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播种春天造青山

播种春天造青山

2025-09-09 10:38:11
浏览量:

播种春天造青山


真的是不可思议啊!原先一个满目疮痍、垃圾堆积的矿山采场,如今建成公园,成了旅游网红打卡地。在微信上,我看到许多市民打卡的视频和图片。无人机拍下公园亮丽的风景,摄影爱好者拍下惊艳的照片,强大的反差都在冲击着我,仿佛有一种声音在催促我,快去打卡,快去看看。

十几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曾参加过一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研学项目,去过凹山采矿场。大巴车进入南山矿区,道路崎岖颠簸,车后沙尘滚滚。在路边下车,远远望去,在荒山秃岭之中,有一个巨大的矿坑,坑内有螺旋的道路。大型运矿车,沿着螺旋的道路上升。大坑里面,到处可见排出的矿土,污水横流。周边是被污染的大地,伴随着垃圾遍地,一派荒芜,没有生机的冬天的景象。这里地理环境恶劣,空气质量差,春天里难见春光。

一个电话,使我心情激动。文联作协组织部分作者去南山矿采风,我的愿望成真。我要用相机记录下美丽,了解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奇迹,书写生态文明的细节。

杜鹃花满山满坡盛开,在生态修复科技分公司黄克斌的陪同下,我们缓缓地走进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太阳,奔放热烈,像主人一样热情好客。

黄克斌带我们到了“百年南山历史文化展示区”,在“实业救国,矿业当自强”的展示牌前,他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这就是一百年前凹山的原貌”。旧照片,年代久远,满目沧桑。从外貌上看,凹山是一座小山,海拔180米,与其西麓的姊妹山大王山,如同双子座并肩耸立在那里。明明是一座山,非要取名凹山,这是一个难解之谜,也似一个寓言。

一百多年后,寓言故事有了结果,就是凹山真的凹下去了,成了一个负200多米的矿坑,现实版愚公移山的奇观。从卫星遥感拍摄的凹山闭坑照片看,凹山像大地上的一块巨大伤疤,环境的伤痛难以言状。

凹山确实有着苦难的历史:百年前的人们,肉眼发现了富矿,就像蚂蚁搬粮食,一点点搬走地表的矿石。1917年,宝兴、福利民等民族资本小规模开采,手工作业,生产力低下。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中国宁静的夜空,凹山采场也沦陷。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矿的野蛮开采,大量的铁矿石被他们虐走了,而在采场边,留下累累白骨的“侉子坟”。

新中国建立,春回大地。1957年下半年,凹山首次采用大规模硐室爆破,炸响了凹山揭顶第一炮。1958年6月16日,聂荣臻副总理风尘仆仆来到凹山,勉励创业者多采矿、出好矿。凹山采场最初设计,年生产能力五十万吨,经三次大会战后达到五百万吨,不久又达到六百万吨。凹山创造辉煌,成为集采、运、选于一体的特大型露天铁矿,号称华东第一矿。直到2017年闭坑,凹山采场为国家贡献了2亿多吨优质铁矿石,是名副其实的“功勋矿山”、“马钢粮仓”。

2017年9月1日,南山矿在凹山采场,举行了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仪式,开启了生态治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2018年5月2日,中央电视台在凹山采场,向全国观众,直播凹山生态修复与治理实况,开启了矿山采场水覆盖、高陡边坡绿色修复的先河。边坡被植物染绿,呈现出草灌结合、鲜花葳蕤,盎然绿意的风景,被央视称为:挖了金山再造青山。

2021年9月,宝武马钢矿业资源集团生态修复科技分公司成立,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公司的一号工程,矿山的生态修复就此拉开帷幕。

凹山采场蜕变成一池湖水,周边环境改善,也安抚了凹山采场一颗受伤的心灵。波光粼粼的湖面,既满足了生产用水,也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的要求,一池湖水,水质达标,也打开了绿色生态的密码。

黄克斌带领他的团队,在凹山湖边,用脚选择了观湖最理想位置,在最佳视角的地方建设了观景台。在海拔60米的高度,施工搭建一个直径18米、五个桩基的圆形观景平台。从空中俯瞰观景台,像一把钥匙,展示出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演绎出开启生态钥匙这一主题。观景台灵动,伸出山坡,悬在凹山湖畔,仿佛“浮”在湖水之上的一片荷叶。

2022年2月,凹山地质文化公园,4.3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经过43个昼夜施工,终于完成了艰巨的任务,隆重开园。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分为四大功能展示区,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型采掘机械设备展区。展区2万多平方米,是按照凹山采矿工艺流程顺序逐渐展示。让游客入园第一眼,就能看到大型开采矿石的标志性设备,这些历史留存,会给游客产生一种震撼。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建成,不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个生态文明的标杆,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黄克斌曾经到湖州、南京等地考察,看了他们的矿山修复样本,他也有了信心,但深入了解发现,他们的模式,南山矿难以复制。人家是在废弃的矿山修复,而南山矿目前仍在生产。黄克斌表示,一边生产,一边修复,唯有不走前人路,创新修复模式,才能走出一条适合矿山生产的生态修复之路。

16万平方公里的南山矿,除了凹山采场修复如春外,目前还在服役开采的,还有和尚桥采矿场、高村采矿场。正在开采的采矿场,必然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对此黄克斌表示,对于矿山生产状态下的生态修复,需要在生态观念上有大转变。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绿色发展的问题,真正意识到矿山修复的重要性,把矿山生产,同步修复当作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一定要打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这场硬仗。他们会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遵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主动承担开采之后,矿山的复垦复绿工作,让生态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走在矿区洁净的道路上,路边景色,赏心悦目,仿佛进入生态文明景区。微风轻吹,空气清新,自由地呼吸不再是奢望,心旷神怡中产生幸福的感觉。随行的工作人员,指着前方采场说,现在对开采的矿坑,采取边开采边填埋的办法,稳步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夕阳西下,我站在观景台,前方是湖水,下方则是铁道和输送尾矿的管道。矿山生产在绿色的环境中,按部就班地推进。游客在凹山地质文化公园游玩,如碰巧遇到运矿石的火车,从观景台下方经过,一声笛鸣,成了观湖的另一方风景。鲜为人知的是,凹山湖是南山矿的尾矿库,在支撑着矿山生产的同时,也展现风景如画的一面。湖里有鲫鱼、白条、白鲢,还有野生的草虾。湖面上,可见到一只只野鸭,在嬉耍、嬉水、觅食、飞翔,如果游客碰巧,还可以见到季节性的白天鹅。

这就是南山人的文明,播种春天,造就绿水青山。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