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散文 >> 游太真洞记

游太真洞记

泊宁2025-10-16更新 次浏览

游太真洞记


杨斌旺


       我和章光友一行人,便在这阳春三月的晨光里,从乌溪江畔的小湖南出发了。中巴车行得稳当,窗外是流丽的江南。田畴是碧绿的,一块块铺开,像才浸过水的宣纸;远山则笼着一层薄薄的青霭,软软的,仿佛一吹就会散。经廿里,过衢州城,两个多小时的辰光,便在这样柔和的景致里滑了过去。待车停稳,猛一抬头,“太真洞”三个字还不及细看,先就被洞口那一片云雾摄去了魂魄。


       那洞顶的云,实在是低垂得有些殷勤了,丝丝缕缕,缭绕不去,不像天生的,倒像是哪位醉了的仙人,宴罢归来,嫌玉带缠身碍事,便解下来,信手抛在这苍翠的山峦间。人站在底下,不由得也自觉渺小起来,仿佛一不小心,就闯进了一幅年代久远的古画里。洞是喀斯特的形貌,据说已在此处沉默了五亿个寒暑。内里以三十六洞天勾连缠绕,成了一座地脉的迷宫。岩壁上,有深深的刻字,是《朝天大忏》里的句子:“浙江衢州有太真,太上老君传道经。”笔划古拙,带着水痕,像含着泪的眼。这便引出一段缥缈的旧事来。相传唐时,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玉环娘子,在册封为贵妃之前,曾在此听经修道。“太真妃子”的名号,莫非便与这洞有了关联?想到此,再伸手去触那潮湿的洞壁,指尖传来的凉意里,竟仿佛也掺上了一丝太上老君炼丹时逸散的、若有若无的炉火余温了。


       五绝  洞中即景


       云低疑坠带,洞古隐丹炉。


       触壁余温在,仙踪识得无?


       踏入名为“白塔”的洞府,一股冷森森的气流便裹挟而来,据说其速每秒可达四米,霎时穿透了春衫。第一处厅堂,便在幽蓝的灯光里显出它的诡奇来。那无数的石笋,拔地而起,或如琼楼玉柱,或如利剑指天,森森然一片,竟像是凝固了的海底浪涛,在刹那间被施了定身的法术,保持着奔涌的姿态,直到地老天荒。顶上呢,是倒悬的钟乳,千姿百态,有的像群仙宴饮,衣袂飘举;有的又像奇禽猛兽,蛰伏于暗处,眈眈而视。转到西北,是第二厅,气象便迥异了。那穹顶是管状的,高高地隆起,恍若帝王的云殿,空旷得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回声。中央散落着些天然的石台,圆润光滑,宛然便是蒲团的形状。恍惚间,似能看见太上老君端坐其上,底下是无数虔诚的信众,听得鸦雀无声。然而最奇的,还属那“音响洞”。随手拾起一块石子,轻轻敲击一旁的石柱,叮咚一声,清越如磬,余音袅袅,在空廓的洞中盘旋不去。这声音,清清冷冷的,却又带着说不尽的缠绵,竟与我臆想中千年前杨太真所抚的《霓裳羽衣曲》的调子重叠了起来。那繁华的、飘逸的、终究又归于寂寥的盛唐之音,莫非就藏在这些顽石的脉络里么?


       七律  闻音怀古


        霓裳遗韵杳难寻,洞壑幽然响素琴。


        石柱击来清磬远,云帷深处暮烟沉。


        千年事往空仙迹,一曲歌残想玉簪。


        欲问太真修炼处,唯余冷露湿衣襟。


       顺着金鸡洞下的阴河行走,水声潺潺,初如私语,继而如碎玉相碰,清亮可喜。正走着,忽见前方“两头洞”豁然开朗,百丈高的穹顶上,竟泻下一片明晃晃的天光来,照得人眼前一亮。洞中那道一直伴着我们的清溪,到了这里,猛地从石阶上跌落,化作了一匹真正的白练。水流跌在赭红色的钙华阶地上,溅起万千水珠,纷纷扬扬的。那水珠被洞壁间透进的日光一照,竟折射出霓虹般的色彩,仿佛将天上的星斗都揉碎了,又洒在这人间的地界。当地人为我们指点那“仙人田舍”的所在,定睛看去,果然见石垄纵横,阡陌分明,梯田层叠,宛如龙鳞。这亿万年来碳酸盐默默的沉淀,竟鬼斧神工般地,勾勒出了一幅最朴拙、也最动人的人间烟火图。驻足在“玉泉银瀑”之前,看水雾迷蒙,忽然便想起《道经》中那句“洞洞乾坤另有天”的谶言来。是啊,这条幽深的暗河,它滋养的,又何尝是这些无知无觉的钟乳石呢?它分明是漫天的神佛,在无意间遗落于人间的、清亮亮的倒影。


       出得洞来,已是暮色四合。洞外一座不知年代的古桥畔,那些厚厚的苔藓,正贪婪地吮吸着最后一抹夕阳,将那金黄的光,一点一点,酿成沉静的碧色。回望那太真洞的入口,黝黑、深邃,像一只闭上了的巨眼。方才在那里面穿梭的一千一百四十七米,此刻想来,竟不像是走过了一段岩廊,而更像是穿越了一部浩渺的五亿年地质史诗。那些耳边响过的导游词,那些脑海里浮现过的道藏残卷与贵妃传说,热热闹闹的一场神游,到头来,都不过化作了石壁上一滴将凝未凝的冷凝水,终是要坠入那“仙田十八丘”的沟壑里,无声无息。而衢州城的灯火,已在山下远远地次第亮起,是温暖的人间了。这洞,便又沉入它亘古的沉默里,默默地等待着下一位误入时空褶皱的、有缘或无分的旅人。


       归途中,我想起这太真洞的沉浮。它是衢州第一批旅游胜地,也曾因道路险阻,门庭冷落。如今大道通畅,高速途经,游人便又纷至沓来。这其间的兴衰,不正应了那句“若要富,先修路”的俗理么?人世间的因缘际会,洞天里的造化神奇,一显一隐,一闹一寂,似乎都离不开那一条条或实或虚的“路”。


雨霖铃·归途有感


云迷丹灶。


问幽深洞底,几番昏晓?


阴河暗渡星斗,惊回首处,仙田鳞绕。


石磬泠泠谁叩,恍霓裳遗调。


暮色合、苔老溪桥,漫把斜阳酿春杳。


沧桑未抵红尘扰。


更何须、觅取长生药。


衢城灯火如昨,照见了、往来人悄。


一霎魂消,千载岩枯,此意谁晓?


待寄与、涧月松风,莫使烟霞老。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