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 杜秀香 作品展】

【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 杜秀香 作品展】

2023-09-06 10:25:45
浏览量:




当代作家 杜秀香 作品展







艺 术 简 历




  杜秀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齐鲁文学社签约作家,《华人文学》杂志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集《小满》《一念》。散文《犹在镜中》入选2016年度山东省齐鲁文学作品年展;散文《石桥旧梦》入选乡村人才库图书。散文《我思故我在》获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大赛三等奖;散文《<徐霞客游记>有感》获得齐鲁文学2021年度征文散文卷一等奖;散文《人在旅途》获2022年“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二等奖;散文《中国精神》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2022—2023中国当代文艺家代表作年鉴特等奖;散文《梅花落满南山》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散文《写在中考后》获第五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大赛一等奖;散文《那么远 这么近》获得第一届“长江文学奖”三等奖;散文《长相思 在长安》获得2023年“无锡杯”中国最美游记二等奖;散文《红颜旧》获得齐鲁文学2022年度征文散文卷一等奖;散文《书里春秋》获得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作 品 展 示 





唯有香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是南宋诗人陆游咏梅的诗,也是一部文以载道,香以明志的纪录片。五位古人的故事,五种香料的传奇。茨威格说:“那些干瘪的寥寥几句的史传,难以让人想象到她往日的命运跌宕起伏、激情如潮,就像一朵被压干了的花朵,难以使人体验到那早已消失的芳香馥郁的春天。”闭关重出的导演沈永鹏,一部《唯有香如故》,一集《雨霖铃》,让我们看到了公元756年,那个历史褶皱深处,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的夏天。

  香料,故事。有时香料不仅仅是香料,它还是选择,是正道。故事也不仅仅是故事,它更是衡量,是人心。

  马嵬驿,在公元756年的夏天之前,它只是大唐朝廷几千个驿站中的一个。一次出逃,一场兵变,一缕香魂,它永载史册,成为历史坐标,也成为千百年来无数传说的起点。那年夏天,因为安史之乱,因为潼关失守,缔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毅然抛弃了帝国的都城长安,抛弃了长安城里的百姓和百官,抛弃了他辉煌一世的英名,仓惶西行,幸蜀。史载,玄宗行至马嵬驿,士兵哗变,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和他的儿子,杀死了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杀死了御史大夫崔方进。进而要求杀死杨贵妃。群情汹汹,如何选择?忍痛割爱还是同生共死?“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的《长恨歌》告诉了我们玄宗的选择。由此,马嵬驿三个字,深深刻进历史,力透纸背。当然,它承载的不止是一场兵变,一次选择,还是一个王朝的拐点。

  马嵬驿之变,唐玄宗是主角,杨贵妃是主角,甚至奉命缢杀杨贵妃的高力士都成为不可忽略的角色。可明明有一个身影隐身在历史之后,隐身在兵变之后,他才是故事的主演,太子李亨。

  自古,太子就是一份高风险的职业。他们被定为帝国的接班人,被称作储君,是天下离着皇权最近之人,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可这一步,其实远隔山海。他们渐渐老去的父皇日防夜防,怕他们逼宫。他们野心勃勃的兄弟千算万算,要取而代之。他们身边的大臣各自依附,各怀鬼胎。太子李亨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宰相李林甫屡兴大狱,几次陷害,意图更储。杨国忠继任宰相后与李亨更是势同水火。为自保,李亨相继与太子妃韦氏、良娣杜氏离婚,几次舍卒保车,自断臂膀,好在有玄宗明里暗里的维护,才勉强坐稳太子之位。当然,玄宗的维护不过是让他牵制李林甫一家独大。君王之道,帝王心术,统治大唐几十年的玄宗深谙其昧。马嵬驿,已经46岁的太子,在动乱中看到了某种希望。史载,兵变之前,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向太子汇报了诛杀杨国忠的计划。太子没有明确表态。当然,不反对就是赞成。马嵬驿之变的一地血腥中,杨贵妃,只不过是太子要挟玄宗让位的筹码。试问一个让出皇位的太上皇,他的妃子还能有多少威胁呢?士兵们喧哗着要杀死贵妃的理由也不外乎是他们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皇帝左右,令他们深觉不安。

