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烟火
遂川是个小县城,但它的美丽,如同隐藏在世的珍珠,让人一旦发现便再难忘记。这里的山水相依,风土人情独特,青山绿水和古朴的建筑,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虽地处偏僻,交通不甚便利,我却觉得是个宜居宜游的好地方。特别是近几十年,整个县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香古色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铺,装饰典雅的茶室,高楼林立的住宅区。各有特色的小镇将古老与现代、静谧与繁华完美融合。
小镇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美食的诱惑,直触舌尖的味道久久难忘。若干年前,受朋友之邀到堆前游玩,恰好是堆前逢圩日,到哪里正值圩场热闹的时辰,街道两边摆满老表的农副产品,瓜果蔬菜。自晒的干果、花蔬、五颜六色的豆子,各种山珍,菌菇,土养的家畜等。五花八门的物品摆放在地上,窄小的街道人头攒动,讨价还价声充斥着整个集市,热闹非凡。市场中心会集了很多小吃摊位。炸糖糕,油果,糍粑,饺子,馄饨,面条等。市场最热闹的一个卖豆子汤的摊位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摊位前支着一个煤炉灶,灶上置着一口大钢锅。锅里的豆子在里面慢慢翻滚,锅中冒着的热雾就似一串美妙旋律的音符,升腾的那股子香味渐渐弥氤散开来,渗出的味儿直挑逗着食客的味蕾,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灶边上两个条凳支撑的案板上摆了十几个装着葱、姜、蒜、辣椒粉末等调味料的片碗。一个胖胖的围着围裙裹着头巾的婶子忙碌地穿梭在锅边,案板前。手不停息地从锅里往碗里盛着食物,接着往装着绵糯豆子的碗里放着案板上的各种调味料,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几张简易的小方桌已围坐着一些赶圩的乡亲,他们端个土陶碗用瓷勺有滋有味地在品尝着热腾腾的美食。受不住馋虫的蛊惑,姐妹几个每人要了一碗大快朵颐起来。白豆经过几个小时的焖煮,软烂香甜,配上佐料的调制,那奇特浓郁的香味直冲肺腑,入口的软糯在唇齿间即刻崩裂,绵沙的细腻久久地弥漫在两颊之间,暖暖的温热让整个脾胃舒展开来。这碗白豆汤让我忆起了儿时邻居爷爷用土罐放在灶炉里煨的豆子汤,对的,就是这个味。如说儿时的豆子汤是碗朴实的回忆,而堆前这一小碗汤则胜似素食中的佛跳墙。
遂川衙前的蜀水河边林木葱郁,青竹苍翠,清澈的河水不急不缓地流动,河面随水的流动似是升腾起缕缕雾纱。几只白鹭时高时低地在纱雾上掠过,间或停留在岸边的草丛中觅食。另一边被林木包围其中成片的七彩油菜花美得红云红眩目,真的太绚丽了。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颜色各异的花朵随风摇曳,成群的蜂儿没入在花丛中吮吸着香腻的花粉。花田周边用篱笆围成一片片的菜园里,用竹竿撑起的瓜果蔬菜的枝叶上,有的开着娇艳的花,有的刚长出青涩的小果,有的则迫不及待地挤出枝叶等着采摘。远处几幢房舍在林木,花隙间若隐若现,祥和的气息笼罩着整个村落。那些浓得化不开的彩色花的尽头灰瓦白墙的农舍炊烟袅袅。农舍前的溪水缓缓流向蜀水河,溪水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儿虾儿在水草中游来游去。农舍的老板早早地备下了最时新的食材迎接贵客的到来。有红烧蜀水河现捕的大草鱼,爆炒的溪涧里捡的钉子螺,田里抓的泥鳅养干净后用芋头薄荷叶加沙姜熬煮成奶白浓稠的泥鳅羹,白皮辣椒爆炒的土猪肉,鲜掉牙的荷巴蛋鲫鱼汤,香椿蛋饼,栀子花,擂辣椒蒜末茄泥,白豆、豆泡、荞头、腊肉馅的艾米果,老板自酿的米酒。正午的阳光穿透溪边的树林,被树枝切开,折射出一道道五彩的霞光倒映在溪水中随微风缓缓地飘动流光四溢,溪边石岸上的青苔似乎发出轻微的叹息。透过农舍小屋的窗棂看着远处如黛的丘壑山林,听着小溪的汩汩流水声,闻着扑鼻的油菜花香,品着满桌的美酒佳肴,聊着游玩时美景带来的惊艳,此时的心境又是何等的惬意?
遂川有民谚曰:“遂川介猪脚、老弯仔介的面、八仔介板鸭、于田介麻糍米果、新江介嗦啰、五江介薯包、巾石介板栗、禾源介瓜子、草林介浸坛、豆饼、堆前介金柑子、高坪介笼藏米果大汾介洛奇”每个乡镇的美景各具特色,每个乡镇的美食真的让人难以一一列举,却让人回味无穷。
明清《李渔偶记》曾云“过一地即览一地之人情,经一方则睹一方之胜概。且食所未食,尝所未尝。”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寡淡,到最后落实到一粥一饭间,如此踏实妥帖,丝丝入扣。那所谓的山高水远,其实与自己的生活差了很多呢。
遂川的山山水水很美,遂川的人文传说很有趣,遂川的味道更是独特的。它承载了很多美好的故事。任凭岁月流转,只要看过、听过、品过终究会是一种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