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村庄叫故乡,有一种记忆叫乡愁。
乡愁,最早是从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里读到: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一曲《乡愁》,有《诗经》的余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乡愁,古往今来,世人向往。
“有故乡的人回故乡,没有故乡的人去远方”,故乡永远是人们心头最大的牵挂。
今我来思,是九龙回首的地方——隆回。
隆回,北枕雪峰之险,南依资水之秀,这里有丘陵平地肥硕丰腴的铺展,有高山峻岭雄健的昂然,有牧童短笛里流动的阡陌田园和小桥流水。正是这片灵秀的土地,孕育了一百二十万淳朴的乡亲。
一座古朴俊秀的小城,一条神奇灵动的资江,带来了隆回的崛起。千里资江是隆回人的母亲河。她穿境而过,众多的支流和母亲河一道,养育这一方水土,她凭着天然的空间优势和人文优势,将梅山文化、三湘文化、楚文化融入其中,承载着沧海桑田般的乡愁记忆。
端坐在资江河岸边,望着远处的雪峰山脉,望着资江水静静流淌,感受码头那从来无须按垮的心事,高下、贫富、聚散,一汪清水静谥的色调,从视觉的感官,抚慰的耳道,所有的喧嚣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有记忆……
无虑的童年,那是乡愁拉开的篇章,木墙茅顶,村后的那棵古楠木,是否依然悬挂着落日残霞?不知不觉离开家乡已经多少年了,每一次来不及多想,只记得离开家的那个夜晚,天上的月亮是圆圆的脸,小孩不懂离别,只想飞得更远,一心想着外面的世界,长大以后才发现,家已经离得很远。
乡愁,已从那个惊慌失措的孩子,变成了眉梢淡定的大人,而每想起故乡就会有酸楚的感觉。乡愁,袅绕在记忆中小村木墙灰瓦上,吸附在溪水青石桥上,流淌在那清澈的年俗中。
远离家乡身处都市一隅,行色匆匆,记录着我成长的种种印记。只是韶华如水,不肯停留。成年的寓意,原来就是泯灭了那个叫故乡村庄的记忆。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以来,全国的自然村落已由363万个减至272万个,近91万个自然村落湮灭。而今又大规模的并村,乡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都市的喧哗让乡愁平生一层空壳,获得些许满足,却依旧每每怅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所以,许多文人学者留下感叹“永远回不去的是故乡,永远去不了的是远方”。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总书记2015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对新型城镇化诗意而且具体的要求,同年参加全国两会贵州团审议时更是回忆地说:一个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记得住乡愁。
有乡愁的人是幸福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众多的乡亲留在这里。一眼望去,乡村的影子在夕阳的余晖中,是那么温暖和安详;打谷场上丰收的喜悦,依然是古老的故事源远流长;流动的江水,泛起小舟追逐着灯火;远处的山寨,如诗如画,让人醉入晚霞。当炊烟四起,那抹记忆便在村落里悠悠回荡……
做一个隆回人是幸运的。大自然的恩赐,使得如今的隆回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虎形山、望云山、大东山、九龙山。大地的乳汁,上天的赐予,从雪峰山发源的资江一路走来,渐渐丰满,千姿百态,婉约着,洒脱着,呜咽着,奔腾着……自源头算起,几百公里,百折不回,浩浩荡荡,使山更青、树更绿、花更红,供人们渴而饮,饥而食,耕种收获,生生息息,代代繁衍,是隆回人民的“母亲河”。雪峰山、资水河,绘就了隆回山水人文的多彩画廊,魏源故里花绽金银,花瑶情歌天籁之声,演绎神韵隆回的古韵新风。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神话传说,释放出“真山、真水、真风情”的气质。
做一个隆回人是自豪的。百代沧桑,人杰地灵,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滔滔资水,孕育出许许多多历史英杰,教育先贤:魏源、魏光焘、邹汉纪、邹汉璜、邹汉勋邹府六兄弟,谭人凤、袁吉六……
从古至今,这里山水相依,藏风聚气,交织着古典与现代的美。
如今的隆回,正乘改革开放之大潮,凝一百二十万人民之力,走城乡一体化之路,在大抓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抓城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重建乡贤文化,注重城乡空间形态和文化内涵共同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
隆回的过去是美好的,隆回的今天是靓丽的,伴随着《早安隆回》神曲,隆回的明天将会更加璨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