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是北京城花事正繁的时节。
一
最能扰动京城的最大花事我感觉应该就是玉渊潭公园看樱花了。这里的樱花树多,开花早,所以玉渊潭公园从1989年就开始举办樱花节,至今已经35届了,今年这一届樱花文化节主题是“樱迎盛世,玉见春天”。随着樱花节名气越来越大,观赏人数越来越多,今年樱花文化节期间有关部门还专门为看樱花的游人设立了“赏樱接驳专线”,可见来这里观赏樱花的游客人数规模之大,以至于网上有人夸张地说有一亿人去玉渊潭公园看樱花,这么多人确定是没有的,但人确实是不少,我去了。
据考证,玉渊潭本是晚清办农科大学的地方,是作为农林科实习用地的地方,那时有没有樱花树不知,后来作为公园发展到现在,这里最有特色的树木就是樱花树,现在有樱花品种约20个,近2000株樱花树。
我们一行人是从北门进入的,进门沿路向西南方向走很近就是樱花树了,路的两边有很多棵开着远看白色近看又透着些许粉色的樱花,树冠很大,每根枝条上都开满了花,包裹的很密实,看介绍这种樱花是染井吉野樱花,它花开的早,开的闹,是春天樱花最先开的一批。很多人在此驻足向西上方拍照,顺着他们拍照的方向看,原来高大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的俏丽身姿出现在了这樱花盛开的美景之中,与美丽的樱花相映成景,互为前后衬托,特别漂亮,没想到不经意间我们也拍到了网上广为流传的的这个经典画面,带给了我们一阵子惊喜。
继续前行不远,路边树下的草地里有一块刻有“樱棠春晓”的石刻,细看是著名作家冰心先生的墨宝,原来这个地方展现的是这个时节樱花与海棠花交互辉映,姹紫嫣红的特有景象。这里的樱花主要是垂枝樱和八重红枝垂樱花树,这两种樱花树型高大,枝如垂柳,开花多,姿态潇洒飘逸,花的颜色有粉白、淡红,花型有单瓣、重瓣多个品种,这里是整个公园垂樱最好看的地方。
到了公园的西湖边,这里春光荡漾,花开正盛,湖光花影,令人陶醉,各路游人都逐渐汇聚到了这湖边路上,这里就是公园有名的“千米樱堤”,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人真的是多。 靠湖的地方,有一个叫“在水一方”的景区,据说靠近水边的这棵吉野樱是园内最大的樱花树,它独立湖畔,三两花枝横斜低垂近水,风吹摇动,婀娜妩媚,散落的花瓣飘零水面,与岸石和波光粼粼的春水构成一副优美的图画,煞是好看,这里是公园内观赏樱花的代表景点之一,惹得游人纷纷驻足拍照打卡。湖的北面是大片的樱花园的地方,大树、小树都开满了樱花,密密实实的,远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像一个个大花团,被风一吹,起起伏伏,像樱花的海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漂亮、壮观。
现在公园为了满足游客多样的需求,还开发出了樱花冰淇淋、樱花巧克力、樱花饮品等多款美食,并开发了系列樱花主题的文创产品,来一趟公园不止让我们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还能带走一份永久的留念,甚好!大概这也是这么多人到此观赏樱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回来路上,看着手中的樱花文创纪念品,不由地想起了冰心先生在《樱花赞》中写的一句话,“我们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来玉渊潭公园看过樱花的游客应都有如冰心先生一样的感受吧!
二
玉兰花,我自认为是最有历史厚重感的一种花,最早认识玉兰花是在杂志画报上,画面大多是玉兰花开在红墙黄瓦的各种宫殿旁,长在皇宫深宅大院里的,洁白如玉,花姿高雅、大气。玉兰花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被视为吉祥之花,蕴涵吉祥如意,为人们所喜爱,成为广泛栽种、历史悠久的观赏树种之一。
京城有很多玉兰树,这个时节也正是玉兰花盛开的时候,花开的特别好看,花色或洁白或淡粉色或紫色渐白,很多大街边一排好多棵,许多胡同里三两株,都开的灿灿烂烂,清新脱俗,摇曳在和煦春光里,引得很多路人驻足拍照观赏。玉兰花最有人气的地方当然还是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这些皇家建筑园林里的,这里面的玉兰树栽种年代远,树型大,开花多,花朵饱满,花色华丽,气味芬芳,光彩照人,带有那么一份皇家的典雅高贵的贵重气,不只众多的游人来争相观赏,也是许多摄影爱好者每年必到的打卡地方,以红色宫墙和黄色殿顶做背景,格外上镜、出片。
偶然和儿子聊起玉兰花,他说地坛公园里有两棵玉兰花很受摄影爱好者的追捧,每年花开的时候很多人专程去拍这两棵玉兰花,看了去年他拍的照片,确实很好。我也算半个摄影爱好者,加之原本就因为读了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早就想去看看地坛,何况还有这么好看的玉兰花,第二天,一大早骑着自行车就去了,地坛好大呀,我进去沿着宽阔的道路,转了一大圈,除了晨练的人群就是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里多次提到的老柏树,转来转去,唯独没见到一棵玉兰树,边走边问了四、五个人,都说不知道玉兰树在什么地方,既然有就不会找不到,继续慢慢找吧,转到东南边终于问到了,就在最东南角的皇袛室院内,很小的一个院子,这也是我见过带“皇”字的最小的院子,门口里面两旁一旁长了一棵玉兰树,因为这里是明清两代供奉皇袛神的地方,大概经历了两个王朝的风风雨雨,也算高大了。只是大约因为长在这深院皇家里,有殿、墙和周围树木的遮挡,比别处暖和些,玉兰花竟然比其他地方开得早,现在枝丫上只剩下残花腐瓣了,失去了观赏价值,让人些许失望,不过仍有很多像我一样慕名专门来看花的。
我边看边想,今天虽然没看到想看的、开的完美的玉兰花,只看到了残败不完美的玉兰花,这不正跟史铁生在这地坛里悟出的生命的意义一样吗?他说:“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生命虽有不完美,但仍然很有意义,是一个追求美好的过程。和我这时来看到此花的人,相比都如我一样有以上所悟吧!