  太子赌输了。他低估了玄宗的君王意气。爱情与政治,江山和美人,从来不是选择,而是衡量过后的人心。唐玄宗舍弃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舍弃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宠爱;舍弃了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绝世佳人。他选择了皇位。世人都说因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才有了大唐的安史之乱,她是祸国的红颜祸水。回望历史,回望大唐,真的是她倾了盛世的天下,倾了长安之城吗?玄宗晚年,怠于政事,耽于享乐,任用李林甫为相专政十九年;宠幸安禄山,不断的加封和赏赐,亲手喂大了这个低贱胡奴的野心。彼时,盛世的华丽衣袍下,爬满了藩镇割据、宦官乱政、朝臣专权的虱子。这一切和那个深宫里一心爱着李隆基的杨玉环有多少关系?她是大唐的贵妃,却不是武则天,没有杀伐决断的政治手腕和野心,她所求的不过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就算李隆基已经决定牺牲她换得一时苟安,她也只是凄然一笑说:“愿皇上保重,臣妾有负国恩,虽死无恨。”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一首《诀别诗》卓文君等到了司马相如的回头,杨贵妃却没有等到长生殿里玄宗许下的一生一世。易中天教授曾说:“中国的男人没用,女人有用。战败了和亲,用女人;亡国了,怨女人。”杨贵妃,不过是大唐盛世最好的点缀,是一朵开在繁华之上的灼灼牡丹。最终,她又被迫为夭亡的盛世殉了葬。

  兵变之后,李亨又导演了一幕“父老遮留”的戏码。百姓的挽留,民众的呼声,让玄宗不得不留下太子安抚百姓,他继续西行。玄宗没想到,他一转身,不止是和儿子就此分道扬镳,属于他的时代也就此黯然收场。仅仅一个月后,太子李亨在灵武“遵马嵬之命,即皇帝位”,史称唐肃宗。历史新的一页悄然掀开了。可笑的是,肃宗登基三天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退位”的玄宗发布诏令,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奉命讨伐叛军。一时之间,天下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听哪个皇帝的诏令。一个月后,当玄宗终于得知太子已经在灵武即位时,他没有让内心的意外和震惊流露在脸上,作为一个在位几十年的老皇帝,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他的政治资本已经转移到太子身上了,太子号召天下收复唐室的威望早已压倒了他西行入蜀的逃避。玄宗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一个皇帝到太上皇的转变,下诏传位给太子。不知彼时彼刻他有没有想起被他舍弃的杨贵妃?会不会心生悔意?

  《唯有香如故》告诉我们,马嵬兵变第二年,肃宗李亨平定叛乱,收复长安,恭迎玄宗北还。路遇戚雨沥沥,夜闻雨打檐铃,帝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悔恨吗?应该是吧。雨霖铃,由此成为词牌名。回到长安宫中,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杨贵妃留给玄宗的除了记忆,就只剩下锦被上那若有似无的瑞龙脑香。玄宗不明白,世上名香无数,贵妃何以独独喜欢闻起来有寒凉之气的瑞龙脑香。公元759年的一天,一位故人,乐师贺怀智入了宫。雨霖铃曲的琵琶声声里,贺怀智说在岭南之南,最炎热的婆利国,长有一种参天大树。大树腹中生有如冰香料,就是瑞龙脑香。最炎热之地生出最好的冰片,冰片却又必须在熏烧中还原出它的冷香。这就是“炎凉”。他说贵妃之所以喜欢此香,是要在富贵之地体会炎凉。玄宗沉默,他何曾真正了解过贵妃,了解过那个女人的内心。贺怀智还告诉玄宗,他反复弹唱《雨霖铃曲》,从中听出了悔恨之意。玄宗大怒,抱着必死之心前来的贺怀智并不畏惧,他无情戳破了玄宗当年为自保的借口,直言他是自私。他明明知道让位给太子便可留住贵妃,可十六年的相守终究抵不过五十年的君王意气。令人奇怪的是,玄宗并没杀掉这个说出真相,戳破谎言的乐师。

  几天后,高力士带人来到了马嵬驿,打开了杨贵妃的墓。不,不是墓,她被埋葬的时候没有墓地,没有棺椁,只有黄土。她的风华绝代,她的雍容华贵,她的国色天香,她的倾国倾城,在时间里都归了尘土。高力士带回的只有贵妃曾经用过的香囊,它竟完好如初。

