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王庭芝长诗《运河之子——诗人贺敬之》研讨会在枣庄市台儿庄区贺敬之文学馆举行。研讨会由枣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枣庄市作家协会主办,台儿庄中华文化促进会、贺敬之文学馆承办。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原副院长、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创院院长贺茂之,枣庄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秦志东,枣庄市委宣传部原调研员、贺敬之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迩宾,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台儿庄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贺敬之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秦健,台儿庄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台儿庄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陈治凯等出席研讨会。本书作者王庭芝与顾玮、潘寻炜、郑学富、龚安明、李楠、秦利虎、侯中华、韩勇等参加研讨会。会议由枣庄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忠主持。
长诗《运河之子——诗人贺敬之》是《枣庄日报》原高级编辑王庭芝耗费7年心血,创作的一部五千多行的长诗,是一部有关贺敬之老人的诗传,出版后在贺老的家乡枣庄市引起了较大反响。
研讨会在潘寻炜朗诵贺敬之的经典诗歌《回延安》中开始。秦健在致辞中,通过回顾与贺老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对贺老的崇敬之情,并对王庭芝呕心沥血创作这部长诗表示敬佩与感动,也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台儿庄区文化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贺茂之转达了贺老对此次研讨会召开的感谢和对家乡文学事业不断发展的欣喜之情。同时结合贺老的人生历程和自己近年研究倡导的走进崇高理念,与大家分享了走进崇高理念,他称赞《运河之子——诗人贺敬之》彰显了崇高之美,祝愿家乡的文艺事业越来越繁荣。
王迩宾表示,读《运河之子——诗人贺敬之》,是一次对贺老的创作成就、文艺思想、事业贡献的再学习、再理解,也是一次走近贺老、走进崇高的心灵洗礼。该书第一次用长诗的形式生动系统地书写了贺老的百岁人生,具有开拓意义,是我市诗歌创作上的一大收获。这部长诗揭示和歌颂了“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贺敬之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内涵,展现了贺老的战士情怀,为诗坛奉献了一部深情、严谨,别开生面的史诗传记。
顾玮认为,这部长诗既是诗人贺敬之的革命史、创作史,也从一个侧面管窥了共和国从诞生到发展的历史。作品从宏观层面包含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风云、战争背景、政治运动、价值观念等容量巨大的文化冲突;从微观层面以诗人的生平为线索,记录了诗人的革命历程、创作经历,以及诗歌创作理念、审美倾向,也实录了贺老作为领导人在文艺活动中的擘画和文化体制改革等情况,全面地展示了贺老的人生轨迹和艺术成就。
郑学富表示,《运河之子——诗人贺敬之》以写实的风格成就了一部恢宏的史诗,以抒情的手法赞美了贺老的高洁情操,以真情实感抒发了贺老的浓浓乡情。诗人以纪实方式叙事,从贺窑到北洛、滋阳,再到湖北均县、四川梓潼,一直到延安;从运河到黄河,再到延河;从翠屏山到宝塔山;又从延安到北京,用诗的语言叙述了贺老从少年求学到参加革命,走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一生的诗人革命家的道路。
秦利虎谈到,王庭芝用叙事长诗的形式,为我们解读了一位文学大家的形象,从模糊到清晰,从家乡到世界,从个体到群体,以贺老的原创作品为骨架,以时代的脉搏为血肉,融入作者个人的独特角度进行解读,使我们受益匪浅。她边“引”边“解”,以全新的视角,写贺老,赞贺老,让我们对贺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崇高人格和精神更加敬仰。
龚安明表示,从这部关于贺老的长诗中,加深了对贺老的了解。长诗选用大量历史事实和细节,用诗歌的形式和语言,多角度、全方位、系统性地叙述了贺老的成长、创作和革命经历,塑造和描摹了贺老的形象。从中也读出了作者对于贺老、对于诗歌、对于枣庄这片土地的热爱,感受到作品和主人公强大的感染力与感召力。
王庭芝对主办方、承办方和与会专家学者表达感谢,感谢大家对作品的肯定以及提出的中肯的修改意见。
秦志东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研讨会喜逢贺老的百年华诞,是一次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活动,也是一次回望和梳理贺老百年人生历程和文学成就的活动。各位专家学者怀着对贺老的崇敬之情,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真知灼见,从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激情。长诗《运河之子——诗人贺敬之》全面展现了贺老的人生历程和文学成就,处处彰显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深受贺老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诗风影响的语言风格,通篇洋溢着对贺老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是一部精雕细琢的诗传,为贺敬之文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推动了枣庄市对贺敬之柯岩两位老作家文学成就的研究工作。
研讨会在朗诵《运河之子——诗人贺敬之》片段和柯岩的诗歌名篇《种子的梦》片段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