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报道 >> 金怀斌长篇小说《红拳宗师:鹞子高三》出版五周年暨影视播映座谈会举行

金怀斌长篇小说《红拳宗师:鹞子高三》出版五周年暨影视播映座谈...

2025-11-26 12:23:48
浏览量:

座谈会现场

11月23日,青年作家金怀斌长篇小说《红拳宗师:鹞子高三》出版五周年暨影视播映座谈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文化馆举行。本次活动由阎良区文联、作协、图书馆以及区政协文艺委员工作室联合主办,关山文化馆协办。

西安市作协副秘书长冉学东,渭南市富平县作协主席康凯鹏,方志学者张瑜,泾阳乡土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卢金昌,西安市高陵区作协主席张永强,以及陕西红拳名家张国栋,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铭昱,本书作者金怀斌等参加活动。

青年作家金怀斌

青年作家金怀斌(笔名刀客虚谷)为80后创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代表作《红拳宗师:鹞子高三》《西京烟云》等,其中《鹞子高三》电影剧本已由央视六套改编拍摄为影片,广受关注。

座谈会上,阎良区作协副主席唐勇简要介绍了《红拳宗师:鹞子高三》的创作背景与故事脉络。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座谈,碰撞出更多关于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与会嘉宾围绕作品展开深入交流。康凯鹏以亲切的“拉家常”方式,将红拳文化与地域精神相联系,称赞小说“写出了渭北人的大情大义,让武学与关学的精神内核实现了统一”;张瑜肯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认为其“以章回体传统笔法写出了新意”;阎良区作协副主席秦川见证了作者创作的历程,坦言“读罢既欣慰又震撼,金怀斌笔耕不辍的精神令人敬佩”。

张永强则聚焦作品的传播价值,提出“影视化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路径,金怀斌的文本为陕西文学注入了鲜活力量”;阎良区作协副主席王向前认为其“不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曲文化传承与民族气节的赞歌,诠释了武术修身立德、济世安民的深层内涵”。

张国栋结合自身实践感慨道,武术的传承离不开文化的滋养,这部小说让更多人明白,红拳不只是招式,更是一种精神风骨;高铭煜评价作品“填补了陕西武术文学的空白”,并从创作角度分析其三大亮点。

冉学东表示,《红拳宗师:鹞子高三》是一部深深扎根关中文化的作品,高三形象是关中人坚韧不拔精神的生动缩影。阎良区作协副秘书长阎艳利分享了与作者的交往感悟,副秘书长兰小山则聚焦主人公形象,称作者为“跨界文学的新势力”;杨栓印、刘新其、张艳丽等专家也结合各自视角,分享了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活动现场,陕西古琴表演艺术家军玲现场演奏《侠骨松风》,琴音与红拳精神相呼应,武术展示环节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此次座谈会的举办,不仅是对《红拳宗师:鹞子高三》创作价值的肯定,更搭建了文学与武术、地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交流平台,为推动本土文化传承与文学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合影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