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韦卫明 | 夫妻双双捧金桃

韦卫明 | 夫妻双双捧金桃

2025-09-16 10:06:31
浏览量:

虽然在乡村里出生长大,见到最多的果树就是形形色色的桃——五月桃、六月桃、七月桃八月桃,还有九月桃等等,却很少见到蟠桃。《大闹天宫》王母娘娘桃园里倒多的是,但数千年开花数千年结果又数千年成熟,我一直以为那是神仙的专利。没想到,年近花甲,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烟火十足的竟陵城,在喧嚣绚烂的西湖路,一丛万年青篱笆围着的杂树中,我邂逅了她,尽管仅仅一棵,让人仿佛也历蓬莱也到天宫。

蟠桃无疑是与宗教相关联的,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的化身或代表,比如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桃符、比如《山海经》记载的东海度朔山有“神荼”和“郁垒”的大桃树。我在尘世里看到了蟠桃,除了感觉神奇,甚至因此悟出某种因果。

“夫妻双双捧金桃”是一个盲人签上的一句签语。四十多年前,一个单纯又青涩的青年,在他工作单位的柜台上抽了两支签,不过八句签语已早早抛在脑后;签上漫画般的配图是着古装的一对青年男女,一起伸出手,托着树枝上一个硕大的桃子,浪漫又温馨,叫人印象深刻,因此仅仅记住了这一句。几十年后,他看见了生平没有见过的蟠桃,无意间走入签的意境,想起了几十年前抽的签,难道说这就是一个神的指引——人生不过是一段因果。

求签卜卦、烧香拜佛,过去是人们在遇到难关,或生活出现不祥之兆时,而主动采取的一种行动,希望得到化解或指点迷津,以趋吉避凶。《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在河南朱仙镇大败金兵,准备乘胜前进、直捣黄龙的岳飞,连连接到朝廷十二道“班师回朝”的金牌,于是不顾众将士劝阻,火急返京。途中驿馆,他梦见家人抱着根木头哭泣,门外两只狗面对面作人言,非常惊怵,天一亮就到金山寺拜谒高僧道悦。道悦解曰:人抱木“休”也、两犬对言“狱”也。明显的凶兆。遂劝元帅不要回京。奈何“精忠报国”的岳飞执意名节,心无二意。天机不可泄露,道悦只得送他偈语:“岁底不足,提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荼毒”“老柑腾挪,缠人奈何?切些把舵,留意风波”让其自己留心。岳元帅既非先知先觉,又且将信将疑,最终在腊月廿九的那个偈上说的下雨天,以“风波亭父子归神”的千古冤案结局。那偈语当然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也许正是注定的因果。

那个抽到“夫妻双双捧金桃”上上签的青年自然是我。

母亲和父亲是重组的家庭,我出生时父亲已是不惑之年。一年前,哥哥“发脐风”夭折了。我弱不禁风,瘦弱的妈妈缺少奶水,又常想着过去的伤心事,忧心如焚,因此背着父亲把先生请进门,给我掐时。先生问明我正午时降生,掐算一番后说“男要午不得午、女要子不得子”,此子生辰极佳、前途无量!乃多要了几倍的钱——两元,还让我奶奶给打了几个加足红糖的荷包蛋。这是妈妈后来的讲述。我想此举应该给了一个苦难的母亲极大的希望和无穷的安慰,是一个不知是否灵验的、但不乏善意的祝愿。母亲并不能确定她做的一切是否有效,但极有可能像岳元帅一样,希望参破天机,改变不良的因果。而我自己抽的签,则完全是偶然的无心的,有点像鲁智深得到的偈子。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跟着感觉走,顺其自然,率性而为。

鲁智深是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之一,甚至认为如果没有鲁智深,《水浒传》将会大大逊色。书中对他的定义是“杀人放火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但五台山的智真长老独具慧眼、力排众议,坚信他是“终成正果”的佛。我最喜欢看他见义勇为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一头当人面骂“你这厮诈死……洒家再和你理论”,一头却内心盘算打死了人“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赶紧收拾包裹拎着根棍棒逃跑的“狡猾”;看他在桃花山因不喜欢寨主的小气,打翻小喽啰抢了金银器皿,从后山坡草丛滚下去,溜之乎也的“滑稽”;看他饥饿不堪,抢几个贫苦老僧的粥吃,才吃得一口,得知原委后马上饿着肚子找什么“生铁佛”、“飞天夜叉”打抱不平,结果被人打得“倒拖着禅杖”逃跑的“狼狈”;当然更爱看他收服众泼皮的机智、倒拔垂杨柳的豪气,还有大闹野猪林的有勇有谋……

