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孝道这一永恒话题时,先让我们走进一个古代经典故事:舜帝孝感动天。讲述舜的父亲瞽叟盲目偏心,继母与弟弟象屡屡设下险恶计谋,妄图加害于他。当舜遵照他们的要求去修补谷仓时,他们竟在下面纵火;在舜挖井之际,又狠心填土企图将他活埋。面对这种种恶意,舜始终坚守着高尚的品德,用宽容善良回应,默默承受着一切苦难。他那至纯至善的孝行,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感动了天地万物。传说中,大象主动为他耕田劳作,鸟儿也纷纷飞来为他除草助力。贤明的尧帝听闻舜的孝行,大为赞赏,将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帝位禅让给他。舜即便登上了帝位,依旧秉持着那份初心,恭敬虔诚地侍奉父亲,还将弟弟封为诸侯。这个故事体现了舜的孝道和以德报怨的高尚品德,成为了“以孝治天下”的光辉典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孝”的理解往往会因各种现象而产生思考。我的邻居家就有着这样的故事。邻居家与我家隔墙而住,家中住着一位90岁的老人和她的女儿。这家时常十分热闹,却也经常传出争吵声,有时我甚至会在半夜被吵醒。起初,我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不禁疑惑:母亲已90多岁高龄,作为子女为何不好好珍惜相处时光,家里究竟有什么矛盾难以解决?因此,我一度认为这位女儿不孝顺。
然而,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有一天上班路上,我见到她急匆匆地赶路,旁边一个熟人问她:“这么早出去,干什么去呢?”她回答道:“给我妈去买豆腐脑,她就喜欢吃这个,我每天早上都要去买。”听到这话,我对她的印象有了转变。后来,老人因病住院,她和爱人在医院精心陪护,轮流守护了半个月,直到老人出院才回家。而且,她家中兄妹四人,只有她一直守在老人身边,其他子女都未曾露面。
这让我不禁思考,她的女儿究竟是孝顺还是不孝顺呢?从表面看,她总爱和母亲吵架,态度欠佳,这似乎不符合我们对孝顺的常规认知。但深入了解后发现,她在母亲的生活照料和生病护理上尽心尽力,比起那些常年不回家看望老人、忽视父母情感需求的子女,她无疑做得更好,始终在履行赡养义务。若她能在与母亲沟通时,注意态度和语言的柔和,或许就能成为一个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懂得感恩与孝顺的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难发现,部分人总是以工作忙、应酬多等理由,极少主动陪伴父母。当父母想要分享生活琐事时,他们表现得极不耐烦,频繁打断,完全不在意父母的内心感受。父母生病时,他们既不照顾,也很少打电话关心,甚至在父母主动联系时,还表现出厌烦情绪。这些行为,反映出孝道在一些人心中的缺失。
从社会层面来说,“孝”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秉持孝道,尊老敬老的风尚便会蔚然成风。这种风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减少矛盾冲突。一个尊老敬老的社会,是文明进步的社会,它能让每一个人在温暖与关爱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在生活中关心孤寡老人,在社区中组织关爱老人的志愿活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汇聚起来便是社会大爱的体现。在今天快节奏的时代,“孝”的意义愈发凸显。尽管我们面临着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忙碌,但绝不能以此为借口忽视对父母的孝顺。可以通过视频方式向老人问候,通过生日或节日给老人快递送鲜花等一些现代方式来关怀老人等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光匆匆,父母在不经意间老去,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让我们都来关心老年人吧!她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着孝道与温情!
写于202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