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庆团圆,异乡过年亦甘甜
——题记
过年是中华民族千年的传承,是咀嚼个幸福,是开心快乐,是传颂和谐,是欢欢喜喜和团团圆圆。儿时对过年是一种期盼,长大后对过年是一种期待和向往。自从我懂事起,一直在家跟父母过春节。我参加工作后,也是赶回家乡跟父母一起过年,我成家并有了孩子后有一次接父母到城里来过了一次春节。还有一次我到全国重点项目平果铝挂职锻炼因过年要和保卫人员一起持枪守库,在工地上过了一次春节。其余都是带着家人回家乡陪父母过年。
父亲在上世纪末离去后,我仍坚持带着家人回家乡跟母亲在一起过年。但有一次是跟家人一起在外省过的年。那是我在本世纪初外出务工,交流到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工作的第四年的2010年春节。因为我当时在省分行分管会计、科技、营运等部门工作,正赶上一个营运项目的上线测试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因自己的责任所在,不好离开长沙,以便在项目上线测试中有什么情况能及时商量处理。所以就计划把家人接到湖南长沙一起过年,还想把母亲一起接到长沙过年。跟家乡的兄弟姐妹商量,他们先是觉得母亲已91岁高龄,担心母亲身体及水土不服等不宜再出外门。我说母亲一辈子没出过广西,现她身体硬朗,而且大姐也从没出过广西,叫大姐陪母亲一起到湖南跟我过年,问了大姐也乐意,最后都很支持母亲到长沙过年。
于是腊月二十八,在大姐的陪伴下跟母亲一起先乘公交班车到柳州,再从柳州乘火车到长沙。
妻儿也于当天乘飞机到了长沙。当晚省行一行领导在饭堂加了点菜和我一起跟家人共进了晚餐。母亲平时在家每晚都喝一两多20度左右苞谷米酒,所以给她上了一小杯葡萄酒,她抿了一口葡萄酒说这酒酸酸的不好喝。因当时未准备白酒,后来给她换了一杯橙汁,她说这个糖水有柑子味好喝。
为了让家人们在长沙过好年,之前也了解了一些长沙习俗。跟我的家乡柳江县里高镇果朗村长洞屯差不多。因为在果朗村近十个屯,其他屯都是讲壮话大都是壮族,而长洞屯却不讲壮话,而讲的方言跟湘南湘西及贵州的方言有些接近叫柳州官话,附近村屯的人称我们为湖广人,果朗村只有我们那个屯不讲壮话而讲柳州官话,而且大多数村民都是汉族,习俗跟长沙差不多。比如过年走亲访友都是一样的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四方。也就是说大年初一是做儿子的应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做女婿的应随爱人(堂客)去岳父母家拜年。初三初四就是亲朋好友互相拜年了。除夕的年夜饭都相对吃得比较早,在家乡的年夜饭下午2点就开始了,据说湖南的年夜饭也是很早,在农村有的地方从清晨就开始了。在城市有的也是下午2点就有人家开始了。在菜肴的碗数上略有区别,在家乡农村过年可根据家里的富裕程度和人数多少在碗数上或6碗,寓意新的一年里六六大顺;或8碗,寓意是新的一年里发发发;或十碗,寓意是新的一年里十全十美;或12碗,寓意月月有菜(财)。而湖南长沙只讲十二碗,顾名思义是除夕夜一桌上的十二碗菜肴,每一碗菜肴都对应着一年十二个月里面的一个月,即盼望着在新的一年中,可以过上美好富足的生活,月月有菜,也喻指“月月有财”。我是用心地准备,让家人们感到这年过得富足,过得有滋有味。虽然我精心准备,但实际这个春节过得有淡也有浓。
淡的是在异地长沙过年,少了“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四方”等环节和礼尚往来。又因不是在家乡无巨鹿堂香火也就少了点蜡烛烧香烧纸供香火请先祖,再烧纸燃放鞭炮拜饭让先人先吃等程序。
