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 古燕清 作品展】

【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 古燕清 作品展】

2023-09-11 09:13:43
浏览量:




当代作家 古燕清 作品展







艺 术 简 历




  古燕清,女,广东省梅县人,1999年毕业于广东嘉应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学校高职高考班语文教师。喜欢诗词,喜欢文字,有作品发表在《梅风》《梅州日报》。现担任学校“争青”文学社指导老师。

作 品 展 示 





南寿庐随笔


(一)青瓦等雨

  有一座百年古屋真是幸运,这是我人到中年才感悟出来的。古屋是座围龙屋,二进厅堂,里边六厅五井一个围拱三十二间房,名曰:南寿庐。围屋青瓦白墙,前面半亩方塘,后面有竹林森森,左右些许地方种上果树和青菜。

  古屋最美是在秋冬季和雨天。秋冬时节青草渐衰,除尽杂草的干净和青菜渐长素美让老屋显得古朴而美丽,坐在屋前池塘边的矮墙上,看天空云彩变幻着百变模样,看老屋飞檐上金黄的霞光渐渐变得柔和,看菜地里燕雀觅食蜂蝶蹁跹……黄昏里的每一刻都给围屋变幻出水墨山水和田园风光的绝美景象。

  初秋时节,古屋兰桂飘香,偶尔飞来一两只麻雀旁若无人地啄着天井的花草,最喜欢在午睡醒来泡一壶茶,然后静静地刷下头条或抖音,或在夕阳西下地时候去菜地侍弄青菜,或者给饲养的家禽抱一捆青草菜叶再给古屋打扫除尘。

  住在古屋里,即使阳光烈日也心生阴凉,习习凉风带着清新的空气让你觉得人生至乐也不过如此。青灰色鱼鳞似的屋瓦在下雨时变成了一张张琴弦,奏出淅淅沥沥悠扬的琴声。以前我也不喜古屋下雨,只是年岁渐长,特别是在熟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之后,才觉得坐在古屋里听听瓦背滴滴嗒嗒的雨声更有一番的韵味,便渐渐喜欢上古屋下雨的景致了。

  很久没有听古屋琴键奏出的音乐了,天气预报说今天有中到大雨,早早便从城里上来,在打扫干净的古屋里,泡一壶清茶,坐等滴滴嗒嗒的音乐细数着前尘往事,从记忆中走来,从屋檐角落里走来。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雁断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也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词里,把人生和雨写得悲壮和唯美。而我,只能在这一方灵魂的寄所里去用心听那一片青瓦细细诉说它的前尘往事。


(二)过年的味道

  这是每年除夕坐在南寿庐里就能欣赏到的烟花秀,年年如此,自嫁过来一晃将近二十年。偌大一个围龙屋,每年年前请人打扫洗刷,只为过年住几晚。

  年前的忙碌都带着喜悦的甜蜜:置办年货、贴春联、挂灯笼、买鲜花,大人小孩都忙得不亦乐乎。一般一大家子的人会在年二十九回南寿庐住下来,年三十家母会早早起来祭祀天地神灵、公王和上代;小孩子们吃过早饭便笑着闹着赶着去洗澡穿新衣,因为穿着新衣出来便有压岁的红包等着他们。

  吃过午饭,便到一年中最隆重的时刻——村子里整个杜姓的子孙聚集在一起,男人们敲着锣鼓,女人们挑着三牲祭品一家家早早来到祠堂前的禾坪上集合,聚齐后一起到祠堂祭祀祖先。这时全村的杜氏子孙济济一堂,按着辈分给祖宗上香,主事的叔公头会请出村里年长德高辈分大的子孙献祭,再按照辈分从高到底一批批上香。上香后大家聚在祠堂前的空地上拉家常或派红包,主事的叔公头会站在祠堂大门阶梯上公布杜氏清明祭祀的时间和其他一些事项。最后后生仔点燃鞭炮,这场盛大的祭祀仪式便在炸响的鞭炮声里结束了。

