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散文 >> 红色记忆坚守者——鲍维江

红色记忆坚守者——鲍维江

jingyu22282025-08-02更新 次浏览

  在北京大兴区的历史长卷中,红色记忆如同一抹永不褪色的印记,深深镌刻在这片热土上。而在这红色记忆的守护者中,鲍维江的名字格外耀眼。他不仅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确是一位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用毕生的精力守护着平南的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鲍维江生于永定河畔,北京大兴区榆垡镇西湖林村。生长在平南这片红色热土,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早年间,他通过走访老前辈、查阅史料,逐渐意识到大兴区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曾是平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无数革命先烈在此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正面临被淡忘的风险。鲍维江下定决心,要成为这段历史的守护者,2024年10月15日,他在大兴榆垡镇辛安庄村建立了首个非公有性质的红色文化博物馆——第十一区红色文化博物馆。如今,这里已成为展现平南地区(尤其永定河两岸)抗战历史、英烈壮举的重要窗口,让观众切身感受战争年代的艰辛与先烈的革命精神,成为党建教育与爱国主义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为了搜集和整理大兴区的红色史料,鲍维江走遍了大兴区永定河两岸的每一个角落。他拜访健在的老前辈、老战士,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他深入档案馆,挖掘尘封已久的文献资料;他实地考察革命遗址,考证每一处历史细节。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比如大兴区曾作为平南地区重要的情报中转站,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大兴区革命历史的空白,更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搜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鲍维江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红色记忆"活"起来。他积极参与大兴区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推动建立红色记忆革命历史陈列馆。在展馆中,他精心设计展览内容,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大兴区的革命历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创新性地引入了互动体验项目,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大大增强了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鲍维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动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述大兴区的革命故事。他的讲述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将历史事件与当下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们思考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了解大兴区的红色历史,红色基因得以在新生代中延续。鲍维江的坚守不仅体现在对历史的挖掘和传承上,更体现在对革命精神的践行中。他常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志愿者走访慰问老前辈、老战士及其家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看来,关爱这些革命前辈,就是对他们奉献精神的最好传承。同时,他还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内涵。

  鲍维江的坚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大兴区2025年6月人物榜单揭晓,鲍维江就在其中。我有理由相信他会获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对鲍维江来说,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中来,看到大兴区的红色记忆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在大兴区的街头巷尾,红色文化的氛围日益浓厚。到鲍维江建立的革命历史陈列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红色主题活动中参与者热情高涨,这些都离不开鲍维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红色记忆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照亮前路的精神火炬。鲍维江常说:"红色记忆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守护它、传承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条传承之路上。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兴人加入到红色文化传承的队伍中,共同守护着这片热土上的红色记忆,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北京大兴区,红色记忆因为有了鲍维江这样的守护者而历久弥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红色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像鲍维江这样的坚守者,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