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知,位于浙江东阳的横店有个《清明上河图》影视拍摄基地。我骤然想起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中人物众多,贵贱劳逸,千姿百态;店铺作坊、茶房酒肆、行商摊贩,应有尽有;城楼桥梁、车轿船只,还有牛、驴、骆驼等牲畜以及田野、村落。《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亦称汴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是当时繁荣的见证。那栩栩如生富有情趣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充满好奇。曾经幻想能够穿越时空,来一场古都之旅,领略其独特的人文风貌。横店拍摄基地兴许能满足我的一些愿望。
清晨,明媚的阳光携着春风送来一丝温暖,几许惬意,我悠然驱车远行。我乐意自由自在地踽踽而行,随性欣赏,随心憩息,吃住随意,免受他人的拖累和羁绊。
《清明上河图》拍摄基地的入口设在《万胜门》城楼。城楼是依据北宋东京外城的《万胜门》仿造而成。城楼、城墙厚重古朴、雄伟壮观。它与城门两旁的一对威严伫立的石狮子,像遭受了战火摧残和岁月侵蚀似的,看上去黯淡陈旧、饱经沧桑。
进入城门,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城墙楼阁、官府宅第、桥梁车船、茅棚村舍颇具宋代古韵;汴河穿城而过,虹桥像一抹彩虹横跨江面……我经过高耸、古朴的牌坊前行,两旁分别坐落着《神刀府》《接官亭》等豪华、大气或端庄、幽深的官府豪宅。我沉浸在宋时的场景里,探寻心中的那份美好。
城墙脚下,依次排列着 “**纸铺”“**肉铺”、“茶亭”等一些古朴简陋的摊点,估摸是影视拍摄时选用的场景。摊点摆放了一些陈旧的桌椅板凳和仿真物品,此时,如能见着几个吆喝的店家,就像样了。
踱步到《汴梁城》下,欲入城门,却被齐腰的一条带子挡住了去路,原来里面正在拍摄一出宋代戏呢。我站在门口往里张望,两辆畜力车恰好停在道路中央,遮住了我探寻的视线。心想,不知剧组招不招群众演员,我倒是愿意免费参演,哪怕是最不起眼的角色,了却我当会儿宋人的可笑欲望。
我相向而行,进入《大宋坊》浏览众商铺。背后突兀一声“要炊饼吗?”我骤然一惊,转过身去,发现没有其他人,只瞧见一个身材矮墩的男人正注视着我,他前面摆放的一副担子里搁着炊饼。这不就是北宋子民武大郎吗!我要了个炊饼,问他的弟在干吗?他嬉皮笑脸地说在阳谷县做都头呢。接着,我望见了《景阳冈酒馆》,显眼处挂着“三碗不过冈”的字牌、《孙二娘包子铺》和《快活林》等。
路边的桃花开满了枝头,一朵朵一簇簇,宛若少女粉红的笑脸;轻风吹绿了河边摇曳的垂柳;鸟儿在树上声声吟唱,春天美丽的身影随处可见。城中游客稀少,但总也三三两两地点缀着几个闲庭信步的男女。我瞧见两个窈窕女子漫步在《桃花岛》,那身上的着装以及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的样子,分明就是哪个宋朝名望的千金在寻春赏花。相比她们对古人的爱慕及投入程度,我自叹弗如。
前面是一座能够容纳几百号人的圆形剧场,那里即将演出一场《汴梁一梦》的古装戏。游客陆续向剧场汇拢,我随人流而入。剧场内,已经零零散散地聚了一些等待看剧的观众,我挑了个位置落座。
在音乐声中,舞台主角张择端入场。他早年游学京师,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片刻,他腾空而起,握笔挥毫,绕着幕墙洋洋洒洒地画上了《清明上河图》。该剧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运用先进的科技设备,演绎了他花费心血完成传世名画的创作历程。
接着,京都名妓李师师率众姐妹款款入场。柔美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在剧场内悠悠荡漾。宋徽宗与她初次相见,就被她的美貌、举止和精湛技艺深深吸引。他俩卿卿我我,情真意切,宛如一对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缱绻难舍。突然,号角吹响,战鼓隆隆,火光冲天。惊恐中,见一队金兵舞刀跃马从剧场门口闯入,围着舞台飞奔,人喊马嘶不绝于耳。金军攻破城池,烧杀掳掠,百姓生灵涂炭……在幽暗的剧场里,舞台灯光聚焦在囚牢中的渴望自由的宋徽宗身上。从此,他俩相思却不能相见。李师师不堪受辱,吞金身亡;宋徽宗被押解北上,客死他乡。那演员、战马的生动表演和音乐、灯光、声响、道具等颇具感染力的舞台效果,把他俩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令人无比震撼。
演出结束,观众纷纷离场。几个小年轻喜笑颜开地从我身边掠过,丝毫没有被刚才的剧情所影响。他们看剧的目的,或许只是为了享受剧场里的那种热闹氛围。
从剧场出来,丽日当空,微风拂过我的脸颊,温暖而清新。城楼、河流、街道、游人,彩旗飘飘,花枝招展——在这古今交融的当下,呈现的是当年的繁华都城和今日的太平景象。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忽然想起,1127年3月,不正是宋徽宗落入金营的日子吗?可以肯定的是他当时会是何等的屈辱和绝望,而今的我们却能无忧无虑地游走于如他生活的都城,享受悠闲的生活。
1101年,张择端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具有时代特性。加以进一步探究,会发现军力懈怠,城防涣散,商贾囤粮,税务繁重等场景。在繁荣表象之下,显不祥之兆。若干年后,当金军来犯,北宋军民竟无力抵抗。如果,从1125年底金军南下入侵算起到1127年4月俘宋二帝(徽宗、钦宗)、后妃、宗室及百官三千人北去,北宋灭亡,用时不过一年余载。
走近《清明上河图》,让我对北宋王朝的兴衰荣辱有了更深的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