  过年最美妙的时光还是除夕,一大家子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在客家地区,年夜饭都是女人们在煮,年夜饭丰盛与否似乎预示这一年运气好坏,所以常有越丰盛越好的传统。年夜饭桌上,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鸡鸭鱼猪肉摆满一桌。在客家地区,还有一个独特的菜品,那就是炒鸡酒,娘酒炒鸡酒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压岁菜肴,不吃煮鸡酒,就好像没有过年或过的不是真年。近几年,我们家都用两只大公鸡做鸡酒,做好一大锅,然后一人先添上一碗,吃完再喝一点其他的酒,再喝汤吃菜。吃得你脸飞红云,心满意足;吃得大大小小油肠肥肚,兴高采烈。吃完年夜饭,大人们喝茶谈天看春晚,小孩子们嬉闹追逐放烟花。鞭炮声从年三十早上到大年初一就一直不停地此起彼伏的响着。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春节的热闹和隆重。

  然而一过年初一,喜悦中便参杂了离别的愁绪,年初二已经婚嫁的女子忙着回娘家,初三初四忙着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年初五一到,我们就又要回到城里各自的小家,各自忙着去做自己的事情。新年也就接近尾声了……

  现在又到了大年初五,我们也回到了自己的小家,新年又将过去,南寿庐又将静静地等待,等待明年烟花的再一次盛开。


(三)围屋听雨眠

  已经是大年初四凌晨三点,在城里家中的床上辗转难眠,想念南寿庐暖和的被窝。因老公初四要上蕉岭去朋友家拜年,我们在初三晚离开南寿庐,回梅城家中了。在南寿庐里长长的雨声里度过了四天三晚的春节,年二十九敬祖宗,除夕夜吃年夜饭放烟花看春晚,大年初一零点迎财神,一直是伴着雨度过的。我喜欢雨,今年春节长长的一场雨,从年二十九一直下到年初三,我也不觉得烦闷,听雨打青瓦的滴答声,缩在被窝里睡长长的觉,把早饭和午饭一起煮一起吃,年前准备的煎圆发粄酿豆腐开窝肉圆腊肉鸡鸭等,用大锅一蒸,便品种繁多种类齐全了。有客来访,在雨天里煮茶听雨话家常更是人生的一种乐事。

  大年初三,老公的姑姑回娘家,吃完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喝茶谈旧事,小姑说起小时候背着瑞姑掉在门前池塘里的前尘,家母说起她因读书不谙农活被婆家小姑孤立的旧事,五六十年的光阴转眼而逝,听得小辈的我心生感慨,人生转瞬而逝,有什么是恒久的呢?就如我,作为小辈的我,也不再年轻了啊,嫁到南寿庐已经二十一年,这座围屋,从老公的公太过南洋做钱,婆太留守老家建成围屋至今,已经过了一百年。

  百年间的前尘旧事有多少啊?围屋里长出了四代子孙迎娶了四代媳妇,其中前三代的媳妇都是客家等郎妹,婆太阿婆二代媳妇等回了丈夫的钱,却终其一生等不回自己的丈夫。她们把孤独熬成了药,在漫长的日子里和着泪一碗一碗细细品尝。家母这一代等郎妹运气好一点,嫁入南寿庐二十五年终于等回在贵州工作的家公。贺知章《回乡偶书》里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诗写尽了多少如家公一样在外游子的感受?家公的回归,南寿庐客家等郎妹的历史也应该一去不复返了吧,但守着空床等着南洋那个家外有家的丈夫回来的那二代等郎妹,谁知道她们几千个日夜的等候的苦与痛呢?只有南寿见证了她们难以言说的痛苦,只有南寿庐承载了她们的眼泪。……

  南寿庐舒展开了眉头以为再不用承受等待的痛苦,然而她的子孙却嫌她太老了,他们离开她在城里买了房并在城里长住下来,只在春节才回到她的怀抱,在她的怀里停留片刻,将烟花燃放。春节一过,他们又如南来的大雁飞回城里去了。年年如此,年复一年,南寿庐年年等待着回家的雁儿,等待着绚烂的烟花在她上空绽放……

  又是一年春节到,南寿庐笫三代的媳妇家母已经年过八十,年纪越大的她越喜欢回老家了,或许在那里有她年轻时最美好的记忆,等待和相聚的悲欢在她长长的岁月里留下太重的烙印。她是第一个逃离你最终还是离不开你的南寿庐的媳妇。

  三代悲欢随流水,池塘春水默无言。往事煮茶和雨忆,还须怜取眼前人。

  我和弟媳是南寿庐的第四代媳妇,没有等郎的痛苦经历却发现自己嫁的是个宝妈男,嫁给宝妈男的悲伤啊,只有我们知道其中的滋味了!