鲁智深曾两次得到指引前程、预言人生的偈语。第一次是大闹五台山后,智真长老介绍他去东京的大相国寺时送的,偈语云:“赠汝四句偈言,终身受用——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后和宋江重访五台山,长老又赠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我猜测鲁大师很可能没有当回事,直到有一天像我一样,看见这树上的“蟠桃”才“大彻大悟”。

杭州六合寺。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是时“八月十五日三更子时”,鲁智深忽闻潮声雷响,以为是千军万马而猛然跳起,准备厮杀,寺庙的僧人告诉他这是钱塘江的潮信,恍然大悟,记起来师父的偈语来。几乎从不拿笔的花和尚这时亲书一《颂》、然后沐浴圆寂!《颂》云: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指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俗话“无巧不成书”,抽了那签后不久,单位来了两朵“小花”——芙蓉和蕙兰,年龄小我一两岁,跟着先上班两年的我学业务。算上她俩,单位就有五个人了,这可不是要走桃花运的吉兆!后来我和蕙兰谈上了,可她的父亲是领导,却不同意。我是正式工,她是临时工;我吃商品粮,她是“背背袋”。我们都才十大几岁不太懂事。这些因素让恋爱一波三折,兰的父亲我的领导反应强烈,还把我送她的一个上海红灯牌双波段收音机给砸了个稀巴烂,我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工作夹杂着私情。这节骨眼,我参加单位推荐的成人高考,成绩优秀考上了电大,就为这事,找了个由头,让我不仅没有上成电大,还受了个不小的处分。同我一起考试的人纷纷为我惋惜,认为我失去了难得的机会和前程。奇怪的是自己虽然年轻气盛,对此居然泰然处之,仿佛开始悟到了签语的玄机。有意思的是若干年后,我也是小领导了,遇见当年参与处分我的那个领导,笑问:“你和那个什么主任的丫头……现在怎么样了”,在听到我们孩子都几岁了的状况时,笑着解密了当时的“阴谋”,并调侃:“哪里是不同意,是怕你读了大学有了前途不回来吧?”也许,因为后来岳父把我看得比他儿子还亲!

天门竟陵古城,茶圣陆羽的诞生之地,东湖和西湖如她明亮的双眼,清澈得看得见映照其中的旖旎。唐皮日休有诗言“竟陵烟月似吴天”“舴艋随风不费牵”。古韵新颜,宜居怡人。如果要寻找这座城市的幸福感,可以随便到哪一个公园、大大小小的广场、县河堤内的足道、东风支渠两岸的带状林荫花丛……兰,我曾经的爱人、现在的老伴,在她退休后,我们就定居在这座美丽的文化之城。

关于休闲生活,兰选择的广场舞,我选择的遛弯。我背脊不怎么直,头发几乎全白,如果光看背影,完全一个糟老头子;和我不同,如果光看兰的背影,绝对猜不出她的年龄,应和人如其名。虽然体型一天比一天不般配,我俩总还是免不了一起散步。跳跳舞散散步是我们知足常乐生活的日常写照。

几天前,老伴督促还在城南一个工业园工作的我,用当医生的儿子买的血压计量血压,居然很有点高。因为半年以前,每一次量的都完全正常,所以不以为意。“家庭医生”可不然,马上买来药,并反复叮嘱不能马虎对待,班可以上,但身体更要保重;老伴也说歇几天广场舞陪着散散步。于是出小区,顺着西湖路向南,走过东风支渠。这里林荫道西侧是万年青篱笆圈隔着的一个隐藏在茂密杂树丛中的村庄。

