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2025新春人物丨当代作家 曾令蕃 作品年刊】

【2025新春人物丨当代作家 曾令蕃 作品年刊】

2025-01-09 17:15:49
浏览量:


2025新春人物

当代作家 曾令蕃 作品年刊





2025新春人物简历

XIN CHUN REN WU  JIAN LI

      曾令蕃,中学语文教师,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澄迈县文史特约撰稿人。已在《海南日报》《东方教育》《琼州大学报》《鸭绿江》《新教育》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多篇。出版个人专著《新生》。2007年短篇小说《竹三公》在《作家报》举办的小说大赛中获金奖,2008年短篇小说《小哑巴》在《作家报》和《中国文艺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小说大赛中获金奖。2012年散文《瞧,老妈这个人》入选中国文联和中国散文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散文大系.抒情卷》。2016年散文《脚踏实地干实事,一片丹心育新人》入选《红旗杂志丛书》,2019年散文《缅怀鲁迅先生》《四季感怀》入选中国作家出版社年度选本。现有作品两百多万字,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和琼剧。



作  品  年  刊

ZUO PIN NIAN KAN

  

窗外有玫瑰


  女孩的学校还不放假,就被爸爸妈妈送回乡下交给爷爷奶奶。女孩受伤了,医生说,治疗了还要静养三个月,等骨伤完全康复才能下地走路。

  女孩多么留恋学校的功课和老师同学,还有城里的车流人潮,那可热闹呢!回乡下前老师和班里的同学分时分批到医院看她。学校表扬她舍己救人的精神。城里虽好,就是家的房子太小,那逼仄的空间,阴暗、潮湿,不通风,不透气,放了两张床就没地方下脚,一些家档物件塞满了床底。一家人像住在洞子里一样,女孩每每回到家就感到不自在。最讨厌的是学习的时候,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就是有了也没地方放啊。她是以椅子为桌,人坐在地上看书写字。

  老家的房子多好啊!一幢三层小洋楼,前面临街道,后面的公共娱乐场所,草坪碧绿,鲜花斗艳。排球场,篮球场,树荫下还有健身器材。开启窗户,外面的景色随着新鲜的空气,带着花草的香味,立即闯入你的视线充盈你的嗅觉。美丽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改造,真是美不胜收。屋内陈设,窗明几净,高雅不俗。家,由爷爷奶奶看管着,爷爷奶奶就是家!女孩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逢年过节才回来小住几天。记得三年前,女孩在幼儿园中班,一次回家来,看见房子这么宽敞明亮又气派,不禁惊叹,啊!爷爷奶奶家的房子好大好漂亮!我们城里的房子太小太旧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不在城里建大房子呢!她的稚气的话惹得大家都笑起来。女孩那时不懂城里住的是出租房。爸爸妈妈把十年打拼的汗血钱变成了乡下的小洋楼。

  女孩的床就在靠窗的地方,她看到村子里到处都是楼房,街道全都是水泥路,还有风景树,花坛,碧草组成的绿化带。对面那边,有几个上了绿漆的垃圾桶,每天都有车来把垃圾拉走。这么优美干净的环境,一点都不比城里差。今年上半年才完成的美丽乡村建设,只可惜开到村里的车太少了,活动的人也不多,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

  可是女孩在乡下老家并没有孤寂。她渐渐地感到快乐,因为有爷爷奶奶的悉心照料。奶奶以前是大队卫生所的赤足医生呢,懂得一些偏方,在乡下,治病救人,又不贪财,口碑极好。常有老爷爷老奶奶到家里来拉家常。当得知女孩是为了救人而受伤的,都赞扬,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将来一定是个大好人。村里为数不多的小朋友们也来了,有的跟爷爷奶奶来,有的是小朋友们结伴而至。他们来了最热闹,最快乐。他们问她城里的事,问城里的高楼城里的车,问城里的学校和幼儿园,还问女孩是怎样为救人而受伤的,她都热情地告诉他们。那天中午,她和几位女生去购物,眼看一辆刹车失灵的三轮摩托要撞上她的同学,情急之下,她用力把同学推开,那车却撞到了她,造成严重的骨伤。他们被女孩的精神所感动,也亳无吝惜地将乡下的趣事对她说,她就觉得乡下那么新奇有趣。她真想马上跟他们上山放牛羊追蝴蝶,摘野果。不成想,当天下午,就有熟透的山竹,甜蜜如糖的桃金娘送到家里来。女孩爱吃这些,吃了,甜到心里。关键是,小朋友们描绘野外活动的无穷乐趣。女孩心里想,乡下也很好啊,怎么大人都爱往城里跑,那么多的乡下孩子随亲进城,留守村里的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让这美丽的乡村冷漠空寂。