  瑞龙脑香因为是冰片,熏烧过后连一丝香灰都不会留下,像极了喜爱它的杨贵妃。她消失在了马嵬驿,留给玄宗和历史的只有一个香囊,一缕冷香。


西游如是说


  “天竺的路不在脚下,而在贫僧心中,在我走过的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池,在我见到的一切众生,和众生衣衫上的每一粒尘土。无论高昌还是焉耆,无论战争还是和平,都是贫僧要见证的大道。”《西游八十一案》里玄奘如是说。

  《西游八十一案》,这是所有西游IP故事里,最睿智的玄奘,也是最孤勇的唐僧。

  公元七世纪,大唐贞观三年,一个和尚随着逃难的人群出了长安城,他一路向西,避开通缉他的官吏,绕过有守备的烽燧,踏上丝绸之路,开始了山水迢迢路遥遥的西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道。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途径一百一十个国家,行程五万里,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印度的那烂陀寺。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此去经年,他从没忘却当日走出长安的初心。十九年后,历经漫漫长途,他又回到了午夜梦回的大唐,回到了几度梦回的长安,取回经卷六百五十七部,带回佛骨舍利一百五十粒。归来之日,长安的街道上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唐天子李世民亲自出迎,给予了他最高的礼遇。曾经一个人的寂寞,成为一个王朝的盛事。山林不向四季起誓,荣枯随缘。大慈恩寺里,他摒弃了人间繁华和世俗虚名,终此一生,皓首穷经,翻译佛经。其实,从他迈出长安城,义无反顾向西走的那一刻,他已经注定要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僧人,玄奘。历史的如椽大笔,一笔一划的将他篆刻在青史之上。

  易中天曾说,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会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民间形象和文学形象。也正因此,除了史书上那个历经磨难、不畏生死、一心求法的玄奘和尚,我们还看到了《西游记》里那个有些懦弱,有些胆小,有些无能,有些唠叨,甚至有些昏聩,却倾心向佛的唐僧。只是,他虽是佛祖钦定的取经人,虽是西游取经团队的领导者,却不是故事的男一号。《西游记》里顶着主角光环出场的是那个上得九天揽月,下得五湖捉鳖,敢爱敢恨,敢打敢抢,敢说敢干,敢于与天地神灵叫板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的出场,惊天动地,他的故事,大开大合。他闹东海抢了定海神针,闹地府撕了生死书簿,闹天宫偷了蟠桃仙丹,在花果山竖起了“齐天大圣”的猎猎大旗。那是多么快意恩仇,畅意人生的剧本,那是多少人心中不死的英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孙悟空,都曾以为自由唾手可得,都曾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最终却不得不戴上金箍,走上磨难重重的西行取经之路。

  相较之下,一介凡人的唐僧,他的出场与经历就平淡和乏味的多了。年少出家,剃度为僧,从此青灯孤影,木鱼的声音响彻每一个晨昏。虽说有十世金蝉子转世的光辉背景加持,却依然在那个泼天泼地的泼猴面前被映衬的黯淡无光。

  不同于《大话西游》,不同于《大圣归来》,《西游八十一案》是独属于玄奘的西游IP。作者陈渐以古典名著《西游记》为创作蓝本,脑洞大开地将玄奘西行的真实历史与《西游记》神话故事相结合,将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演变成一个个玄幻离奇、神秘莫测且直指人心的悬疑迷案。

  一改《西游记》里不辨真伪,不明是非的糊涂迂腐,玄奘化身为慧眼通天,辩才无双,心怀天下,悲悯众生的Pro版福尔摩斯。他没有武功,却让许多力士在他面前躬身跪拜,他没有法术,却让眼花缭乱的法术在他眼前显出原形。他的智慧和修为,他的信仰与追求,他的孤勇与执着,让他成为闻名西域诸国和天竺的大德高僧。在他法眼通天,慧眼识人的目光里,尘世的纷扰,佛教的兴衰,人心的贪婪,人性的阴暗,无所遁形。一场场风云变幻,因果循环,诡计丛生,环环相扣的局中局里,他以看透人世无常的智慧和孤勇独行的勇气,让真相一一现形,让迷局一一化解,也让一场场危机化险为夷。

  有人说,西游八十一案里的玄奘最接近真实的玄奘。他说:“我从十岁受戒,就开始行走。我走过王世充和瓦岗寨连年征杀的战场,走过隋朝末世的长安,走过三峡,走过荆楚,在开皇寺听到过这世上真正的经义,在丹阳见到大唐击破辅公祏的遍地尸骸。我行走过这天,行走过这地,行走过这人间和岁月。”抛却了神话的光怪陆离,抛却了师徒的爱恨纠葛,抛却了取经的各种阴谋假说,孤身一人走在西游路上的玄奘,仿佛更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也更像一个凡人。

