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行进在城里林荫道上,看到一个个城里人牵着宠物狗上窜下跳的嘻戏场面,就会情不自禁想起三四十年前老家川北山乡农家养的一只只看家狗。
川北山区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山高路陡、地贫人稀,交通闭塞,生产落后,为了生产方便,家家户户零零散散地分开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有的地方要行走二三里路方见一户人家,为了防盗或者壮势,几乎每家都养了一只土生土长的本地狗,大家都把它统称叫山狗。
山狗没有高贵的血统,从小到大贫困的主人也没有给他靓丽的衣服装饰,它只有通过自身的皮毛来抵卸寒风酷热,一般吃的是家人们剩下的残汤剩水和嚼不动的光秃秃的骨头,但它都不离不弃忠实地履行着看家的责任。它一般睡在主人屋檐下散乱地垫着稻草的僻静角落处,就是寒冷的冬日它也无怨无悔地躺着坚守着。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陌生人靠近主家,不管你装束华丽还是破烂,地位高贵还是低贱,它都会一视同仁狂呔着跃起奔去驱赶,只有听到闻讯到来主人示意后,它才退旁静候,揣摩着主人热情度,有时还跟着摇摇尾巴表达对来人欢迎,惹得客人高兴地迸出一句“你家狗真乖”的赞収,主人听了无不喜笑颜开为自家的聪明狗感到自豪而有面子。
山狗的繁育是奔放的、野性的、自由的。每当春天到了,川北山乡满山遍野山花灿漫,峰飞蝶绕,莺歌燕舞,万木复苏,一派生机勃勃,万千生命因春而情动。山里人家的成年狗凭生命本能感到赏花踏青“春游”季节到了,都会趁主人外出忙农活去了,偷偷地狂奔邻近周围方圆几十里内,凭着野性的嗅觉和狗吠声传递,找到自己喜欢的伴侣,可以说山狗的“爱请”是幸福而自由自在的。当一家母狗生出个小狗断奶后,纯朴的山民们除需自家留养的外都会免费送给邻居和亲戚家养,这送狗风俗使得邻里更加和睦,亲戚是亲上加亲。所以说方圆几十里地内狗狗之间可能大都会有奌血缘关系。而城里的宠物狗,虽然与主人过着衣食无忧,住着冬暖夏凉的房子,但被主人拴着绳子,凭着主人爱好管束着交朋结友,特别他们的“爱情”繁育都被主人通过“门当户对”的筛选拉郎配成,便说不上自由了。因此,城里的狗是富裕的但也是悲哀的,山里的狗是贫穷的但可是幸福自由的。
山狗的自由放养,练就了野性强壮灵活的体魄,有时为了寻找奌大自然留下的“野食”,它奔走山野爬坡过坎如履平地,淌水过河如鱼穿梭自如,它无论穿过多么深幽的山涧密林、越过多么蜿蜒曲折的沟壑深谷,遇到多大瀑雨山洪的冲涮,雨过天晴后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山里的孩子的在野外游动放牧时都喜欢带着自家养的山狗一同去山上玩耍,当牛儿漫步吃草偶碰到深藏在草丛里野兔窝惊起了野兔一家四散奔逃,山狗就会听从孩子指挥竭尽全力奋起直追,越过沟壑山峦历尽千辛万苦地抓住弱小野兔刁回献给主人,为主人全家意外改善一下生活,获得的仅是主人赏给它的几根剩下光滑滑的兔骨。
除了帮抓野物外,山狗还自动担负起保护责任。一个夏日的黄昏,村里几位孩童在河边放牧嬉戏玩乐,一位八九岁小孩不慎掉入小河深水处,被淹得扑腾扑腾地乱翻着……眼看就要被河水冲走,吓傻了同来的几位伙伴,此时附近也找不到大人来施救,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只见他家同来的强壮大黄狗大叫一声,“嗖”的一下腾飞似的跃入河中游向孩子身边,张开大嘴衔咬住孩子胳膊把孩子拖向河边,在岸上几位孩子帮助下把溺水小孩拖上河畔靑青草滩上,几位孩子翻腾着揉着他的肚子,黄狗亲亲地添着他的脸……终于,在人与狗的配合努力下危在旦夕的小孩苏醒得救了,从此以后,孩子的父亲将他改名为“狗来”,以示纪念狗为他带来第二次生命,这个有奌土气的名字一直沿用到城里工作后都沒有改变过,表达反映出了山里城人重情重义的淳朴品质。
在与狗长期相处潜移默化中,我们这些山里孩童也渐渐学习了狗的一项天生技能一一游泳。当时贫穷落后偏僻的山村交通闭塞,也无电视广播通讯了解外面世界,更无什么游乐活动设施,天性好玩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在山坡滚石、林间爬树、山涧小河戏水摸鱼等就成了童年最好的玩乐,在这些玩乐中家里的狗始终陪伴着我们,在长期看到狗昂头于水面吸气、用四脚于水下前后自由摆动而轻松游水过河的天生本领,我们也学着在河里先于浅水中,用手脚前后并立支撑身子于水中,昂头于水面,然后试着摸仿狗的动作,手向前挖脚在后弹,有时还让一二同伴用手在两边轻托着肚子下面相助,在无数次扑腾呛水试游中,忽然有一天在水中游着不沉了,并能向前游一点距离了,后来慢慢地越游越远了,从浅水中慢慢地再到深水中……这样就靠摸仿狗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游泳,我们把这种游泳方式形象地叫“狗刨水”,狗可以说就是我们游泳“教练”。这个名称及动作虽不雅致但简单管用,其动作简单自然,用四肢共同着力,稳抓力大,不易冲走冲翻,很适用山涧曲折涨水湍急的河流,为山里生产生活能带来一定帮助,深受山里人喜欢!
