政界、在商海、在文坛、在单位里的种种思虑,不必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必千般思索、百般计较。也就是放弃或暂忘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放弃或暂忘外界社会和自己强加在心头的名利、恩怨、荣辱、得失、悲喜等各种精神负荷,让心灵空朗澄碧,让自己融入淡淡的茶香,让茶汤涤荡自己的肚肠,澡雪自己的心性。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隽永的情调,通过品茶品味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品茶过程中悟出茶道真谛,“在枯寂之苦中见生机之甘”。

  品茶非常讲究“境”。情由境生,境由茶来。中国茶道要求环境、艺境、人境、心境俱佳。品茗要选择幽、美、清、静的场所和有琴、棋、书、画、字、古玩、金石点缀的茶室。品茗是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品茗时有良好的心境自然会倍增情趣,倍获裨益。一羽白鸽,与茶香共翔,一袭轻云,与茶色相映,白石清泉,如心香一瓣,与茶味共鸣。茶之道,在心,在艺,在魂;茶之理,由境,由人,由品。念天地之悠悠,观古今之来者,一壶清茶煮历史,一席清谈出宇宙,善哉善哉,一生何求?

  中国茶道融会了佛、道、儒三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以及厚重敦实的底蕴。释者品茶常伴以青灯黄卷,暮鼓晨钟,求的是明心见性;羽士品茶求的是空灵虚静,避世超尘;儒家则提倡以茶励志,以茶品味人生。从表面上看,儒、佛、道三家茶人品茶时的表现形式以及寻求意境和价值取向各不相同,但由于儒家的中庸思想以“和”字沟通联系了三教,使得精深的佛理禅机,玄妙的道家学说以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在茶道中得到了融合,并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所以说,儒学是中国茶道文化的筋骨,道学是中国茶道的灵魂,佛学为中国茶道增添了神韵。

  茶道如月,人心似江。茶是一种神秘的领悟,是一种奇妙的想象,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茶叶里浸润着唐诗的典丽浪漫,茶香就是宋词的灵润缠绵。茶道的核心是“品”,终极追求是“真”。品茶时,必须调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一切器官,做到目品其形,鼻品其香,口品其味,耳听其声,手感其质,全身心地去感受和体会茶道美。茶道审美,实际上是茶人对自我人格的欣赏。茶人的心有多美,意境就会有多美,感受就会有多美。品茶的审美过程,实际上是茶人修身养性的过程,是茶人与自然沟通的过程,是茶人与茶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茶人返璞归真的过程。茶里,沉积着生命况味,凝集着芸芸众生。品茶如能品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则达到了茶道审美的最高境界。

  茶生长于灵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泽,蕴天地之精气,是“致清导和”之珍木灵芽。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人间、地狱一致的灵魂净化精、身体洗礼水。如果说,水是身体之需,那么,茶则为灵魂之饮。



2023国庆特刊征稿启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中国散文网》官网和《中国散文网》微信公众号推出【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某某某作品展】将重点宣传、集中展示、特别推广您的创作业绩!您可在朋友圈里传播有您作品的专刊,使之走向文坛、扬名全国。

  请添加办公微信13681238889,将您的20首诗词(新诗共200行内)或3篇散文(共6000字内)、简介、照片传来。传前请仔细校对好您的简历和文字,确保准确无误。10月31日截止,依次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重磅推出。

联系电话:010-68688898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