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5新春人物丨当代作家 陈志愿 作品年刊】

【2025新春人物丨当代作家 陈志愿 作品年刊】

2025-01-19 15:14:58
浏览量:


2025新春人物

当代作家 陈志愿 作品年刊





2025新春人物简历

XIN CHUN REN WU  JIAN LI

      陈志愿,高中教师,泉州市校园文学研究会理事,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南安市诗词学会会员。教学之余坚持散文、古典诗歌习作,近年来参加全国文学比赛,参赛作品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金奖2项、银奖1项;荣获2022/2023第四届中华长江文学奖国际赛“年度十佳作家奖”。作品选入《全国诗歌散文作品选集》《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中国诗歌百家精英作家》《中国当代文艺家代表作年鉴》等;有散文随笔作品发表于《泉州晚报》《中国散文网》《海峡教育报•泉州在线》等,古典诗歌作品多发表于《世界笔会》《都市头条》《国际文艺家》等微刊。



作  品  年  刊

ZUO PIN NIAN KAN

     

木棉开落意难忘  


  回首我的大学,那段岁月虽渐行渐远,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萦绕心头,历久弥新。比如学校图书楼前那高大的木棉,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情景,常入我梦来。

  大学四年,目睹木棉几度花开花落,棉絮飘飞。那段岁月,尽管正青春勃发,可一入秋,内心便感到些许惶乱。当秋叶开始飘零,整个人就如同堕入落寞的晚年,心一下子变得苍老。常常对着午后的斜阳、黄昏时的彤云、阴天里的连绵细雨,惆怅起来。心里阴晴不定,连自己也摸不透。有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独自一人,冒着冰冷的雨,在寂寥无人的老巷里行走,直到华灯初放,看着被昏黄的灯拖得老长的身影,哆嗦着想着种种事情。心里总期待着木棉开花和吐絮的日子。木棉花开,木棉絮吐,总能慰藉我心,将属于青春的感伤驱散。

  印象中,木棉冬天里开花,盛开时叶片稀疏;初夏时“果实”饱满,叶满枝头。六月里,大四的学长们要准备离开待了四个年头的菁菁校园了。那时节,灰褐色的木棉果实也开始爆裂,露出一团团雪白,远望似盐似雪。而它身边不远的凤凰花也开了,火红火红的。暖风一吹,漫天“雪花”,飘飘洒洒,和凤凰花红白相衬。而图书馆周围碧绿柔软的草地上,喷泉水池里,半空中,满是木棉白絮的身影。总有几朵俏皮的白棉绒团,飘到校道上来来往往的少男少女的身上,人们伸手一探,总能摘来些许的欢乐。因为衷情于花絮的纯洁白净,尤喜捧一本小说,闲步于图书馆3楼的大阳台上,全无心思于故事里的人生遭际,“雪地”凝思,任思绪飘得很远很远。

  我在想,为什么木棉会在寒冷的冬天里悄然却又不无张扬地绽放,仿佛一夜之间,满树的红火团团紧簇,像被施了魔法一般。晴天的时候,木棉花开得正艳,看着满树的“火焰”,总会将内心的种种不快一扫而空。它开得红火,开得喜庆,再忧郁的心田只要揣上它一点笑容,也会豁达开朗起来。有时经过木棉树下,风吹过,一阵婉转轻快的鸟语从树桠间传来,抬眼而望,鸟影重重,穿梭、跳跃于繁花之间,不时惊落一枚红朵。

  “江南好,烈焰荡晴空,鸟影凭空惊落艳。花枝微颤笑东风,锦绣乱残红。”吟哦自创的词句,任欣喜感伤参半的情绪流淌。

  不知不觉中,红花身边的叶子掉光了,火红的花儿越发红了,但不再是少女吃酒后脸上的酡红,更不是羞涩的女儿遇见生人时脸上的桃红,而是如生猪血一般的深红,红得老气,红得哀怨,像退暮的美人。看到树下满地被践踏,被摔撞得花汁四溅、凌乱不堪的木棉花“残骸”,多情的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花无百日红”,是的,开得再鲜艳、热烈的花朵总有凋落的一刻……

  一年一度的木棉花开之时,我们总欣赏于它枝头火一般的热情和温暖,这时好比大学生活过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有多少人沉湎于眼前的和风煦日,花前月下,相恋相悦,情深款款。当雪白的棉絮、嫣红的凤凰花也为自己而飘扬而绽放时,人们是否依然自在潇洒呢?

