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国家一级编剧、作家,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曾获第二届文荣奖作家编剧奖(《伪装者》)。创作长篇小说《一触即发》《伪装者》《贵婉日记》,红色谍战川剧《黎明十二桥》以及电视剧《一触即发》《伪装者》《天衣无缝》等。
“张勇”这个名字,很普通,但和戏剧、舞台剧、小说结合起来后,人们往往会惊讶于爆款电视剧《伪装者》的原著及编剧张勇,竟然是一位1986年就进入军工厂工作的女工。她16岁立志写戏,26岁发表第一部戏曲剧本,36岁第一部戏上舞台,46岁电视剧《伪装者》登上荧幕,因为信仰和热爱坚持写作,甚至选择的谍战、反特题材也是准入门槛较高的创作领域……张勇坦言,“慢工出细活,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我要写可以留下来的好东西。”近日,张勇新作《沉睡的蝴蝶》在天地出版社出版,是继张勇“谍战三部曲”(《一触即发》《伪装者》《贵婉日记》)之后,历时7年创作的全新长篇反特小说。
《沉睡的蝴蝶》张勇 著
天地出版社 2024年7月版
张勇在2024天府书展的活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沉睡的蝴蝶》是我文学创作的一个新赛道、小转折。”反特其实也属于谍战大范畴,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无名英雄们在重重危机面前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大无畏精神一样值得今天的我们景仰,“以《沉睡的蝴蝶》为开端,我正在写‘反特三部曲’,从谍战到反特,我想逐步打通属于自己的谍战小宇宙。”
你的“谍战三部曲”获得了很多好评和关注,为什么要转换题材开始写作“反特”相关的作品?
张勇:我从小接受的是非常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1986年到军工厂工作后,接触到了很多默默无闻、为国家工作的人,他们得了奖章也不能上台领奖,就这么默默地工作,无怨无悔。他们是一群不计较个人利益,把一生奉献在军工事业上的工作者们。写完谍战三部曲之后,我就突然想到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他们更加鲜活,所以我正式把军工厂作为蓝本,去找各种资料,就是各种特务潜伏的故事。我们写谍战剧其实也是在听烈士的心跳声。
写作灵感来源于哪里呢?里面的角色有没有原型?
张勇:解放初期,城市正在发展建设中,社会还不稳定,有很多敌特会趁此机会搞破坏,也在查阅的很多党史资料、军工资料中看到很多相关档案记录,我就用这个作为切入点,在故事中,把工厂作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带进我所熟悉的工厂和人群,把悬疑风拉满。比如说史云帆这个人物的身上就有我在工厂工作时,我们史组长的影子,当然一个人物身上不会只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面,我笔下的人物,每个人身上都有现实中很多人的影子,只要是为了人物的丰满,我都会尽可能让人物贴近现实。其实就是利用这些身边有意思的点点滴滴,把以前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丰富到虚构的人物中,让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活、接地气。这本书出来以后,我们工厂的很多职工,还有一些老师和领导都很喜欢,觉得读起来很亲切。
你在小说、剧本、舞台剧等的创作顺序和多数作家的选择不太一样,三种文体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是什么样的契机?
张勇:小说创作其实就是我的剧本大纲和分集大纲,剧本创作有它自身的创作逻辑,而小说就是我的剧本创作基础,可以说,小说是我给自己确定的故事创作方向。并且,小说的发表也是我能第一时间了解到读者对故事的反馈途径,我会看读者对人物和故事的反应,这些也是激发我创作的动力之一。无论是小说、剧本还是舞台剧创作,所有的创作都是相通的,虽然体裁不同,但底层逻辑都是人物要鲜活,没有废话、台词准确、人物准确、性格准确,这就可以了。
在文体变化过程中,文字描写的侧重点相应产生变化了吗?
舞台剧剧本讲优美、抒情,讲究对唱、合唱、三重唱;小说有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电视剧剧本就是给台词。我的台词“舞台腔”比较浓,但是观众接受了,比如说《伪装者》里的台词“明楼不敢”,日常说话,谁家也不会这么说话,只有在我们戏台上才有“小弟不敢”之类比较有腔调的台词。台词的精准,才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后来我发现,观众不仅接受,还很爱看这些大段的舞台剧台词,这就代表观众接受了我的语言风格。包括《沉睡的蝴蝶》,它虽然更生活一些,但是体现人物台词的设计上,我还是保留了这种语言风格,还是为了体现人物性格精准。
你怎么看待自己作品的变化?
张勇:其实没有改变,都是写人物。小说是写人物、写故事、讲故事,电视剧依然是讲人物、讲故事,戏曲舞台更是要在两个小时内迅速建立人物,让人物立体鲜活,然后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讲精彩,只有这样,观众才会沉浸其中,代入感强,才会看进去。我的写作本钱都是舞台剧给的,是戏曲滋养了我,都是唐三千宋八百的戏曲剧本滋养了我,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是我创作的根基。
会不会因为某些外部原因修改文本和结局呢?
张勇:对于剧作有帮助的建设性意见我会吸收,然后消化进自己的创作中,而且谍战剧和反特剧不像其他题材,往往是牵一发动全身,我在人物的台词设计上会用很多的潜台词,把这句动了,下句动不动?动得了吗?动完以后人物特点还有那么精准吗?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其实,作为一个创作者来说,在接受各方外部建设性意见的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坚持。
《沉睡的蝴蝶》给人的感觉是“男性视角下的大女主”小说,男女主之间关于信仰和情感的发展非常细腻,也有种“他们变了吗、他们变了、他们没变、他们真的没变吗?”的感觉,为什么呢?
张勇:我每次创作之前都想给大家一个意外惊喜,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局。有个读者说想到了开头,没有想到结尾。现在的读者和观众都很聪明,他们也有很大的阅读量和阅片量,对于谍战剧、反特剧来说,都充满了悬疑风格,如何让读者和观众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有意料之外的惊喜,是我一直追求的创作目标。在一个故事的创作中,完成了这个目标,下一个目标就是故事的核心,其实《沉睡的蝴蝶》还有一个潜台词就是“唤回你的初心”,找回你的记忆,唤回你的初心,唤醒你的信仰。
对《沉睡的蝴蝶》的影视化有什么期待吗?
张勇:我还是有期待的,一部爆款剧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缺一不可,就是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三好换一好才会爆。影视剧的风险是有的,是不可控的,但是我们有着美好的愿望。我写了解放初期的一群为国奉献的公安人员和科研人员,还是比较正能量的,我希望读者看到像《沉睡的蝴蝶》里史云帆、姜海涛、吴满意这种默默无闻地在军工战线上做工作的人,希望将来电视剧出来的时候可以更加形象化,希望《沉睡的蝴蝶》能够唤醒一些人的记忆,让大家对军工厂产生一些敬仰之情,这就是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