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临九华二三事
陈建贵
因了朋友要进香还愿拉我作陪,再次登临九华圣境。
第一次上九华山的时候,正是“天无三日晴”的初春时节,许是出门之前忘记看黄历了,自驾车出门到游历完九华山,整个都是在蒙蒙细雨中进行。
“春雨细如丝”初春的雨总归不是那么生猛滂沱,但淅淅沥沥、如泣如诉、剪不断的下着,渐渐地下成了弥漫在空中的水雾,万物都隐入白茫茫的雨雾中看不清楚了。登山的时候,人好像漂浮在淡白色的世界里,只能看清眼前的几步台阶。穿过密密匝匝的雨幕,湿漉漉的上了九华山顶天台,就像突破层层迷雾豁然站在云端上。山顶由于海拔高的原因,天台上倒是没什么雾,视野开阔,然白茫茫的一片。雾锁群山,先哲们所说的: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等绝美风景皆无缘相见。有所欣慰的是一路上偶遇了:雨松、雾松、雪松、冰松等奇观!可见有失也必有得!于我这种懒人来说,不但是人生首见,而且可能就是人生仅见。尽管如此,还是小有遗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这次再去九华我仔细翻阅了黄历认真观看了天气预报,挑了个天气凉爽、风和日丽的大晴天(暗暗觉的自己小有聪明呢,呵呵!)。
到达池州市青阳县,远远眺望高耸入云的九华山,察觉浮现在眼前的群峰及众多庙宇,在明晃晃的阳光照耀下仍然被缭绕的薄薄烟雾笼罩,若隐若现、不甚分明。心里正暗自诧异,鼻孔中却吸进了一丝若有若无又细微可辩的淡淡香味。我沉吟片刻才恍然:原来是鼎盛的香火燃烧所至。“香飘十里”说的恐怕就是这种情形吧。
九华山既然是佛教圣地,来此的大都是求神拜佛、烧香许愿的善男信女。我这样单纯的观光客应该比较少吧!我倒不是抵触信佛,主要是我这种“酒色财气”皆贪,六根不净、七情未断的俗人,即使是信了佛,估计佛也不见得会信我吧!再说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自然是没有了要许升官发财、求子艳遇的宏愿!仅仅是做一个游览的旁观者挺好。当然旁观者也旁观者的乐趣,好像也那么两三件小事触动了我:
我既然不烧香拜佛,只能装作有文化的样子,看看庙宇,研究研究庙门口的楹联、佛偈,从中看到了一对非常励志的佛偈“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没想到素来静心平和、慈悲为怀的佛门竟然也会有斗志昂然的境界!不过,只要是人类和自然界生生不息,那么魑魅魍魉、邪祟精怪肯定也会层出不穷!尽管佛门殚精竭虑、心血耗尽,成佛、证菩提的难度属实是太大了!就像人间反腐,任重而道远!
下山时路过一间小小的钟楼,黄墙黛瓦,飞檐翘角,整个楼似乎都被佛烟所笼罩,显得神圣而庄严。同行的朋友进去撞响了三声佛钟,被一位守在钟旁的僧侣收了二十元钱。我脑海不禁浮现出电影《少林寺》中,主持方丈给觉远和尚受戒的画面:方丈边施戒边问觉远“尽修行,不杀生,汝今能持否?........。”没有记错的话,佛家十戒中的第十戒应该是“不蓄金银宝物”。不知何时起,晨钟暮鼓也成了赚钱的工具,确实生财有道!心里没来由默默地涌出一句俗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偷笑]
一接近九华山地界,路上总能遇见身穿灰色长袍或着黄马褂的朝拜者,他们或独行、或三两结伴。相同点是都坚持步行。上下山途中,也随时可见三步一跪拜,额头结痂,口颂佛号的虔诚佛家信徒。我凝神观察了一下,绝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更好玩的是,随耳听一位小朋友嘀咕了一句“少壮不努力,老了拜菩萨”,也许小朋友是有口无心。正所谓“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他们至少比我这种“少壮没出息,暮年不礼佛”的俗人要好上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