  青青衣衿,大学校园里独对诗书的日子,终究渐行渐远渐无音,对春花秋月浮想联翩、与钟情的女子携手遨游的好时节也作昨日之梦。那寂寥的街巷、江边的竹林、沙滩上卧暖的白鸥、在江上缓行的捞沙船,还有在江边空地上烧烤食物的成群的男女学生、绾着裤脚探身江水濯足涤衣的少妇……一切曾有的印象终将像九龙江的水一样,流得远远的,了无声息,如轻轻腾起的小浪花残留在岁月的缝隙里。

  但是木棉花开落的热烈和凄凉,却牢牢地钉落在日渐成熟的心田。本以为踏入社会步入成年的心会随着雨雪风霜的冲袭而失去对季节的感应,不曾想远离大学的校园,远离那几棵高大的木棉,依然会在某一个季节的深处感伤那抹落红。人还没有到了靠回忆过日子的年龄,但是却总会记起在人生中重要的四年里开落过三次的木棉,虽然只有三次,虽然并没有每次都很好地把握它的热情和冷落,但它决不仅是一种印象存活在我的心灵。

  我忘不了,木棉盛开时的芗城,忘不了木棉树掩映下的学校图书馆,忘不了独倚栏杆眼看一枚枚木棉花绝望坠落,摔在冰冷僵硬的水泥地上时的凄美,忘不了和我同看过一幅幅如斯伤感画面的朋友……然而,正是因为忘不了这一切,所以无法不面对一份份曾经深厚却短暂的情谊。虽时隔多年,秋风渐起的时候,种种思绪便如期而至,搅乱平静的心湖。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神态各异的表情,举手投足的不同姿态,便纷至沓来。当回过神来时,眼前的空寂落寞让人仿佛又回到多年以前独处时的日子,那种心境,竟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淡漠,反而让人感到更锥心的疼痛。

  人处在某一个热闹的场景大都会沉湎于眼前的美好,可回过神来想到热闹后的冷寂、人去楼空的苍凉,该是一种怎样的况味呢?会不会后悔没有抛开所有的思想包袱而尽情地去体验那种难得的欢欣?会不会后悔为什么要参与其中而不至始至终固守自己的恬然抑或孤单?因为没有相处时的浓烈和谐,便体验不到分别后的孤独落寞;没有经历过真情的熏染,将体味不到情到深处方转浓的诚挚和刻骨铭心。为什么人会有怀念的情感?因为有爱过、恨过、笑过、哭过、痛过、伤过,于内心总有一些弥足珍贵的生活镜头存储着。

  木棉开落意难忘。

  我愿洒一把心泪,以它为酒,遥奠当年逝去的花魂,让我们彼此三更入梦,再回昔时的学园,再将那份开放的浓烈和凋落的凄美拾掇,再凭栏吟唱一回“花枝微颤笑东风,锦绣乱残红”。

  我愿以我的生命作价,将它作为票据,与岁月的主宰交易,换取当年的青春家园。那时我会努力地写好行行赞美的诗句,赞美青衿加身有红颜知己相伴的岁月,而不再无端地糟践那样易逝难回的时光……


人之为善


  教学生译读《孟子》,备课、教学过程中,自己对孟子的言论、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和体悟。其治国为政的民本、仁政、王道诸思想对于我们这样的“草民”,要得之于心恐非易事。然孟子思想中的“性善论”,其意义深远,对世人多有启悟。“人之初,性本善。”后人对孟子这一思想的萃取,引导人从小发善念、执善端、行善举,善哉!