  最让女孩充满成就感的是,小朋友们都拿了课本来向她请教。她像小老师一样教他们读书,教他们做练习。她还拿出课外书让他们看。他们分明没有看过这些宝贝书籍,所以都如饥似渴。

  一个周末的早晨,小朋友们约好,要来请女孩教他们唱歌跳舞。自从女孩回来,这里可热闹了,整个村子也充满了生气,常有书声琅琅和欢声笑语飘荡大街小巷。

  老人们说,城里的孩子读书好,女孩懂得那么多,而乡下的孩子都野着。得感谢女孩这些日子对他们的教育,他们变得斯文了。

  但是女孩觉得是她应该感谢村里的小朋友们,他们带来童稚与融融之情慰藉了她的寂寥。让她很好地体验了乡下的生活,丰富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女孩的爷爷奶奶看到孙女这么欢乐,这么开心,赞叹道:“你们这群快活的小鸟,无忧无虑,整天唧唧喳喳,多么幸福啊。

  突然,是谁指着窗外花坛处,惊喜地说,燕燕姐,你看,窗外有玫瑰花开放了!大家朝那边一看,果然,一片惊艳!浓浓花香随风飘荡。


登七仙岭


  下午三点二十分,省作协采风团到了七仙岭山下。抬头望山顶,青山巍巍,骄阳似火,像征七仙的七座石峰清晰可辨。

  大家跃跃欲试,一些没有登山经验的文友说,很快便可登顶,居高临下,放眼四野,领略无限风光。本地作家老王说,不会那么容易吧,一会测试你的意志和耐力。

  采风团几十号人马开始登山了。我们沿着石级、栈道、廊桥一路向上,队伍可谓浩浩荡荡。路不是太难走,沿途所见,石头垒叠,涧水叮咚;路之两旁都是橡胶和槟榔。最近的几十年,为了搞活经济,人们伐木毁林,大搞种植。经济收入好了,是否有人估算人的行为对大自然的破坏造成的损失?你看,槟榔橡胶的绿意,哪有天然的绿实在唯美!

  所幸,登上三四百米后,景色自然不同:高树、老藤、巨石遍地是!众树争风弄日,高高昂立,奋发向上。它们有的面目丑陋,爬满老藤;有的身躯伟岸,直指云天。一棵两三人合抱的千年古树,其貌衰朽,皮枯骨老,大半的躯干已经不存,伤痕累累,仅有半圈薄薄的皮囊,就如巨人被魔鬼剖腹取去了内脏。正当为之婉惜时,抬头树冠,有几十米高,树梢枝叶仍然充满生机!召示着浩劫不死和不言屈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

  成堆成排的石头,千姿百态。有的像神龟千年万年静伏不动悠闲自得;有的像下山猛虎只那一刻将冲荡而下势不可挡;有的像百兽抱团,相亲相吻;有的像静坐小憇的老人神情安逸,享受生活。树多石多,很少看到裸露的地面,树和石相拥,“根抱石”的奇景随处可见;“石生树”(从石缝中长出)的景象不少,充满了英武和暴力!树与树交叉连理,分不清哪一棵的枝杆,石与石垒叠,高危势昂,各具形态。

  采风团的文友们被沿途的奇险风景迷住了,一路的攀登,一路的赞叹!人人争把美好景观拍进手机,分享给亲朋好友,留作美好的记忆。

  有人落下来,队伍越走越小。有的因为贪恋美好风光,更多的是走累了,想歇一歇再走。文友老李,一把年纪,向来被大家称为李大哥。李大哥意志坚强,不以年长为虑,跟我们继续向上。他乐呵呵的对那些“歇一歇”的人们说,要走就走,登山时越歇越累。