虽然在城区里,这村庄仍然和过去一样叫友谊村,背倚两岸花团锦簇的东风河。南面,体现侨乡文化背景的汇侨大道经过这段,那边有密集的高楼小区,这边则仿佛傍着低矮的丘陵山坡;西面是彰显状元县美名的状元路;西南角,一个以古老的日晷仪为主题、以合欢树香樟树栾树为圈、植红榉黄连乔等灌木为案的小巧经典的广场游园,是我流连忘返的端点。从来没有进入过村庄,因此感觉这片区域弥漫着神秘,自叹为是这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一片难得的“绿色肺叶”,特别在盛夏的傍晚,总有森森的凉爽。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一带有个著名的南禅寺,又名瑞之庵,建于明代崇祯庚午年(公元1630年),内供鎏金佛像,外栽浓荫古柳,有小河环绕。现在不知这古迹是否仍在其中。冥冥之中的吸引力,让我俩早已不是第一次在这里漫步,但是,这一回遇到了一点新鲜的东西。

东南角,数枝出篱桃李,杂乱、野性。兰的眼神比我好得多,看见了一树柿子形的绿桃子。感觉稀奇,兰踮起脚拨开下面的枝叶,让我赶紧拍张照片。正是这场景和照片,让我想起签的事儿来——那一年高考后,十六七岁的我成绩单都没拿,就顶父亲的班参加了工作,次年春节后被分配到乡下小小的佛灵信用社。有一天,独自营业,在帮一位盲人办理完业务后,他送了我两支签。我顿时仿佛感觉和老伴化身成了签上的那对青春男女。

把图片发给当地的朋友,或说是“柿饼桃”;网上搜了一搜,正是蟠桃,只是正值青涩、等待红艳。谁都知道,蟠桃可是王母娘娘瑶池里的仙果,美猴王正是偷吃了它而百邪不侵、长生不老,是人神共知的吉祥物。一个嘴上无毛的小子居然抽到如此一签,是不是有点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喜结良缘、白头偕老、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的“果”,可它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因”才能结出呢?

伏岭,江汉平原沉湖腹地的一个南北向、呈龙形隆起的村落群。和沉湖一样,这地形由古老的汉水冲刷沉积,湖民不断加高房屋的台基而成。伏岭新街,处在这条龙的南端。这里有解放后修的公路、数十万农民工用铁锹挖的红卫河、兴农渠。公路旁边,本来只有寥寥数间瓦房,在供销社、食品站、粮管所还有信用部等单位,门对门建起来后,就成了一条街了,尽管一泡尿撒得上头。我调到这工作的时候,听到的介绍是:伏岭那地方好哇,街子就在门外,锅里水烧开了,你出去称肉都来得及。信用社的房子和村民们一样,不过大一些,门前有一块梯形的、比八仙桌大的水泥踏步,公家的门前一般都有,村民的门前都没有。

简陋陈旧的杉木柜台三米来宽、一米五、六高。坐在柜台里的我,如果不抬头看不见外面的人;同样,外面的人也看不见我,但听得见踏步上的各种脚步声。里面只有两个座位,常常一个人当班,乡下清晨一个露水集,过了这时辰业务极少。这天,我先听到的不是脚步声,而是竹竿点击出的清脆的“笃、笃、笃……”有节奏的声音。抬头一看,一位盲人在探门。踏步外缘形成一个坎,老人的脚正在接近。没多想,很自然,我急忙出门牵起竹竿,把老人家引到柜台前。这就是小时候给我掐算的那种算命先生,他们的业务几乎相同,隔几个月存上一堆零零碎碎的分币和毛票。虽然费点时间,却也是度过乡村营业机构闲淡时光的良机。

我的声音可能暴露了我的年龄。办好存款后,先生说:“娃儿,反正没事,给你抽两支签玩玩,不要钱。”于是,老人家细长的手指,像弹钢琴在键上左右移动一样,扒拉着签盒,实际是有心暗示指引的技巧;完全无心的我,顺着他手指的间隙,抽出来那像智真长老赠给鲁智深偈语似的签。先生捻摸几下签的右下角,然后高声念诵出签语。念过“夫妻双双捧金桃”后,说:“娃儿呵,你将来会家庭幸福、生活美满的,这签抽得好、好、好……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夫妻双双捧金桃,是一叶善良的“因”,结出的一树平安的“果”,也是一个普通人种瓜种豆种下的一世春光。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