出了皇袛室,对过就是方泽坛,登上方泽坛天高云淡,春风拂面,周边松柏绿树环绕,空气清新,鸟鸣声声,清脆婉转,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顿觉风光无限好,只在顿悟间,人间无论花开花落——一切皆美!
三
在所有写牡丹的诗句里,我最喜欢唐朝诗人李正封《牡丹诗》中“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句,这两句对仗工整,用词委婉、含蓄,写出了牡丹花色、姿、香、韵冠压群芳之风采。做为花中之王的富贵牡丹,京城有牡丹花的地方自然不少,景山公园就是京城赏牡丹花的热点景区之一。早些年我也曾专门去景山公园看过牡丹花开,景山公园做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里面牡丹品种繁多,开花好,名气大,各色牡丹花盛开,真的是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绚烂如彩霞,瑰丽如织锦,这可是正统的皇家牡丹花啊。花开时节来景山公园赏牡丹花的游人众多,抑或是“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的原因,都想一睹国花的芳容,形成一个很有规模的观赏牡丹花的高潮。这里花的美好和山的秀色与前面宏伟壮观的故宫相互依托,连成一体,构成一道独特的带有皇家色彩的风景线。
做为富贵之花的牡丹,长在皇家御苑里,自然就和皇家有了故事,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记载:唐皇武则天雪后看到腊梅花开,趁酒兴作《催花诗》“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霸气的女皇想在寒冬腊月看百花盛放,所有花均按照她的旨意第二天都开放了,唯独两千株牡丹花不开,这下女皇震怒了,宽限半日仍不开,就命人用炭火烤,牡丹花受不了高温炙烤,只得纷纷开放,花香伴焦香,成为奇景。牡丹花虽然全开,女皇仍然心中不爽,这些牡丹花终究没能逃过被贬洛阳的命运,不过到了洛阳开的更好、更美、更旺,也就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从此牡丹花得到了民众更好的喜爱,这个故事让牡丹花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
说到景山,想起了明思宗朱由检这个皇帝,就是在这个当时叫万岁山也叫煤山上的一株老槐树下,因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城自缢而死。特地查了一下,当时正是三月,应当也是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也许当时这里没种牡丹花,当时倘若有这么好看的牡丹花,这个崇祯皇帝也许留恋牡丹花之美,不会吊死了吧,可惜了。真是有“人面不知何处去”,牡丹依旧年年开的感叹!
四
京城的花是很多很多的,大大小小的公园和街头空闲绿地随处可见,特别是花季到来,就是古诗中描写的样子,“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京城的各种绿化花木多,绿化好,环境美,是这座城市发展水平高,生活品质好的标志之一,也是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喜欢花,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审美情趣提高的表现,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追求。多年来,政府在这方面积极行动,利用空闲地方建设了各类大大小小的街头公园、绿地,栽种了许多花木,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也满足了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这些街头公园、绿地和各居民居住小区内的绿地一样,覆盖面积大、层次高,观赏花木品种多,在这个花开时节,这些地方也如那些有名气皇宫王宅里的花一样,都开的花团锦簇,争奇斗艳,靓靓丽丽非常好看。
孩子居住的小区内有一块健身和儿童游乐的场地,是这个居住区大人和孩子们的乐园,这个百平米左右的小场地周边,我粗略数了一下,就有海棠花、桃花、紫叶李、丁香花等不下十来种花木,高中低分层次搭配,现下都赶着趟的开,你未开罢我登场,整个小区就是一个春意盎然的美丽花园,繁花点缀,生机盎然,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化用王安石的一句诗就是“浓绿万枝红万点,动人春色真是多。”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居住生活,人人开心快乐着,给生活平添了许多亮色,增加了活力。
鲜花美化了城市环境,愉悦了人的心情,精神了人,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让居民亲身体会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给自己带来的实惠,这就是切切实实的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真正做到了为民着想,把实惠送到老百姓的身边,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这样的政府就是有为政府,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政府,做的真好,为之点赞!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让我们期待每一个春暖花开,期待每一个温暖的季节,期待每一场盛大的花事。花开时节,感动京城,感动你我。
作者简介:荆培青,男,1967年1月生,山东省莒县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喜欢文学写作,有作品发表在各级文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