  也不知走了多少路,只知无限风光在险峰,而且这种知识一直在鼓舞着我们向上!四点十分,估计快到了吧,不就是二千三百米吗?我们走一个钟头了。这时感觉又累又渴,拐一个弯道,出现一个平台,平台上搭建一间平板房,这是小卖部。已于沿途“守望石”、“巨石阵”、“山祈福台”等处遇到类似的小售部。七仙岭风景优美,游客多,他们的生意很好。我们进去买水喝,被宰了,明码标价高出市面两三倍!但是得买,我们甘心。就因为渴。爱开玩笑的老王逗趣说因为美女老板的短裙细腰和她挂在脸上甜甜的笑,礼貌热情的甜言蜜语,还有她呀呀学语的小男孩。就是不渴也得买。带这么小的孩子在深山老林崇山峻岭上做生意也不容易,而她急人所急,多赚一点是应该的。我们向她打听还有多少路,她说还有多半的路。天啊!一个钟头才走这么一点点,感觉已经登好高了。美女老贩看出我们心中犯疑便说,再走二十米,有一蜂窝石,旁边一块石头上凿字注明,到那里是一千米。你们要登上山顶估计在六点后了,返回一定很晚,不过别担心,可以花钱坐滑滑梯下山。

  我们不甘心就此下山,但是集中返回酒店的时间是五点。注定没法登临极顶了,于是打算再走一段便下山,不尽兴也没办法了。果然在一块一间房子那么大的蜂窝石旁看到一块石头,上面刻有“一千米”字样,另一块石上还有一个很有哲理的句子:你不是登山,而是在登人生。这是对登山者的鼓励,你来登山,勿以山高路险为虑,要有顽强的意,勇于攀登,奋发向上,登至极顶。正当我们婉叹时间不够的时候,有人从山上下来。一问才知道,他们有的还不到山顶就下来了,因为太累,上面的山更陡,路更险,登山更费时,体力消耗更大。有的已登至极顶,一览众山小,领略了无限风光,脸上写满了胜利者的骄傲与微笑!可是我们必须半途返回,把婉惜带走,下一次来才能了却心愿了。这时,一直走我们前面的那一家子,他们出现了分歧。爸爸说,回去吧,上面还有多半的路。他们七八岁的儿子说,不!还要上!妈妈说,上面的路更难走,你会累的。儿子说,不怕!就是要上!难走怕什么,在山顶看风景更好!小男孩的话让我不禁随口吟诵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青年时代的佳作。诗的最后两句,借写景物而言志,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为祖国贡献自己才华的雄心壮志,表现了顽强的意志和文人骨气。又突然想起著名作家冯骥才笔下的挑山工。挑山工以枯瘦的身躯,饱满的精神,挑着担子,轻巧的把客人的东西送到山顶。为了养家糊口,他们长年累月如此艰辛,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返回好一段路还不看见那家人下来,不知他们怎样的争持。反正我受小朋友不怕困难,不言放弃的豪言鼓舞,心里暖暖的。又想起那句话“不是登山,而是登人生!”

  下次来,一定用足够的时间不可言退地登上山顶!


老    井


  我们村子的前面,自东而西共有三口水井。中间那口挖于一九七二年的叫新井,最东边的那口古老的叫老井。不知道始于何时,村子先民就这么叫老井了。

  本村入村肇居始于元朝中期。建村落必须解决饮水问题,老井就是那时挖的。老井不但是本村最老的井,而且是本镇最老的井,因为我们村是本镇境内汉人定居最早的村庄之一。

  老井只有四米多深,井口呈正方形,边长约八十厘米,由四块粗糙,颜色不大相同的条石辅成;井面和井壁,用大小不一,形状多样,形象丑陋的石头石块砌成,只求表面略平,便铺砌上去,因此坑坑洼洼,很不齐整。尤其井壁,石与石之间,合缝或大或小,从合缝往里看可知道这些石头不但或大或小,而且厚薄也不一样,是纯碎的乱石。佩服祖先,不知怎样把这些石头砌合在一起,粗制滥造,却又这样坚固,老井经历了这么漫长的历史,仍然完好不损!

