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我的高考之路

我的高考之路

2025-05-14 11:20:14
浏览量:

那是1977年的冬季。我在黑龙江省依兰县我三叔的露天煤矿拉煤块。忽然大喇叭里播出中央一个重要决定:恢复全国高考,并于当年的11、12月份进行报名和考试。报名条件取消许多限制,像我这样出身不好的人也可报名。这对于我这个喜爱读书、渴望上学的人来说,不啻于是在沙漠的旅行中看到了一泓清水。我感到周围的群山在起舞,厚厚的煤层显得格外耀眼锃亮,拉车的脚步也轻快起来。可回头仔细一想,回户籍所在地河南老家报名,时间有些紧张,同时心理上没有一点准备。自己的文化底子薄,没有一段时间的复习是决计不行的。今年不行,那明年7月份的高考是一定要试一试的。不管怎么说年底要回老家河南了。

到了老家,村里有几位高中毕业生参加了当年的考试,考试结果还没有出来。他们本人倒是自信满满:有的感觉考题不难,自己答得还可以;有的已经让家人拆洗被褥衣物,做入学的准备了。不过他们年前等到年后,最终一个也没被录取。这可给我参加高考打了个大问号,更给我的家人和我周围的人打了一个大问号:我一个没读过高中,初中勉强毕业,又丢了五六年书本的人,参加高考能有几分希望?家里人不支持,周围的人不支持,社会上的人更是带着不屑的目光。好在我的父亲支持,他读过几年书,知道文化的重要。对我读书学习的事从来都不反对,我不下地挣工分、不割草积肥都行。我不知道他对我参加高考有什么看法,反正是满心满意地支持我。

我当然也少不了和当年几位参加过高考的人接触了解,询问复习情况、考场情况和考试情况。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虽然读过高中,但他们的学业水平确实不敢恭维。比如近代史上,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敞开了,他们把“敞”字读成“撇”字,“清朝内阁总理”读成“清朝内,阁总理”。让我读也不会读成这个样子。我心里思忖,他们考不上我未必考不上。我要他们的复习提纲和高中课本,他们一股脑给了我,毫不吝啬。

接下来是复习的事。复习需要地方,到学校复习最好,有老师指导,有同学商量。我没上过公社高中,和人家都不认识。问了问,人家不让进学校复习,只有在家复习。复习需要时间,那时还是集体、生产队。作为生产队的社员,每天需要三晌参加劳动,不许外出,不许做生意。唯一可做的就是听队长打钟下地干活。不下地劳动不行,队长要考勤,要查每个人的出工情况。我不在学校复习,不属于在校生,就要按社员对待,每天接受三晌考勤。你说你要在家复习参加高考,不出勤干活,在他看来就是个笑话,不会理会你。没办法,真能难倒人。

也许万事都有找补的机会。这时生产队需要换一个使牲口的人,我马上接下这个活。这个活的好处是:早上和下午两晌下地,上午时间自己支配,所得工分和别人干活一天一样多。这样除了晚上,又多了上午一晌的复习时间。我白天赶着两头毛驴,学会了犁地,学会了耙地。毛驴的性情不烈,好驯服。早起天亮套犁下地,太阳还没有出,树叶上滴着露水,小鸟已开始歌唱。手扶着弯弯的犁把,新翻起的垡头冒着烟一样的湿气,对着牲口扬起清脆的响鞭,在清晨的空中格外响亮——倒也有一番乐趣。别人却不这么看,当时农村的习惯,使牲口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扎着羊肚毛巾,卷着半截裤腿,跟在又拉又尿的牲口后边,一身土里土气。年轻人去干这个,找个媳妇都受影响。当时我管不了这许多,多出一晌复习时间比什么都重要。

一转眼到了高考报名时间。记得是到公社文教组报名,负责报名的是一名上了年纪的会计,戴着一副眼镜,说话倒也和气。在他那里填表格,交照片和报名费。当他看到表格成分一栏填的是富农时,哈哈笑道:“你也报名啊,你也参加高考啊?”我说:“不能报名啊,不能参加高考啊?”他忙笑着说:“能,能。哈哈哈。”我心里忐忑不安,真不是滋味。不管怎么说,名是报上了。

参加考试,我选的是文科。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只要识得字,拿来资料和课本,多读、多记、多背即可。最难的是数学。我没读过高中,打开试卷里面全是没见过面的高中数学,我一脸的茫然。在家复习时,用相当多的时间学习数学,总是似懂非懂。我认为数理化和文史不同,决不是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可以自学的东西,必须有老师的当面讲解和指导,否则就是看天书。我的数学得分是2分,估计是初中学过的那道因式分解。其余四门得分在我们公社当年参加考试的人里面算是最高的。数学一门就把总分拉下来了。没办法,填志愿时就选择当时人们很不看好的中等师范吧,反正能跳出农门就行。

说起来容易等起来难。按说7月份考试,9月份就该入学。可是别人的录取通知书都下过了,我这里没动静。10月份被录取的人都走完了,我这里还是没动静。这时好心人就劝我:“别把考试当回事,能参加考试就不错了。”有的人说:“咱村去年高中毕业生参加考试就没一个走的。他一个初中毕业生,又在家干了几年活,认的几个字早忘完了。还能考上?”还有的人说:“别说考不上,就是考上了他那成分也走不了。”我有点坐不住了,难道真像他们说的?我决定到县里打听打听。县文教局我不知道在哪里,县一中我知道。走进学校大门,一个办公室的门开着,里面坐着一位老师,脸胖胖的,显得很慈祥。我带着哀求的声调问他中师录取情况,他肯定地说:“中师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有下。”什么时间下他也说不清楚。我的心稍微放松了些。

回到家里继续等。又一个月过去,新生入学快一学期了,还是没有消息,我不得不作新的打算:准备下一年的高考。尽管这条路不知道有多遥远,希望有多么的渺茫,但只有这条路才是生活下去的希望。听说下一年的高考要考英语,英语总不能像数学那样再去得零分,我要自学英语。论英语的底子还不如数学,我一天英语都没学过。碰巧中央电台有一个英语广播教学节目,我买了一个小收音机和同步的第一册教材(总共有三册),雷打不动地跟着广播学起来。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英语比数学容易学,也更有兴趣。就连最难学的发音,跟着广播老师去读,也能轻易掌握。而且学到的发音是最正宗、最标准的(参加工作后,听别的老师发音和我不一样,我总认为是他们的不标准)。就这样我跟着广播兴趣盎然地学起了英语。尽管后来环境变化,我毅然坚持学完了第二册(凭着这点英语底子,参加工作后,为了弥补英语教师的不足,我还担了一年多初中英语)。就这样我仍然白天参加劳动,晚上掌灯复习。累是累了点,但学习给我带来了希望,带来了乐趣,成了消弭生活烦恼的良药。

又过了两个月,也就是次年的元月份春节前,人们开始忙着筹备过年的东西,关于我考学的事,除了我偶尔想想外,再也没人提起,就好像根本没发生过一样。忽然一天有人给我捎口信,说让我到县文教局拿个什么通知。次日我步行到县文教局。一位工作人员在询问我的姓名和家庭住址之后,把一个信封交给了我。我急忙打开,原来是一份迟到的师范录取通知书。后来才知道,这所师范是“文革”后第一年恢复招生,由于多年的破败荒凉,修葺整理了几个月才迎接新生。我被录取后,在村里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倒不是我考上了多么好的学校,而是村里人没想到一个没上过高中的人还能考上学校,一个靠自己在家自学的人还能考上学校。

我认为他们说的都不是主要的。是国家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是国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个人的命运永远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国家有希望,个人才有希望。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