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
—— 雷鸣 作品展 ——
作家简历
★
雷郁芊 本名雷鸣,齐鲁人士。从小喜爱读书写作,在工作学习之余写写小文,修心养性。文章散见于墨舞红尘中文网、中财论坛等各大文学网站,曾任墨舞红尘中文网散文副主编。荣获第三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
当青春不再时
大学一年级的上学期,我写了一篇小文,名叫《青春路上,慢慢成长》。文章很短,但始终是我喜欢的文字,收藏至今。原文如下:
“青春是花样的,是美丽的,是迷人的。走在青春的路上,我小心翼翼,生怕破坏了这一美好时刻。要知道,青春短暂且易逝。
记得刚上初一的我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女孩,但我好强,离开父母独自到外求学。很快适应了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自此,我的青春时代正式开始。随着时间的流逝,眼界开阔,知识面变广,脑海里不仅是课本里的东西,追星、谈论电视剧里的情节,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再大些,看着别人在谈恋爱,自己也想拥有一份浪漫的感情。这时,发觉少女的心扉已不再满足于闭塞状态,开始对心仪已久的男孩吐露自己的真情。这一切一切的发生就好像在表明每时每刻都要跟上时代潮流。
青春路上,无论是哭还是笑,我都在慢慢长大;无论是爱还是恨,我始终是幸福快乐的。因为无论在哪里,都有父母的呵护和朋友的关怀。
进入大学,我已成了20岁的大姑娘,经历了十几年的风吹雨打,慢慢变得稳重端庄起来。偶尔也会耍耍小孩子脾气,但知道适可而止,不会再像儿时那样固执任性,已经知道我的肩上平添了不少责任,懂得对家人,对朋友,甚至对身边的每个人,都要真心地付出。
青春路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再迷茫,而对未来充满自信。接下来,我会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使我的人生变得更精彩!”
现在重读这篇文章,仍然能感受到当年的青春气息。就如文中所说,青春年少的我,充满着活力,虽然不及别人那么开朗张扬,可面对心仪的男生,我会果敢去表白,不管结果成功与否。进了大学,我积极地参加竞选班级与学生会干部的活动,也参加演讲比赛,权当是对自己的磨砺。
同时,我改变以往“乖乖女”形象,与同学们去了一次KTV。那天玩得很嗨,拿着麦克风一首接着一首地唱,扯着嗓子在那唱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与林志炫的《单身情歌》。一次中秋节没有回家,在宿舍搞个小聚会,一直喝到十一、二点,每个人都喝大了,但心里很欢乐。一到周末,没作业可做,约上几个同学一起去市中心逛街,聊城的金鼎大厦、东昌湖边以及一个叫铁塔的地方留下了我们许多的青春记忆。
多少次梦想着回到高中大学时代,那时的我们是那么年轻潇洒,除了学习和玩乐,没有大的忧愁,也不会过多地思考未来的路是否平坦有无坎坷。那时总觉得自己很年轻,总觉得父母也是很年青不易被打倒的。而如今自己业已到了三十出头的年纪,与十年前相比,心境完全不一样。好像三十岁就是一个分界线,考虑的事情多了起来,心思也变重了。二十多岁不曾恐惧的东西,现在时常出现在心里,比如死亡。
今年明显感觉父母变老了。他们的记忆力大不如前,前一分钟想着要做什么事情,后一分钟准备去做时又忽然想不起来了,脑子生锈一般,变得迟钝了。高血压、血脂稠等等一系列小毛病都出现在他们身上。如果仔细观察,老年人在呼吸时,胸腔内会发出一种类似“呼噜呼噜”的声音,最近每晚挨着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听到妈妈体内发出这种声音,我大吃一惊,陷入深思。我想,是妈妈真的老了?还是她年轻到现在一直有这种声音而我没在意?在我心底,我真的不愿承认爸妈老了。