  南寿庐是有灵魂的,作为一个百年智者,不管南寿庐的子孙如何演绎他们的悲喜,她都在无言地关注和庇护她的子孙。对于南寿庐里的媳妇,她深深知道:客家的媳妇,要么在孤独寂寞中站成永恒,要么在婚姻鸡零狗碎里打怪升级、得道成佛!

  每个客家女人的一生,大抵都是如此!



升大班日记


(一)战役初捷,接手升大

  2020、04、20天气晴

  今天,终于回校了,教书二十一年,第一次如此渴望早点开学。

  二零二零年春节,在除夕的鞭炮声里第一次听到武汉被不明病毒袭击,在鞭炮声声里,作为小百姓的我并不知道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年夜饭照样吃,烟花依旧灿烂,在跨年的钟声里我们互道祝愿,迎来又一个庚子年——2020年。

  在鞭炮声里睡去,又在鞭炮声里醒来,大年初一,空气中有了一丝不祥在流动,我们被告知要留在家里不能出门,新年第一天便宣告了这个庚子年的与众不同。于是一家人宅在老家南寿庐里,从手机或电视里看疫情暂紧看武汉封城,在担忧和疑虑中看一拨拨白衣战士奔赴武汉,看雷神山火神山拔地而起,……

  国家遭遇瘟疫,西方谣言四起,作为一个个平凡的我们,除了以忧虑的目光注视那一方被疫情肆虐的土地,除了响应国家不走亲戚不访友的号召,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在日复一日的宅家中吃完了所有年货,吃完清明粄,从冬天宅到夏天,终于在吃粽子的端午节前盼来了回校的通知。

  4月20日返校,一年已过了三分之一。回校的日子,是武汉战疫初战告捷的日子,一百多天的等待,我第一次深深感悟到,每一个个体都何其渺小,就像水滴,只有融入大海才显现它的宏大。

  回校,依旧是接春季高考班,50个新面孔,蓬勃而有朝气,走上熟悉的讲台,心里踏实而温暖,这是我发散光和热的地方,感谢祖国,让我宅在家的日子里依旧领着全额的薪水,让我心中安定不必为衣食担忧……我不是白衣战士,不能在战疫中冲锋战场;我不是科技人员,不能为嫦娥奔月有所贡献;但我也有我的阵地,我的讲台前面,有祖国的未来。

  回想120年前的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那时你贫弱而被列强蹂躏,强盗烧杀抢掠,完了还逼你割地,还迫你赔款4.5亿两白银;120后的今天,西方列强依旧想凭借“莫须有”的新冠病毒让你赔款200万亿元人民币。强盗依旧嚣张,只是您已无所畏惧!

  今天,站在讲台上,我给学生讲了很多历史,我告诉学生:无论是单独个体,还是一个家,亦或是一个国,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是王道,想要别人重视你尊重你,只有不断强大自己,当你比别人更强大,你才能面对恐吓无所畏惧。

  战役初捷,接手升大。祝愿祖国,明天更美好!


(二)珍惜时光,学会沉潜

  2020、07、03天气阴

  这个学期只有两个月,好像刚刚开始就又要结束,今天看见你们不想放假的样子,我心里很感动,我也想一直在这宽大清凉的教室里教你们读书和你们一同努力,但是,暑假如期而至。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想我们一定是有缘的,因为我们,相聚在同一个班里,你们的目标很明确——为自己的青春圆一个美丽的梦,考上一个自己向往的大学。

  你们很努力,在这一学期里,虽然新冠疫情推迟了回校的时间,但一回到课堂,你们就像一个个战士,向高考知识发动了总攻;你们像一棵棵向日葵,朝着老师的方向寻找光,像饥渴的小树汲取着知识的养料。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还记得袁枚的《苔》吗?那写的就是你们,因为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们就像白日照射不到的“青苔”,没有重点普高那么优越的资源和环境,可即使是“青苔”又怎样?

  刘禹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苔”是品德馨香的,柳宗元“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的“苔”是雅致高洁的,还有王维“还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苔”也是光明美好的……

  苔,是身在泥泞里仍不屈于寂寞生长的生命力的象征;是身在逆境仍然不忘追求高洁精神的明证。就像每一个你们,即使被遗忘,也要顽强地生长。

  同学们,两个月的假期,是你们弯道超车的机会。请珍惜时光,学会沉潜!即使是青苔,也要绽放青春!


(三)成功并没有路,汗水流多了便成了路

  2020、12、31天气晴

  距离高职高考还有七天,现在正进行着最后的摸底考试,看着台下你们奋笔疾书的样子,我仿佛看见种子正开出美丽的鲜花!

