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张仁双 | 生态故乡情

张仁双 | 生态故乡情

2025-09-16 17:32:56
浏览量:

故乡灵石,是一个位于山西中部的小县。左手轻挽着巍峨的太岳山,右手依偎着苍茫的吕梁山。两岸山脉之间,是一条蜿蜒流淌的山西母亲河——汾河。在这块山水环抱的“神石”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山因绿而厚重,水因绿而灵性,土因绿而成熟,呈现出别样的生态韵味。

从灵石县城出发,跨汾河西行80里便是我的老家小王庄,村东紧挨着吕梁的孝义、村西相连吕梁的交口。在我的记忆深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家乡,生态环境相对原始而多样,各种动植物与人和谐共生。我家住在村庄的高处,紧邻山间地带,小时候的我,常常能目睹到各种野生动物的踪迹,野兔在草丛中灵活穿梭,树丛上居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野鸽,乌鸦、喜鹊等飞禽,或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或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院内的枣树上,喜鹊一早喳喳叫起,报告着好的消息,这时母亲总会口中念叨着一句充满哲理的话:“有喜报下没喜飞起,今天估计要来亲人啦。”

春天,站在院内远眺,村西的山坡上山桃花、杏花各种野花竞相绽放。院外不远处有一棵古槐,在春风的轻拂下,嫩绿在枝头悄然苏醒,当时成为村庄最早报春的使者。

老槐树下,是村人茶余饭后闲聊的地方。老人们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小辈们围坐四周,听得入迷。不由自主地抬头望向那棵老槐树,听着树上的鸟鸣,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它们或许是在嬉戏,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故事。

村北底的小河边,芦苇杂草丛生,溪水潺潺。蝌蚪在水中自由游弋,青蛙偶尔跌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那是自然界中最悠扬的旋律。

那个年代,虽然没有如今的便利与繁华,但那份原始的自然之美,是对今天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一种无声呼唤。

追忆44年前,命运的轮盘将我引向了遥远的新疆,成为一名边防战士,军营里,我亲眼看到白杨树挺拔的身姿,看到了那些绿色的生命在这片荒漠中顽强地生长着,宛若是大自然为钢铁长城披上了一层生命的绿装,也是对我们这些戍边战士最好的慰借。

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1984年我退伍回到家乡,选择了一条与军旅生涯不同的道路,成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从“军营绿”到“生态蓝”,从军人到生态环保卫士,我深知,退伍改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本色。我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生态环保这一崇高事业,是一种无悔的选择,也是我无悔的人生。

曾有多少个难忘的日子,伴我同行,令我难忘。我见证了家乡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生态环境由“黑色”到绿色的变迁。记得初入职时,县城汾河周边标志性的工业企业有:五一铁厂、化肥厂、三灵焦化厂、晋阳电碳厂、常青水泥厂、树脂厂、灵石硫化厂、南关铸管厂、冷泉铁厂等,曾为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活力。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代价……高耸的烟囱不时吐出滚滚浓烟,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天空常常笼罩着一层厚厚的烟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呼吸健康,连远处的山峦都变得模糊不清,仿佛消失在迷雾之中。

受利益驱动,以往开采的矿山,满目疮痍,矸石堆积如山。裸露的岩石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似乎在诉说着无言的痛楚。过度开采,致使地下水减少,河道断流。昔日的硫磺沟采用土法炼磺,且缺乏严格的环保措施,导致沟内污染极为严重,耕地受损,树木枯死,寸草不长,生态失衡。

曾几何时,108国道沿线、汾河两岸分布着的洗煤厂大约有130余家,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污染源。每当雨季,雨水裹挟着出厂的废水涌向汾河,使得河流的水质进一步恶化。除了废水排放,各类“散乱污”土小企业密集分布,建筑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河槽,严重超出汾河流域生态荷载,污染现象使人触目惊心。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故乡悄然兴起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的举措。于是,启动了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的战略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法取缔“散乱污”企业,对矿(荒)山区域实施挖坑造林,为山体披上了绿装,往日的硫磺沟已变成生态修复的示范。汾河沿线的洗煤厂完成了搬迁。更令人欣喜的是:新建了城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强大力量。

2009年我离开熟悉的故乡,转而投身于市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新的政策标准让我目不暇接。那些年,家乡的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靠后。由此,我再次融入那片我深爱的土地上,参与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步历程,我作为众多参与者的一员,虽力量微薄,却胸怀壮志。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这片土地,未来定会有更多的奇迹在这里诞生。

再者,这片土地开始讲述另一个故事,能源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减少碳排放,引进太阳能和甲醇等清洁能源项目。田野山际,一排排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巅之上,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将自然的力量转化为清洁的电能。

随即,汾河也迎来了它的新生,河面更加宽阔,生动展现了汾河流水哗啦啦、生态绿色的美好景象。在静升河入汾河的城区段,以水为主线,巧妙地铺设了连接两岸的通道,依河势而建。行走其上,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桥上设有休闲座椅、锻炼器材,这些看似平凡的元素,实则蕴含着细腻的关怀,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

巍峨挺立的翠峰山、清凉寺公园,如同一道绿色的屏障。从山脚的汾河畔到山顶,随着脚步的逐渐抬升,植被类型各不相同。站在山巅俯瞰脚下,静升河与汾河在县城相遇,奇妙地勾勒出一个人字形的壮丽轨迹,流淌向南,绘就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

石膏山、红崖沟、王家庄园,不仅是观光旅游的胜地,更是故乡产业转型的绿色明珠。从挖煤炭到挖文化,从开采资源到保护家园。游客们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新区的森林公园是新城的绿肺,荒凉的土地披上绿色的华服,对于热爱运动的人来说,能在这片广阔的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永吉大道如同一条生态与文明的纽带,它是连接灵石与更广阔世界的窗口。大道两旁绿树成荫,它以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这一个更加生态、更加宜居的新区风貌。

故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斐然,空气质量已退出全省排名后十二,先后荣获全省林业生态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未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家乡人将继续书写着绿色的传奇。

作为故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见证者,我熟知,这一切的绿色美好来之不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重道远。而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我将继续为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用我的笔触,记录下更多关于家乡生态文明的动人故事。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