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春满桃花潭

春满桃花潭

2024-11-12 13:44:30
浏览量: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仙的一首诗,不仅让泾县掾吏汪伦名扬千古,也让江南小镇——桃花潭镇家喻户晓,成为皖南名胜。

西安也有一座桃花潭,位于浐河下游,毗邻世博园。说它是“潭”,其实并不贴切。依照常识理解,“潭”是一种深水池。在密林山涧,一挂瀑水急泻而下,跌入谷底。谷底深处,一臼清水深碧如黛,清新灵秀,这是“潭”。在大地原野,一条大河蜿蜒曲折,奔流不息,转弯处,水流加速,侵蚀升强,一池河水深不见底,这也是“潭”。但是,西安桃花潭的“潭”却不是这样,它是浐河旁边一处凹地,河水入灌,形成水面,说它是池或者是湖,可能更合适一些。

西安的桃花潭,虽不及江南的桃花潭名头响亮,但也是环境幽雅,深受游客市民欢迎的。你看,桃花潭内,小桥流水,基岸曲曲,波光粼粼,鸟语啾啾。特别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桃花岛上桃花开,暗香涌动香气来,此时的桃花潭名副其实,更有了桃花潭的韵味。

过去的桃花潭可不是这样。据网友说,昔日的桃花潭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杂草丛生的水塘,因其周边遍布野桃树,每到春日桃花盛开之际,的确是一处云蒸霞蔚之处,故名为“桃花潭”。但它的周边多是垃圾掩埋场,并有排污口几处,环境脏乱,蚊蝇肆虐,水中鱼鳖不得活,连水鸟都不愿停留片刻,更别说吸引游人了”。

后来,西安市将此处作为“八水润长安”浐河综合治理的亮点工程,进行整治修缮,形成桃花潭公园。并划分了春花、夏荷、秋林等不同植物的种植区,一年四季,景色各异,美不胜收。

我来桃花潭,正值三月。这个时节的桃花潭,岸柳新绿,枝叶低垂,微风吹过,随风飘舞,婀娜娉婷。桃花正在盛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红色、玫红色、粉红色、白色的桃花,姹紫嫣红,争芳斗艳,分外妖娆。这个季节的桃花潭是桃花潭最美的季节。

我背着行囊,漫步于公园的林荫小道上,眼前林幽径曲,碧波荡漾,绿树、青草、鲜花、碧水、蓝天、飞禽,浑然天成,和谐中彰显韵律,安宁中透出祥和。微风飘过,阵阵桃花芳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我被这景色吸引了,于是便移步岸边的长椅,安然落座,愉悦地欣赏着如诗似画的景致,心情格外舒畅。

可能是时间尚早的缘故,游人不多。三三两两的游客从面前慢过,虽然是陌生的面孔,但有时也会目光对视,相互微笑,点头示意,偶尔也会与陌生的游客攀谈几句,相互问候。不期而遇的相逢,擦肩而过的微笑、简简单单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心底升起丝丝的幸福与快乐。

我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切,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春天的美好。生活的烦恼、工作的疲惫,荡然无存,烟消云散,只觉得心情松闲,无忧无虑,轻松自在。

我曾经看到,有人(网上盛传是苏东坡)把人世间的乐事归纳为十六件: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流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尊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翁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半天的时光,我在桃花潭就享受到了“清溪浅水行舟”“柳荫堤畔闲行”“花坞尊前微笑”等多件乐事,真是幸运,真够快乐。

乐事很常见,快乐很简单。只要我们放低欲望,放慢脚步,用爱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用善去对待相逢的每一个人,乐事何止十六种,六十种、六百种都不止,每一刻都是人间乐事,每一天都会春意浓浓。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