  更难得的是老井的水泉,自古至今一直都很旺。老井,以她朴素的面目,瘦小的腹腔,盛满清澈甘甜的地母之乳汁,养育着我们村一代代人。感恩祖先卜地肇基延绵千秋,创勋业滋润后昆人丁兴旺。

  老人说,老井水含量与别的井水不一样,同用一担桶盛满水,老井的水比别的井水重七八两。村东这边的人,代代饮用老井水,个子普遍比村子西边的人大而且健康长寿。村中规定,老井为饮用井,其他各井只能当煮猪食,冲凉洗衣之用。

  老人说,为了卫生起见,也是对小小老井的敬重,自古以来到老井汲水,一直使用公桶。挑水人,不管来了多少,必按先来后到之秩序,公桶汲水倒到私家桶里,多忙多急也不得放私家桶进去下井。

  老人说,井是有井神的,井神爱干净,玷污不得。井神与天上雷公有来往,时时刻刻互通信息,谁做对不起水井的事,他们看得见,能按情节轻重惩罚。这言论迷信愚昧,但能约束人,教化人,规范了一代代人敬重水井之心,做出文明的行为,对井的敬畏和感恩。她施于我们甘泉,供我们生息,人们没有理由对她轻视或非礼!

  我曾经为捍卫老井的神圣而做过一件好事。那年我读初二,一天下午,放学后去挑水,因为刚放学,一时拥来挑水的学生娃人数多,水位立马降低,不知几时起,一些小青年不太尊重祖先乡规,来了就放私桶下井汲水了,井口小,只能容三只桶同时进去。一位玩皮男生,一下子打不满一桶水,他用力的提起放下,放下提起,连续好几次,不但影响别人汲水,还把井水弄浑。小小老井怎经得起如此撒野!当他把水倒到另一只桶,再要汲水时,我气不打一处来,抢过他的桶抛到井栏外。他哭着回去了。晚上他父母兴师问罪来了。我挨了父母的责骂,而且大家都说我的不是。我心里不服,说道,难道我做的不对吗?只有少数几位老人说公道话。他们说,即使时代不同了,井神还是有的,大家还是守规矩的好。

  那事过后,我和那位男生一直结仇,从不来往。直到几年前,他有事求我,才很尴尬地承认了自己那时的过错,而于我早已不在乎那事了,还是不要说我对,不要说他错了吧。世间的规矩早已变了。

  这几十年以来,老井是不堪污辱的,村民图取水方便,在井旁边起灶煮水,宰狗杀猪,清洗肠肚肺之水又腥又膻,血红血红的,不少渗入井中。古老瘦小丑陋朴素的老井,自古干净卫生,不成想到了这年代被这些不知好歹,不在乎井神雷公的人们弄脏了。

  村中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解放前夕,有一户人家,遭受了不幸,男人走了,女人没能力养活五个孩子,把那个最小的送人了,孩子那时才三岁多,多惨凄啊!更不幸的是,领养的人在孩子五岁那年又转送给崖城的一位孤寡老人。老人担心孩子亲娘来认,竟然三易居所。孩子的亲娘寻儿不得,不久病故。三十年后,那个年过而立之年的青壮年,他的养父已终老故去。他可寻找故乡认亲了。长期为认亲这事愁思满怀,积郁于心。从小,他不少遭受别人的白眼,不少遭受伙伴们的欺凌,因为他是抱养的孩子,也是这些遭遇加深了他对自己身世的认知和记忆。

  他要寻找他的亲娘,他的兄长,他的故乡,他的怨恨,他的思念------可是他不知他是那里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的姓与名,更不知道亲娘姓氏,兄长名讳。奇怪的是朦胧地记得,他家附近有口好深的老井。就凭记忆中的老井,他登报寻找梦中的老井之魂灵,他想找到老井,不愁找不到亲人!终于,是老井让他日思夜念几十年的四位兄长去踏访他生活的边远地方。兄弟相认了,就凭借老井赋予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个三岁小孩,什么也记不得的年龄,是他记忆着老井呢?还是老井惦记着他?这个故事太感人了!

  我每次回老家都去看看祖祖辈辈的老井。老井容颜愈见得苍老,但瘦弱娇小的体魄永远康健,因为她盈盈一井的泉水仍然清洌甘甜!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