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新作 >> 虞唐:打造新时代文化名镇

虞唐:打造新时代文化名镇

2024-01-30 10:41:56
浏览量:

  虞唐在湘乡市西南50里,既是一个古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驿站,又是一个现代文化繁荣的新乡镇。

  传说虞唐曾经是中国古代“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帝喾帝、唐尧帝、虞舜帝)”中的唐尧帝和虞舜帝巡游过的地方。唐尧帝和虞舜帝,他们是中国古代的两位最负美名的贤君圣帝,提倡以德孝治天下,他们都将自己的帝位进行禅让,出现了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社会,史称“唐虞之治”。虞唐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虞舜帝为了体察民情、德化天下,他会定期微服巡游天下。一天他南巡路经虞唐时,已是饥肠辘辘,腿脚乏力,正好遇到一村妇给在外劳作的丈夫去送午餐,便上前求讨,村妇毫不犹豫地将仅有的用野菜做成的两个烤饼给了他。饥肠辘辘的虞舜帝一吃野菜烤饼,只觉芳香扑鼻、口舌生津,情不自禁交口称赞村妇的手艺高超,称赞她的乐善好施精神,并鼓励她可以多做烤饼,与别人进行交易,换取自己需要的生活物资。虞舜帝想让她以烤饼带动当地百姓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乃给村妇赐名“虞唐”,从此虞唐烤饼盛行起来。虞唐人为纪念那个村妇,就用“虞唐”当作地名了。

  这个唯美的传说见证了虞唐历史之悠久,乡风民俗之淳朴,文化底蕴之深厚,真乃山水旖旎、人文荟萃之福地。

  虞唐东有南岳圣脉之九峰仙山,上有何仙姑庙,乃佛教圣地和旅游明珠;西拥闻名中外的韶山银河(大型水利工程韶山灌区)之源头——洋潭引水坝,四季波光潋滟,福水长流;这里还建有“国家水上回旋漂流训练基地”和“生庐·洋潭里”红色旅游线上的民俗新星;南毗曾国藩之故居荷叶塘(与虞唐相距仅17公里,曾国藩外婆家在虞唐中沙道常),乃湖湘文化滋润之沃土,湘军活动和来源之营盘。虞唐有座著名的清代建筑叫“封紫殿”,曾是虞唐区政府机关办公的屋场,其主人是清代道光年间的成政航。他“洗牛遇曾公,赤脚投湘军”,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干将,屡立战功,被朝廷敕封为“清远将军,神勇巴图鲁”,世袭罔替。拥财回乡后,广置田地,兴建了“封紫殿”这座大型地主庄园。

  虞唐自古交通发达,昔日是潭(潭州府即长沙)宝(宝庆府即邵阳)古驿道上的驿站。据《湘乡史地常识·道路篇》载:“盛清时代,于重要交通要地,修筑驿站,虞唐、永丰、娄底、谷水、潭市、青树坪等处,都设驿站。”可见虞唐曾是商旅繁荣、文化发达的古驿站,也是兵家争夺之楚南要塞。昔日水运发达的涟水河邓氏渡码头,修了宽敞的石板路连接虞唐,使虞唐水运畅通。1928年6月,湖南省第一条公路——潭宝公路建成通车,从此取代了古驿道。潭宝公路催生了虞唐新街的繁荣。现在潭宝公路成了320国道,又有醴(醴陵)娄(娄底)高速在此经过,还有经过潭市(离虞唐25里)的上(上海)瑞(瑞金)高速与醴娄高速平行,有灰(灰汤)虞(虞唐)旅游专线将两高速连接,形成了交通路网。