浓的是能在异乡跟母亲等家人一起过年。为了在他乡过好春节,年前我已到超市采购了不少年货,我从腊月二十六就开始准备年夜饭。我根据母亲的口味和习惯结合柳州和长沙的特色等年夜饭也做了12碗(碟)。有白切鸡,芋头扣肉,五柳鱼,清蒸桂花鱼,白灼虾,豆腐圆,蒸辣味,醉鸭,东坡肉,红烧肉,贺菜(把五花肉丝,白菜丝,红萝卜丝,蒜苗丝,芹菜丝,腐竹丝,粉丝等合在一起炒的合菜)。同时也根据长沙特有的食材血豆腐来了一道红萝卜炒血豆腐,寓意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等。
下午4点多,我们一家就举杯吃年夜饭了。母亲喝了一两多20多度的米酒,我也倒了一杯米酒陪母亲。我租的住房就在湘江边,可以看到湘江上的橘子洲头,看到毛泽东的巨幅雕像。陪母亲饮了一会酒,此时心里涌出一句打油诗:
吾在星城过春节,
霜鬓明天是新年。
千里之外庆团圆,
异乡年味亦甘甜。
在异乡过年的此景此情让我陶醉。平时不喝酒的我年夜饭也喝得跟母亲的酒量差不多。母亲酒后还吃了一碗饭。能够在异地跟母亲、跟大姐、跟妻儿一起吃年夜饭也是我外出务工最大的幸福。年夜饭过后,我们一家到湘江边散步。夜幕降临后就回房间看电视了。
正当全家人在观看中央电视台春晚节目开始时,忽听到“砰砰……”巨响,母亲听力虽有些下降,但这连续的巨响她听到后问这里过年还打炮。我说是长沙市在橘子洲放烟花了。于是我们一家人移步到阳台观看烟花。随着一声声巨雷似的响声响起,一束束烟花冲到天上,“冬”的一声在空中炸开,“啪啪”地在空中绽放。观赏那一束束烟花冲到天上,绽放后一串串地盛开并不断闪烁着,有的像怒放的秋菊,舒展着柔软的花瓣,层层叠叠;有的像摇曳的灯笼,轻轻柔柔地落下熄灭;有的像芭芒花怒放后的花蕊,飞扬着冲向远方。还有满天星,像密密麻麻的星辰从天而降,仿佛要洒落在人们眼中。突然间,烟花喷出“春节快乐”字样,使燃放烟花达到了高潮。这些姹紫嫣红的焰火,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冲上天空,并毫不犹豫地绽放开去,映衬得人间“火树银花不夜天”。然后转瞬即逝,散消在夜幕中,唯有观看的人的欢呼声证明它们曾经美丽过。那一刹那的繁花似锦,一瞬间的光影流连,如春花般灿烂,如夏花般荣耀。
然而,那夺目璀璨的焰火盛宴总是特别的短暂,美丽绽放的烟花总是仓促地消失在夜空。但那绚烂的色彩以及夜空下欢呼的人们却留在了记忆里,给长沙人们的过年增添了幸福感,也给我和母亲等家人第一次在省外过年增添了浓浓的色彩。
我原计划母亲和大姐及妻儿在湖南过年天天有安排看景点,让母亲和家人来一个欢庆七天乐。第一天去天心阁和橘子洲,第二天去韶山,第三天去岳麓山爱晚亭,第四天去宁乡少奇主席故乡……
大年初一的一早我们一家就去市中心的天心阁公园。我临时当起了导游,我边走边给母亲讲解。这天心阁过去曾是抗战的战场。崇烈门牌楼上的对联“气吞胡羯,勇卫山河”及侧联“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于甚生”就是对抗战将士们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勇于战斗、勇于献身的精神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抗战烈士的纪念。这些母亲听不太懂,我就直说这里就像我们家乡的鬼子坳,中国军队和日本鬼子打过大仗,母亲似乎听懂了些说:“是乱日本的年代”。我说是的。我们一家人上到了天心阁。由于我们来得比较早,天心阁还没有其他游人,登上天心阁的最高层,极目四望,全城景色不能尽收眼底。我讲解道,从前上到天心阁的顶层,可以看到全城景色,故留下“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总关心”的诗句。但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长沙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的一座座地不断耸立,一些景色已经被高楼遮挡了。