  写此文,并非对孟子人性善思想有多么深入的领悟而着意诠释与论述,而是缘于对孟子思想的再接触,在心灵深处涌泛起了一种难以自已的情愫。曾经目见耳闻的一些人一些事,其人之言行举止中所散发出来的善的光辉,莫不让人铭感于心,即使寒暑易逝岁月无踪,亦不会因之而减损其在自己内心中的份量。

  二十多年前,我从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任教,家离学校有三、四十公里之遥。刚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尚不够条件像其他同事那样买一部摩托车以代步,每次往返都须搭乘公共汽车。汽车上,时常会碰到不同的随车售票员,但有时也有例外。我喜欢选择一个靠窗的位置,这样在近一个小时的行程里,可以尽情领略沿途那从窗口拂掠而过的风景,还可以默默地观察那些上车、下车的人以及售票员的行止。所遇见的售票员大多是年轻的姑娘,她们讲话风格各异:有的粗声大气、喋喋不休,有的傲慢无礼、眉高眼低,有的言语夸张、轻浮散漫。当然,也有的慢条斯理、沉稳耐心,有的谦恭礼貌,热心大方。

  有一次学校放假,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照例先步行到镇上的车站,跨步走进候在那里的汽车,仍旧择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坐下之后,忍不住看了那女售票员一眼:烫着小卷发,脸蛋圆圆的,笑的时候露出一口白牙。真巧,又是上次碰见的那一位,她给我的印象是多么深刻啊!我乘了那么多趟的车,见过不同的售票员,发现只有她能顾及到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残疾人的情况,并对这类人关心有加。每当有这一类人上车,她都会很有礼貌地引导其坐下,并反复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碰到满座,她就会微笑着和人商量让座。以往乘车每碰到这类人,我都会主动让座,这也是我自高中时代就保有的习惯,觉得那是很自然的事。但见过了许多并无此公德心的乘客的霸道蛮横,再看到这名女售票以微笑热忱换来满车的融融温情,确实满心感动。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理应崇尚这样的善行善念。从小小车厢里人们的行止,我们何尝看不出大社会里的种种情状呢?!

  汽车准时启动出发,爬过离车站不远的一道山坡后,停在了公路边上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加水站里,准备加水。这家小加水站是用砖木搭建而成的,十分简陋。那简陋的屋子里住着一对夫妇和两个孩子。夫妇俩衣着陈旧,甚至于有些褴褛了。而两个孩子都是残疾,一个坐在一张又脏又旧的小床上,一个扶在小矮凳上一步一挪地移动着自己的身子。他们用迷惑而又呆板的眼神盯着停下的汽车和乘客。他们旁边紧挨着床的是一个又破又旧的杂货架,架上零星放着些饮料、香烟之类的东西,有的外包装上已显得十分陈旧,看来很少有人会买这里的东西。以前每次经过这个小加水站,这样的画面仿佛是定格了似的,所见皆同。

  这一回也是,那两个可怜的小孩听见有车停下来的声响,又抬起头向这边迷茫而又呆板地望着。我定定地看着他们哥俩,心里涌起一阵伤感,莫可名状。这时,我也看见了那位烫着小卷发、脸蛋圆圆的、笑的时候露出一口白牙的女售票员,拎着挎包走向那两个小孩。只见她从挎包里掏出了两个苹果,弯着腰,面带着微笑地递给他们,并轻轻地在他们的后脑勺亲昵地拍了拍,然后站直了身子,立在那里看着小哥俩将苹果送到嘴边啃着,嘴角始终含着笑。在给汽车加水擦拭挡风玻璃的女主人侧过头去看了他们一眼,笑了一下,又回过头去忙开了……

  看到那一幕,我的眼眶里噙着泪。难道你们不觉得那位女售票员很美,很动人吗?特别是她躬身凝视着那两个小孩时的微笑,虽然只看到她的侧面,就足以令人怦然心动了!车又要前进了,那位女售票员关好了身后的车门,向车厢内环视了一下,反复确定是否每个乘客都在位。我仰着头,看着她白皙而又圆润的脸庞,脑海里又浮现着她在加水站里的那一幕。突然之间,她的形象仿佛高大了起来,而且身上闪烁着一种夺目的光芒。而坐在位子上的我顿然觉得自己更加矮小不堪。我每次途经那个小加水站,瞥见那对夫妇和两个残疾的小孩,都只会心生同情,却从未为他们做过一件有实质意义的事情加以帮助,哪怕是走下车去,购买他们小屋里破旧货柜上的一瓶饮料,让他们赚得些许的零头!