  虞唐自古人文荟萃。昔有虞唐八景:龙潭朗月、仙桥聚柳、玉楼晓钟、福庵夕罄、仙岩旭照、象岭晴岚、游鱼吹翠、金华流润,今赏巍峨梅龙香烟氤氲,仙境九峰暮鼓晨钟,碧湖赤石水光山色,洋潭巨坝称雄三湘。虞唐宗教文化也源远流长。虞唐聚仙岩曾有著名的虞唐观(读贯),建于唐代开元20年(公元733年),距今近1300年;原虞唐乡政府地址为福寿庵,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此庵规模宏伟,香烟缭绕,罄声悠扬。还有建于元明时期的关圣殿(庙),飞檐流阁,雕梁画栋,很是威风壮观;还有许多寺庙遍布各村。改革开放后,耶稣教在虞唐盛行,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教堂,每逢礼拜天,教堂里信徒云集,或诵赞美诗,或听牧师传道,场面动人。虞唐钟灵毓秀,英才辈出。远的不说,现当代名人就有:世界著名报人成舍我,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成思危,历三届竞选法国总统的女杰成之凡,中科院院士陈星旦,传统家风家训、曾国藩廖仲恺研究专家教授成晓军,全国人大代表、教授刘都庆;中国医药事业奠基人、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龙在云,青海省原作协主席朱奇,著名文学家编辑出版家王正湘等等,不胜枚举。

  虞唐之所以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名镇,是因为她拥有令人赞叹的三大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第一大文化品牌:虞唐《银河》——全国首家乡镇文学期刊,多次得到县、市、省、国家级媒体的推介和表彰


  1996年12月,虞唐史册上写了自豪的一页:虞唐银河文学艺术社成立了!全国首家乡镇文学期刊——《银河》面世了!

  从此银河人踔厉奋斗,坚守初心28载,每年一期《银河》,至今已推出28期,加上10周年和20周年庆典各出一个选本,30朵《银河》奇葩风姿绰约,芬芳人间!

  每期的《银河》封面上都醒目地印着:突出地方特色,繁荣乡镇文化,遵循双百方针,坚持两为方向。这24字诀既是办刊的宗旨,又是办刊的目的;既是刊物的特色,又是刊物的风格;既是文道的揭示,又是情采的体现。《银河》就是按照这24字诀的理念来打造她的品牌形象的。

  《银河》高唱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乡镇文化中的奇葩,是乡镇文化中的瑰宝,是一位“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文明标兵。

  《银河》立足虞唐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满足虞唐人的文化需求,发掘虞唐人的本土人文资源,期期都有“地方风情”栏目,这是最能突出地方特色的栏目。对虞唐的人文景观、地方风俗、地方典故、地方特产、历史变迁等作了很好的介绍,这些文章汇聚成了虞唐地方风情的迷人画卷。虞唐人读了这些文章会油然而生爱我虞唐之情,外地人读了会留下“虞唐是个好地方”的深刻印象,是宣传虞唐、提升虞唐,让虞唐走出湘乡,走出湖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免费名片和广告。

  《银河》是百花争艳的文苑,是万紫千红的艺囿。作品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歌、对联、故事、杂谈、通讯、新闻、书信、祭文、祝词、书法、绘画、篆刻、剪纸、根雕等,可以说,文艺的众多体裁几乎都有。

  《银河》作品的题材按时间分有当代的、现代的、古代的;按地点分有虞唐的、湘乡的、湖南的、外省的、外国的;按风格分或豪放、或沉郁、或幽默、或直白,按手法分大多是现实主义的,也有极少数是浪漫主义的。

  《银河》作品的内容更是应有尽有,人情、人事、故事、传说、风物、风俗、典故、礼仪等等。无论什么内容,《银河》的每件作品都是现实的,都是具有审美价值的。

  《银河》虽然没有书号,没有定价,没有财政拨款,但她的很多作品并不亚于某些有书号、有定价的正规杂志的作品。

  《银河》从最初的600册,到如今的3000册;从铅字印刷到激光照排;从小16开,到国际流行大16开;从80多个版面到230个版面;从湘乡电视台,到湘潭电视台,到湖南卫视,再到中央7台、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从《湘潭日报》到《湖南日报》,再到《农民日报》《人民日报》;从虞唐走向了全国甚至海外。

