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温泉行
杨斌旺
我们是从衢州出发的。
十月的江南,正是最丰腴饱满的时节。车窗外,是一幅流泻不尽的画卷。黄灿灿的稻田,像一片摊开的、巨大的软缎,风过处,便是一阵温柔的、金色的翻滚。那沉甸甸的稻穗,谦卑地低着头,仿佛在向土地做着一年一度最虔诚的告别。路旁的桔子树,更是热闹,累累的果实,黄澄澄的,将枝桠压成了一张张满弦的弓,仿佛再添一分重量,便要“咔”的一声,迸出满树的甜蜜来。间或有池塘,水平如镜,几只白羽的鸭子,悠然划破这一面镜子,留下一道道转瞬即逝的痕。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田畴间“铁牛”的轰鸣,它们取代了旧日水牛的沉默,奋力地翻垦着土地,散发出新泥的、腥甜的气息。然而,也偶有奇迹——一头真正的水牛,毛色乌黑油亮,正慢吞吞地踱过田埂,仰起头,“哞——”地一声长叫,那声音浑厚而苍凉,像是在呼唤一个远去的时代,又像是在与这铁器的喧嚣做着最后的、从容的抗争。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是连绵不绝的翠竹,绿得深沉,绿得幽邃,仿佛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故事。
我与刘雨土同学并肩坐着,窗外的景致流水般从眼前滑过,话却不多。我们这个年纪,已不必再靠言语来填满所有的空隙了。有些情谊,像老酒,沉在坛底,味道才最是醇厚。经龙游,不过一个多小时,武义便到了。
武义的同学是热情的,他们为我们这远来的“客”,安排的第一个节目,竟是“洗尘”——名副其实的,用温泉来洗。
那便是清水湾了。好一个江南园林式的所在,占地十三万平方米,四十一方汤池散落其间,如同大地的四十一个温柔的梦。我们褪去一身尘世的疲乏,将身体浸入那一池暖玉中。水温是恰到好处的四十二、三度,一瞬间,仿佛万千个张开的毛孔,都在同时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这水,据说是从唐代便发现了的,日出四千吨,富含着氟、硫、锶等大地的精魂。清代的《武义县志》里,还记着乡人用它疗治皮肤病的旧事。如今,它成了国家4A级的景区,融合了现代的康养与古典的园林之趣,甚至还保留着宋代“曲水流觞”的风雅设计。我闭目养神,任那热力丝丝缕缕地渗入筋骨,遥想千年前的文人墨客,是否也曾在此处,袒胸露臂,于氤氲水汽中,吟风弄月呢?这般想着,不觉口占一绝:
清波一掬洗风尘,雾绕霓裳幻亦真。
遥想唐时明月在,曾窥汤谷沐仙人。
这温泉,仿佛是武义的魂。第二日,我们便去了唐风温泉的森林秘境。这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六万平方米的日式露天温泉,藏在覆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的森林里,贵妃池、九龙池、石板温泉,各有各的妙处。可以想见,若在冬日,温泉上升腾的白汽,与古树枝桠上凝结的雾凇交相辉映,该是何等琼瑶仙境的奇观!这里的泉脉,采自地下三百六十米的岩层,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淳熙年间僧人建的“暖汤庵”。那温泉碑廊里,明清的二十一快题刻静静地立着,尤其是那位万历进士徐学聚的《温泉十咏》碑,字迹虽有些模糊,但那穿越数百年的文心与感慨,却仿佛能与这温润的水汽一同,渗入观者的心里去。
武义又不独有温泉。第三日,我们便去寿仙谷探险。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赭红色的岩壁,在秋日朗照下,像一团团凝固的火焰。满山的红枫,正是最好的时节,那绚烂的红,与岩壁沉郁的赭红交织在一起,便成了所谓的“赤霞染枫”,壮丽得令人失语。那高逾百米的“天门双阙”,是造化以亿万年时光劈出的惊世一笔。相传这是唐代叶法善炼丹之处,存有明代的丹房遗址与“寿”字摩崖。年年重阳的药王祭典,更是将采药、晒药、捣药的古风,鲜活地传承了下来。站在这天地造化的奇景前,回想那温泉的柔,与此处山石的刚,不禁觉得,这武义的风骨,竟是如此刚柔并济,阴阳相生。一时感怀,遂成一律:
丹霞赤壁倚天开,仙谷幽深隐碧苔。
叶法炉灰凝紫气,寿皇字迹印苍崖。
刚风削就千峰骨,柔水融成万斛瑰。
造化玄机谁解得?阴阳轮转自心裁。
下午,我们去了俞源太极星象村。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所在。整个村落,竟是中国唯一的太极星象布局。二十八处古建筑,对应着天上的二十八宿;村中的七星塘、七星井,则按北斗排列。那元代古戏台的藻井上,还绘着完整的黄道十二宫星图。这一切,都源于明代那位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设计。行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着那宋元明清遗存下来的三百九十五幢老建筑,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下了脚步。那传承了六百年的“圆梦节”与祭星仪式,那至今仍在使用的元代水利系统,无不让人感到,这里的人们,仍生活在一种与天地星辰、与古老祖先息息相关的、充满仪式感的秩序里。
我们还去了郭洞古生态村。原始森林环抱着这个千年的村落,宋代何氏宗祠肃穆,元明清的古桥静默。最令人震撼的,是那两千余株千年红豆杉组成的“龙鳞林”,它们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气候系统,呼吸之间,都是清冽的、带着植物芬芳的空气。据说这村子建于北宋政和年间,是按着风水名图《内经图》来布局的。那明代的海麟院里,完整的药师佛壁画,仿佛还在护佑着这一方的安康。
归程的车上,窗外的景致依旧,我的心却仿佛被武义的温泉水洗过,又被它的奇峰古村填满了。来时,只道它是“温泉之乡”,奔着那一池暖汤而来;去时,方知它的底蕴,远不止于此。那温泉,是大地母亲的体温;那丹霞,是历史老人的风骨;而那星象古村,则是先民们将宇宙洪荒纳入人间秩序的智慧结晶。它们共同构成了武义的血肉与灵魂。
于是,在高铁有节奏的律动中,我摊开纸笔,填下这阕《沁园春》,以为此行的结语:
沁园春·咏武义
吴越灵枢,浙中福地,古邑暄妍。
看丹霞捧日,赤城霞起;清波漾月,汤谷烟绵。
星布俞源,龙蟠郭洞,寿谷仙风绕碧巅。
凝眸处,是唐碑宋础,诉说流年。
沧桑几度变迁,总留得温淳在世间。
叹伯温妙算,天机布局;法善真修,炉火炼丹。
一脉泉温,千年梦炽,洗尽尘劳证自然。
归来后,有余香满袖,清梦长圆。
这武义,是值得再来的。不为别的,只为在那一池暖汤中,与古老的时光,再作一次无声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