  看来纯粹的悲悯不足以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善端。孟子说,假如有人看到一个孺子即将掉入井里,都会产生一种怵惕恻隐的心理,即使和他的父母并无交情,也并不想博得好的名声或是厌恶他的声音,可产生这样的心理,是由于人都有善端。对于这个假定的事由,我固然深以为然。然而善之为善并不在于停于口号,而应重在身体力行。孟子有悲天怜人的情怀,能“乐以其民,忧以其民”,故孜孜以求导人向善。孟子是伟大的,而像那名女售票员一样,用实际的行动昭示人之为善的人,尽管平凡,也是伟大的。善无方向,但有高下大小。善虽小而为之,也不失为一种义举。关键在于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心思,行善的举动,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爱。关心弱小、扶助贫疾,应当是每个人的责任,这种责任的基础在于对“善”的理解、接受并扩充、发扬光大,那么,咱们的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就不仅仅是一种构想。“不以善小而不为”,人之为善,哪怕是小善,也应大力倡扬。

  我写下这些文字,是想借此表达一种思念,思念那名素昧平生、普普通通却又有着善心善行的售票员小姐;也想以此来勉励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都自觉地行善,为我们的社会文明进步承担一点应有的责任。


夜寒情愈暖


  数九寒冬,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绽放着一道道柔和的温馨。一阵风儿掠过,轻轻驻足树梢,微微摇晃着树儿清瘦的身姿,迎接又一个冬夜的到来。这是一个静谧的夜晚。独立道旁的路灯,将树影拖得老长,一对青年男女在灯影里隐现,向远处款款而行。空气中飘荡着一阵灿烂的笑声,是那样的欢快、舒心。

  一串响亮的铃声响起,在这催促人的铃声余响里,他带着丝丝似乎没有来由的感动,走进明亮安静的教室,如期坐在督修的案前。而此时此刻,他的心绪却又不宁。他的心牵系着暗夜中的某一个窗口。窗口漫溢出来的灯光,透过冷冷的空气,传递着丝丝情意,柔柔的,暖暖的。他仿佛看见,灯光下的她温婉可人,端坐电脑前用纤细的手指轻敲键盘,专注地打着字。人经常会被寒夜里某个窗口投射出来的灯光感动,又会随着这种莫名其妙的感动,将思绪拉得很远很长。黑夜似乎能给情感创设一种合宜的浪漫空间;黑夜里我们可以放肆地让自己的目光游走,去找寻内心梦寐以求的那片光明。

  他和她,两颗互相渴慕的心,在经历过几段小插曲之后,才紧紧相联;一份真挚的感情在生活动人旋律的小高潮处,开出曼妙迷人的花朵。在许多这样的寒夜,他总会不由自主地追想过去的那些或苦涩或温馨的插曲,一遍遍地回放。他忘不了,那些像这样寒冷的夜晚,她给他带来的温暖。

  当年,带着大学时代未能及时实现的梦想,他心有不甘地走进那个欧阳詹读书故地,忘我地继续那场失落的梦,虽然一时不能如愿,却毫不气馁,满怀豪情,一往如前。就在那一年,她新分配到他所在的学校,迟迟才来报到。在学校安排下,她一来就接过他手头的工作。因为他请了长假,挟了铺盖只身到厦门作又一次的准备。后来,那一次的希望又落空了!他一度对前程充满了迷惘,然而他空白的情感世界里,却因为与她的接触而丰富起来。