  但从太宗幻游地府的大唐泥犁狱,到敦煌守将叛变的大唐敦煌变,从西域列王纪里与玄奘纠葛最深的高昌王麹文泰,到大唐梵天记里天竺、波斯、大食、大唐等诸国生死存亡的筹谋算计,玄奘始终挣不脱的是大唐高僧的身份,他所有的磨砺,所有的际遇,背后都是国与国的交锋,国与国的权衡。他所有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有一个年号,贞观。所以,你可以看见玄奘背后永远站着一个人,唐太宗李世民。无论他身在案件之中亦或是作为故事背景,都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也是终极的决策者。

  其实,西游八十一案与福尔摩斯探案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主角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旁观者,既有身在其中的迷茫,又有置身事外的清醒。不得不敬服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强大的叙事能力,谋篇布局的功力,加上步步设疑,步步解惑,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笔力,让人熬夜到两三点依然不愿释卷。

  八十一案,八十一难,有些人,有些事,注定会成为你人生的磨刀石,让你历尽磨难,让你遍体鳞伤,也让你坚不可摧……


众神的黄昏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远古的历史总是伴随着充满玄幻、浪漫和寓言的神话传说。在人神共存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电影《封神》的开场就是一场战争。冀州诸侯苏护不再朝商。殷商王子殷寿,也就是后来闻名于世成为暴君标杆的商纣王帝辛,他率领着诸侯质子团,傲立于漫天风雪中,与高大的仿若冰雕雪筑的冀州城遥相对峙。威武的军队,健壮的战马,高昂的士气,闪光的铠甲,还有风雪中猎猎飘扬的大商旗帜,丝毫看不出商朝末世的迹象。可历史告诉我们,彼时统治中原五百多年的大商王朝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苏护的叛乱就像大商的第一道裂缝,让一直自信天命所归的大商王朝不再那么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侵犯;让一直朝商的诸侯们心里悄悄藏了不可言说的心事。

  战场上的殷寿英勇善战,英明神武,俨然英雄般的存在。他是质子们眼中的英雄,心中的偶像,精神的教父,他们愿意为他而战,甚至愿意为他而死,丝毫看不出他有成为暴君的蛛丝马迹。可历史告诉我们,他拿到的是天字第二号的暴君剧本。之所以排在夏桀之后,不过是因为夏桀比他早生了五百年。

  冀州城破,苏护全族被灭,他的女儿苏妲己却被狐妖附体,担负着亡殷的重担登上了电影屏幕和历史舞台。既是封神的故事,苏妲己自然不能是凡人;既是大商要亡,自然要找人背锅。红颜祸水,妖媚惑主,多么好的故事,多么好的借口。鲁迅曾经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糊糊涂涂地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导演乌尔善一定读过鲁迅,也一定不是没出息的男人,所以在电影《封神》里,苏妲己虽是狐妖降世,却没有背上惑主亡国的黑锅。狐妖被商汤封印在轩辕坟五百年,一朝被唤醒附体苏妲己,看着眼前的冰天雪地,看着举刀剑要杀她的质子们,她有些许的迷茫和恐慌,直到转身,她看到了商纣王,和他隐藏的野心。不,此时的殷寿还不是王,只是被父亲用来征战的棋子和工具。不过,没关系,在她的帮助下,他很快就会成为王,成为天下的王。

  凯旋的殷寿回到了朝歌城,带回了属于他的胜利,也带回了属于他的战利品,苏妲己。朝歌城,一座屹立在历史深处,流传于神话中的都城。朝歌,一个曾经代表着无上尊贵与权力的历史名词。随着电影镜头推进,高大宏伟的宫殿,硕大雄伟的雕塑,盛大庄重的礼仪队伍,无不显示着殷商文明的恢宏壮观。让人无端想起古埃及金字塔和神庙给人的震撼,那是一种伟大文明的恢宏,那是一种强大文明的壮观。曾经,殷商文明随着王朝的覆灭深埋地下,掩于光阴,留给后世的只有断断续续、真真假假、虚无缥缈的几段神话与传说。直到甲骨文出土,一朝惊天下。在那些埋藏了三千多年的龟甲、兽骨上,人们透过问卜的卜辞,占卜的结果,透过祭祀的杀戮,人祭的血腥,才得以窥见它的真容。这古老的文明,青铜铸就,甲骨写成,绚烂而诡异,狂野而残忍。

