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心目中的三姑

心目中的三姑

2024-07-13 15:34:46
浏览量:

三姑离我们而去了,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

但,我一直认为,三姑还在身边,在我心中;因为,三姑一直是我引以为自豪的一个长者,志者,成功者。那支撑着她在风雨兼程的人生的每一个驿站,去拼搏,去抗争的信奉、信念和信心,就是那蕴育着巨大力量和闪烁着金色光芒的传世珍品,指引着我坚定地向前行......

奶奶生了两男三女,父亲是老大,三姑排最小。

父亲不止一次的对我说过:三姑“天资聪明;有志气,能吃苦;锅头上、针线活儿都行;学什么,很快;干什么活儿,你不说歇歇,她就一直在那儿干”。父亲很待见这个小妹,三姑很尊重父亲这个大哥。七七事变前,父亲曾在马塚等地教书,“在家看书时,不知什么时候她已坐在旁边”;“写字时,她就一声不响地上前去研墨”;“后来就学认字、写字,打算盘,背口诀,......慢慢地,她能看书了,也会算账了......”可命运却捉弄了她一段婚后不久丈夫即被土匪杀害的短暂的姻缘。七七事变以后,受地下党员父亲的影响,三姑参加了抗日工作,成为村妇救会主任,组织纳鞋底,做军鞋,备军粮,支前线......直到抗战胜利,才再度组成家庭。

三姑常说的一句话叫作:“不怕穷,就怕懒。”这应该是她的切身体会。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遇上“自然灾害”,姑父又突然病逝,使三姑家本来难过的日子雪上加霜:两个表弟大的11岁,小的7岁,一家吃喝穿戴用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三姑一个人的肩上;往地里施肥,她担不动两桶,就只能和两表弟一桶一桶地抬着送;盛夏锄谷苗她双膝疼得蹲不下,就只好先将牲口拉磨用的遮眼罩绑在膝盖上,然后跪到地里去锄......记得有一年暑假里,三姑带着我和两个表弟去村西浇地,手把手地教我们使辘轳,可我们仨都顶不住,还是主要靠三姑一个人汗流浃背地干......就这样,一年到头她在生活的沼泽里艰难跋涉,熬清守淡......哎!我看不见、不知道的那些困苦心酸的事儿,不知还有多少啊!......

三姑素性旷达,胸怀宽广,温柔善良。在我的记忆中,她没有跟人着过急,红过脸;即使有人当面弄难看,说不好听的话,她或者沉默不语,或者悄悄地离去;她的亲友很多,有普通百姓,有干部职工,还有护士医生;对我们晚辈,她从来不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就事论事,运用一些古话,如“宽宏大量”“吃亏是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心善身正,以身作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地教育。我大姐多年住在她家,她帮助大姐看孩子;哥哥嫂嫂时常去看望她;我和二姐放假回家总要到她那儿住上几天,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跟三姑说说心里就痛快......忘不了母亲病重时,是三姑带着二表弟早早就来到身边,悉心照顾,日夜操劳,料理后事......三姑宽容、善良的一言一行,犹如三春暖阳,沐浴着我们幼小的心身健康成长......三姑一生辛勤,兴趣广泛。她在天命、花甲岁数,经常纺线、织布;古稀、耄耋年纪,仍针线不辍,为孩子们做栩栩如生的老虎,为亲友们缝制三角形下脚料拼凑的座椅垫;鲐背之年,还习惯做自己编排的“健身操”,心神投入,认真而缓慢;她一直喜欢看《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借来的佛经书,让我小侄子抄写下来再看;她一听说有庙会看戏,就跃跃欲试,看了还想再看;她在二姐家居住,二姐即陪她到“卫东剧场”看丝弦《二进宫》、《白罗衫》......那些年,附近的苍岩山、天桂山、荣国府、王母观......三姑兴致勃勃地尽览;还曾精神矍铄地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州等地游玩;瞻仰了纪念堂毛主席遗容,目睹了故宫金銮殿,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游览了西湖,逢人愿意讲《白蛇传》......

不过,铭记在我心底的,还是三姑的这句名言:“不怕孩子晚,就怕寿命短。”

的确,三姑生大表弟时已是37岁高龄;而二表弟降生时,她业逾不惑之年。有的人说:“指望不上!”可三姑却不以为然:活得长就有指望!她信心满满,言传身教,从小对俩孩子严加管教,从不娇惯;日子再难,也要供他俩上学;俩表弟冬天双手冻疮,去割草拾柴也不能偷懒。而她自己,总一心想着把孩子培养成人,强忍泪水,咬紧牙关......

有位名人说过:有些人的有些事,藏在心里是莫大的委屈,可话到嘴边却又觉得难以启齿,或者无足挂齿,此时,就要放下来,保持善良,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那么,好运就会站在前头了,但需一天一天、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三姑,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苍天有眼。“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姑的大儿子参军,转业,后担任省城一管理部门负责人;二儿子财校毕业回县工作,成为某部门一把手......不仅如此,孙子重孙辈们亦竟显佳绩......2010年腊月廿六日三姑98岁生日那天,眼前“同堂四代乐神仙,福寿双全享赋闲”的画面至今浮现......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姑。她自小有志,却贫穷孤独;几经磨难,但痴心不改;一生奋争,半个世纪艰辛......想想看!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沟沟坎坎,多少个沼沼泽泽......饥饿了肠胃,劳苦了筋骨,空乏了身心,终于使那多舛的命运一点点改变,得到欲火重生......

三姑确实比她的哥哥姐姐们晚婚晚育,而其寿命却在家族内,在村镇上,在县市里,乃至在全省全国,当属于为数不多的高寿者。这究竟是三姑那句名言的巧合个案,还是内心修行而使精神变为物质?我不敢妄言。但我以为,这其中至少有值得我们后辈来学习和研究的道理。因为,这本身是事实,而且是有目共睹、无可辩驳的事实。当然,这无疑是我引以为自豪的三姑,夜以继日地践行其坚定的信念,一斧一凿地来穿掘出这幸福之泉的事实!

我心目中的三姑离去了。

她带着坚定的信念,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安然地合上了双眼,完成了她99岁的人生之旅;为后辈留下了一笔闪烁着金光,受用于终身的精神财富。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