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报道 >> 以文学之笔更好地开掘和书写冰雪文化

以文学之笔更好地开掘和书写冰雪文化

2025-02-10 12:06:42
浏览量:

2月7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哈尔滨拉开大幕,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齐聚冰城,共同谱写新的冰雪华章。近年来,从北京冬奥会、全国冬运会到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从“尔滨”冰雪文旅火爆出圈到越来越多人畅享冰雪运动乐趣,“冰雪热”正传遍大江南北,“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文学如何更好地开掘、展示和书写冰雪文化,也成为作家们热议的话题。

“呼玛河塔河段诞生的冰雪健儿,未经选拔,意气风发地奔赴哈尔滨亚冬会!祝福亚冬!”谈及亚冬会和冰雪文化,中国作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难掩激动之情。她表示,黑龙江省作协已经成功举办两届黑龙江冰雪文学周,各市地作协积极联动,呈现文学世界的冰雪魅力。同时,黑龙江省作协还与省电视台联合推出了系列纪录片《文学里的黑龙江》,首集聚焦作家萧红,今年春节期间在黑龙江卫视黄金时段首播,广受好评。在萧红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关于冰雪的传神书写。该片第二集正在制作中,主题是曲波的《林海雪原》,这也是一部以冰雪为背景、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黑龙江位于中国北疆,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是所有龙江作家的文学富矿。期待我的同行未来能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冰雪文学作品。”迟子建说。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副主任、作家蒋巍回忆道,自己小时候就爱上了堆雪人、打雪仗。踩一根竹筷,就能在上学路上风驰电掣;登上高高的冰滑梯,就能一头扎进壮丽的北国风光;在冰球场快意地把对手撞到板障子上,就能让同学们崇拜无比。“谁云周天皆寒彻,冰城无处不尽欢!”这一切都是大自然馈赠的勇气和快乐,也让我们懂得,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同样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在他看来,冰雪是风景也是哲学,是考验也是激励。“海拔越高,它越是傲然挺立;寒风愈烈,它愈是冰清玉洁;冰冻三尺,它仍在滋润着坚韧的大地。当春风第一枝悄然而来,是它最先融化了自己,用潺潺流泉叫醒了一年又一年的梦想和欢愉。因为冰雪的陶冶,东北人才身高体壮、见义勇为,个个像活雷锋;因为冰雪的锻铸,东北的文化才热情如火、达观乐天,一曲二人转就能让满屋笑开了花!”蒋巍表示,砥砺前行、气象万千的新时代,就需要这样的英雄豪气、如火情怀和文化自信。

哈尔滨文学创作院副院长、《小说林》《诗林》总编辑王若楠谈到,在当代中国,冰雪已超越自然景观的范畴,具有了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对冰雪的文学书写,既应呈现北国风光的壮美,更要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活在这片冰雪之上的人们以坚韧的意志对抗严寒,以智慧的创造适应环境,文学创作应当捕捉这种精神特质,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力量。“文学工作者应当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冰雪文化中蕴含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生态智慧,让冰雪文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黑龙江冬季平均气温常常徘徊在零下20℃左右,最北的漠河市最低气温甚至曾及零下53℃。这样的大冰雪,本是极具挑战性的气候条件,却因东北人“热炕头”式的顽强坚韧、乐观豁达,孕育出独特的生活习俗与冰雪文化。剧作家董妮表示,冰雪文化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更是顽强拼搏、进取不息的时代精神体现。“正如亚冬会赛场上运动健儿们的奋勇争先,它是力与美的交融,更体现着挑战极限的无畏与突破自我的坚韧。作为创作者,我们应该用细腻动情的笔触讲好冰雪世界里的感人故事,以多样的表达展现冰雪文化的人文蕴涵,让冰雪文化突破地域限制,释放出更大的潜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