  凯旋盛宴上,质子团的热舞未息,殷寿就利用狐妖之术,兄长之手,当场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商王帝乙。他,终于成为了大商的王。就算继位典礼上大祭司占卜的结果是大商要亡,依然浇灭不了他熊熊燃烧的欲望,他要做天下共主,成为天下的王。他召东、西、南、北四大伯侯来到朝歌,冠以反叛的罪名,让他们留在朝歌做质子的儿子亲手杀掉自己的父亲,且承诺谁杀掉自己的父亲谁就能继承父亲的爵位。这不止是要杀人,更是要诛心。在父死子继的商代,诸侯们送来朝歌做质子的都不是长子,长子要留下继承爵位。而质子,他们承担了家族的责任,承受了做为人质的风险,却不能继承家族的爵位。这反间的一计,这反人伦的一幕,是纣王的狡诈残忍,也是他的童年心结。《史记》说他“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想来,自幼他便是个聪明绝顶,雄才大略,胸怀大志的人,但他不是长子,他的征战、功劳、才智只能为父亲、为兄长做嫁衣。

  有时觉得,纣王殷寿像极了后世的隋炀帝杨广。他们一般的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一般的文武双全,百人之敌,一般的才冠古今,一般的野心勃勃,一般的阴狠狡黠,他们都弑父杀兄,篡夺王位,都拒谏饰非,残害忠良,都觉得天下之大,唯我独尊,大臣什么的都是一群废物点心。不同的是,杨广坏的坦坦荡荡,自己担了罪名,纣王则把罪名推给了苏妲己。他杀死诸侯,杀死姜王后,杀死伯邑考,还要杀自己的儿子殷郊,他所有的暴行都被臣民认为是狐妖所惑,而不是出自本心、本意。于是,苏妲己与亡了夏朝的妺喜、亡了西周的褒姒、亡了晋国的骊姬一起被称为史上四大妖女。

  好在,乌尔善导演借着电影给苏妲己正了名。众目睽睽之下,吃掉商朝大祭司、纣王亲叔叔比干之心的苏妲己终于现了原形,就在西伯侯质子姬发、商纣王的儿子殷郊和还未倒下的比干都以为纣王终于看到了苏妲己的真面目,终于要幡然醒悟杀死狐妖之时,纣王却异常淡然。他毫不讶异地声言,狐妖不是祸害,而是祥瑞。终于,所有人都明白了,纣王根本不是被狐妖所惑,而是被自己的欲望和野心迷了眼,蒙了心。纣王一把火烧了祭祀祖先的灵位和宫殿,比干失心而死,殷郊绝望求死,而纣王往后真正的敌人,彼时身为质子的姬发终于看清了纣王的真相。他震惊、心痛,且悔悟,一直以来的信念瞬间坍塌。原来,昔日无限崇敬的大英雄和精神教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和野心家;原来,自己的父亲西伯侯姬昌说的对,他看到的只是纣王想让他看到的,他相信的也只是纣王想让他相信的。

  那一刻,姬发长大了,他即将成长为敢于反叛天命,反对纣王,对抗大商,推翻暴力的史诗英雄——周武王姬发。

  姬发,这是个让纣王也不得不重视和喜欢的质子,他聪明、机智,勇敢,又武功高强,跟着纣王出征,如父亲般尊敬他、爱戴他,甚至以他为荣,以他为精神领袖。在纣王让质子们杀死自己的父亲时,姬发并没有被爵位冲昏头脑,他机智的保住了自己的父亲西伯侯姬昌,那时,他依然相信纣王。然而,在发现纣王的真正面目后,他毅然绝然选择了反抗和决裂。他将哥哥伯邑考带到朝歌的雪龙驹偷偷送给父亲,让父亲逃出了朝歌。他自己则转身奔赴刑场,去救和他兄弟一般亲近的殷郊。刑场上,和纣王一场恶战,他没有如愿救出殷郊,却将纣王打落战鼓中,生死不明。他骑上哥哥送他的另一匹雪龙驹跑出了朝歌城。他的腰间一直佩戴着当年离开西岐前往朝歌做质子时父亲送给他的玉环,父亲说,“环”就是“还”。历尽万般劫难,几经生死挣扎,他终于回到了风吹麦浪,十里一色的西岐。在这里,他将养精蓄锐,联络诸侯,起兵伐商。

