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捧红了一个女星,那么电视剧《乔家大院》则把一座宅院推向了世界。
6月18日,我和同伴在山西太原坐上6815次列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祁县。现实中的乔家大院位于乔家堡村,南距祁县县城12公里,北距太原54公里。
乔家大院是清代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具有北方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内分为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院落为城堡式建筑,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青砖墙。
大院总门坐西朝东,寓意“紫气东来”。我站在大院门前,仰首观望。拱形门洞上方建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寓意乔家大院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进入乔家大院总门是一条长达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甬道西头是乔家祠堂。整个院落平面呈双“喜”字形,东西走向的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由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
老院又叫“大夫第”,为三进五联环套院。进老院大门,对面有一砖雕土地祠,雕有松树、桐树、太湖石和九鹿,喻示九路通顺。立柱上有四个狮子滚绣球。砖雕土地祠西侧是主院的木雕门楼,飞檐翘角,雕工精细。
从进正院门到上面正房,需连登三次台阶,寓示着“连升三级”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
兴建这样规模宏大的宅院,肯定要花费大把大把的银子,然而,乔家的先祖却穷得叮当响。乔家大院的发迹,还是从乾隆年间的乔贵发开始。
当年,乔贵发因不堪贫穷和歧视,愤然独自出走西口创业。乔贵发在包头一干就是三十年,吃苦耐劳和机遇让他闯出了一条由无业穷汉到字号老板的发财之路,开创了“广盛公”字号。事业由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乔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乔贵发的第三子乔全美秉承父业衣钵,克勤克俭,创设了“复盛公”字号,为乔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规家训,也积攒了厚实的家底。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买下了乔家堡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这就是乔家最早的院落,即老院。
我们过三道门楼穿堂,入三座内庭院落,来到老院北端老太爷居住的正堂。这栋小楼的二楼有窗无门,叫统楼。正堂牌匾为“为善最乐”,正房会客,东西厢房是书房和卧室。此处曾经是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重要实景拍摄地。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而乔家大院的辉煌却延续了七、八代,这有历史机遇,也同乔家从严治家不无关系。在老院“母不敬”门楼对面一面粉墙上,题写的“乔家家训”很发人深省: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忍辱者天不能祸……勤俭持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读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清同治年,乔家第三代乔致庸当家后,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称“在中堂”,也叫西北院。主院门楼的匾额“在中堂”,体现了主人的中庸思想。
在乔致庸手上,乔家大院进入鼎盛时期。乔家开设“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在全国设有30多个分号,总资本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其家产丰厚,仅包头就有房屋1000余间,可谓富甲天下。
乔致庸尽管聪明强干,事业通达,但也不是万事顺心。据电视剧《乔家大院》披露,他曾经被先前的恋人、朋友陷害,两次下狱,一度萎靡不振。
看完北面老院和“在中堂”,我们穿过大院中甬道,进入南面的东南院。这座院落位于大院总门内南面第一间,头门楼挂匾额“敦品第”。这是一座二进双跨四合院,属乔家晚辈居住的房子。
从乔家世系表中可以看出:乔贵发有三个儿子乔全美、乔全义、乔全德;乔全美有两个儿子乔致庸、乔致广;乔致庸有十一个儿子,即景岱、景仪、景俨、景侃、景称和景僖等;孙辈乔映霞是乔景仪的长子。
光绪中晚期,景仪、景俨买下了西边街巷的占用权,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
西南院又称“三宝院”,因院内陈列乔家三件“镇院之宝”:万人球、九龙灯和犀牛望月镜。万人球是一个水银玻璃球,据说为乔家从美国进购而来。当年乔家会客谈生意时挂房上用来监视屋中人,可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监视探头。
犀牛望月镜是一面直径一米左右的镜子,镜架镜框为木质最坚硬的珍稀树木铁力木所制,雕刻有祥云、犀牛、明月。
九龙灯为太后赏赐。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仓皇逃向西安时,乔家捐赠30万两银子与太后以解燃眉之急,后西太后为感其忠诚而赐两盏九龙灯。
靠西北院,原来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而乔家到了乔映霞的儿子乔健这辈上便分家了。
据乔家后人回忆,1926年,乔家开始由盛转衰。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兵败后,晋钞迅速贬值。乔家几乎动用了全部积蓄,用新币付给存户,自己则亏空数万两白银。票号与商号业务多被官商银行夺走,加之日军侵华战争及国内连年战乱,商号惨淡经营直到1951年终于停业。
有人提出疑问:抗战胜利后,乔家人为何不返回故居?世事变幻,乔家大院为何能够安然无恙?
知情人说,乔家的后人很少有人子承父业的,乔家大院的子孙也很少有留在山西的,大部分都离家上学,生活在国外和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后来,乔家大院变成了山西省财贸学校。文化大革命开始前,财贸学校撤了,所幸部队有一个团的人马进驻了大院,这样就避免了文革初期红卫兵破四旧的冲击。乔家大院古建筑有惊无险,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之后,我们又到大院附近去参观了乔家老宅。听说乔家后人也时有回乡祭祖,事后便走了。而乔家大院在今天的旅游业发展机遇中,又兴旺起来,2014年,乔家大院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声远播海内外。
一家大宅院,两部兴衰史。乔家大院在历史风云中经历了两度兴衰:解放前由兴到衰,解放后由衰到兴。家国家国,家和国是紧密相连的;在时势急剧变幻的社会中,国的兴衰某种程度上决定家的走向,国兴则家兴,国衰则家败。
站在游人如潮的乔家大院前,我透过大红灯笼和高墙深院,窥见到一个封建家族的颠簸命运,还有晋商艰苦奋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