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级作家诗人 >> 老龙头瞰海

老龙头瞰海

2023-11-22 08:58:13
浏览量:

  慕名来到山海关,前往老龙头参观游玩,心里很是激动。来前查找资料得知,老龙头实际上是一座石城,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修筑的,坐落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是明代长城最东部的入海处。石城犹如龙头探入大海、翻波逐浪,因而人们称之为“老龙头”。

  我随着参观人流急匆匆登上城墙,极目远眺,俯身凝望,感觉真是名副其实:长城从远方山脊处蜿蜒而来,活蹦乱跳,一头扎入大海,确实像个“龙头”。站在高处远望,海天茫茫,层层海浪前呼后拥,张牙舞爪,一道道、一排排,争先恐后,前赴后继,不断扑向老龙头,吼声震天,仿佛想把老龙头撕成碎片。前边的浪撞到“龙头”上,变成了碎琼乱玉;后浪一个跟一个追逐过来,恶狠狠地扑到前浪上,发出哗哗的巨响,惊心动魄。海浪涌过来时,有的像一座高大厚重的城墙,平移横推着前进;有的像缠绕在一起的多条巨蟒,蜿蜒翻滚着打斗……

  老龙头则喷吐着水花,倒海翻江,似乎在与海浪巨蟒做着殊死搏斗。任凭“浪打天门石壁开”,“涛似连山喷雪来”,不惧“巨蟒”的气势汹汹,砥柱中流,稳如泰山,巍然傲立。

  诗圣杜甫在他的诗《渼陂行》中,这样描写奔涌的渼陂湖水:“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我想,杜甫的诗句若用于形容此时的滔天海浪上,确是恰到好处。此时的天空中阴云密布,阴风阵阵,龙吟虎啸;海面上浊浪排空,层层堆叠,白光闪耀。使人顿生恐惧之感。

  隔了一会儿,海浪暂时平静了,好像斗败了,退了回去;殊不知这是在酝酿着更大的阴谋。果不其然,片刻之时,更高更多的海浪气势汹汹地扑来,在呼啸的海风推波助澜下,狠狠地撞向老龙头。似乎就要把“龙头”撕碎了。但是,老龙头仍然纹丝不动,任凭风浪起,稳卧波涛中,笑傲海天间。此情此景,大文豪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大概是对其最好的描写吧。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巨浪滔天,汹涌澎湃,浩浩汤汤。在这广阔的大海面前,在这发狂的波涛面前,我不禁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不!是我们人类乃至所有生灵的渺小啊!

  观看了一会儿海与“龙”的缠斗,感觉浑身战栗,我便回转身来,来到被誉为“龙头明珠”的澄海楼上参观。据说澄海楼是由明初的观海亭在明后期万历年间扩建而成,所谓“澄海”是“大海澄清”之意。到了清代,由于破损,于康熙年间对其进行了重修。1900年,澄海楼毁在了八国联军的炮火下。现在的澄海楼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复的。楼共有两层,砖木结构,歇山重檐瓦顶。二楼上的四字匾额“雄襟万里”是明代学者孙承宗所题。

  澄海楼前矗立着一块高大的古碑,人称“薛礼碑”,传说是唐代名将薛仁贵东征高丽时树立的。上面刻有四个大字:天开海岳。字体古朴厚重,粗犷苍劲。

  出了澄海楼,在山海关城墙上漫步,仰望着“天下第一关”五个黑漆大字高挂城楼顶端,棱角分明,端庄厚重,气势凌空。我不由得想起了它的历史……思绪回到现实,心头受到了极大震撼。

  作家峻青在其散文《雄关赋》中这样说:“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来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

  是啊,这万夫莫开的“天下第一关”,就是铭刻在我们心中的“雄关”!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