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苏轼,相信不少人的嘴角都会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掩饰不住笑意,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与欣赏。他的千古文章和传奇人生,他的侠肝义胆和重情重义等,都让人浮想联翩。法国的《世界报》曾在全球范围评选“千年英雄”,苏轼成为十二位英雄之一,也是亚洲唯一当选的人,这实在是令人振奋。
人们常说“好看的面孔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苏轼就是那个有着独一无二灵魂的人,一个有着思想的高度和感情的温度的人,他“心中有乾坤,眼里有风月”,不忧不惧,活得快乐洒脱,将日子过得诗情画意,他的内心一如他的生活,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前半句适合苏轼,而后半句却并不适合他。在苏轼眼中,上至玉皇大帝,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流浪乞讨人员,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他对人没有分别与防备之心,也正是因为他的单纯和善良,对于人心的险恶及人性的复杂他自然无法看得真切,从而导致他在现实中一再跌跤。但即使碰得头破血流,苏轼一生也未改其性。他以自己的不变,应着世事的万变。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对抗着外界的风霜雨雪,以自己博大的胸怀与旷世才情,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经典,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用艺术、思想及人格铸就的丰碑,令人景仰。
是苏轼真的不懂世故人情吗?显然不是,否则他写不出在亲情、爱情、友情、豪情等各领域都独领风骚的盖世之作,如冠绝古今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人泪目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描写友情的《水龙吟·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描写豪情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千古流传的诗词名篇。宦海沉浮中,他早已看透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他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中年愈挫愈奋,不坠青云之志;晚年旷达淡泊,物我两忘。他的人生和他的文字一样耐人寻味。而流淌在其作品中的至情至性,至今仍深深打动着万千读者的心。
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看破了红尘,却依然选择热爱。苏轼的一生比很多人都活得精彩,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一项项造福百姓的政绩,还有他亲手研制的一道道美味佳肴,至今仍滋养着我们的身心。尤其是他的诗词,可以说道尽了人间事。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到“人间有味是清欢”,从“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些诗词无不充满了哲理与禅意,闪耀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道出了人生的种种况味。可以肯定地说,苏轼对亲情、爱、生命比一般人的感悟要真切许多;关于人生、命运和宇宙,他比别人的领会要深刻许多。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会成为传世经典,常读常新,让不同阶层、身处不同境遇下的人都会与之产生强烈共鸣。以致后来的我们常常把苏轼作为人生的参照,面对挫折和逆境时,学习他随缘自适的旷达乐观;感到困惑和焦虑时,学习他从容面对的洒脱淡定。
平淡的日子有诗意,心安才是最高境界。因为懂得,所以看淡并放下,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无情,苏轼都能寻找到丝丝光明,以心转境,将苦日子过得有情趣与暖意。滚滚红尘中,如何将心安顿好?苏轼给了我们最佳答案。
命运的千回百转,现实的千锤百炼,锻造出了苏轼百折不挠的坚韧和刚毅。试想一下,苏轼一生倘若没有经历这么多磨难,他会成为今天人见人爱的苏东坡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最值得庆幸的是,不管身处何种境地,苏轼身边始终有亲人和朋友相伴,为他撑起一方爱的晴空,给予他前行的力量与勇气。三个流放地:黄州、惠州、儋州,竟然成了苏轼思想的升华地,成就其文学成就的最高峰,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穿越历史的烟雨,依然在人们心中回响。苏轼的才情在外界的打击和挤压下如火山般爆发,他的诗书画都独步文坛和艺坛,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身陷万丈深渊,他的生活热情和激情却一次次被点燃,在苦寒中,他用心温暖自己和他人,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发明的东坡饼、东坡肉、东坡鱼等美食至今为人们所享用。如果不是极度热爱生活,如果没有一颗柔软的心,苏轼是断然不会把苦日子过得如此活色生香的。
人到中年后,我更喜欢苏轼这样的人,他清风一样在尘世过完了自己的一生,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却给后世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尽的念想。
如果您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就请想一想离我们近千年的大文豪苏轼吧!想想他在苦难甚至绝境中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开出了绚丽的花朵,我们的心绪便会逐渐归于宁静,再大的生活难关,我们都能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