  这次的高考语文想破百最重要的是写好作文,尤其是大作文,你们练得很扎实,所以即使话题再偏,我相信你们的笔底都会流淌出一篇篇优美的作文,它们有的会像阳春白日——清新脱俗,有的会像秋天的芦花——轻盈曼妙,还有的可能像冬日里的故事——深沉热烈……

  大作文并不可怕,只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有“推己及人”“悲天悯人”的悲悯情怀,你们一定能把作文写好,记住要把字写得像你们一样美丽,你们就能拿到更高的作文分,让自己离目标更近一步。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年的大事件:2020年是风云变幻极不寻常的一年,上半年,我们经历了新冠的肆虐,我们的高科技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集体绞杀,西方以新冠在武汉最先爆发向我们索赔200万亿人民币,华为的孟晚舟被非法扣押;下半年,特朗普对中国3000多亿的商品加征关税,我们终于控制住了新冠疫情,我们的“嫦娥五号”终于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来的飞天梦,带回了梦寐以求的月壤……所有的绝望与反转,或者体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者体现“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规律,我们只有勇于传承五千年的智慧和文明,勇于创新,才能不被时代和历史抛弃。

  作文很重要,但基础知识更不能忽视,离高考还有一个星期,明智的人会从做卷中抬起头来,从梳理试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夯实基础,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还有七天的艰苦路程,有人会把它看作是机会,有人可能会懈怠而止步不前,我的孩子们,希望你们都是前者。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对于你们来说,成功并没有路,汗水流多了便成了路。


(四)运气是偶然的,实力才是王道

  2021、01、29天气晴

  2021高职高考成绩1月29日下午4时公布。师生奋战一年,成绩早已定局,但这个时刻,对参加高职高考的学生们还是惊心动魄的下午我带小儿子去客家公园看梅花,静静等待着学生查完成绩后如何上演18升大(1)班的最后一幕悲喜剧。

  叶苑媚老师真是个称职的班主任,早就做好了表格让学生填写三科成绩。

  4点30分刚过,不断有学生发成绩给我,第一个是郑联鸿,三科总分336分,这分数看得我暗喜,因为联鸿只是班上成绩中上的学生,竟然考得比上届第一名(林丽潮,328分考进深职)还高的分数。第二个向我报喜的是卢淑峰,三科总分260分,这个分数是去年的本科线,……

  这次三科300分以上的同学竟然有11人,260分以上的有22人。特别是曾勤彬老师教的数学,竟然有18个学生破百分,最高分139分;叶苑媚班主任的英语,有10个上了100分,最高分137分;语文,也有18个上了100分,最高分117分。这让我怀疑是不是这次试卷太容易了?只是看到李子霆的三科分数,觉得我还是高兴得太早些,他语文只考了96分,总分338分;还有钟梦婷,语文考了117分,但三科总分还不上260分。从三科成绩统计表我发现,还有好几个同学考得比平时差,心中又感叹不已,是的,考试,有时真的要凭实力也要有运气!但不管如何,运气是偶然的,实力才是王道。希望你们能懂这个道理,也希望上了大学以后,依然能静下心来,因为唯有知识,才会让你与众不同;唯有知识,才会让你的人生路越走越宽敞!

  虽然部分同学考得不如人意,但看见三科平均分(语文96.3分,数学84分,英语73.5分,总平均分253.8分)都考得比去年好,所以班级微信群里大家还是很高兴的,真希望你们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祝同学们前程似锦!


(五)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021、5、25天气晴

  今天是春季高考录取的日子,打开手机,打开微信,打开朋友圈,那么多的喜报接踵而来。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都考上自己向往的大学,高兴之余又觉一丝丝的遗憾——我们好像刚刚相识他们,就要告别了,我们相守只有短短的一年。

  一年之中,在城西那湛蓝湛蓝的天空下,你们如花苗般茁壮成长,我们如耕牛默默耕耘,教室里每天上演三主科轮番轰炸的灾难片,但你们并没有退却,反而跟在我们身后亦步亦趋,孜孜以求。通过两年的普通班学习,一年的升大班磨砺,你们终于让梦想如后羿手中的箭,在高考中满弓射向心中太阳。

  我真希望我们一起学习的时间更长些,那样,我会牢记住你们:记住班长林思思能静能动、能文能武还爱笑的模样,记住钟梦婷文章和人一样美,记住副班长子霆憨憨的样子……可是,我们只有短短的一年。

  虽然授课时间短,但城西18升大(1)班的学生,45人全部考上大专线,22人考上本科线,本科率48.9%。45学生中,三人考上深圳职业学院,一个考入深圳信息学院,五个考入嘉应学院医学院本科,还有广东工贸学院、广东科贸学院、汕头大学等等。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明天,你们将继续你们的征途,而我们仍将在原地默默坚守。

  再见,可爱的孩子们,愿你们的人生越走越光明!

