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报道 >> 全球汉学家齐聚清溪捐赠译作,“文学译作清溪书架”正式启动

全球汉学家齐聚清溪捐赠译作,“文学译作清溪书架”正式启动

2025-07-26 15:05:32
浏览量:

        7月25日下午,暑气蒸腾的益阳清溪村,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二楼报告厅内,一场以“全球汉学家文学译作清溪书架”为核心的启动仪式正在举行。作为“在世界文学地图上发现清溪——汉学家、文学翻译家走进清溪村”系列活动的高潮,来自世界各地的12位汉学家集体捐赠了多语种中国文学译作,为这座文学村庄注入国际视野。

        这不仅是一场书籍捐赠,更是一次文明互鉴的鲜活实践。启动仪式分为三个环节,环环紧扣“文学连接世界”的主题。


        影像启幕,感知文学村庄。活动以清溪宣传片《清溪清我心》开场。短片生动展现了清溪村与中国文学的紧密纽带,结合上午的实地探访,让汉学家们对“文学振兴乡村”的图景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这段影像勾起了汉学家们对中国乡村文化繁荣的新想象。

        代表致辞,翻译家的深情告白。活动现场,匈牙利汉学家宗博莉·克拉拉作为代表发言,分享了她20多年翻译中国文学的历程。她捐赠了莫言《蛙》、余华《活着》等匈牙利语译作,特别带来1951年布达佩斯出版的周立波《暴风骤雨》——这本由华人朱瑞玉翻译的书,历经70年“文学旅程”,从清溪出发、辗转异国,终回周立波故乡。“它见证了中匈文化交流的种子,”克拉拉动情地说,“翻译不仅是字面转换,更是贴近情感与历史的对话。”

捐赠仪式,书架正式启用。核心环节中,12位汉学家依次上台捐赠译作签名本,涵盖20余部作品、11种语言。保加利亚汉学家思黛捐赠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埃及汉学家白鑫捐赠《鲁迅小说选》、刘震云《一日三秋》等20部,芬兰汉学家劳诺捐赠麦家《暗算》、阿乙《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与捐赠仪式同时进行的,是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馆长曹孟良为12位汉学家颁发入藏证书,益阳市文联主席刘益希为汉学家授予“中国清溪文学之友”纪念牌。随着最后一本书入藏,“全球汉学家文学译作清溪书架”宣告正式启用。

12位汉学家与曹孟良、刘益希合影留念

        12位汉学家们用各自的母语传播中国文学,构建跨文化理解。捐赠书籍不仅涵盖莫言、余华等当代作家,还包括《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典籍,体现中国文学从古至今的全球影响力。克拉拉强调:“每一本译本,都是跨越国界的努力理解,是一次文化之间的真诚对话。”

         清溪村以周立波故乡著称,而书架也将成为清溪向世界延伸的“温暖手掌”,吸引更多国际读者。活动在参与者们的合影中圆满落幕,宗博莉·克拉拉代表汉学家致谢:“感谢清溪为译作提供归属,让远方的声音成为中国文学宝库的一部分。”汉学家们将情感“放入这片土地”,这不仅是一次捐赠,更是清溪村在世界文学地图上刻下新坐标——以书为媒,友谊长存。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