下午一家人到了橘子洲。考虑到母亲的身体,尤其是母亲的腿也不那么利索了,就一起坐观光车游橘子洲。在观光车上,我跟母亲说,昨晚公家放的焰火就是在这橘子洲上放的。橘子洲头毛主席的巨型雕像刚落成不久,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真让人震撼。曾看过雕像刚落成时的航拍照片,很像毛主席驾驶着他的橘子洲号航母在大海中航行,乘风破浪,永远向前。
大年初二,我们一家驱车去韶山参观。我们去得比较早,游人还比较少。母亲看到高大的毛主席铜像说:“爹亲娘爹亲不如毛主席亲,应给他老人家烧香烧纸”。我说现在这里只能献鲜花。我们一家人在毛主席铜像前献上了鲜花,并在毛主席铜像前深深地三鞠躬,并围绕铜像绕行一周后全家一起在铜像前留了影。
我们还参观了毛主席故居,故居坐落在茂林山冲中。这是一幢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呈凹字形,即俗称“一担柴式”的农舍。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导下,参观的人有序地走进故居堂屋,毛主席父母的卧室和毛主席的卧室,还有他弟弟的卧室等。毛主席的亲人有不少在战争时被害了。我有时还需要靠近母亲用柳江农村的家乡话重述给母亲听。
考虑到母亲身体问题,我们没有去滴水洞,参观毛主席故居后就乘车返回长沙。坐在车上母亲自语又像是在向我问道,以前看毛主席像和韶山冲毛主席家的房子都发光,有的还光芒四射,有些还闪金光。刚才看过的毛主席铜像那么高大没有大放金光,韶山毛主席住过的房子也没有光芒四射。我说那是人民对毛主席的光辉形象的比喻,用夸张的形式宣传毛主席和毛主席的故乡,毛泽东思想是永不落的太阳。
大年初二是我的生日。长沙的一位好朋友他的堂客也正好是正月初二的生日。所以中午他请我们一家人到他那里一起共进了午餐。从韶山回长沙就赶到朋友那里吃午饭,实际是生日小宴会,朋友不仅准备了一大桌好菜,还给我们生日者送上了鲜花,同时还买了两个大蛋糕,让我第一次,也是我一生唯一一次与另一位生日者共同切起生日蛋糕一起祝生日快乐。这样我在外省跟家人过年的同时还和朋友一起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生日。
过完生日就跟母亲和家人说到长沙老街、坡子街去看看,而且晚上就在坡子街吃饭。但母亲说不看了,想回家乡长洞了。我说还有很多景点没有去看,好不容易来一次,再多住几天才好。可母亲说道,“大年三十晚老家没有开门让你爹回家过年,也没有点香烧纸钱供香火请祖先,正月初几还没人在家点香烧纸,这是不行的。”我知道母亲一是考虑过年没有拜香火点香烧纸供祖先;二是考虑家乡还有兄弟和二姐等亲人。而且大姐也牵挂她的家人,也想初三就回去。我只好答应母亲说要回去也得明天才有火车票。这时,母亲只好同意一起和我们去逛了长沙老街,在坡子街火宫殿吃晚饭。在火宫殿吃饭时,我给家人介绍,这火宫殿不大,但名气很大,毛主席曾在这餐馆吃过饭。年初三一早我和妻儿就送母亲和大姐去长沙火车站,在站台上我与母亲拥抱后才让母亲上车,后挥着手目送火车远去。
妻儿继续在长沙陪了我几天。我带他们又参观了一些景点,在上班前一天他们就回了广西。节后上班不久湖南分行测试的项目也顺利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