  备注:古燕清,升大班语文老师。



两条丝瓜的旅行


  大姐家的两条丝瓜成熟了,有手臂那么粗。正好碰上星期六,大姐想:下一趟梅城吧,去看一下妈,顺便把丝瓜带给她,说不定妹妹们有空,大家可以一起聚聚或许还能打打“拖拉机”(打牌)呢。

  于是摘了那两条丝瓜,乘车下梅城了!

  到了梅城拿出丝瓜,老妈看到大丝瓜很高兴,打电话给我说,你姐下来了,阿姨也来了,带你小儿子过来吃饭吧,顺便买2斤饺皮和三层肉过来包饺子。

  我一边答应一边叫儿子穿好衣服,便带儿子去菜市场买了2斤饺皮和三层肉到了妈妈家里。

  妈妈让我看了比手臂还长还粗的那两条丝瓜。

  我打电话给二姐,二姐有事不能来。打电话给三姐,她家也正好在包饺子吃,听见召唤便带着她买的2斤饺皮和肉馅加了进来。

  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包饺子。午餐大家就吃饺子外加肉丸瘦肉汤、几样熟肉、几样青菜。丝瓜没有煮,在厨房门边躺着,看因它而起的一场盛宴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吃完饭,小孩一起玩,我们也陪老人家打“拖拉机”。哥在外边吃饭回来,看见大姐也在,很高兴地说下午他正要送东西回深圳家,明天就回来,问我们要不要一起去深圳走走?我们打牌打得高兴,大家都说不去,他没收了我们的牌,说,出深圳也可以玩的,乘车方便,住的地方也方便,况且他儿子刚结婚不久,出去热闹热闹多好……

  大家都玩得正在兴头上,不太愿意起身。好在阿姨少有地表态“我们要去”。于是大家才迅速地打包了饺子,打包了好多青菜和那两条丝瓜出深圳了。

  三四百公里的路程,到达深圳,嫂子已经煮好了晚饭,那两条丝瓜依旧好好地躺在深圳的厨房里,看主人吃了晚饭喝茶聊天,看他们继续打牌到深夜,看换了一个地方依旧热闹非凡……

  如果丝瓜有感觉,会不会感叹自己的魔力?

  第二天早上,嫂子说请大家去喝早茶,大家商量,还是在家里吃,昨天带出来的饺子、青菜很多还没吃,而且国商酒楼的早点我们吃过了几次。于是,那丝瓜被哥哥清炒了两盘端上了桌。农村人种的菜很甜,大家一边吃一边称赞,丝瓜就着饺子还是被吃进了主人的肚子里。

  下午大家收拾行装回到梅州,被主人吃进肚子里的丝瓜也带回了梅城,又带回蕉岭,仿佛走了一个轮回,在这两天的轮回中却历经了那么多的事,见识了那么多的风景。

  人生如丝瓜,缘起缘落,差的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有人说,缘是天意,分是人为,由丝瓜而起的缘再加上人为的分便组成了丝瓜的经历。丝瓜原本没有的,是主人种在地里长出来的,因缘而起的丝瓜最后又归于无。而因它引发的旅程以及由此带来跨时空的快乐,却铭刻在我们人生历程的记忆中。世间常说,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或许就是这个用意吧!因缘而起,缘尽了便一切归于无,不是吗?

  小小的丝瓜从无到有又归于无的过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要太执着于一念,随缘而生,随缘而灭,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2023国庆特刊征稿启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中国散文网》官网和《中国散文网》微信公众号推出【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某某某作品展】将重点宣传、集中展示、特别推广您的创作业绩!您可在朋友圈里传播有您作品的专刊,使之走向文坛、扬名全国。

  请添加办公微信13681238889,将您的20首诗词(新诗共200行内)或3篇散文(共6000字内)、简介、照片传来。传前请仔细校对好您的简历和文字,确保准确无误。10月31日截止,依次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重磅推出。

联系电话:010-68688898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