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第三届“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在京举办。
该活动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老舍文学院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红文,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曹文轩,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北京作协主席李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北京文学期刊中心主任师力斌,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副院长周敏,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业务中心主任王宇燕等中方嘉宾,以及土耳其驻华大使伊斯梅尔·哈克·穆萨,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白夏荷,智利迭戈·波塔莱斯大学创意文学院院长阿尔瓦罗•毕萨马,法国巴黎西岱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院汉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徐爽,土耳其安卡拉哈兹巴伊拉姆大学教授吉来,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文学副教授米娜,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现代外国文学系副教授安德烈·卡多佐,土耳其红猫出版社社长哈卢克·赫普顿,美国汉学家、波士顿大学访问助理教授莫楷,墨西哥汉学家罗一人等外方嘉宾现场出席活动。此外,本次活动还特意邀请了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宁肯,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石一枫,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文珍,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星河,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龚应恬等嘉宾参会。
陈宁在致辞中谈到,2021年来,“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已成为北京市文联北京文学走出去的标志性活动之一,与“北京作家日”系列活动、北京作家代表团出访交流活动共同构成了北京文学“走出去”的三驾马车,不断扩大北京文学在全球的“能见度”。此次“北京国际文学院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北京文学教育培训国际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期待通过新的平台,汇聚全球文学智慧,共同探索文学合作发展的新路径;期望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希望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窗口,能够汇聚更多世界文学视域中相互生发、彼此成就的文化风景。
李红文谈到,自2019年起,为深化世界文学交流互鉴,中图公司同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开展战略合作。五年来,围绕北京文学海外译介推广,成功打造了“北京作家日”、“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等品牌活动,有力推动了北京文学与世界的对话,促成了国际文学院联盟的创建和落地。未来中图公司将继续携手北京市文联、北京老舍文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学、文化交流,促进中外文化机构深度合作,为北京文学,乃至中国文学不断获得新视野、不断迸发新活力贡献力量。
土耳其驻华大使伊斯梅尔·哈克·穆萨谈到,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把全世界的学者、作家和文学家聚到一起,通过交流,建立起一个更加和谐的全球社区。土耳其和中国友谊源远流长,文化通过贸易、哲学、艺术和文学联系在一起,两国需要通过历史和文化,更好地实现相互理解。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合作不断的频繁,中土文化和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层次都会不断的多维化,合作的空间将会不断的多维化。
会上,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宣读了《国际文学院联盟创立宣言》,北京市文联与中图公司签署了三年期战略合作补充协议,中、外方嘉宾围绕“国际文学交流合作与探索”进行了主旨发言。
周敏表示,近年来,北京老舍文学院结合“北京作家日”和创新交流会的需要,着力从人才、受众、市场以及传播四个方面强化合作,厚植北京文学发展土壤。国际文学交流合作与探索,需要各国文学参与主体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中外各方可以在创新交流会和联盟的平台上,探索突破各语言、各国家间文学交流的瓶颈,拓展创新合作渠道,构建一个互鉴互融互惠的世界文学教育发展共同体。
阿尔瓦罗·毕萨马教授表示,文学是一种记忆的形式,也是一种捕捉时间的方式。文字不仅是我们独自居住的家,也是与他人相遇的场所。而正是文学定格时间的能力让这种共鸣成为可能。他认为,文学不仅帮助我们记忆过去,更让我们在创造中体验时间。我们的体验经由文字与别人的体验相遇并激发,成为共同的集体记忆。
曹文轩表示,世界文学的交流与沟通离不开翻译,翻译作为一种力量参与了不同语种国家的文学建构。当今世界乃翻译盛世,如今不同国家的大量经典,已然成为全世界共同拥有的经典。当前,世界对中国文学的疑惑和中国对世界文学的敬仰,双方所表现出来的对对方的认同态度是严重不对称的。中国的好作品,需要各国翻译家的帮忙。
米娜表示,文学翻译在促进国际文学交流、开放、合作与共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翻译本质上是建立关系的过程,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学翻译有助于培养连接,因为它将不同的文化置于一种关系之中,使译者能够接触到文学作品、其作者以及背后的文化背景。原作在翻译中得到补充和续写,翻译创造了文学价值。
张清华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一直是国际文学交流的亲历者和执行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非常愿意加入国际文学院联盟,与大家共享资源,共享文学交流事业带来的快乐,扩大文学的影响,推动人类和平发展与文明互鉴。
安德烈·卡多佐表示,国际文学交流、合作与探索对于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和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各国学者和文学工作者加强国际间的文学交流,共同探索文学的新领域,以文学为桥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融合。
之后多位中外嘉宾就“合作共享——作家培养驻留及文学翻译推广”进行了圆桌对话,共同探讨了作家培养驻留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他们建议通过加强翻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完善翻译作品的评审与激励机制、拓宽翻译作品的传播渠道等方式,推动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同时,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当积极拥抱时代变革,不断创新发展。
“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旨在通过国际间的文学交流与合作,发掘和传播文学的时代价值,推动世界文学的共生、共情与共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互学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文学共同体以打破地域与文化的界限,让全球的各个文明相互理解与欣赏,从而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国际文学院联盟将会成为连接世界各地文学的桥梁与纽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