  《银河》文化品牌的成功,得力于虞唐历届党委政府对《银河》的热情关注支持,得力于银河人坚守文化初心,匠心铸造精神文明阵地;得力于有一个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得力于有一支德才兼备、热爱文艺的创作队伍;得力于各界人士、单位的持续爱心捐款支持。倡议人成泽南、段献奇、罗林庄等,首任社长谭立人,二任社长刘仁初,几任主编谢坚柏、成燕瑞、阳绍明、王朝霞,堪称《银河》功臣。

  第一个10年,“银河人”成功打造出了《银河》的创业板;第二个10年,“银河人”成功打造出了《银河》的发展板;第三个10年,《银河》打造出了更完美的升级版!

  虞唐《银河》,一朵乡镇文学的奇葩,农民文学的奇葩,将以更绰约的芳姿,绽放在文苑艺圃,绽放在精神文明的高地。


  第二大文化品牌:虞唐楹联——荣获“中国楹联文化镇”称号


  《虞唐楹联》刊是虞唐银河文学艺术社这个工厂生产的另一个专题文化产品,所以《银河》与《虞唐楹联》两个品牌,一套班子,两者相辅相成,又争奇斗艳,互竞芬芳。

  “楹柱奇葩荣古镇,联坛高手聚虞唐。”虞唐楹联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当地官民喜闻乐见。且不说“笑语欢歌辞旧岁,华灯爆竹迎新春”的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也不说“梅帐同甘梦,兰房送异香“的美景良辰少不了创作张贴对联,就是开个铺子、建个房子也必定要贴幅大红对联,以表喜庆,祈祷好运。

  虞唐岱头村有个船山湾屋场,是红军将领、军事家、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黄公略将军的岳家。岳父刘唐僧是一位私塾老先生,授业于黄公略,见其言行举止爱国爱民,大加赞许,于是把唯一的独生女刘玉美许配。公略将军年轻时常来岳家居住,与虞唐当地一些进步人士畅谈时事,引导革命。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中屡立战功,1931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1941年刘玉英女士带着女儿住在娘家,女儿黄岁新就读于虞唐赤石敦伦小学。1950年,党中央把母女俩接去北京。船山湾的槽门联:御龙世业,汗马勋名;大门联为:船藏书画,山有竹松;楹柱有两联:悬规置矩,励德树声;恩同丹陛,瑞霭墨庄(注:墨庄指藏书之家)。

  虞唐的关圣庙,老人还记得其楹联三幅:①忠昭日月,义重河山;②三国擅奇才,逞吴魏英雄,谁称夫子;两汉多名将,越古今中外,独颂帝君;③从古几人能秉烛,至今何地不烧香。

  虞唐东门惜字炉有联:文到化境,墨留余香。

  由上可见,虞唐楹联文化之盛,因为楹联以文雅艺术的形式,体现了中华汉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悠扬、声韵和谐、意境隽永的独特魅力,浓缩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精髓。

  虞唐楹联文化的兴旺,滥觞于虞唐银河文学艺术社。从1996年虞唐文学艺术社成立起,坚持每年春节为民义务书写春联活动,特别是楹联学会成立以后,将义务书写、无偿赠送春联的活动推向了高潮,所书写的春联都是会员的原创作品。

  虞唐楹联作为新时代文化品牌的创建,应追溯到2015年。湘乡楹联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学会主席提出争创湖南楹联文化之乡的议题,大家力推虞唐,因有名气颇大的虞唐银河文学艺术社,已发行影响深远的《银河》24期,每期都有“诗词联苑”栏目,选登过许多精彩楹联,已有一支人数众多、质量过硬的文艺创作队伍。2016年正式将虞唐创建“湖南省楹联之镇”文化工程实施。2017年正式成立了“虞唐楹联学会”组织机构,银河文学艺术社社长刘仁初担任会长,《银河》杂志主编阳绍明担任副会长和《虞唐楹联》主编,发展会员数十人,建立“中国虞唐楹联学会群”,于是各项活动风生水起。

