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东京梦华·菊香宋韵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开幕式在开封举行。
10月26日—27日, “东京梦华·菊香宋韵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在八朝古都开封举行。
开幕式现场
26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诗刊》社主编李少君,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邵丽,开封市政协主席曹忠良,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高金光,《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安徽省文联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先发,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元胜,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扬子江》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弦,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胡丘陵,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敬文东,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汪剑钊,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秦立彦等来自全国的近80位诗人、学者、评论家出席。开幕式由开封市政协副主席刘海潮主持。
继往开来,诗写新时代
吉狄马加宣布《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正式开幕
吉狄马加宣布《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正式开幕,向入选本届青春诗会的20位诗人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新诗已形成一百多年的传统,青春诗会成为新诗传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愿这一届的青春诗人们继往开来,为当代诗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少君致辞
李少君在致辞中说,“千载宋词,于斯为盛;四十青春,与君同欣”,开封见证了中国古典文明的辉煌,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时期之一北宋的首都,也是文化的首都、诗歌的首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现在,我们就站在创造过辉煌时代的土地上,我们应该从这里出发,创造新的辉煌。《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在开封举办,在收获的季节举办,必将奏响一曲黄金的新韵律,书写新时代的锦绣华章。
曹忠良致辞
曹忠良表示,在宋代,苏轼、黄庭坚等文人雅士在汴梁举行西园雅集,令后辈文人神往不已,成为传颂千古的文学美谈。今天,《诗刊》社青春诗会经历了40多年的蓬勃发展,硕果累累,气象万千,成为青年诗人心中的旗帜和灯塔,引领了中国新诗发展的时尚和方向。在开封举办第40届青春诗会,是一场中国诗歌界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互动,也是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互鉴的盛大雅集。
邵丽致辞
邵丽在致辞中表示,《诗刊》社第 40 届青春诗会在开封举办,让人感到对诗歌的喜爱深深浸润在所有国人的血液里和精魄中,中华文脉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绵延赓续。这次诗会,与多彩中原向新而行,与古都开封相得益彰,与当代诗坛同频共振,将会极大推动中华当代诗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将助力我们创作出更多具有当代精神气象的的精品力作,共同铸就中国诗歌新的辉煌。
汪剑钊宣读入选《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名单
青春诗会评委汪剑钊宣读入选《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名单:吴越、杨不寒、朱弦、贾想、柆柆、智啊威、艾诺依、蓝格子、伊娃·达·曼德拉戈尔、邹胜念、赵境、俞璐、杨裕旭、丁东亚、张伟锋、侯存丰、黎衡、王方方、苏奇飞、尹东在。
刘海潮主持开幕式
本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智啊威发言
本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来自河南的智啊威在发言中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吟咏诗歌,传承文化,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诗意,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诗歌是心灵的抒发,是情感的流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穿越时空,连接古今,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希望这次诗会成为一个交流的平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诗人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推动诗歌事业发展。
本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吴越发言
本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吴越认为,古代诗体兼备于宋,被开封这座城市见证和凝望,交织在它最辉煌的时候,在此举办第40届青春诗会,不仅是诗人们的相遇,也是一场古今的汇聚。在今天写作的我们应当上下求索,斟乎古,酌乎今,找寻到自己的语言调性,努力开拓新诗的边界与可能。
赠书仪式现场
活动现场,霍俊明向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连富现场赠送《青春诗丛》。
致敬青春,期待向未来
座谈会现场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本届青春诗会的诗人分别发言,阐述来各自的诗歌创作经历和诗学理念。与会的嘉宾导师们也寄语青年诗人,未来创作可期,用新诗书写新时代,攀登诗歌创作的高峰。座谈会由《诗刊》社主编助理、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
李少君结合多年的编辑经验,讲述了人诗互证的诗学理念。“只有主体性强的诗歌才能被记住,诗要和人结合在一起才能流传,你的人生成立,你写的诗才会成功。”他鼓励各位诗人走向广阔的世界,立德、立功、立言。
霍俊明认为,诗歌的交流非常必要,期待学员和导师及编辑们在有限的三天时间里进行充分交流和对话,今后建立长久的联系。希望大家以本次诗会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打磨诗歌,争取在诗歌道路上走得更远。
开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孟冉表示,开封是一座与诗有缘的城市,这里孕育的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巅峰,开封诗歌历史经久不衰,代代相循,巨大的文本资源提供了一个阅读、思考、交流的平台,开封也因大量的思考、交流和创作而更加出彩。
陈先发谈到,中国文人,自古就有“群”的概念,诗歌的群体、群会,是文脉的延续,“青春诗会”办到四十届,当代诗歌也被诗会所塑造,这是罕见的文化现象。“青春诗会”进入不惑之年,希望能带来新的气象,希望诗人们在中国文学“群”的传统下,保留一些不群的姿态,保持自身的探索路径。敬文东认为,每个诗人各有特色,作为导师,不该干扰他人的写作方向,应像福柯所说,“尽量发挥你的惯性”。胡弦说,青年诗人的作品有闪光的地方就好,其余问题作者会自己解决,很多诗人还没登场就已经消失,希望大家可以一直写下去。秦立彦谈到,写诗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把诗歌当作自己的事业,诗歌也会回馈我们。汪剑钊认为,老一辈的诗人要多向年轻人学习,跟上时代。李元胜认为,青春诗会的意义是帮诗人们做加法,帮助他们认识艺术的客观规律,看到自己写作的短板,发挥自己创作的优点。
座谈会现场
两天的时间里,诗人们到开封开封博物馆、中国翰园碑林、山陕甘会馆、州桥及汴河遗址等地进行调研和创作,并举行改稿会,争取写出与历史文化和当今时代相关的诗歌新篇章。
参加本次青春诗会活动的还有胡金华、杨爱霏、王琛元、高旭旺、田君、张志刚、彭敏,、聂权、符力、曹爱红、袁小迪、隋伦、丁鹏、姚晓斐、寇硕恒、罗曼、陈宏伟、惠莉、丁卫卫、刘凯、李琦、耿占春、苗霞、甘桂芬、樊城、李双、任崇喜、雷黑子、李志军、邓诗鸿、曲青春、小葱、刘旭阳、张晓亮、徐福开、张琳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诗人、学者、编辑。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