前两天爸爸突然感觉头晕恶心,没法长时间站立,只有坐着才好些。我和妈妈都很焦虑,纷纷猜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血脂又升高了?还是长时间玩手机诱发颈椎病?我们赶紧劝他到医院做检查。这时我表面上看似轻松,认为爸爸不会得什么大病,实际上却不由自主地瞎想。爸爸年龄大了,如果真得了要命的急病,该怎么办?于是乎,越想越惊慌,爸妈没有男丁,只有俩女儿,我妹妹还在外地,唯独我陪在他们身边,我又是离异的,真出了什么事,连一个商量的男人都没有,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能独挡一面吗……
后来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是大脑供血不足,拿了些药吃。医生嘱咐要适量做些运动,少吃肥肉,要控制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知道爸爸无大碍,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想想之前的忧虑真是多余。可在不知检查结果之前,由不得我不多想。
经历了这个小风波后,我很敏感地发觉父母老去的同时我也不再年轻,遇到不好的事情时,总会往坏的方向想,尤其是面对父母的身体状况不佳时,我不再像二十岁时那么乐观,不知畏惧。现在我开始害怕,害怕失去我的亲人,害怕再也见不到我爱的那个人。
曾经的我像贾宝玉一样喜欢热闹,而现在我似乎理解了林黛玉“喜散不喜聚”的心理。人生终有一别,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既然最终要散去,何必聚在一起伤离别呢?可我们与父母双亲、兄弟姊妹必须经历先聚后散的过程,到那时,我们的痛苦必定是世间最钻心最难熬的。
啊,我又想得太多了。是不是度过了青春期就不再年轻了?当青春不再时,我也开始走在渐渐衰老的路上了吗?当青春不再时,我不再拥有改变事物的能力了吗?不,即使青春一去不复返,我照样能做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事情,把自己变得大气从容,在面对不可知结果的突发状况时,能够做到波澜不惊。
最后在心中祈祷,爸爸妈妈健康平安,快乐吉祥。
关于花袭人,谈一些我的看法
我不是红楼学家,只算是红楼爱好者中小小的一员,也不曾过多的做研究,在我第一次看87版电视剧《红楼梦》时,就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部文学名著。
红楼人物中,我比较喜欢花袭人。我喜欢她无论服侍谁都兢兢业业、忠心耿耿的行为态度。我或许也是一个有着很多传统思想的人,花袭人身上贤妻良母的特性确实赢得我的好感。
后来陆陆续续看到一些关于袭人负面的评价,这令我一度怀疑对于袭人的喜爱是否是个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跳出个人主观的意念,重新审视红楼梦中人物,我感觉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有着饱满的性格,并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那种刁蛮跋扈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王熙凤。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时,凤姐表现得很敷衍甚至看不起刘姥姥。在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时,其也对刘姥姥多次戏弄,但等刘姥姥离开时,却送了很多粮食和物品,让刘姥姥得以平安度日。王熙凤的这次善良之举让刘姥姥后来帮助她找寻女儿并抚养长大。再比如吃斋念佛的大善人王夫人却“一巴掌”让金钏投井自尽,而我们最大的宠儿贾宝玉明知金钏的死与自己有些关联,却没有站出来为金钏说句公道话。红楼中众多人物都存在着正邪两面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得需要结合书中整个时代和家族文化的大背景来分析每一个人物。