山狗与当时穷山里人一样过着食不裹腹的艰苦日子,但从不离家出走抛弃贫穷的山里人家。记得村子里有一“五保户”老人年青时就养着一只大公花狗,一直到他年老体弱时都伴着过时子,由于一个人在生产队分得的粮食少,所谓“残汤剩水”就更是少得可怜,一遇吃饭时辰它就跑到村里人家去转游讨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来往,与村里的人家都十分熟悉,大家看它到来时都会深知其艰难和来意,都会多多少少地赏奌剩下杂食或猪食给它,有一富裕之家见它可怜都想将它留下收养,先用美食引诱、后用绳套养,但一放开其自由狗就毫无犹豫地奔回家去。老人年高去世后,它随送葬队伍一起跟到了墓地,每天除了到村里寻找食物外,都回到墓地旁一岩洞里躺着像过去一样陪伴着墓中主人。一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始终如一地陪着、等着它的主人……后来老人的一远方侄儿来烧淸明祭奠老人,看到这条忠诚苍老熟悉的老花狗时,年轻侄儿哭着爱抚着再也不忍落下孤单的狗,用绳轻套着与狗一步一回头地悲伤地离开这里,村道两旁围着送别的村人无不泪流满面而泣。如果,这时有谁敢上去打下这只狗,立即会被纯扑的村民涌上撕个粉碎呢。
山狗忠诚于主人家一般从小到大都在一家终老而死,但在六七十年代自从村坝上修了一知青安置点,从城里来了几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后,村里的狗开始遭秧了。一向路不拾遗淳朴乡村,先是从偶而丢蛋丢鸡开始,后是村里一条条狗也不明不白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每到傍晚,失狗家的老人儿童拖长声音呼着自家未归狗儿的昵名“花儿、白狗、猛子、小花………”日复一日,几日下来由嘶哑慢慢变成哭腔、再在悲痛失望中慢慢销声叹息,这狗的消失成了村里一大悲伤秘团。第二年春季,根据上级安排村里统一开展春季“除四害、讲卫生”活动时,从知青奌屋旁阴沟里挖出几堆白骨,大家一下明白了,整个村子一下子愤怒了,知青们见势不妙,全都跑到外村知青点去投亲靠友躲了起来。村支部书记面对沸腾的民怨,立即向乡里知青办公室报告。
乡上立即成立了工作组深入到村里处理丢狗事件。在经过几轮与村民协商对话后,本着教育知靑、适当照顾村民情绪方式,召开村民大会让知青给村民赔礼道歉,乡长又从其它村调济来狗仔补给失狗村民。在村民会上年青知靑们如泣如述地讲了套狗过程和当时生活现状,看到一个个远离城市父母充满稚气的十六七岁的娃娃,在漫漫长夜里面对孤独饥饿和一个月沾不上一两次油腥的困苦生活,村民们也悲泪了,虽然自己也过得艰难但总比这些远离父母温暖的娃娃们好得多了,顿时一切怨气烟消云散。从此,村民们毎天都有人路过知青奌时带上一两个自家鸡下的蛋或一把自家自留地种的蔬莱悄悄放下送给他们,那家村民杀了猪或上山采野果榨的油都会给知青们送上一奌,乡上也在肉油供给知青给了更多照顾,从此村里再也没有丢鸡失狗事件发生。知青们把村里当成了第二个家,纯朴的村民也把知青当成了自家的孩子,孩子犯的过错父母总是会原谅的呢。几年后,当知靑接到返城通知时,虽有离开贫困艰苦乡村的喜悦,但当与朝夕相处结下深厚情谊的村民告别时,那难舍难分抱头痛哭的场面憾动了整个乡村,此时他们心里充满了真正告别家的悲伤,背着简单的行礼和村民送的煮熟的几个珍贵的鸡蛋和采集的山果,哭着一步一回头走向山口,直到消失到无影无踪后,村民们才悻悻不舍散开回家。多年后,这几位回城知青,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成了知名教授、有的当了党政领导,但始终没有忘记与村民度过的那段艰苦而又友爱的难忘岁月,都陆陆续续地回访这第二个家,帮助村里扶贪、办企业、办学校、支助贫困家庭孩子读书,尽自已一己之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先后被当地党报多次报道。
如今,川北山乡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通电通路,家电设备样样齐全,大多家庭有了小车,出行方便,来往自如。山村的夜晚,像城里一样灯火通明,到处是一派祥和安宁的幸福情景。这几年通过基层的科学治理和教育,加上村民们淳朴的乡风传承,可以说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但他们每家还是养着一条本地山狗,既用不着防盗,也用不着壮势,可能是养的是山里人与狗的一种难舍的情怀吧了!
我爱山里的人,也爱这山里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