  2017年11月,《虞唐楹联》第一期问世,到2019年3月,《虞唐楹联》第4期如花绽放,温馨袭人。刊物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各种联创消息、单句求偶、赛联选登、联墨选登、名联欣赏、楹联故事、楹联人物、楹联创作知识等栏目,颇具特色,引人关注和热情参与。与此同时,举办了楹联竞赛和多次楹联知识讲座。原《银河》主编谢坚柏是湘潭联坛耆宿,担任顾问,多次主讲,不断发表佳作。

  2018年5月,湖南省楹联协会组织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虞唐楹联活动进行考察评估,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同年6月,湖南省楹联协会下文,正式批准虞唐为“湖南省楹联之镇”,2019年9月,授予虞唐”湖南省楹联之镇“的金匾。

  真是“联乡创建,花开万朵;文化传承,浪涌千层”。这块金匾,燃烧起虞唐楹联创作的激情,决心更上一层楼,发力创建“全国楹联文化名镇”。虞唐镇党委制定了《虞唐镇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名镇“实施方案》,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亲自挂帅,楹联协会具体组织操作,一场轰轰烈烈的创建活动在全镇展开,很快打造出五大处可供参观的联墨双馨的场所和景点。其中最出彩的是“虞唐文化长廊”,合面设计,一面展示会员的对联和书法,可谓龙飞凤舞,联墨双馨;另一面展示老虞唐八景和赤石水坝、九峰仙山、黄荆古树、洋潭大坝等新的景观,诗书画三者珠联璧合,美不胜收。刘仁初负责组织协调,朱双林负责筹审稿件,杨建新负责工程施工,三人通力合作,使文化长廊快速完美亮相。

  虞唐楹联创作队伍迅速扩大,联坛新秀如雨后春笋,有16人加入了中国楹联学会,其中朱双林成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湘潭楹联学会举办的“潭州联萃”网络委员会副主任,“每周一联”评委,湖南省楹联文化传承人,虞唐楹联学会主编,入选“湘潭楹联百家”。

  2019年10月,中国楹联学会组织相关部门领导、专家、记者等,进行验收,个个赞不绝口,人人称道有加。11月中国楹联协会批复,授予虞唐“中国楹联文化镇“光荣称号,并颁发金匾。

  虞唐不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阵地,还是集市居民、乡村百姓、深山人家,都以写对联、贴对联为荣,屋里屋外贴着色彩艳丽、语句吉祥、意境高雅的对联,出现了“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的文明新风。

  楹联(即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习总书记提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虞唐银河人以发扬传统非遗文化的楹联为己任,不仅创造出省级楹联文化品牌,而且创造出了国家级的楹联文化品牌。


  第三大文化品牌:虞唐高跷——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虞唐高跷历史悠久,发轫于元朝末年,起源于虞唐古村落一带。它记载了发生在湘中及湖湘的一段心酸历史。元朝末年,陈友谅和朱元璋争夺天下,陈友谅的将士多为三湘子弟,而且军粮供给主要依赖湘乡资助。鄱阳湖大战朱元璋侥幸击败陈友谅,但亦损兵折将、大伤元气。于是,朱元璋迁怒于湖南人,对湘中大开杀戒(即朱元璋“血洗湖南”),更对湘乡加重赋税,造成“强令永纳”的堕粮之冤。经历这场血雨腥风后,幸存下来的“梅山峒蛮”边缘的虞唐人,便用高跷竞技艺术表达对死难先人的缅怀,并对这场功亏一篑战争的反思——强身健体、和谐团结、勇于战胜(在高跷上对仗)。经过六百余年历史浸润,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节庆、民间体育、群体游艺与杂技的竞技活动。它以高跷为载体,以文戏表演为手段,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融娱乐、表演、健身、观赏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风格的高尚文娱体育活动。