  又一个备考周期开始,他又执着地端起书来,在业余的时间里忙碌着。跨专业考研难度的确不小,但明确了一个方向,选定了一条路,他内心的倔强促使他义无反顾、无怨无悔,选择甘愿为之憔悴。刚接触的前面几个月里,他始终无暇他顾,后来才晓得,在他专心备考的那段时间里,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甚至一度退守陈旧不堪的图书室。再后来,她终于又能执鞭授课,而又刚好和他分配在同一个年段里。在一次又一次互相问题探讨中——同事们笑言:“他们‘探讨’到‘一块’去了。”也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在他的请求下,她答应成为他今生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女朋友。也许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寒窗苦读终于感到冷气逼人的冬天里有种温暖可消释孤独不安,所以全然不顾自己已“一心二用”,绝不能“一心三用”了。之后,他注定要在情感和理想的夹杂中挣扎着前行。

  那一段日子,工作之余,他心里头放不下的,除了备考的书本,就是她了。在她终于答应做他的女朋友之后,他的心情一下显得更加豪迈,勉励自己更加努力前进——为了心爱的女子,自己的追求会更加有意义。不再畏惧冬夜里备考的寒冷和孤单,他知道,有一双饱含温情的眼睛,在黑暗中的某个窗口正给自己送来温暖的目光。每每想到这,他心中便不由泛起一阵激动,于是复埋首苦读,带着暖暖的浓浓的爱意。原来枯燥的法律条文一下变得如她上扬的嘴角,可爱动人。

  一个不用晚自习督班的夜里,他像往常一样将宿舍所在的教学楼四楼两边的铁门锁住,独自呆在屋里念书。这个夜晚书读得欢,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正当凝眉细思一个案例的法理时,伴他多年的“阿尔卡特”短信声悄然而起,打开短信,心里一阵狂喜,是她发来的,叫他到西边的铁门前来。他拿了钥匙,满怀雀跃,飞快地冲出门去来,到紧锁的铁门前,却没有看到她的身影,而台阶上,一个不锈钢汤罐赫然在目……他心里从冷到热,又生出不忍之心。天气多冷啊,她多羞怯啊,她提着这汤罐从她的宿舍来到自己的宿舍,一路上肯定担惊受怕,害怕被别人瞧见吧?心怀感动,一路猜测。他回到屋里,掀开罐盖,是牛肉汤,炖得出胶、香气浓馥的牛肉汤!当他打电话给她的时候,竟不知要说什么了,倒是她一个劲儿地叮嘱他要趁热喝,还说怕影响他复习,所以就没有进来,就将东西放在门外。他不知道要用什么词汇来形容那个晚上的心情。那些汤被他分成好几次才吃下去,因为舍不得吃,舍不得一下子将一份溢满浓情蜜意的肉汤就那样一口吞下,而是慢慢地品尝、享受。她曾说那牛肉汤是她吃不完留给他的,后来才知道,其实她一口都不曾喝过。

  至今他依然时常想起那个夜晚,那份浓汤,那份温暖。无数个平常而温馨的夜,都被他一一存进心里。有时学习专注了些,他没有及时发现她刚刚给自己发来的短信。哪怕一句“你冷吗?”都足以令他的心潮澎湃。哪怕极其短暂的离别,她的心一刻也不曾离开他。

  他想,很多事绝不是简单的巧合。就如今晚,这冷夜,那透出窗户的灯光让他想起和她的点滴,而她给自己写来问候的信息,这样的冷夜他们彼此想着对方。

  夜虽寒,情却更加暖人心房。

  他常暗自感慨,自己是幸运的,能有她这样衷情的女子相伴。虽然,他曾暂时放弃自己的追求,选择和他在一起,却时常会因为梦想不得实现而倍感痛楚,但他从不觉得自己的选择有什么错误。曾经也顾虑过,周围知道自己情况的人们,会以怎样的目光看他,但与一份真挚的爱情相比,那又何足一提呢?

  爱需要用心去体会,因为爱是细腻的,平淡之中方显其真。须选择在某一个安谧的时刻,细细地回想那些过去的点滴,用心去品,像品永春佛手茶那样,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淡,但只需让那可人的清绿的茶水在舌间稍停片刻,你便能感出那隐隐的清香和溢润喉舌的甘甜……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