回头来说花袭人,很多对于她的负面评价,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晴雯屈死,很多人认为晴雯最终被王夫人赶出贾府是袭人向王夫人打小报告。第二点是袭人支持“金玉良缘”,而对宝黛爱情暗中阻挠。这两点足以让很多读者把袭人烦感到极点,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点。晴雯之死是有其自身原因的,她作为一个丫头,摆正不了自己的位置,性格嚣张,锋芒毕露,目无大小,看谁不顺眼就与谁起争执,虽然在争执时为自己赢得小小的胜利,其实暗自里早已给自己种下祸根,得罪了不少人,在王夫人清理门户时,对她心有怨恨的人自然不会帮她反而为她被赶出去推波助澜。
在晴雯被赶出去之前,袭人已经与王夫人走得很近了,如果是袭人经常在王夫人面前打晴雯的小报告,王夫人应该早就知道有晴雯这样一个丫头存在才对,岂会在王善保家的告状之时才晓得怡红院里有个晴雯?许多时候,袭人还是庇护着晴雯,譬如晴雯跌断了扇子与贾宝玉顶嘴,对袭人冷嘲热讽,一时气昏了头的贾宝玉要撵晴雯,袭人却跪在地上向贾宝玉哭求留下晴雯。从这可以看出,晴雯被赶出去不是袭人打小报告导致的,更不是被袭人害死的。如果说袭人有过错,充其量是她在晴雯被赶之时没站出来为晴雯说句话,以至于众多人对她产生这么深的误解。
第二点是袭人支持“金玉良缘”,不帮宝黛反而帮宝玉与宝钗。袭人确实在王夫人面前建言并分析贾宝玉将来婚姻形势,得出的结论是薛宝钗比林黛玉更适合贾宝玉,这正好也契合王夫人的心意,自此袭人就成了王夫人信任的人,王夫人也因袭人能处处为宝玉着想,把她提到准姨娘的位置。先不说袭人向王夫人这么建言有没有私心,单看她服侍贾宝玉的忠诚程度,是让人跳不出毛病的。袭人是深爱着贾宝玉,她在贾宝玉身上体现出的是多种身份的爱,既有奴仆对主子的依恋,又体现出对贾宝玉的母爱、姐姐的温柔、妻子的贤良。她对贾宝玉的爱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并可以为贾宝玉牺牲自己的一切。
袭人爱贾宝玉,到了不允许贾宝玉受到伤害的地步。贾宝玉受到伤害,她是要拼命维护的。贾宝玉挨打,袭人心疼流泪,并向她一向尊重的薛宝钗告了薛蟠的状;紫娟试探贾宝玉,贾宝玉痴病发作,袭人一反常态如疯了一般地跑到潇湘馆当着林黛玉的面兴师问罪。贾宝玉受到伤害,她竟然不顾平时的形象,连薛宝钗、林黛玉都要得罪。这样对主子忠心耿耿的贤良之人,也理应被晋升为准姨娘吧。更何况,每个人都有私心,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不想当姨娘的丫鬟也不是好丫鬟。如果把袭人放在我们身边,绝大多数时候,她都是爱岗敬业,恪守本分,在做丫头这件事上,再怎么说业务能力出众,不然也不会被贾母指派,内定姨娘,稳坐第一大丫鬟的位置。一个平时爱岗敬业,业务出众,很受领导器重的人,在职业上有些小期待小野心,为自己谋些小利益,放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人之常情的事情。
通过深读《红楼梦》,我们也不难发现不仅花袭人对贾宝玉有真情,贾宝玉对她也是有情的。在书中,有两个人说要回家时,贾宝玉都曾大哭过,第一是花袭人,第二是林黛玉。有两个人对贾宝玉说如果自己死了,贾宝玉一听就急着说要为她们出家当和尚,第一是林黛玉,第二个是花袭人。在晴雯被撵出去后,宝玉还认为“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也就是说,贾宝玉认为能和自己同生同死的即“黛玉袭人”。从贾宝玉这么依赖袭人可以看出,袭人在贾府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大于她的缺点。
评价花袭人,要一分为二、客观地去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曹雪芹塑造角色是立体的,花袭人似桂如兰是真实的,争荣夸耀也是真实的,从没有人说过她是完人。她固然是有缺点的,我们得承认,但如果简单粗暴地把她划为阴险狠毒、极其令人厌恶之人,这个真的很不公平!
