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级作家诗人 >> 甲子山的愿望

甲子山的愿望

2025-01-17 17:30:14
浏览量:

        甲子山不是名山,海拔不足五百米,偏居鲁东南僻壤一隅,像漠漠旷野的一块荒山野岭,不惹人注目。名为甲子山,也没有什么来历典故,只是山顶有两峰耸峙,很像山羊的两只角,山下人便望山生义,叫它羊角山,后来渐渐顺口溜成角子山。

  这“角”与“甲”在那一方乡音中,又是分不清楚的,于是岁月漫漫里,不知哪朝哪代,甲子山就是人们口中约定成俗的称谓了。但这也仅是十里八乡间的秩事,走出山外,便无人知晓了。

  光阴悠悠,天地轮回。那一天,终于来到了,甲子山不再“远在深山无人知”了。

  一九四二年秋,八路军滨海军区发起甲子山战役,一举击溃国民党顽匪万余众的侵袭。一时间,“甲子山战役大捷”,“甲子山战役胜利”的捷报,传遍四方。真是不鸣则罢,一鸣惊人。甲子山,一露名就闪耀着英雄的光辉。

  英雄的山,同英雄人物一样,激励后人,奋勇向前。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着,奋斗着,努力奋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线上。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为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忙碌,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没有壮怀激烈,只有琐碎繁杂。今天与甲子山战役相隔八十多年了,时代已经不同,那时那刻与当下的工作生活扯不上块了,但,这不能说没有因缘瓜葛,不能说今天的我们就可以忘记那个战火纷飞又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是这个原因,促使我们前往甲子山。我们怀着一份被洗礼的冲动,期待着,甲子山在经过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后,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能留一点比喻启发,或者感悟什么的吗?

  黄墩镇政府新建的甲子山战役纪念馆,矗立在绿色环抱的山脚下,八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切,都在其中了,静穆庄肃。它像穿越时光的等待,我们像迟到的学生。讲解员的声音,那么甜美动人,犹如一场润禾的春雨般洒在心坎上,我们仿佛已身临其境。

  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是不怕牺牲的时代!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多么震撼人心的国歌声,唱过多少回了,但在甲子山战役纪念馆,内心竟不知觉地升起它的旋律,一时间,感到热血沸腾。

  一九四二年,是那个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抵御日寇侵略的日子哟!

  那是怎样的血与火的洗礼!罗荣桓元帅亲临指挥,参战八路军战士一万余人,发起三次战斗,取得最后胜利,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六百四十八人。

  这是美丽的数字,没有一点哀伤悲痛,更没有任何畏惧胆怯,有的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迈情怀,有的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以生命之躯书写出人类最美丽的诗篇。

  这是闪光的数字,闪烁着共产主义信仰的光芒。他们高举共产主义信仰的伟大旗帜,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枪林弹雨浑不怕,前赴后继,永往直前。他们信念坚定,凝聚起钢铁般的意志,像万丈光芒的太阳,照亮漫漫征途。

  这是骄傲的数字,他们自豪地万古流芳,他们威武地气壮山河,他们快慰地含笑九泉。后人敬仰、膜拜,后人珍惜自己的幸福,知道来之不易。

  罗荣桓元帅,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亲自指挥了这场战役,可想而知,八十多年前的那次战役多么不一般。但,今天踏上元帅曾立足的土地,令人振奋,好像我们近距离地亲近了心中的偶像,大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之感。当然,这只是是元帅身经百战中的一战,也是中国人民解放进程的一部分,它像那些举世闻名的战役一样,载入史册,被人纪念。

  讲解员的讲解完了,大厅里静默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正在屏气凝神,心有所思。

  这时,我看见玻璃展柜内,端放着一页白纸,那钢笔字迹遒劲有力,是当年参加战役指挥的陈士榘将军亲笔写下的一首诗:

  四十六年一瞬间,

  硝烟已灭民平安。

  当年将士齐奋勇,

  至今仍忆甲子山。

  陈士榘

       一九八八年五月

  老将军晚年,还忆起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甲子山,可见战役不在大小,它留给亲历的人的印痕是不可磨灭的,不管过去多久,仍怀念起,怀念那一幕幕的惊心动魄,怀念那一个个英雄壮举,怀念那些长眠于此的烈士。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数百名烈士的英灵,足以使甲子山脱尽荒蛮而钟灵玉秀了。从那时起,它不再是无名小山,而是雄居一方八方来贺的至尊,大有巍峨崔嵬之势,一览众山小了。

  至此,我又觉得,甲子山的名气大小,已不重要了。它已经是不平凡的了,它充满革命的激情、英雄的意志、民族的荣光,这一点,哪个山能比得上呢?

  现在看甲子山,它的两只山羊角似的山峰,昂首天外,宛若有一股英气在,正高瞻远瞩,展望未来呢。

  夏日阳光,洒满山坡,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苗壮禾旺,青青碧碧,农人耕耘,欢歌笑语。这风光,这图画,已幻化不出战火纷飞,但忘不了,那些英烈的血脉已化作青山绿水,永恒地滋润这方水土,没有尽头,绵绵无期,就算天老地荒,就算海枯石烂,还在赓续。然而,这显然是平常不过的事,不会是甲子山经过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留给我们的东西。那么,它留给我们的会是什么呢?

  忽然一阵山风吹来,扑鼻的清爽气息里,挟着朗朗的争吵似声音。原来同伴们在谈一件趣事。

  在山下的村子里,有一位百岁老人,是当年战役的参加者,已经昏馈不聪,难与人语了。但是,只要有人俯在他耳边,大声喊时,'他那微弱的听觉一捕捉到甲子山这几个音符,老人瞬间就爆发出叫人难以想象的活力,沙哑苍老的嗓音如洪钟奏鸣:“……机关枪哒哒哒……哒哒……响……子弹像……下雨,前边人倒了,后边冲……冲……冲……”。老人藏在心中的激情不知有多少,像开闸的洪水,奔泻开来,一时无法停住,只得由着他尽情地喊下去,直到气喘吁吁,动情地老泪纵横,让闻者动容,唏嘘不已。

  这位百岁老人,真叫人敬仰。我想前去拜会,又因时间关系,不能成行,只得作罢,也许以后还会有机会。

  在百岁老人心中,甲子山不再是山,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坚定的精神,一种为了信仰,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经过八十多年后,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从此,甲子山将闪耀着迷人的光环,耸立大地上,比任何名山大岳都不逊色。也许,再过八十年,甚至八百年,也还是这样。然而,我在当下,终于明白了,它经过八十多年风风雨雨后留给我们的,既不是什么启发,也不是什么感悟,而只是一个愿望,就是继往开来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呵,甲子山,英雄的甲子山!它经过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留给我们的是无价之宝。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