  电影《封神》第一部到此戛然而止,可封神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既是封神,自然不会只有人间的斗争,在封神演义的体系里,武王伐商其实是一场神仙间的战争。封神的世界里分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组成的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士或得道兽禽化形组成的截教。三界则是天界、人界和妖界。因为阐教十二仙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而天界正缺乏人手,想要招募他们到天庭做公务员。阐教的老大自然不肯,一番衡量协商,大佬们终于制定了招募计划——封神榜。于是,趁着人间殷商末世之乱,各路神仙纷纷下场,阐教支持周武王,截教支持商纣王。他们祭宝斗法,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真可谓各显神通,各使其能。

  但封神的大男主,当属姜子牙。他奉师命带着封神榜来到人间找天下共主,开榜封神。当然,故事总要如世人所愿,正义战胜邪恶。经过渭水河畔文王访贤的故事,姜子牙顺理成章地成了辅佐周王室的领军人物。几番胜负较量,几番斗法斗阵,最终牧野一战,商朝灭亡,纣王鹿台自焚而死,死后光荣上榜,被封天喜神。周武王灭商建周,分封诸侯,完成了朝代更替的历史使命。姜子牙则将双方战死的重要人物一一封神,完成了神仙道统的统一,也完成了封神榜的招募计划。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武王伐商,是家国天下之争,是神仙道统之争,更是文明之争。自此,历史终结了夏商以来的神本时代,进入到西周的人本时代。自此,神权退场,道德登场,天命所归被周人重新定义“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自此,中华文明由旧文明跨越到新文明。

  李硕的《翦商》或许是比封神更真实的历史。他去掉了神话玄幻色彩和儒家道德滤镜,借助考古材料和文献带我们重新见证和定义了武王伐商。

  在他的文字里,商人直率冲动,思绪灵活跳跃,有着天命在我的强者自信和麻木。他们信奉鬼神,喜欢占卜,从国家大事到生活琐事,无所不占,无所不卜;从气候变化到今天天气,无所不问,无所不求。商王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祭祀和战争。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人祭是他们的宗教,有着不可怀疑和更改的信仰。他们相信将人牲奉献给祖先和神灵,就能取悦他们,受到他们的庇护与保佑。于是,从贵族到俘虏,从婴孩到成人,无人不可杀,无人不可献。不止祭祀要献祭,死了要殉葬,盖宫殿、建宗祠、修场地也要杀人。为了得到更多的人牲,他们不断发动战争,大肆杀戮和捕猎羌人。彼时,嗜血的诸神主宰着蛮荒大地。

  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带领族人迁徙到周原。史书说他们是因为蛮夷部落的侵袭不得已而迁徙,甲骨上的只言片语却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他们来到周原的真相是为了给商王捕获人牲——羌人。历史的转折发生在周文王被囚羑里,他的长子伯邑考被当做了人牲献祭,从此,伐商成为周人的秘密。

  周文王姬昌励精图治,实行德政,攻伐异己,兼并诸侯,为儿子创造了伐商所需的地利与人和。周武王姬发需要的只是一个最佳时机。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观兵孟津,借着军事演习,秀了秀肌肉。而此时的商朝发生了激烈的内乱。一直作死的纣王杀了叔叔比干,囚禁了叔父箕子,怕被牵连的贵族微子审时度势,投奔了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举兵伐商。

  一场牧野之战,统治天下554年的大商灭亡了,被称作最后一个“人皇”的纣王自焚了。

  一场牧野之战,周人终于成为了华夏大地上的“王”。他们迅速废除了商人的人祭宗教,废弃了听命于上帝的占卜之风,以道德为底色,以礼乐为教化,以宗法为约束,以伦理为精神,建立起一个和平、宽容的中华新文明。

  一场牧野之战,神治时代结束,人治、德治时代开启。

  一场牧野之战,成为众神的黄昏……



2023国庆特刊征稿启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中国散文网》官网和《中国散文网》微信公众号推出【2023国庆特刊丨当代作家某某某作品展】将重点宣传、集中展示、特别推广您的创作业绩!您可在朋友圈里传播有您作品的专刊,使之走向文坛、扬名全国。

  请添加办公微信13681238889,将您的20首诗词(新诗共200行内)或3篇散文(共6000字内)、简介、照片传来。传前请仔细校对好您的简历和文字,确保准确无误。10月31日截止,依次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重磅推出。

联系电话:010-68688898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