母爱在流年里发酵
“母亲”二字是世上最能触动内心柔软之地的词语,一提起母亲,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无比温暖和感动,也是母亲,每每让我们湿润眼眶。
我是极容易被感动的人,也是极容易感伤的人。在看贾玲主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的过程中,我几乎是从头哭到尾的。
这部电影本来定档在2020年的春节期间上映,被突然来袭的新冠疫情延误了一年,在今年正月初一终于上映了。刚开始我完全不知道剧情,后听妹妹说是贾玲为了纪念母亲拍的,想看的欲望一下子上升,和妹妹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果然,电影没令人失望,逗得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当片头扮演中年李焕英的刘佳出现时,我就联想到了我的妈妈。我一直都很喜欢刘佳出演的电视剧,越来越发现她和我妈长的几份相似。所以这次她在电影中出现,让我更有兴趣观看。观看到中年李焕英被车撞躺在病床上不省人事,从这开始,眼泪始终没止住。后剧中贾晓玲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妈妈年轻时的八十年代,每次看到张小斐扮演的青年李焕英时,我也会情不自禁的悲伤,也许是我早就猜到出车祸的中年李焕英再无可能生还的缘故,一种莫名的悲伤情绪笼罩着我。即使片中有让人笑到岔气的情节,也掩饰不了悲伤。
整个片子看起来是贾晓玲回到妈妈年轻的时代去帮助妈妈实现愿望,但当片尾贾晓玲将要返回到现实生活不得不面对失去妈妈的痛苦时,忽然明白其实是妈妈也通过时光隧道穿越了,并且知道女儿此次穿越的目的,是为了让她开心幸福,她并没有拆穿女儿,而是装糊涂的把女儿认作表妹,尽情地配合着女儿的一系列行动。整部电影充满着浓厚深沉的母爱,当贾晓玲领悟到妈妈早已知道是她后,对着年轻时的妈妈痛哭地乞求妈妈不要抛下她,妈妈慈爱的抚摸着她对她说只要她健健康康的就行。看到这瞬间泪喷,简直是抑制不住的失声痛哭。
片中有一句印象深刻的话“从我记事起我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其实妈妈也曾是花一样的少女。”是啊,每一位妈妈都曾是花季少女,在岁月的洗礼中渐渐变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她们曾经也爱美也爱玩,只是结婚有了孩子后,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时间,也不注重打扮自己,也不出去逛街,天天围着家务转,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黄脸婆”。
我也渴望有个时光隧道返回到我妈妈年轻的年代。通过观看老照片,发现我妈妈年轻时也是个大美人,当年我爸对她是一见钟情。自从有了我以后,妈妈在我身上倾住了满满的母爱。
她一年不舍得买几件衣服,看到我没合适的衣服,给我一买就买好几件,而且都是质量好的。在吃的方面,更不会亏待我,哪个营养大就给我买多一些,生怕我营养不足。我有挑食的习惯,她就会变着花样哄着我吃。她会时刻关注我的心情好坏,及时和我沟通聊天。有一天早上吃很多水饺,直到下午晚饭时,我还是没感觉到有多饿,只吃菜喝了一碗汤。饭后,我妈跟着我到我卧室,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怎么没吃馒头呢?我说没什么心事。她不放心,一直跟在我身后追问,我再次表明真没心事,如果我有心事的话那就什么都不吃了。她这才罢休。女儿无论多大,在她眼里永远都是个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她都很关心,而且时刻担心孩子的安危。她担心我一旦有心事就会憋着,万一憋出病来咋整,她得及时为我做疏导,所以她怕我不给她说,就主动问我有没有心事。
《你好,李焕英》中有一个情节很触动我的泪点。贾晓玲回忆妈妈有次把她送到车站,为了使女儿安心去学校,妈妈假装买票上了返程的车。等女儿坐的公交车驶出车站后,她退了票下车,自己走了回去。看到中年李焕英远去的背影,我脑海里立即显现出一个熟悉的画面。我还上中学时,有天中午将要坐车回学校。等公交车的地方是在我们小区前面的大转盘那儿,我正在等车,忽然发现从小区方向来了一位穿着花棉袄的中年妇女,定睛一看是我妈妈。那天还刮着冬风,妈妈在风中向我走来,两只手插在裤兜里,头上的两边鬓发被吹的随意飘摇,看着她,我不禁湿了眼眶。她走到我跟前儿,我问:“您怎么来了,不是要午睡吗?”她说:“睡不着,来看看你坐上车了吗。”然后她又询问我是否带齐东西是否带够钱了,叮嘱我在学校要好好的。等公交车来了,她看着我上车,站在车下向我挥手。车走好远后,妈妈才缓缓走回家。
这一情景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每次想起,内心波澜荡漾。忆起妈妈对我的爱,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和赞美。
我真的觉得,母爱会发酵。在有母亲的日子里,母亲的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即使有一天母亲不在了,回忆起母亲,我们也会感受到满满一箩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