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蒲黎生 | 人在山水间

蒲黎生 | 人在山水间

2025-09-17 11:30:34
浏览量:

走进康县,就走进了绿色的海洋。汪洋的绿色映入眼帘,让人的眼睛顿时明亮起来。目之所及,除了绿树还是绿树,除了溪水还是溪水。心中的尘埃荡涤得干干净净,让人了却凡尘,云水之间,山水之中,人像神仙一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由与自在。这种感觉仿佛是挣脱了所有的束缚,让心灵和身体都得到了彻底地释放。

花桥村,由一河一桥一树构成。河叫长坝河,桥叫花桥,树就是菩提树。处在青山绿水间的花桥村,民居稀稀疏疏,小径曲径通幽,铁索桥在岁月中摇晃,河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村庄的古老故事。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宛如点点金星在跳跃。村里的老人们喜欢坐在桥头,一边吹拂着微风,一边回忆着往昔,而孩子们则在河边嬉戏,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村庄。有一条日夜流淌的河流,就已足够。它见证了四季的更迭,承载着时光的低语。在它的怀抱中,无数故事悄然发生,又默默消逝。它不言不语,却以奔流不息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循环与力量。人们在河边漫步,或沉思或欢笑,而河流始终如一,静静地流淌,仿佛在告诉每一个经过它身旁的人:生活,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是否懂得欣赏眼前这简单而又永恒的美好。

花桥村已经告别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耕时代,满怀喜悦地拥抱了现代化的经营方式。昔日的农舍摇身一变,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而那些独家小院也转型为别具风情的农家乐。菩提山庄、龙凤山庄、德馨居农家乐、康乐居等,这些名字各具特色,不胜枚举。它们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以及采摘体验等基础服务设施。此外,房车基地和自驾游露营基地的建立,吸引了来自省内乃至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游客。花桥村因此被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花桥村充分利用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春日里,游客们可以漫步于花海之中,感受万物复苏的生机与活力;夏日炎炎,清凉的水上乐园和郁郁葱葱的林间小道成为避暑的好去处;秋风送爽,金黄色的稻田与丰收的果实让人沉醉于丰收的喜悦;冬日雪后,银装素裹的村庄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吸引着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捕捉这难得的美景。

花桥村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和优质的服务。村内的道路曲径通幽,指示牌清晰明了,让游客能够轻松找到想去的地方。村民们以更加热情周到的态度迎接八方来客,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旅游业让花桥村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许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中来,为花桥村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花桥村已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它不仅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与淳朴民风,更融入了现代化的旅游元素与服务理念,让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花桥村不仅自然风光迷人,更有着淳朴的民风和悠久的历史,是远离都市喧嚣的一方净土。当我们走向被称作花桥的铁索桥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副镌刻精美的对联“龙王山于今菩提展绿度春秋,长坝河至此花桥横波通南北。”横批“长虹卧波”。走过吊桥,来到桥尾,又见一副对联“国富民强翠横烟云著史册,政通人和虹卧星汉成大道。”横批“国泰民安”。在“观桥亭”的亭子上也赋有一副对联“迎面花桥绿千树,背依茶屋禅一楼。”在村史馆我了解了花桥的来历。花桥一名源自西晋历史学家陈寿的《吴志》,书中写道“又长坝花桥,桥屋三间”该桥为鲁班桥。花桥村中大姓为蒲氏家族,其先祖为白马氏族后裔。在魏晋南北朝时,花桥有一位名叫蒲熊蒲家先人,因率领族人协助仇池国白马氐王,攻打符王符胜而受封为将军,被族人后辈尊称黑胡子熊爷。现在的石猫峡、长坝杨山、蒲家坝,以及武都的安化的蒲家是同族。仇池国灭亡后,蒲姓氏人也逐步汉化,成为如今的蒲家。村史馆有副对联写道“农富无须千陇地,龙王山下一张蚕。”中堂是“天地君亲师位,左为四官财神,右为文武夫子。”对联为“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横批“祖德流芳”。花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用花桥人的话说:我们花桥过上了神仙日子,这是多少辈子人梦都没有梦想过的事,没想到变成真的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花桥人踏上了幸福快车,彻底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状况,靠天吃饭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花桥人还说:“现在,不出门也能挣大钱!”“我们的收入比城里人还高”“走,饭吃了到广场上跳舞去”。花桥,正在引领着康县美丽乡村旅游的队伍,冲刺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走出花桥村史馆,还有一棵千年的菩提树在那里像故人一样等着我们。菩提树枝叶繁茂,仿佛能遮蔽世间一切烦恼,每当微风拂过,便发出沙沙的低语,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村民说,这棵树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它的根脉深植于大地,而它的树冠则触及了天际。在菩提树下静坐,心灵便能得到净化,仿佛能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当一个人感到迷茫或疲惫时,走到菩提树下,菩提树仿佛能给人一种指引,让人找回前行的力量。树下立有石碑,碑文写道“这棵菩提树树姿美观,叶片绮丽,冠如华盖,树高20米,胸围7米,南北冠幅达18米,东西16米,树龄1300年以上,掌状复叶,每个叶柄七片叶子,每年六月开花,每朵有七个花瓣,七个花蕊,花如佛塔,满树佛塔的圣景,使您流恋忘返,倍感清净庄严,果实在八月份见到,果形奇特,果核红黄各半,为阴阳两色,俗称阴阳果,象征因果轮回,可散忧闷、安神、治胃病。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无忧树下降生,在菩提树下觉悟、娑罗树下成佛。人送美名:佛爷凉伞。”

菩提树的传说与它的历史一样悠久,它不仅是花桥村的地标,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象征。每年的六月,菩提树盛开的花朵吸引着远近的游客和信徒前来朝圣,他们或在树下祈祷,或在树旁静思,希望得到心灵的慰借和智慧的启迪。而到了八月,当阴阳果成熟时,村民们会举行一个小型的庆典,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并分享果实,相信这样可以带来好运和健康。菩提树不仅是花桥村的骄傲,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