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就要到了,在这个纪念祖先的时刻,逝去亲人们的身影,也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牵着负重的驴子,挑着沉重的扁担,一步一步,艰难前行——那是爷爷勤劳善良的身影。
爷爷为了养家,除了种地,还开了一间小卖铺。他总是在星星闪烁的时候,牵着驴,挑着担,到获鹿赶集进货。回来的时候,驴子驮满了货物,挑着的筐子里也装得满满的。
虽然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再苦再累,看着眼前筐子里的食物,爷爷也断断不肯吃上一口;虽然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再困再难,经过路边吆喝的旅店,爷爷也断断不肯花钱住上一宿。渴了,就喝点凉水;饿了,就啃点干粮,困了,就在树荫下休息一下;累了,就在路边石头上坐上一会。到家后已是月亮高挂,黑夜深沉。这可是来回一百七八十里的山路啊,陡峭不平,崎岖难行。
我曾经骑车从市里回村,一路的水泥路面,累了吃点小吃,渴了喝点热水,用时将近六个小时,这还只是单程。想想爷爷的行程,至少也要二十多个小时,这意味着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别忘了,他回来的时候还是挑着重担啊,这要耗费多大的体力,这要付出多大的耐力!
爷爷对待家人是很严格的,对待外人是很善良的。家里无论大人小孩,都不许浪费一丁点的粮食,不能乱花一分钱的奢侈,我们心里都有点怕他。而当外人买货钱不够时,爷爷就让人拿走,从不计较。小孩买东西时,一定会给个糖吃,乡里的人都很喜欢爷爷。
从爷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省吃俭用,吃苦耐劳;看到了艰难创业,与人为善。家业就是这样才一点点地积累和富裕起来的呀;家庭就是这样才一步步地扩大和兴旺起来的啊!
慈祥的笑容,和蔼的话语,干净利索的言谈举止——那是奶奶精明干练的身影。
从小就记得,奶奶对人热情真诚,慈爱可亲。奶奶没有文化,但她的待人接物,比起我们这些所谓受过教育的文化人,水平不知道高了多少。奶奶说话逻辑严密,滴水不漏,又让人感到通情达理,和气亲近。
奶奶分析事物,判断是非的本事又是一流的,可能是生活的艰难,让她对人的本质、事情的内在都看透看开了吧,往往一下子就能抓住根本,点到了要害。从奶奶的身上,我看到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榜样,奶奶就是一本取之不尽的无字天书啊!
矫健的步伐,洪亮的声音,四处奔波招商引资,八面交际谈笑风生——那是父亲指挥若定的身影。
父亲从十几岁当大队会计,到后来的,从零开始,艰苦创办我们乡的乡镇企业,处处留下父亲辛勤的汗水,处处透着父亲艰辛的努力。在大队当干部时,不知接济了多少穷苦的人们,照顾了许多孤苦的老人,帮助了不少困难的家庭,化解了无数难解的纠纷。
直到若干年之后,这些人和我们说起往事,还眼含着泪花,感谢父亲救济帮助了他们。曾经目睹,多少人的千恩万谢;曾经记得,多少人的痛哭涕零。
父亲当大队干部时,办事公道,才智过人,口才了得,能力非凡,在乡镇企业站当站长、书记的日子里,带领了一大批忠贞不渝的部属;也团结了一些曾经反对过自己的,转过来又死心塌地跟随的部属,凭着自己宽广的胸怀,包容的气度,过人的远见,坚强的意志,带领大家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终于创办了十多家远近闻名,遍及阳泉、天长和家乡的乡镇企业。开基创业,造福了一方百姓;兴家建厂,成就了不朽事业。
有时候就在想,父亲没有上过几天学,他的学识却是那样的渊博,历史地理无一不晓。父亲的智慧无穷无尽,好像什么事都难不倒他,他从实践中学习,从思考中感悟,不管起点多低,不管处境多难,永不放弃,勇往直前。
从父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看到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排除万难,直达目标;看到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就是我成长中不竭的思想源泉,不尽的学习动力啊!
沉稳的言谈,冷静的举止,总是一丝不乱的发型,总是一副淡定的表情——那是二叔儒雅潇洒的身影。
二叔在县城粮站当站长,始终认真细致,谨慎行事,兢兢业业,一心为公。退休后回家,常看见二叔,扛着农具,背着挎篓,像一个地道的农人,帮助邻居种地除草、收割粮食,遇到熟人远远招手热情招呼,碰到乡亲主动过去亲热聊天,热心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一点架子也不摆,一点神气也没有。
在我的记忆中,二叔是一个意志坚定,坚忍不拔的人,在困难面前,从来不会低头;挑战面前,从来不会退缩。
从二叔的身上,我看到了平和安静,淡定从容;看到了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看到了和睦邻里,无私奉献,看到了坚毅果敢,顽强斗志。这就是我言谈举止的模范,沉稳冷静的样板啊!
卷曲的头发,闪亮的眼睛,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讲解,常常出现在石头村的大街小巷,常常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中——那是三叔高大伟岸的身影。
从北京卫戍区到省体院再到回乡,一路走来,一路爱戴。从小就知道,大家庭的成员们大都去过北京,住在三叔不大的家里,却得到了无限的温暖;从小就知道,三叔孝敬父母,接济资助过不少的家人;从小就知道,在三叔的眼里,家庭的概念从来都不是自己的小家,而是爷爷以下的整个大家庭;从小就知道,三叔关心家乡发展,热心公益事业。
三叔在省体院当办公室主任的时候,我曾经去过学校多次,看见三叔为许多的老乡和熟人在学校找到了工作;退休后,为了家乡的长远发展,自费策划了以石头为特色的旅游,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大力招揽北京游客,义务充当讲解员,写旅游广告,上电视宣传,大大扩展了石头村旅游的知名度,致富了多少村民,造福了多少乡亲。
在家乡和亲人中,三叔是第一个多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节目中的人,留下了宝贵的身影和影像,是我们家族的骄傲和自豪。
从三叔的身上,我看到了民族的脊梁,家族的希望;看到了爱的奉献,情的无私。为了家庭,为了家族,为了家乡,真正做到了:倾注多少心和血,关爱无数家与人,不图个人名和利,只为造福国与民!
我们这些后代子孙们,在追思先人事迹,纪念他们恩德的同时,也要努力传承他们良好的家风,弘扬他们优秀的传统,致力于做一个大方、大度、大气、大写的人;做一个意志坚如钢、心胸大似海的人;做一个为小家、为大家、为国家,处处竭力奉献;对亲人、对众人、对世人,个个热心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