  高跷艺人在脚上绑着一丈多高的木跷进行惊心动魄的戏剧和杂技表演。它技术性强,形式活泼多样,表演的艺人在鼓乐的伴奏下,跌宕起伏,动作既雄健、惊险,又委婉、洒脱。高跷高度可达4米多,初学者两股颤颤,如走钢丝,艺精者身形飘逸,如云中曼舞。一般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国庆等喜庆节日表演,高跷演员、演职人员上百人,表演时服装造型与扮演人物一致,扮演人物有农夫、樵夫、渔翁、工匠等下层劳苦大众,也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话人物,表演剧目多是取材于历史演义,传统戏曲和民间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天仙配》《八仙过海》《五子登科》等,有时也表演抬轿、耍龙灯、扑蝶、老汉背妻等技术性较强的杂耍。虞唐高跷属于文跷,重情节表演,队形整齐,仪仗华美,鼓声铿锵,旌旗猎猎,队伍宛如长龙,走街串巷,引得观众参与其中。表演者按剧中人物形象开脸(化妆)穿戴相应的服饰,手持相应的道具。行走时,旌旗飘扬、锣鼓开道,牌匾上写着表演的戏剧名称和吉祥语。演员以一字形队伍行走,保护者、观者两旁随行,按指定路线表演。如果剧目品种多,便接连演出。踩高跷同时以龙灯、狮灯、彩船、蚌壳戏、地花鼓等伴戏,晚上则用火把、火络子、火流星照明,灯火辉煌,璀璨胜过天宫。

  虞唐高跷不仅技艺高超、内容丰富多趣,而且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原来虞唐有老街与新街之分,于是形成了老街与新街的赛花灯赛高跷之俗。赛期从正月初到元宵节止。每次花灯以大铳开道,花灯在前,大锣大鼓压阵,高跷在中,以冲油灯照路,撑杆卫护,后随乐队,气势磅礴,浩浩荡荡,雄赳赳气昂昂耍至对方,炫酷后凯旋而归。对方以同样的方式耍过来,也大炫其酷后得胜而回。如此循环不已。但是每次出戏牌不同,既比技,又比智,趣在戏上,智在牌上。内容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周围几十里的人都赶来观看赛灯赛高跷,所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现在的竞技表演更加声势浩大,两队相隔一千米左右,相向而行进行表演。如:此方出戏牌《八仙过海》,彼方即出《五子登科》相对应,互比技术、演艺、智慧、知识和耐力。

  改革开放后,虞唐高跷更加活跃起来,特别是随着非遗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确认了周景祥为虞唐高跷第四代传承人,成立了虞唐高跷协会,确定了保护单位,建立了培训基地,他担任会长,全身心投入,不断提升高跷表演技艺,不断扩大活动区域,在湘潭市、娄底市、邵阳市等市区产生了广泛影响。由于表演趣味性强,地方色彩浓郁,深受群众喜爱,活动之处,往往万人空巷、观者云集,绵延数里。

  由于虞唐高跷表演的是社会真善美,颂扬的是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在人们观赏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同时,虞唐高跷讲究协同性、和谐性,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虞唐高跷极具历史价值、文艺价值、健美价值、审美价值、幸福价值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2014年成功申报为湘乡市非遗项目,2017年成功申报为湘潭市非遗代表性项目,2023年申报成功,荣升为湖南省非遗代表性项目。

  虞唐高跷步步高升,可以预见这朵非遗文化奇葩,将以更靓丽的风姿绽放在三湘四水,芬芳在神州大地。

  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虞唐镇深入践行习近平同志这一指示,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两个文明双丰收。在文化强镇思路指引下,在打造三大文化品牌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升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硬设施”和“软文化”,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镇域内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投入使用的虞唐镇文体广场已成为该镇文化活动的主阵地。让群众真正“乐有去处”,共享精神文化大餐,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古镇虞唐已华丽蜕变为一颗熠熠生辉的新时代文化明珠,闪耀在湘中大地上,闪耀在新时代神州的蓝天上!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