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文讯 >> 杜志勇《且纵白驹踏红尘》新书分享会在石家庄举行

杜志勇《且纵白驹踏红尘》新书分享会在石家庄举行

2023-03-13 11:20:27
浏览量:

3月12日上午,由河北师范大学京津冀作家研究中心、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青年诗人学会、李浩名家工作室联合主办的杜志勇诗集《且纵白驹踏红尘》新书分享会在石家庄举行。邢建昌、郭宝亮、李浩、韩田鹿、侯福河、王律、安洪波、桫椤等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诗人的艺术手法、审美风格,以及古典诗词如何更好地表现当下生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3月12日,杜志勇诗集《且纵白驹踏红尘》新书分享会在石家庄举行


《且纵白驹踏红尘》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分为“山川风月”“意笃情深”“岁月感怀”“白衣逆行”四部分,收录了杜志勇十多年来创作的诗词作品192首,记录亲情、友情、师生情、故园情,展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追求。

杜志勇,1970年生,河北省作协会员、燕赵诗社副秘书长。1994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工作。他有着深厚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古诗词创作经验,其诗词格律严谨、情感细腻,在创作中融会时代精神,抒发当代人之心声。

好的作品一定是情感真挚的作品。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邢建昌认为,杜志勇是在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书写他的亲人、老师和同学。这部诗集总体看来有三个特点:古典性和现代性的张力平衡,恪守格律和表达真情的统一,辞藻的锤炼与生命涵养的互文性。

古典诗词的写作既要延接传统,又要有所创新,表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浩认为,诗集中的作品将两者融合得恰到好处,可谓有根基、有温度、有厚度、有思考,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尝试做出自己的观察和反思,有新认知和新思考。诗人善假于物,更善于把古人、古意和古典之中的意象、故事“借”到自己的诗中,让它们成为自己抒情、言说和追问的有效支点,由此拓开一个潜文本空间;在炼字炼意上下功夫,力求让诗中的每一个字尽可能合规、妥帖,同时使它跳脱、有新意。

“杜志勇在古体诗词方面有深厚造诣,在旧的形式下创新了对日常经验的表达方式。”《诗选刊》主编桫椤谈到,古诗中的意象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紧密相关,每一个意象背后都是一套复杂的隐喻和象征系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只有进入这个系统才能作用于我们的情感。比如在诗里读到月亮会想到故乡,读到梅兰竹菊会想到高洁的君子等。但是现代的新生事物和语词没有完成文化沉淀的过程,直接拿来使用会破坏诗的意境。杜志勇将这些新词尽量对应到古典的意象上来,对保持诗的韵味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大学同窗,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韩田鹿认为,杜志勇的诗词朴实精巧,将现代事物写出了厚重感,并具有生活情趣,为我们理解古诗词提供了可参考的样例。

语言美、意境美、真情美,是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合友对杜志勇诗词的评价。他认为,诗人力求以精致典雅的语言写景记事,对身边美好风景、人物进行审美观照,营造出唯美意境,其真挚的情感颇具感染力。

在燕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秦皇岛市作协副主席王永看来,旧体诗词也是现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古今同求。古,指格律、用典、文言词的选择锤炼等;今,指新意向、新意境。杜志勇遵从内心的呼唤,真实地做人做事,赓续的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传统。

“杜志勇的诗词既有流连光景、寄情山水的古雅,又有对家乡的深情凝视与惦念。”诗人、秦皇岛市作协副主席辛泊平认为,在杜志勇的作品中,燕赵大地、百年学府、同窗挚友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记忆与印象,而是具有化学反应的提纯与沉淀,是带有生命纹理和灵魂温度的情感见证与诗意挽留。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