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散文 >> 张载与陕西眉县横渠书院

张载与陕西眉县横渠书院

jingyu22282025-03-30更新 次浏览


          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有一个古镇横渠镇,关中福地人人皆知。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与书院之间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院,作为古代文人治学、讲学的重要场所,不仅承载着知识的传承,更是文化精神的象征。在众多的书院中,横渠书院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提及横渠书院,不得不提及其创始人——张载,一位北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关学的宗师。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然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坚毅不拔、志存高远的品格。张载自幼聪颖过人,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命运的捉弄使他早年丧父,这一打击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辛。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携弟弟和母亲北归,途中因战乱而侨寓于眉县横渠,最终选择在此安家,安度晚年。


        在横渠镇,张载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他在此地读书、讲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他深入研读儒家经典,同时广泛涉猎佛、道之学,历经十余年的苦读,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通的道理,形成了独特的关学体系。他的学术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主张“尊礼贵德”的人文价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载的学术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横渠书院作为他讲学的重要场所,自然成为了关学传承的重要基地。自张载去世后,横渠书院便成为了历代学者研究和传承关学的重要场所。书院内矗立的几棵千年古松,见证了书院的历史沧桑和学术繁荣。


        元代以后,横渠书院逐渐发展成为张载祠,又称张子祠。人们在此地修建了祠堂、讲学堂等建筑,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历史上,张载祠曾经历过多次修复和扩建,每一次的修复都凝聚着后人对张载及其学术思想的敬仰和传承。如今,横渠书院已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瞻仰。


        在横渠书院内,游客们可以欣赏到清代康熙帝御匾(学达性天)、横渠书院笔筒、院印、砚台等珍贵文物,感受到古代书院的浓厚文化氛围。同时,书院内还设有张载及关学思想文化展,展示了张载的学术思想和关学的传承与发展。游客们可以通过这些展览,更加深入地了解张载和关学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徃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后世广为传颂的:“横渠四句”。这是张载思想精华的深刻注释,也是历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始人于右任前辈为横渠四句,即“四为”,曾留笔迹于张载祠。这说明,于老对横渠四句充分肯定。所以,西农与张载祠有很深的渊源。


        横渠书院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更是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精神殿堂。它见证了张载的学术思想和关学的传承与发展,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昌盛。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书院的浓厚文化氛围,更可以领略到张载这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精神风范。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张载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